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70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古代乡村治理之得失
1
作者 马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在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诸问题中,王朝政权始终是主角。无论是乡里体系还是户籍管理,无论是教化、信仰还是宗族政策,都处于王朝政权的直接主导之下。这是由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道路与大一统政治体制所决定的,与欧洲中世纪乡村社会治理的... 在中国古代的乡村治理诸问题中,王朝政权始终是主角。无论是乡里体系还是户籍管理,无论是教化、信仰还是宗族政策,都处于王朝政权的直接主导之下。这是由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发展道路与大一统政治体制所决定的,与欧洲中世纪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存在明显不同。欧洲中世纪乡村社会治理的多元与复合源于整个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构造,有其自身鲜明特色;中国古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政府性与统一性既来自整个社会构造的一体与统一,又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产物,具有特定历史价值与现实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乡村治理 王朝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分期
2
作者 吴天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9,共11页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分期依据,不应是哲学理论的变化和古代王朝的兴替,而应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理论即治国富民理论,也就是王道思想的发展变化。以治国理论是否成熟、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分期依据,中国古代思想史应分为五个时期:第一...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分期依据,不应是哲学理论的变化和古代王朝的兴替,而应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本理论即治国富民理论,也就是王道思想的发展变化。以治国理论是否成熟、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分期依据,中国古代思想史应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约3000年,治国思想产生并成熟,主要成果为六经文本,这是“先王之道”时期;第二,春秋战国之交约80年,孔子师徒祖孙继承发展“先王之道”,创造孔学,这是“新王之道”时期;第三,战国子学约300年,两种“王道”均式微,各种新的治国理论竞相创造,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第四,汉代至清代约2000年,汉学、理学、心学、朴学兼容并蓄,各有千秋,但始终以“新王之道”为思想理论的核心,这是儒学时期;第五,清末民国约50年,学者痛感国家民族危亡,遂愤而抛弃中国全部传统思想文化,这是全盘西化时期。如此分期,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都十分清晰,学者考察现代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问题都比较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思想史 分期依据 分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发生与演进
3
作者 张奎志 于清淼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6,共7页
审美意识,是指人在日常活动和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指向,包括审美趣味、审美兴趣、审美追求、审美感知、审美期待、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心理等。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恒定性与演进变化的特征。恒定性是指可以用一个词语如“... 审美意识,是指人在日常活动和审美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指向,包括审美趣味、审美兴趣、审美追求、审美感知、审美期待、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心理等。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恒定性与演进变化的特征。恒定性是指可以用一个词语如“含蓄”来概括中国美学风格,而演进变化则是指随着时代、地域和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不同审美风貌。中国远古的审美意识是从功利、宗教、道德等观念中孕育出的,之后就经历了从“巫”“史”传统到礼乐教化,从豪放“大美”到典雅神韵,从唯美追求到写“俗”写“丑”的不同演进历程。这种恒定性与演进变化也展现了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中国古代美学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阐释路径
4
作者 王齐洲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6,F0002,115,共8页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来认识中国古代小说,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难免会郢书燕说,也必然会引起许多争论。因此,清理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探寻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 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用西方现代小说观念来认识中国古代小说,描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难免会郢书燕说,也必然会引起许多争论。因此,清理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探寻中国小说观念发展的历史逻辑,便成为当代古代小说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建构中国古代小说观念发展史应该从中国文化本位出发,根据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实际,客观地探讨各个时代的小说作者、小说文体、小说观念的存在形态,探讨具体学者对于小说概念的实际见解,探讨不同历史时期的小说观念之间的传承、演进、变异和重组,使我们能够对中国古代小说观念的发展有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理解,为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小说的优良传统提供思想资源和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小说观念 历史逻辑 阐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道”眼观照
5
作者 昝风华 《德州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重视对“道”,即宇宙人生本原、实相、真理、规则的表现和探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理应立足于这一实际,从“道”的角度观照教学内容,力求挖掘其深层内蕴,彰显其“本来面目”。将这一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中国古代文学历来重视对“道”,即宇宙人生本原、实相、真理、规则的表现和探究。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理应立足于这一实际,从“道”的角度观照教学内容,力求挖掘其深层内蕴,彰显其“本来面目”。将这一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欲“明”之“道”的阐发;二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未“明”之“道”的揭示;三是适度回归与中国古代文学相适应的、具有独特把握世界之价值的统观天人、会通万物的传统思维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引入“道”眼,符合文学艺术的本质,且不失是一个克服该课程教学现有弊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 “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师院校中国古代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与实践价值——以包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课程为例
6
作者 刘春玲 《阴山学刊》 2025年第2期101-106,共6页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其根本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学师资之重担,各学科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意义深远。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科的“源头”课程,富含思政教育资源,有其内在逻辑和价值优势,应...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其根本任务是实现立德树人。高师院校承担着培养中学师资之重担,各学科全方位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意义深远。中国古代史作为历史学科的“源头”课程,富含思政教育资源,有其内在逻辑和价值优势,应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明确思政教学目标的价值引领,构建有机嵌入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创新课堂思政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思政教学功效,从而形成历史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课程思政 包头师范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与价值探讨——评《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7
作者 张丽杰 《中国教育学刊》 2025年第3期I0016-I0016,共1页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一书系统梳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脉络,探讨了不同历史阶段文学的特点、创作背景及文化价值。该书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一书系统梳理了从先秦到清代的文学发展脉络,探讨了不同历史阶段文学的特点、创作背景及文化价值。该书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深入的理论分析,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些文学作品,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成为当前文学教育的重要课题。第一章详细介绍了先秦时期文学的起源,尤其是《诗经》的比兴传统和楚辞的浪漫主义风格。这些早期作品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原始生命力和精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早期作品 浪漫主义风格 文学作品 文学素养 文献资料 价值探讨 当前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的渗透性教学探究——以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丁晨 黄月 彭朝阳 《物理通报》 202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宝贵财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核心素养的提升乃至文化自信的建立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阐明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对物理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利用史料知识独有的...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的宝贵财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核心素养的提升乃至文化自信的建立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阐明中国古代物理学史对物理教育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必要性,利用史料知识独有的历史性、主观性、延续性,结合渗透性教学原则,将物理学史内容融入物理课程教学,基于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提出渗透性教学案例,以期为物理学史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学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 教学案例 渗透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态写作:一种新的中国古代艺术史书写
9
作者 李源锋 彭修银 《美育学刊》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活态写作关注艺术的发生、演变、流通、交易与收藏,主张融儒教、美学、风格学和实证理论于一体,形成一种大文化史观。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叙述原则是将这种大文化史观贯穿于行旅空间、水文空间、石窟空间、集市空间、宫殿空间等各类文化空... 活态写作关注艺术的发生、演变、流通、交易与收藏,主张融儒教、美学、风格学和实证理论于一体,形成一种大文化史观。中国古代艺术史的叙述原则是将这种大文化史观贯穿于行旅空间、水文空间、石窟空间、集市空间、宫殿空间等各类文化空间中,聚焦于不同文化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因艺术趣味的丕变而引起的空间转移,同时兼顾思潮的消长、朝代的更替、社会的治乱、节日与历法等因素的历史分期法。其最终目标是试图弥合艺术品与社会之间的罅隙,并为解决中国古代艺术史中精英写作与非精英写作的对立、艺与术的分离、史料与原物的错位等问题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艺术史 活态写作 艺术史观 文化空间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乐相和——从中国古代悯农诗的角度剖析柴可夫斯基《杜姆卡》的思想与美学
10
作者 李团 张浩 黄浩钉 《剧影月报》 2025年第1期87-89,共3页
《杜姆卡》是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悯农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都反映了对应时期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以及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本文先就两者联系对比研究... 《杜姆卡》是浪漫主义时期俄罗斯民族乐派柴可夫斯基创作的钢琴独奏曲,悯农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都反映了对应时期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以及对他们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本文先就两者联系对比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再分别从历史与文学的角度分析《杜姆卡》创作背景,以及悯农诗歌在中国古代的背景及其大体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诗歌 悯农诗 诗歌题材 诗乐 钢琴独奏曲 浪漫主义时期 柴可夫斯基 历史与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师范生培养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1
作者 袁梅 魏玮 《语文教学之友》 2025年第2期3-6,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高师类院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从古代文学课程的教...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之一,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随着高师类院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升相结合的培养目标,从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两方面入手,探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为古代文学课程的应用转型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转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识教育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新形态
12
作者 何江波 张艳艳 于曦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以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新形态为研究目的,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参与观察法、问卷法及访谈法对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要引入通识教育理念,以人文目标为... 本文以建构应用型本科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新形态为研究目的,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结合参与观察法、问卷法及访谈法对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要引入通识教育理念,以人文目标为核心目标、以应用目标为特色,建构以“云教材经典阅读课堂”为核心、以“四课堂衔接的实践课堂”为特色的教学新形态。本研究揭示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学要淡化专业教育,走通专结合、突出特色的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采伐渔猎伦理思想探析
13
作者 齐文涛 《伦理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中国古代针对野生动植物利用逐渐形成系列的伦理规范,是为采伐渔猎伦理思想。采伐要求不伐夭蘖,还要求斩伐以时,即春夏禁砍、九月始伐。狩猎要求不焚林薮、不合围、不掩群、不覆巢,要求不麛不杀胎、不卵不,还要求田猎以时,即春夏禁狩,... 中国古代针对野生动植物利用逐渐形成系列的伦理规范,是为采伐渔猎伦理思想。采伐要求不伐夭蘖,还要求斩伐以时,即春夏禁砍、九月始伐。狩猎要求不焚林薮、不合围、不掩群、不覆巢,要求不麛不杀胎、不卵不,还要求田猎以时,即春夏禁狩,约九月十月始猎兽、七月八月始猎禽。渔捕要求不涸泽而渔,要求禁鲲鲕、禁孕别,还要求渔捕以时,即夏季禁捕、约十二月正月始渔,也有说十月始渔。总体可用焚涸之禁、童胎之禁、非时之禁进行概括。中国古代采伐渔猎伦理思想以对野生动植物的持续利用为最终旨归。这些思想表明先民对野生动植物利用试图保持比较充分的节制,可以视为先民对生态环境作出文化的生物性适应。挖掘并整理分析先民采伐渔猎伦理思想,能够促进今人野生动植物利用规范的完善和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 渔猎 中国古代农业伦理 文化适应 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历史流变与时代特征
14
作者 祁志祥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星光熠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若干个案的研究,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视角,聚焦价值与乐感,分析阐释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呈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坐标、前后关联与阶段特征,旨在为读者系统把握... 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星光熠熠,丰富多彩。本文基于对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史若干个案的研究,以“美是有价值的乐感对象”为视角,聚焦价值与乐感,分析阐释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呈现的美学思想及其历史坐标、前后关联与阶段特征,旨在为读者系统把握中国古代小说美学的思想精髓与演进脉络提供独特视角与方便门径。先秦至宋的小说评点处于起步阶段,人们认识到小说“小道可观”,以奇幻取胜。明代小说批评走向繁荣,讨论的美学问题集中在小说主题与教化大道的联系,虚构奇幻与真实情理的对立统一关系。清代小说批评在道德寄托、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审美效果等方面作出深入阐释,将中国古代小说美学推向辉煌的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批评 美学思想 历史演变 时代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意义
15
作者 廉敏 《晋阳学刊》 2025年第2期93-101,共9页
“天”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的研究很少论及这一点,文章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与阐释。文章认为,“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天”堪称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源泉... “天”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的研究很少论及这一点,文章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与阐释。文章认为,“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天”堪称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源泉;第二,“天”被视为人类历史的起源;第三;“天”被作为解释人类历史的根本依据;第四,辩证看待“天”在历史解释中的意义。这些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古代天人思想的复杂内涵,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智慧的起源,有助于持续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智慧 历史理论 中国古代历史理论 天人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中国古代童谣
16
作者 王倩倩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35-42,共8页
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探讨中国古代童谣在地理人文空间建构中的作用,揭示其表现形式及文化功能。运用文本分析和文化阐释的方法,深入解读古代童谣中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和民间风俗等重要内容。童谣作为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以简洁生动的... 在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探讨中国古代童谣在地理人文空间建构中的作用,揭示其表现形式及文化功能。运用文本分析和文化阐释的方法,深入解读古代童谣中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和民间风俗等重要内容。童谣作为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以简洁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物、地域特色与人文风情有机融合,建构了丰富的地理人文空间图景。通过押韵歌谣和谜语歌、故事性童谣、叙述性童谣等表现形式,不仅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达,而且为理解古代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视角。童谣在文化传承和社会教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化了人们对历史地理的理解,同时也为文学和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和思想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童谣 文学地理学 历史传承 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2014—2023年CSSCI来源期刊的文献分析
17
作者 郝振澳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33-42,共10页
古代小说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以2014年至2023年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838篇论文为样本,进行分类定量分析和定性评述,可反映近十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基本趋势与主要内容。在研究年代上,明至清中期小说研究最为突出;在... 古代小说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以2014年至2023年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838篇论文为样本,进行分类定量分析和定性评述,可反映近十年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基本趋势与主要内容。在研究年代上,明至清中期小说研究最为突出;在研究文体上,章回小说的研究占居了主要地位;在研究视角上,小说考证、小说文化学及叙事学研究成为研究的主要关注点;名著研究在古代小说研究中仍居主导地位。综观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近十年的发展变迁,加强对未被充分研究的小说的关注,拓展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应为今后古代小说研究的侧重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十年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CSSCI来源期刊 定量分析 发文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赜中国古代文化瑰宝——古代化学知识与高中教学的交融互鉴
18
作者 李国俊 《中学化学》 2025年第3期5-8,共4页
论述了中国古代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其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文化自信、促进知识理解等方面的价值。通过历史情境创设、知识点讲解中的历史关联及实验教学中的历史元素融入等策略,将古代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 论述了中国古代化学知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其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文化自信、促进知识理解等方面的价值。通过历史情境创设、知识点讲解中的历史关联及实验教学中的历史元素融入等策略,将古代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教学相结合,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使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焕发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化 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智慧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19
作者 黄曦 柳莹 《中国高校科技》 2025年第1期I0008-I0008,共1页
中国教育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精髓。在古代,教育体系的演变见证了诸多重要时刻,如西周的辟雍、泮宫,汉代的太学,晋代后兴起的国子学、算学、律学、医学,以及唐代著名的六学二馆,直至明清时期的国子监,还有历代广泛... 中国教育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文化精髓。在古代,教育体系的演变见证了诸多重要时刻,如西周的辟雍、泮宫,汉代的太学,晋代后兴起的国子学、算学、律学、医学,以及唐代著名的六学二馆,直至明清时期的国子监,还有历代广泛存在的私学和书院。这些教育机构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革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制度和管理模式。因此,挖掘中国古代教育管理智慧,探寻其与现代高等教育的契合点,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教育的精髓与智慧,更能为现代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教育 现代高等教育 管理智慧 国子学 私学 管理模式 历史底蕴 启示与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中国古代课程史研究推进自主课程论知识体系建构:意义、历程、着力点
20
作者 李长吉 《中国教育学刊》 2025年第2期55-60,共6页
在中国自主课程论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中国古代课程史研究起着树立课程文化自信、提供史料资源库的作用。中国课程论学人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古代课程史研究推进自主课程论知识体系建构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在今后的研究与... 在中国自主课程论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中国古代课程史研究起着树立课程文化自信、提供史料资源库的作用。中国课程论学人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中国古代课程史研究推进自主课程论知识体系建构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在今后的研究与推进过程中,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努力:针对课程理论研究“西化”现象,在研究活动中站稳中国立场;针对课程理论知识体系中国元素不足现象,建设中国古代课程史料库;针对课程理论学科与话语体系不鲜明现象,凝练史料进行中国式表达;针对课程理论实践针对性不强现象,基于中国问题进行课程史专题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课程史 中国自主课程论知识体系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