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交际语言对中国传统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敏 张盼盼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3-16,共4页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人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社交网络这一平台,网络交际语言得到迅猛发展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流行语体。本文以网络交际语...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人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借助社交网络这一平台,网络交际语言得到迅猛发展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流行语体。本文以网络交际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网络交际语言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影响,探究如何使用和规范网络交际语言,促进中国现代语言与文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时代 社交网络 网络交际语言 中国传统语言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字词关系研究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琳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8年第1期79-85,共7页
字和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从先秦到清代,虽然小学家们心目中,"字"常常等同于"词",但在沟通文献语言的实践中,在探讨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在厘定字际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讨论中无不体现出对&qu... 字和词是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从先秦到清代,虽然小学家们心目中,"字"常常等同于"词",但在沟通文献语言的实践中,在探讨字的形、音、义三要素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在厘定字际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讨论中无不体现出对"字"和"词"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单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 字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词类研究之检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会兵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中国传统语言学中没有独立的语法学 ,语法研究一般依附于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门类和诗文的创作研究 ,在传统语言学中也没有语言学意义上的词类划分。为了适应认识世界的需要 ,人们给表示事物的概念分类 ;适应诗文创作的需要 ,人... 中国传统语言学中没有独立的语法学 ,语法研究一般依附于文字、音韵、训诂等“小学”门类和诗文的创作研究 ,在传统语言学中也没有语言学意义上的词类划分。为了适应认识世界的需要 ,人们给表示事物的概念分类 ;适应诗文创作的需要 ,人们给语词分类 ;适应更深入的认识难以掌握使用的虚词的需要 ,人们努力探索给虚词分类并认识它们的作用。所有这些分类 ,适应汉语的特点 ,基本能适应汉语(尤其是古汉语 )的词语分类要求 ,语言研究者不应该忽视而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些词语分类的传统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结合现代语言学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词类研究 检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几点思考
4
作者 张昱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Z期65-67,共3页
在世界语言学中,古印度传统语言、古希腊—罗马传统语言和中世纪阿拉伯传统语言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中国传统语言学在世界语言学研究中的影响力却并不大。中国传统语言学是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1]有着丰富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完... 在世界语言学中,古印度传统语言、古希腊—罗马传统语言和中世纪阿拉伯传统语言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中国传统语言学在世界语言学研究中的影响力却并不大。中国传统语言学是古代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1]有着丰富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完成了自我建设的同时,留存下丰富的历史资料,但是中国传统语言学未在世界语言学中形成专门之学,研究成果未得到广泛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归纳推理 音韵学 专家 语音学 汉语声调 社会科学家 语言学家 国际地位 几点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文轻言与中国传统语言学 被引量:1
5
作者 顾之川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63-69,共7页
一 汉语作为汉民族赖以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不仅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彪炳千秋,而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也独步高标,自成体系。汉语研究,即中国的传统语言学,若从我国第一部训诂学专著《尔雅》算起,也已有了二千余年的历史。其... 一 汉语作为汉民族赖以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不仅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源远流长,彪炳千秋,而且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也独步高标,自成体系。汉语研究,即中国的传统语言学,若从我国第一部训诂学专著《尔雅》算起,也已有了二千余年的历史。其间大家辈出,群星灿烂;佳作迭见,云蒸霞蔚,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国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已越来越深切地感觉到,传统的汉语言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重文 汉语史研究 口语 汉语书面语 “言” “小学” 汉语研究 “文” 方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语言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纪凌云 《新西部》 2020年第5期155-156,共2页
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学科地位、课程地位和课程性质,认为,中国传统语言学是人文学科的根底之学,是跨学科的基础课程,其课程性质具有应用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特征。阐述了中国传统语言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提出... 文章介绍了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学科地位、课程地位和课程性质,认为,中国传统语言学是人文学科的根底之学,是跨学科的基础课程,其课程性质具有应用性、工具性和实践性特征。阐述了中国传统语言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的提出背景及意义,并从课内教学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实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 三全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语言研究的问题意识与应用导向
7
作者 龚琼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4-119,共6页
中国传统语言研究较侧重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以应用为导向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特定现实需要服务;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时代热点,参与热点问题的探讨,从热点中发现问题、... 中国传统语言研究较侧重应用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体现出以应用为导向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特定现实需要服务;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时代热点,参与热点问题的探讨,从热点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走在时代前列,引领学术发展,对其他学科产生了重要影响。历代朝廷对于语言文字问题的重视,也促使传统语言研究始终以服务封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教育建设及各项事业发展为己任。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应用研究虽然存在很多历史局限性,但其应用性特征,对于当代的汉语研究及中国语言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问题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语言文献研究的又一硕果──《中国传统语言学要籍述论》评介
8
作者 晓涵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年第3期50-,6,共2页
中国古代语言文献研究的又一硕果──《中国传统语言学要籍述论》评介长期以来,中国古代语言文献研究主要侧重于十几部常用著作的微观研究.自从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中华书局1... 中国古代语言文献研究的又一硕果──《中国传统语言学要籍述论》评介长期以来,中国古代语言文献研究主要侧重于十几部常用著作的微观研究.自从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中华书局1983)、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文献研究 古代语言 述论 要籍 《尔雅》 训诂学 中国古代 研究方法 语言学著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伍铁平教授在国际汉藏语和语言学会议上提出中国传统语言学在两个方面曾领先于欧洲
9
《外国语言文学》 1991年第Z1期97-97,共1页
我国普通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伍铁平教授于1990年10月3日至7日参加了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召开的第23届国际汉藏语和语言学会议,并被邀请任分会主席。伍铁平教授研究语言的模糊性多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总校校长在给伍... 我国普通语言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伍铁平教授于1990年10月3日至7日参加了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召开的第23届国际汉藏语和语言学会议,并被邀请任分会主席。伍铁平教授研究语言的模糊性多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总校校长在给伍教授的信函中说:“我认为模糊理论是过去25年工程科学中最重要的一项成就,……您参加汉藏语会议将提高该会的国际规模和重要性。”10月6日在全体大会上伍教授用英文宣读了论文;《开展中外语言学说史的比较研究》。该文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这个课题,并列举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汉藏语 语言学说史 伍铁平 普通语言 模糊理论 比较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 模糊性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语言学双语知识图谱的建设与应用
10
作者 原伟 邓耀臣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24,149,共15页
中国传统语言学双语知识图谱的建设对传承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优秀成果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传统语言学领域的专业词典、教科书以及相关语料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传统语言学术语数据库、中国传统语言学顶层本体库以及中... 中国传统语言学双语知识图谱的建设对传承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优秀成果和传播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中国传统语言学领域的专业词典、教科书以及相关语料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传统语言学术语数据库、中国传统语言学顶层本体库以及中国传统语言学双语知识图谱,达成了该领域术语与知识的结构化、统一化以及知识化呈现,并探讨了中国传统语言学双语知识图谱用于跨语言知识检索、智能问答以及个性化教学的实施路径与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库 中国传统语言 知识图谱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设计中运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荣华 《门窗》 2015年第12期76-77,共2页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有着丰富的历史及内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越来越精彩。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语言的分析,简单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语言给现代设计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建...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有着丰富的历史及内涵,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越来越精彩。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语言的分析,简单阐述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语言给现代设计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语言 传统建筑设计 现代建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音乐语言的“时间素描”——电子音乐作品《阵》之语言结构分析
12
作者 张赢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3-17,26,共6页
本文以音乐语言结构作为研究视角对电子音乐作品《阵》进行详细解析,探查李小兵在创作思维中的语言结构逻辑。作曲家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趣味为创作原点,巧妙融入西方精准严密的结构逻辑和电子技术手段,使作品呈现出具有中国气质的现... 本文以音乐语言结构作为研究视角对电子音乐作品《阵》进行详细解析,探查李小兵在创作思维中的语言结构逻辑。作曲家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趣味为创作原点,巧妙融入西方精准严密的结构逻辑和电子技术手段,使作品呈现出具有中国气质的现代音响。通过对该作品的深层次解读,以期为中国电子音乐创作以及理论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音乐 中国传统音乐语言 李小兵 《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13
作者 王军亮 《戏剧之家》 2019年第33期113-113,共1页
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冲击力。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作为传统文化之一,有责任有义务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积极应用。那么在食品包装的设计应用时,加入一定的绘画语言元素,既丰富了设计艺术,又能体现丰富的... 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无形的冲击力。中国传统绘画语言作为传统文化之一,有责任有义务将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积极应用。那么在食品包装的设计应用时,加入一定的绘画语言元素,既丰富了设计艺术,又能体现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文主要就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元素在食品包装的设计中的创新应用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以另一种方式发扬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 食品包装 设计 创新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在油画创作中的体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姚金莹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15年第1期2-3,共2页
自油画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与中国画的正面遭遇。在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中国本土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无法避免地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吸取养分,无论这种借鉴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传承与发展... 自油画传入中国,就开始了与中国画的正面遭遇。在文化背景、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中国本土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无法避免地要从中国传统绘画中吸取养分,无论这种借鉴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传承与发展中国画的同时,让中国的本土油画也有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 油画创作 借鉴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中西方语言文化现状及策略分析——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雪 张焕香 +2 位作者 王盼盼 张宋磊 吴昌佶 《中国地质教育》 2012年第4期158-161,共4页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双方间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都北京是政治和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大学校园是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乐园;大学生是文化思想传播的接受者,是祖国的建设者。北京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认知及了解非... 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双方间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首都北京是政治和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大学校园是文化思想交流碰撞的乐园;大学生是文化思想传播的接受者,是祖国的建设者。北京高校大学生群体对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认知及了解非常重要。本文将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认知、大学生对西方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策略分析等进行论述。在初步了解到中西方语言文化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对待促进中西方语言文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文化 西方语言文化 文化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苑新喜 李铁平 +1 位作者 石铁钢 毕洁 《物理通报》 2013年第2期115-117,共3页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物理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下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流变与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皓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4期104-106,共3页
雕塑是一种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三维艺术,在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及文化需求的同时,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雕塑以静态的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审美状态,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意趣、情感及理想。雕塑语言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灵魂... 雕塑是一种视觉艺术,同时也是三维艺术,在满足人们的视觉审美需求及文化需求的同时,发挥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雕塑以静态的形象反映了时代的文化特征及审美状态,表达了作者的审美意趣、情感及理想。雕塑语言是一个雕塑作品的灵魂。文章总结归纳了当代语境下中国传统雕塑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流变与拓展,同时认为在社会高速发展号召国际影响力的今天,中国传统雕塑语言仍然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与强大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雕塑语言 拓变 当代语境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纯然观照”和“皮质震荡”理论的中国传统绘画语言研究
18
作者 刘会营 《美术大观》 2021年第3期55-57,共3页
在坚持国内美术学专业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美术作品进行定量研究,探讨一件美术作品能够引起我们情绪共鸣的神经机制。通过对不同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技术语言进行数字量化分析,建立数字审美系统... 在坚持国内美术学专业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美术作品进行定量研究,探讨一件美术作品能够引起我们情绪共鸣的神经机制。通过对不同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和技术语言进行数字量化分析,建立数字审美系统,对中国传统绘画研究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震荡 伽马波 中国传统绘画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语言学简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聂志平 冯文洁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5年第3期35-38,共4页
传统语言文字学,一般是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人们对语言所做的研究.它有3个传统,即古印度传统、古希腊传统和古代中国传统;语言学的3个传统是与人类文明的3个发祥地结合在一起的.从对后代的影响来看,前两者对世界语言学影响... 传统语言文字学,一般是指19世纪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以前,人们对语言所做的研究.它有3个传统,即古印度传统、古希腊传统和古代中国传统;语言学的3个传统是与人类文明的3个发祥地结合在一起的.从对后代的影响来看,前两者对世界语言学影响较大.一、古代印度语言学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以前,印度就有了一种用古代梵文写成的《吠陀》(Veda),这是婆罗门教最古的经典文献.为了传播和阅读这种经典,古印度学者用经验法对古梵文的语法进行了相当精细的分析、描述,前人的这些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伟大的语言学家巴尼尼(Panini)著名的《梵语语法》(Astadhyayi,又称《八书》)中.这部诗歌体的著作对梵语语法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把《吠陀》的语法现象总结为3996条简炼的语法规则.在这部书里,把词分为4类:静词、动词、介词和小品词.表示实体意义的词叫静词,表示动作意义的词叫动词,介词的功能是限制静词和动词的意义,小品词包括比较小品词、连接小品词以及只用于诗歌中做形式成分而没有实际意义的小品词,代词和副词不算独立的词类,分别归入静词和动词中.在构词法方面,认为词由词根构成,认为一切有实际意义的词根都是由动词词根变来的;又把词分为词干和词尾两部分,词干是不变部分,词尾是变化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语言 古希腊语言 小品词 传统语言文字学 语言学史 形容词 公元前 约定俗成 名词 赫拉克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元任——中国语言学之父
20
《青年与社会(中)》 2007年第Z1期35-38,共4页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的思想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也是传统语言学面临严峻挑战的时期。"五四"以后,随着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科学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用科学来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不可逆...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的思想界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也是传统语言学面临严峻挑战的时期。"五四"以后,随着科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科学在中国的话语体系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用科学来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另外,在这一时期,中国还出现了两位重量级学术大师——罗素和杜威,长时间大范围的学术讲演。他们差不多同时来到中国,并于同一天离开中国,而给他们担任翻译的也是两位中国学术界的"明星"——赵元任与胡适。也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元任 中国语言 语言学家 中国传统语言 自然科学 长时间 中国科学社 方言调查 科学知识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