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体系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任竞泽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24年第1期173-180,共8页
吴承学等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的树立和建构,并在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范围、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内涵图谱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不过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和学科体系构建还在发展和探索之中,仍有很大的... 吴承学等学者一直致力于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的树立和建构,并在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范围、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内涵图谱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不过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和学科体系构建还在发展和探索之中,仍有很大的可开拓空间。借鉴韦勒克文学研究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的学科划分,以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三个分支来构建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体系。在综述近20年来文体学学科及其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析文体史、文体批评、文体理论三个分支之间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的辩证统一关系,并以古代文体学传统中三个分支的原生历史存在形态来印证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体系重构的学理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学学科 文体 文体批评 文体理论 文艺学 中国古代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英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95,共6页
以《尚书》与《诗经》文体分类的生成过程为例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一种生成方式 ,即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原初形态无疑是以不同的“言说”方式作为分类标准的 ;当一种“言说”方式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确认为... 以《尚书》与《诗经》文体分类的生成过程为例考察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一种生成方式 ,即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原初形态无疑是以不同的“言说”方式作为分类标准的 ;当一种“言说”方式被人们约定俗成地确认为某一“类名”以后 ,与这种“言说”方式相对应的文辞方式就形成具有特定文体形态特征的文本方式 ;于是人们将文本方式相类似的篇章类聚到共同的“类名”之中 ,“以类相从”地区分不同类型的文体 ,从而形成一定的文体序列。经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 ,文体分类的社会性特征深深地蕴藏于文体的文本方式之中 ,并由文体独特的行为方式及其社会功能得以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文体分类 生成方式 行为方式 文本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功能研究论纲 被引量:5
3
作者 郗文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0-37,共8页
本文认为文体功能是决定古代文体产生、发展并确立体式的核心要素,进而成为文体辨析、分类的基本依据,关注文体功能有助于研究观念的调整,亦有利于文体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文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如下思考:一是以文体... 本文认为文体功能是决定古代文体产生、发展并确立体式的核心要素,进而成为文体辨析、分类的基本依据,关注文体功能有助于研究观念的调整,亦有利于文体学研究的深入展开。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文体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作如下思考:一是以文体功能为标准确立研究对象,避免自设樊篱;二是关注古代文体功能的特殊性及其影响,即与古代礼仪文化制度的关系;三是强调在文体功能的个案研究中寻找并丰富观察古代文体的视角,扩大解释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文体功能 论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诗话的文体史料与文体批评——兼与中国古代文体学进行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任竞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1-198,共18页
日本诗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文体史料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并与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辨体"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关于"体制为先"的辨体尊体论,在日本诗话中多有论述,最具代表的就是长野丰山... 日本诗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文体史料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并与中国古代文体学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辨体"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理论中的基本范畴,关于"体制为先"的辨体尊体论,在日本诗话中多有论述,最具代表的就是长野丰山的"辨体之为急务"观点。辨体理论指导下的辨体批评实践也极为丰富,包括辨同异、真伪、工拙、清浊、是非、高下、雅俗、体用以及唐宋诗体之辨、四唐体格之辨等。关于破体变体论,包括正熟而奇出、常极而变生、变体中变体、定体与不定体、定法与不定法等观点。通过全面阅读辑录、分类评析日本诗话中浩繁的文体史料,与中国诗话文体学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整体勾勒和深入了解日本诗话中的文体学思想概貌,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日中诗话及其文体学之间的影响关系与"和而不同"的自身特色,这无论对于日本诗学批评还是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批评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诗话 体制为先 辨体破体 唐体宋体 中国古代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体学“发展演变论”研究滞后的原因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5-162,共8页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显学。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简称"发变论")的研究却"一枝独后"。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极其匮乏"文体发展... 中国古代文体学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显学。但是,关于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简称"发变论")的研究却"一枝独后"。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论中极其匮乏"文体发展演变论"方面的话语资源;而且,传统文体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妨碍"发变论"研究的不利因素。当今学人继承多,创新少,学术惯性使现当代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因袭了这个缺陷。"发变论"研究本身难度大,不易出成果,学者多避行。于是,"发变论"研究就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欲振起此项研究,学者们务须加强自觉意识、全体意识、理论意识及理论创新意识,超越尊古意识、实证意识和保守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发展演变论 滞后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2
6
作者 邱渊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94-103,113,共11页
在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散见于古代文献中的散论;二是体现在古人整理的文集和编撰的各种文选中;三是体现在研究专著中。在中国古代的文体研究中,有几个重要问题值得一提:文体分类的问题,具体文体风格特点研究,"... 在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一是散见于古代文献中的散论;二是体现在古人整理的文集和编撰的各种文选中;三是体现在研究专著中。在中国古代的文体研究中,有几个重要问题值得一提:文体分类的问题,具体文体风格特点研究,"文本于经"的观点,"文""笔"之争,古文和骈文之争,诗文之辨,诗词之辨,曲与诗词之辨等。自1949年至1980年,文体研究没有受到重视。而1980年之后,文体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古代文体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体 中国古代文体研究 “文本于经” “文” “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自觉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澍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7-12,共6页
文体自觉是指文人对某种文体的体制特征有了全面、准确而明晰的认识,并在文体写作实践中自觉遵循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文体自觉论"的提出背景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自觉问题的重新升温,并继续引发诸多热议。本文提出以&... 文体自觉是指文人对某种文体的体制特征有了全面、准确而明晰的认识,并在文体写作实践中自觉遵循的文学现象。"中国古代文体自觉论"的提出背景是199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学自觉问题的重新升温,并继续引发诸多热议。本文提出以"文体自觉论"代替"文学自觉论"。笔者认为,文体自觉论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也符合中国文论的实际,且理论上也是完全可行的。文体自觉应该有一个标准。标准问题是文艺自觉问题的关键和基础。衡量文体自觉的标准,扼要说有四点:第一,文体独立,体制健全,技艺纯熟;第二,出现专门的文人型作家;第三,读者云众,社会影响大,文化地位重要;第四,烛照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入。文体自觉主要包括诗歌自觉、古文(文章)自觉、戏剧自觉和小说自觉等,其自觉期分别在建安、中唐、元代、中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自觉 文体自觉标准论 中国古代文学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体学批评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澍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57-66,共10页
不能混淆中国古代文体学与中国古代文体学批评,两者既关联,又不同。两者都属于广义的文艺学的范畴,在中国古代两者更是水乳交融。但中国古代文体学是中国古代关于文体的学问,而中国古代文体学批评是运用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 不能混淆中国古代文体学与中国古代文体学批评,两者既关联,又不同。两者都属于广义的文艺学的范畴,在中国古代两者更是水乳交融。但中国古代文体学是中国古代关于文体的学问,而中国古代文体学批评是运用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古代写作实践所进行的鉴赏、评价和定性,两者不同。理论辨析易明,实际区分较难。从外延上说,中国古代文体学批评可分为三大类:辨体批评(辨体论)、合体批评(合体论)、备体批评(备体论)。其中,辨体批评是重心。中国古代辨体批评很繁荣,又可分为得失、源流、正变、雅俗、真伪等亚型批评(论)。如果把风格学也视为文体学,则风格学批评也属于文体学批评。迄今,国人仍多混一风格学理论与批评。中国古代风格学批评也很发达,可分为时代风格批评(时序论)、流派风格批评(流派论)、个人风格学批评(体性论)、个作风格批评(如"世说体")、地域风格批评(如齐气论、楚风论)、文化风格批评(如禅趣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中国古代文体学批评 区别 外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的淡退历程及其思考
9
作者 吕红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66-71,共6页
中国古代特有的文体观念使中国古代诗文佳篇层出,而自近现代以来,由于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方式的淡退,中国古代语境下的整体性的"文体"含义不断遭到分化。文类文体观念、个体文体观念、体用一如的思维方式相继在人们观念中的淡退... 中国古代特有的文体观念使中国古代诗文佳篇层出,而自近现代以来,由于中国古代整体思维方式的淡退,中国古代语境下的整体性的"文体"含义不断遭到分化。文类文体观念、个体文体观念、体用一如的思维方式相继在人们观念中的淡退,中国古代盛极一时、追求别致文体的胜景不再复现,这不能不令人感叹这是一个"中国文体精神"缺失的时代,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当代的批判与思考。中国文体精神已经失去了其在古代特有的生存土壤,但如果能在人文学科范畴内通过官方对文体写作进行有效的措施与制度,对目前人文学科界的文体精神现况的改善起到一定成效还是有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整体思维方式 中国文体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体的历史演变与现代意义
10
作者 许结 《天中学刊》 2013年第3期78-87,共10页
中国古代文体经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的文体批评理论体系。近现代的文化变革对旧体文学的扬弃与文化复归对旧体文学的保持,显现为中国古代文体的断裂与承续。中国古代文体至今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应该以贯通古今的文... 中国古代文体经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备的中国特色的文体批评理论体系。近现代的文化变革对旧体文学的扬弃与文化复归对旧体文学的保持,显现为中国古代文体的断裂与承续。中国古代文体至今仍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应该以贯通古今的文学史的视野看待中国传统文体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历史演变 断裂 承续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体及白居易研究
11
作者 方铭 《职大学报》 2013年第5期22-25,共4页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他在五十多年学术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褚先生的学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他在五十多年学术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褚先生的学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褚斌杰先生有关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以外的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白居易研究等的贡献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褚斌杰 中国古代文体 白居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发展规律及其与创作主体之间关系浅探
12
作者 吕肖奂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8-61,共4页
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有其共同规律。创作主体改造或创造发展了各种文体,没有创作主体就没有各种文体,而文体发展规律制约创作主体成就。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共同规律 创作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论要 被引量:1
13
作者 党圣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6-148,F0003,共14页
文体观念可以通过诗文评、目录学著作、经书、史书、子书、诗文等文本形式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编纂、礼乐仪式、政治制度、文体概念、文献称引、语言文字等得到间接反映。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体观念... 文体观念可以通过诗文评、目录学著作、经书、史书、子书、诗文等文本形式直接表达,也可以通过创作实践、文献编纂、礼乐仪式、政治制度、文体概念、文献称引、语言文字等得到间接反映。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体观念史研究,文体批评史研究,文体分类史研究,总集、选本、类书、丛书编撰研究,分体文体观念研究,专人文体观念研究,专书文体观念研究,具体文体观念研究以及文体观念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互动的研究。以文体观念为研究切入点,可以彰显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学科意义,贯通文体观念发生、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并拓展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 表现形式 内容 意义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与具体方式
14
作者 王章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4-147,共14页
所有的文体“本同末异”,故客观上本有可通融性;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文体辨析不期然而然地为文体浑融做好了准备;文体浑融具有自主性、契合性、不对等性及排异性等特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文体融合也可称“文体互文”... 所有的文体“本同末异”,故客观上本有可通融性;中国古代长盛不衰的文体辨析不期然而然地为文体浑融做好了准备;文体浑融具有自主性、契合性、不对等性及排异性等特点。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体融合的基本规律。文体融合也可称“文体互文”。中国古代文体互文的具体方式约有六种:构思性互文;表现模式互文;讲说口吻互文;语言体式互文;风格互文;体裁、体类互文。这六种互文方式也不绝缘,相反,文体互文或文体融合常常是多种方式共存并行、综合性施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文体融合 文体互文 基本规律 具体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思勉原创奖获奖作品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15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专家评审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本书既有文体学的理论建构,又有文体学史的多元考察,深具研究视野的开拓性和理论方法的示范性。不仅是著者个人文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代表着当今文体学研究最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标... 专家评审该著作的原创性在于:本书既有文体学的理论建构,又有文体学史的多元考察,深具研究视野的开拓性和理论方法的示范性。不仅是著者个人文体学研究的代表作,也代表着当今文体学研究最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是文体学研究领域的标志性、前沿性、典范性的优秀成果。此书对中国古代文体研究中的关键性、难点问题,从新的角度、以新的方法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再现了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发展轨迹,兼具理论创新及方法创新。这部学术著作既是创新之举,也有填补空白的开拓之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补空白 文体学研究 典范性 专家评审 中国古代文体 吴承学 前沿性 获奖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论”研究述评
16
作者 王章才 《惠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4-49,共6页
近期,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持续繁荣。但是,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研究则一直很薄弱。这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论述文字迄今罕见;零星的议论则散见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各方面的论著中。这些零散的议论,按内容可以逻辑地划分为三种:单体发变论... 近期,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持续繁荣。但是,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研究则一直很薄弱。这方面的专门而集中的论述文字迄今罕见;零星的议论则散见于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各方面的论著中。这些零散的议论,按内容可以逻辑地划分为三种:单体发变论;合体融渗发变论;全体浑和发变论。三种中,前两种为数较多,第三种极少,仅见于笔者。但只有第三种才是对文体"发变论"的宏观的、整体的和贯通的研究,所以亟待加强和深入。港台学界的相关研究则更薄弱。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很缺乏,仅见一些汉学家有有关中国古代文体、文体融渗及演变等方面的零星论述。但国外也有一些理论,如混合剧种论、互文性理论、囊括说、视域融合论等,虽非直接论述中国文体的发展演变问题的,但对推进和加强"发变论"尤其是全体浑和"发变论"研究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体 中国古代文体发展演变论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
17
作者 周勤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F0002-F0002,共1页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6)由党圣元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党圣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和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外国文学研究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8ZDA236)由党圣元研究员担任首席专家。党圣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和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外国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文学评论》副主编。现为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兼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副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整理与研究 《文学评论》 中国古代文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外国文学研究 副所长 马列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源流
18
作者 尹相如 《昆明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36-41,共6页
文体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连绵千载,流派纷呈。文章对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既理清了文体学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又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文体学专著进行了评析,实事求是地分析其贡献以及不足之处。其中对《... 文体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连绵千载,流派纷呈。文章对中国古代文体学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既理清了文体学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又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文体学专著进行了评析,实事求是地分析其贡献以及不足之处。其中对《文心雕龙》的性质和结构的分析,具有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作学 中国古代文体 源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探究
19
作者 覃新洒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1期12-14,共3页
目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目的不仅是探究古代文学中所包含的各种文体类型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和文学成就,更在于为分析其中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进而体现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内在价值和重要... 目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的研究目的不仅是探究古代文学中所包含的各种文体类型及其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古代文学的演变历程和文学成就,更在于为分析其中的文学现象和文学事实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进而体现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而不仅仅被当成古代文学的一个分支。方法: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与对比研究法对郭著与姚著进行研究分析,寻求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结果:郭英德在《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一书中,以文艺评论为切入点,概括了中国古代文艺评论界关于不同层次的文体构成、特点与功能的观点,并梳理了中国古代文体形态学的主要研究成果,着重分析中国古代文体的类型划分原理与规则,同时对语体类型形成的历史文化基础进行分析。姚爱斌在《中国古代文体论思辨》中对中国古代文体论及其现代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反思,阐释了“文体”范畴的基本内涵,探究了古代文体论的方法论及其作用机制,阐明了古代文体中“体”与“类”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对文体论的“范畴”和“体系”等基本问题作了考辨和新释,并且与西方的文类学、文体学进行比较,反思其在现代中国的发展。结论:两本著作对中国古代文体学中的研究对象和范围都有所探讨,前者重在考察文体的形态,后者重在研究文体的理论问题,两者在研究思路与方法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体 古代文学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观念研究论要
20
作者 党圣元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的“文体”是一个深具民族性与本土性的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genre、form、style、type等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可通约之处,同时又有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体”的概念正式形成,文... 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的“文体”是一个深具民族性与本土性的概念,与西方文化中的genre、form、style、type等概念存在着一定的可通约之处,同时又有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以来,“文体”的概念正式形成,文体理论批评蔚为大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0世纪之后,中西文学观念的碰撞给传统文体理论批评带来巨大的危机,同时也为现代意义的中国古代文体学的建立创造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体 民族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 魏晋南北朝 文体理论 丰富的内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