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隆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8-210,共3页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如何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资源,在全球化语境中,勇于开拓而不失去自己精神的家园,成为一个知古知今、知中知外的学者,已经不再局限于古典文学研究与国际汉学研究,而成为当代学术研究的共同课题。有感于此,本刊邀集活跃于相关领域的当代学人,以“中国古典文学资源的当代益用”为题发表笔谈。本期推出的一组文章中,美国哈佛大学博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隆溪先生的《文学理论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意在结合自己的《道与逻各斯》一书,就当前国际汉学与西方理论成果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其重点在于如何正确运用中国与西方阐释学理论与方法。苏州大学教授方汉文先生将视域集中于当前讨论的焦点之一,即如何建立中国文学史新模式的目标上。南开大学教授宁稼雨先生则就当今古代文学研究中跨文化的主题学提出自己的看法。主题学方法近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均相当流行,如何看待其得失,并使其本土化,如何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文化学,是本文所提出的重要问题。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从广义的国学研究角度进行的反思,会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这也是意料之中的。本组文章与一般流行的笔谈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各自的实际研究成果来展示自己的观念,并不停留于空泛地谈论应当如何,或是就某一个观点展开激烈争论。这未必不是进入21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相当重要的一种理论话语模式。归根结底,并不在于提倡“问题”还是“主义”,而是研究的实绩能说明一切。当然,我们仍继续推出多种形式、多种看法的文章,其中也可能包括有争议的观点,目的在于促进古典文学研究的跨学科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文学资源 《道与逻各斯》 美国哈佛大学 大学教授 古代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及相关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友冰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1-46,共6页
对日本自大正至今140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进行分期,并逐一寻绎其演进历程;对其研究队伍的组成及其学术成果进行探究评估;对其学术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 日本汉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历程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出土文献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刁生虎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2期47-50,共4页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作用 :1 有助于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容 ;2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3 有助于解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性问题 ;4 有助...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作用 :1 有助于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容 ;2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3 有助于解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性问题 ;4 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校读古代文化典籍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文献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作用 古代文学艺术 古典文化典籍 思想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香港学术文化的珍贵记录——读《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选粹》(1950—2000)
4
作者 淮茗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3-34,共2页
<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选粹>(1950-2000),邝健行、吴淑钿编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全书分三册:<诗词曲篇>、<小说、戏曲、散文及赋篇>及<文学评论篇>.
关键词 书评 《香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选粹》 1950年-2000年 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上)
5
作者 刘跃进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0-26,共7页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考察的对象,分为3个部分:第一,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现的新资料;第二,国外古典文学资料的新发现;第三,近5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扫描。通过对若干具体资料的介绍,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这样的一种研...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考察的对象,分为3个部分:第一,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现的新资料;第二,国外古典文学资料的新发现;第三,近5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扫描。通过对若干具体资料的介绍,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这样的一种研究思路,即:要想深入研究文学,就必须跳出文学的范围;要想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就必须跳出中国文学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研究对象 国外汉学 研究方法 研究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俄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及学术特征
6
作者 陈友冰 《长江学术》 2007年第2期31-41,共11页
近三百年来的俄罗斯和苏联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俄罗斯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苏联阶段(1917—1991)和新俄罗斯阶段(1991至今)。其中苏联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从1917年苏联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承续期;... 近三百年来的俄罗斯和苏联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俄罗斯阶段(18世纪—19世纪初)、苏联阶段(1917—1991)和新俄罗斯阶段(1991至今)。其中苏联阶段又分为三个时期:从1917年苏联建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承续期;从1949年到1961苏共二十二大前为鼎盛期;1962年苏共二十二大到1991年苏联解体前为沉潜期。苏俄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带有政治功利性,并一直与政治气候和现实生活密切关联。苏俄学者对中国神话和古典小说的研究处于海外领先地位,他们特别重视中国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古典小说产生和演进中的作用。苏俄在学术思想和研究手段上存在多次反复和论争,总的趋势是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俄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海外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化东方与文化原质主义──对海外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一种批判性理解 被引量:3
7
作者 郜积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89-95,共7页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东方化 研究方法 学术研究 中国文学 批判性 东方主义 东方学 民族主义 原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展望 被引量:2
8
作者 章培恒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5期85-87,共3页
建国三十五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是重大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指导研究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当然,也存在着缺点和错误,十年浩劫所带来的破坏更令人怵目惊心。然而,在整个三十五年中,这到底是第二位的东西。... 建国三十五年来,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是重大的,力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指导研究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当然,也存在着缺点和错误,十年浩劫所带来的破坏更令人怵目惊心。然而,在整个三十五年中,这到底是第二位的东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和错误,把研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已经成为几乎可以触到的前景。下面以明代文学研究为例,对此略作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明代文学 市民意识 西厢记 晚明文学 牡丹亭 封建礼教 作品 汤显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访章培恒教授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平 《文史哲》 1987年第6期46-47,共2页
1987年8月13日,笔者来到复旦大学,拜访了该校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章培恒教授。章教授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著名学者蒋天枢先生的指导下,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力作《洪昇年谱》以资料翔实、考述... 1987年8月13日,笔者来到复旦大学,拜访了该校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导师章培恒教授。章教授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在著名学者蒋天枢先生的指导下,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的力作《洪昇年谱》以资料翔实、考述严谨而为国内外学者所赞赏;数十年间撰写的大量论文,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章教授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学术界所瞩目,尤为中青年研究者所钦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古籍整理 丰硕成果 研究 研究文学 中文系 学术界 国内外 研究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导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敏俐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50-55,共6页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不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累,让我们时时回顾自己光荣的过去,而且也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时时指引着我们向新的时代迈进。在这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古典文学,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不但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积累,让我们时时回顾自己光荣的过去,而且也是我们民族数千年智慧的结晶,时时指引着我们向新的时代迈进。在这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形成的古典文学,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记载着优秀的中国文化,以诉诸审美的感召方式教育后人向着理想的世界追求。正因为如此,对于后人来说,优秀的古典文学不仅是审美欣赏的对象,而且是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对几千年的古典文学进行研究,也就包含了艺术规律探求和民族文化理解的双重意义,从而使它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永恒课题。 20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最伟大变革的世纪。20世纪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也完全建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意味着当代中国人对几千年的传统文学有了不同于过去任何一个世纪的认识,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成果。因此,在接近本世纪尾声的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20世纪 中国文学 研究 马克思主义 文学遗产 楚辞研究 理论思考 传统文学 近代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概述
11
《东南学术》 CSSCI 1989年第6期76-77,共2页
福建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在漳州师院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厦门大学、福建师大、漳州师院、各师范专科学校及文化、出版、学术单位的代表39人。大会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当前“... 福建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在漳州师院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厦门大学、福建师大、漳州师院、各师范专科学校及文化、出版、学术单位的代表39人。大会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当前“要特别注意反对那种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思想”的指示为宗旨。大会执行主席、漳州师院副院长林继中博士指出:“中国古典文学凝聚着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混合着许多糟粕,它对现实中的人们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们要搞现代化,并不是意味着‘全盘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福建省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虚无主义 师范专科学校 江泽民 全盘西化 文学 漳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章培恒教授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12
作者 陈建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7-102,共6页
《书林》杂志曾请章培恒先生题一句他的治学座右铭,他题了四个字:勤以补拙。这不仅是谦虚,更是他治学的切身体验。他常常对研究生们说,作为在解放后得到培养的文史研究者,可庆幸的是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就学术根基与素养来说,我们却... 《书林》杂志曾请章培恒先生题一句他的治学座右铭,他题了四个字:勤以补拙。这不仅是谦虚,更是他治学的切身体验。他常常对研究生们说,作为在解放后得到培养的文史研究者,可庆幸的是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就学术根基与素养来说,我们却不如前辈的优秀学者,因此我们必须提倡一个“勤”字,要勤读书、勤思索、勤查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马克思主义 研究 三国志通俗演义 研究方法 研究态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发展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几点浅见——在一次学术会上的发言
13
作者 马良春 《中州学刊》 1988年第3期82-85,101,共5页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历史,从什么时候算起,有了多长的时间,有怎样的发展过程,这本身就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自然无力追溯这个历史过程,但较有勇气地说,建国以后,古典文学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区别于以往的新局面。...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历史,从什么时候算起,有了多长的时间,有怎样的发展过程,这本身就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自然无力追溯这个历史过程,但较有勇气地说,建国以后,古典文学研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区别于以往的新局面。这个新局面的根本标志就是研究界普遍地,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分析和论述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这在已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的观点,赋予了许多研究文章及论著以科学性和从来未有的深度。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人们对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历史唯物主义 阶级分析 历史过程 作家作品 上层建筑 马克思主义 文学现象 根本标志 经济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法探索性展望
14
作者 金丹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1992年第5期59-64,共6页
随着文化反思的不断深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这些年来,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仅仅是指出成绩与不足,或以简单的一分为二的方法,作一些抽象的理性概括,既是不够的,实... 随着文化反思的不断深入,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拓宽。这些年来,无论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都有着长足的进步,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仅仅是指出成绩与不足,或以简单的一分为二的方法,作一些抽象的理性概括,既是不够的,实际上也无补于事。古典文学及其研究之树乃是植根于华夏文化的沃土之中的,虽说文化不等于文学,但至少古典文学研究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环节。同时,通过这种研究,理应起到贯通古今,丰富学养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激活今人的思路,使古为今用落在实处。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文化哲学 研究方法 古代文论 中国文学 探索性 文学 弘扬民族文化 展望 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卓越贡献——纪念鲁迅先生百年诞辰
15
作者 哲夫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1981年第2期15-20,29,共7页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又是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同时,他又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学者,是一位独辟蹊径的学术大师。他对于历史学、教育学、考古学、文字学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日本学人增田涉说:“作为伟大的文...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他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又是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同时,他又是一位有卓越成就的学者,是一位独辟蹊径的学术大师。他对于历史学、教育学、考古学、文字学都有超越前人的成就。日本学人增田涉说:“作为伟大的文化指导者,在一切领域中他所着手的各方面,到处留下巨大的足迹,开拓了价值很高的东西,仍然不能不说他是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中国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中国小说史略 唐宋传奇 魏晋风度 文学发展 古小说 文学 学术大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的对象、任务和方法
16
作者 郭英德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4期3-6,共4页
一自有文学之日起,就有了对文学的研究,尽管一开始是不自觉的、朦胧的和粗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即使从孔子研究“诗三百”算起,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有2500年,可谓历史悠久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即旨在描绘和评述古往今来研... 一自有文学之日起,就有了对文学的研究,尽管一开始是不自觉的、朦胧的和粗率的。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是如此。即使从孔子研究“诗三百”算起,古典文学的研究也有2500年,可谓历史悠久了。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即旨在描绘和评述古往今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 研究对象 文学思想史 评述 文学理论史 文学创作 研究状况 文学批评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新世代——以宋代文学为中心
17
作者 内山精也(著) 潘超(译) 《斯文》 2017年第1期328-338,共11页
去年,笔者从供职的学校那里获得了一年的研究休假,秋冬之际有三个月停留在浙江大学,今年三月份又有大约三周的时间,在武汉大学访问。此外,包括今年的前半年在内,有一年半的时间分别参加了上海、杭州(以上各两回)、南京、台南(各一回... 去年,笔者从供职的学校那里获得了一年的研究休假,秋冬之际有三个月停留在浙江大学,今年三月份又有大约三周的时间,在武汉大学访问。此外,包括今年的前半年在内,有一年半的时间分别参加了上海、杭州(以上各两回)、南京、台南(各一回)等地举办的研讨会,得到了与有关学者交流的机会。不知是自己马齿徒增,抑或是现实的巨大变化,在此前一直未曾感受到的一种新的变化的胎动,在此期间非常明显地感受到了——这就是中国年轻研究者们令人瞩目的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宋代文学 世代 浙江大学 武汉大学 研究 中国 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研讨会述要
18
作者 黄圭 《文史杂志》 1997年第6期53-53,共1页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在哈尔滨—镜泊湖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台湾省和香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文学遗产》编辑部和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的“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回顾与前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在哈尔滨—镜泊湖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了会议,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也派代表参加。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余篇。兹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介绍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回顾与前瞻 20世纪 近代化 小说理论 国际学术研讨会 王国维 唯物史观 述要 学术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四个时期
19
《记者摇篮》 1998年第11期9-9,共1页
徐公持在《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本世纪走过了一条由古典型向近代型不断演变的道路,其近代化进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起步时期(1900—1928)。世纪初王国维以《红楼梦评论》开了近代学术先河。至五四时... 徐公持在《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撰文指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在本世纪走过了一条由古典型向近代型不断演变的道路,其近代化进程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起步时期(1900—1928)。世纪初王国维以《红楼梦评论》开了近代学术先河。至五四时期,古典文学研究面貌大变,运用新观念新方法已成为学科中的主流,涌现出王国维、鲁迅、胡适等大师。二、发展时期(1928—1949)。研究观念和方法进一步深化与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王国维 发展时期 新观念 五四时期 世纪初 红楼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 近代化进程 近代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露胡适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比较主义观点
20
作者 邱世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3期24-38,共15页
一、比较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文艺学中一种反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主义者按自己的反动观点片面地夸大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如众周知,比较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初级的研究方法;只有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运用这种... 一、比较主义是现代资产阶级文艺学中一种反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主义者按自己的反动观点片面地夸大比较研究的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如众周知,比较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初级的研究方法;只有在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才有效果。比较主义者任意使用比较的研究方法,不但不可能作出真正的科学结论;而且往往主观地把各种现象加以类比,抹杀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作出反科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 现实主义 胡适 文学现象 梁山泊 人物形象 自由主义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