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24年中国叙事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宁稼雨
赵红
|
《天中学刊》
|
2024 |
0 |
|
2
|
“中国叙事文化学”与大禹传说叙事话语体系 |
孙国江
|
《文学与文化》
CSSCI
|
2024 |
0 |
|
3
|
“中国叙事文化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 |
|
《文学与文化》
CSSCI
|
2024 |
0 |
|
4
|
中国叙事文化学个案研究实践探索——以2005―2011年学位论文为视角 |
李春燕
|
《天中学刊》
|
2024 |
0 |
|
5
|
叙事·叙事文学·叙事文化——中国叙事文化学与叙事学的关联与特质 |
宁稼雨
|
《天中学刊》
|
2014 |
9
|
|
6
|
中国叙事文化学与中国学术体系重建 |
宁稼雨
|
《天中学刊》
|
2013 |
7
|
|
7
|
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学理依据 |
郭英德
|
《天中学刊》
|
2012 |
7
|
|
8
|
中国叙事文化学与西方主题学异同关系何在?——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二 |
宁稼雨
|
《天中学刊》
|
2012 |
8
|
|
9
|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为何要“以中为体,以西为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一 |
宁稼雨
|
《天中学刊》
|
2012 |
7
|
|
10
|
文本研究类型与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关联作用 |
宁稼雨
|
《天中学刊》
|
2013 |
6
|
|
11
|
从“AT分类法”到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故事类型分类——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丛谈之五 |
宁稼雨
|
《天中学刊》
|
2015 |
4
|
|
12
|
中国小说、戏曲研究新视角——简评宁稼雨中国叙事文化学理论 |
张国风
|
《天中学刊》
|
2012 |
2
|
|
13
|
建立民族本位的中国叙事文化学 |
苗怀明
|
《天中学刊》
|
2015 |
2
|
|
14
|
植根传统 锐意创新——“中国叙事文化学”评介 |
杜贵晨
|
《天中学刊》
|
2013 |
1
|
|
15
|
建构中国叙事文化学,培植新的学术生长点 |
纪德君
|
《天中学刊》
|
2016 |
1
|
|
16
|
尝试与创获——中国叙事文化学的理论建构 |
胡胜
|
《天中学刊》
|
2015 |
1
|
|
17
|
关于构建中国叙事文化学的设想 |
宁稼雨
|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
2009 |
3
|
|
18
|
在相关领域吸收与剥离中自张一军--中国叙事文化学第二生长时段的学术背景 |
赵红
|
《天中学刊》
|
2022 |
0 |
|
19
|
中国叙事文化学研究最初十年回顾与总结 |
宁稼雨
|
《天中学刊》
|
2020 |
0 |
|
20
|
拓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视野的成功实践——评宁稼雨教授倡导的“中国叙事文化学” |
程国赋
|
《天中学刊》
|
201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