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会 被引量:6
1
作者 贾新奇 金银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3-58,共6页
中国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经过甄别与改造,传统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种融入,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而是充当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机... 中国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经过甄别与改造,传统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种融入,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而是充当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机理来实现的。这些结论可以从社会哲学的角度得到较为有力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几点启示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新跃 周亚东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09,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这些道德教育资源在当代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对当前高校德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高校要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引导学生自我修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注重发...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这些道德教育资源在当代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对当前高校德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高校要真正把德育放在首位;注重引导学生自我修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注重发挥教育者的身教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高校 德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于秋波 吕翠微 付亚樵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119-120,共2页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儒家伦理型文化,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本文从具有时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入手,提出加强道德教育是时代...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属于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伦理道德学说为主干的儒家伦理型文化,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包涵着许多优秀的思想道德成果。本文从具有时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建设入手,提出加强道德教育是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有与和谐社会相同活力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继承儒家文化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使之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的发展历程和现实生命力--兼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柴文华 李迪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4-29,共6页
中国乃礼义之邦,有着丰厚的传统道德资源。中国传统道德并非固态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总体而言,先秦至1840年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本土阶段,也是肯定阶段;1840年至1979年,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否定阶段,传统道德遭到了激烈的批... 中国乃礼义之邦,有着丰厚的传统道德资源。中国传统道德并非固态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总体而言,先秦至1840年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本土阶段,也是肯定阶段;1840年至1979年,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否定阶段,传统道德遭到了激烈的批判;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传统道德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优秀传统道德得到了重新肯定,表现出顽强的现实生命力。这种现实生命力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接合点上,比如和谐、爱国、诚信等。其深层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和中国优秀传统道德的内在生命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发展历程 现实生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于秋佳 幺会平 李宇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9年第5期132-133,共2页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之不竭的源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改进思...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之不竭的源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友善借鉴。而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时代价值,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举措和新思路,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学生道德成长与人格完善——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教学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肖群忠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47,共4页
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开设,是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和道德成长的需要,是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切入口。基于这一目的编写了系统的讲义,在教法探索上坚持知识关怀与思想关怀的统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典型... 大学通识课“中国传统道德智慧”的开设,是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提高和道德成长的需要,是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良好切入口。基于这一目的编写了系统的讲义,在教法探索上坚持知识关怀与思想关怀的统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典型个案与普遍理论的统一;系统讲授与即时互动相统一。几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学生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智慧” 课程教学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合”与“分” 被引量:4
7
作者 周辉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9,共4页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旨在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道主义、和谐共生、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思想相契合,但又弥补了传统道德观之不足,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科学性和道德理想层...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起点,旨在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道德观,与中国传统道德观的人道主义、和谐共生、集体主义、公平正义等思想相契合,但又弥补了传统道德观之不足,实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科学性和道德理想层次上的超越。研究两种道德观的"合"(契合)与"分"(超越),目的是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价值引领,辩证审视中国传统道德智慧,抵制全面否定传统道德观的历史虚无主义,在道德层面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道德 中国传统道德 契合 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被引量:3
8
作者 羊守森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2,共2页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与分殊:199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研究述评 被引量:4
9
作者 陈继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 1990年代以来关于传统道德规范的研究基于两大问题而展开:其一,如何回应民族虚无主义、复古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社会流行思潮?其二,如何在传统/现代、中国/西方的二维视角中重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对上述两个问题的回应中,国内学术界围绕传统道德的继承性、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在结构、传统道德规范的现代转化路向、三纲五常的现代价值等重大问题展开了讨论。研究中达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同时亦存有种种分歧。在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深入阐析这些分歧的表象与内因,对于推动中国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0年代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 共识 分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念书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52-54,共3页
论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张念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为了正确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本文试从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这一角... 论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张念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挑战。为了正确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念,本文试从功利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这一角度对中国当前社会道德观念的变化作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价值观 中国传统道德 物质利益 实际功效 重义轻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地位 中庸之道 伦理道德 先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荀子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7
11
作者 崔华前 《学习论坛》 2005年第5期72-76,共5页
荀子对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强调后天习染的道德起源论,提出以德治为目标的道德教化论,塑造君子、圣人的德育目标论,确立了德育方法论和德育原则论。
关键词 荀子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 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及其现实转换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典兵 《前沿》 2006年第11期139-142,共4页
强调仁爱精神,推己及人;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内省修养,主体自觉;社会责任,报效祖国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实现其现实转换,对于建立中国现代先进的道德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 强调仁爱精神,推己及人;天人合一,人际和谐;内省修养,主体自觉;社会责任,报效祖国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基本特征。深入研究和借鉴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并努力实现其现实转换,对于建立中国现代先进的道德文化,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文化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 现实转换
原文传递
论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承贵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41-47,共7页
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主要表现在义利关系、群己关系、自由责任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善恶标准等方面。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具有两大特点:鲜明的资本主义伦理色彩和较强烈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诉求;具有两大作用:改造、更新着中国... 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主要表现在义利关系、群己关系、自由责任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善恶标准等方面。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具有两大特点:鲜明的资本主义伦理色彩和较强烈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诉求;具有两大作用:改造、更新着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价值和提示着当今道德建设的方式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严复 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修养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翟福生 《殷都学刊》 2007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中国传统道德注重个人的自我品德培养,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德。传统的道德教育非常注意认识论与修养论的统一,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倡导自我修养应以他人为镜子,时时省察自己,约束自己;传统道德要求存心养性,磨炼意志,培植... 中国传统道德注重个人的自我品德培养,将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的品德。传统的道德教育非常注意认识论与修养论的统一,把德育寓于智育之中;倡导自我修养应以他人为镜子,时时省察自己,约束自己;传统道德要求存心养性,磨炼意志,培植刚强的浩然正气;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在行动中进行道德实践。这些道德修养方法利于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给我们现代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道德修养方法 道德认知 道德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中“仁”与“义”的对立统一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立斌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存在着统治阶层和思想阶层的“大传统”与平民阶层的“小传统”之间的分野,前者宣扬仁爱与礼教,倡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后者则崇尚情义与平等,信奉以“义”为特征的道德观念。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共存于同一...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存在着统治阶层和思想阶层的“大传统”与平民阶层的“小传统”之间的分野,前者宣扬仁爱与礼教,倡导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后者则崇尚情义与平等,信奉以“义”为特征的道德观念。二者既对立又统一,共存于同一社会中并相互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仁” “义” 对立统一 宗法等级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太恒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50-54,共5页
中国传统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特征:与政治紧密结合,关注和回答时代课题;以群体为本位,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突出主体地位,强调主体内在的道德自觉性。认真研究与探讨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认识... 中国传统道德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个基本特征:与政治紧密结合,关注和回答时代课题;以群体为本位,维护国家、民族的利益;突出主体地位,强调主体内在的道德自觉性。认真研究与探讨中国传统道德的基本特征,有助于认识其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基本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身心一体的中国传统道德的多元一体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再林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09-114,共6页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不仅走出了西方基于纯粹意识的狭隘的道德领域,而且还通过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使一种基于身心一体和囊括医学、美学、武学的多元一体的大道德得以挺立。正是从这种多元一体的大道德出发,才使中国文化理所当然地...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不仅走出了西方基于纯粹意识的狭隘的道德领域,而且还通过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使一种基于身心一体和囊括医学、美学、武学的多元一体的大道德得以挺立。正是从这种多元一体的大道德出发,才使中国文化理所当然地走向“泛道德主义”“道德至上主义”。也正是从这种多元一体的大道德出发,虽然看似我们民族在迈向现代法治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步履蹒跚,但实际上这种道德的身心一体性质却决定了,它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业已流于常见的德以“治心”、法以“治身”这一德法之间的二律背反。因此,当代中国文明的发展,并非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大兴问罪之师,甚至用法律对道德彻底取而代之,而是重新深入发掘和认识其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借以坚持走德法、自律和他律并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德医合一 德美合一 德武合一 德法并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道德的视角看临终关怀本土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晓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年第6期73-74,共2页
中国传统道德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其家庭道德这三个方面均富含有益于倡导和推进我国临终关怀的道德养料。尤其应重视家庭道德中的孝道观,基于它良莠并存,不能简单地回归;而是要弘扬其积极因素,以推进临终关怀本土化进程。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孝道观 临终关怀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的特性及其现代转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圣正 《船山学刊》 2005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家族主义、专制主义和理想主义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三大特性。在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将家族主义精神向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转化,将专制主义观念向平等的、多元化的观念转化,将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化。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现代转化 集体主义精神 家族主义 理想主义 专制主义 现代化过程 个体主义 现实主义 多元化 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多维阐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立夫 《武陵学刊》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儒家的"三纲五常"视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象征,忽视了其流派的多元性、层次的多样性以及内涵的开放性。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进,形成了名...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立体结构。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将儒家的"三纲五常"视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象征,忽视了其流派的多元性、层次的多样性以及内涵的开放性。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进,形成了名目繁多、内涵丰富的道德规范和德目。无论是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的内涵作静态的分析,还是对其伦理境域作动态的功能分析;无论是考察中国传统道德的思维方式,还是揭示其逻辑框架,都说明中国传统道德存在着复杂的多层结构。在不同流派、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的演绎发挥中,诸多道德概念或命题在思想内容上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动态的、多义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平行又互补、既对立又兼容等多重关系。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这种多元性、多样性与开放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为现代人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多维的价值选择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道德 多元性 多样性 开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