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结合COSSH-ACLF评分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1
作者 侯海倩 沈娜 周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结合中国器官移植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结合中国器官移植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评分预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住院30 d内死亡或病情恶化后自主放弃治疗为研究终点,将患者分为转归组与死亡/恶化组。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OSSH-ACLF评分、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中肝脏剪切波速度对HBV相关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76例HBV相关ACLF患者病情转归35例,死亡/恶化41例。死亡/恶化组并发肝性脑病的占比高于转归组(P<0.05)。死亡/恶化组患者的HBV-DNA水平、COSSH-ACLF评分、肝脏剪切波速度高于转归组(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并发肝性脑病[O^(^)R=2.992(95%CI:1.023,8.754)]、HBV-DNA水平高[O^(^)R=3.515(95%CI:1.201,10.283)]、COSSH-ACLF评分高[O^(^)R=4.768(95%CI:1.629,13.951)]、肝脏剪切波速度快[O^(^)R=4.019(95%CI:1.374,11.758)]均是HBV相关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COSSH-ACLF评分、肝脏剪切波速度单一及联合预测HBV相关ACLF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65.85%(95%CI:0.599,0.760)、78.05%(95%CI:0.654,0.823)、82.93%(95%CI:0.678,0.902),特异性分别为68.57%(95%CI:0.600,0.762)、65.71%(95%CI:0.574,0.740)、77.14%(95%CI:0.641,0.816),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718和0.829。结论COSSH-ACLF评分、肝脏剪切波速度可用于预测HBV相关ACLF患者的预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 急性衰竭 中国器官移植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 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 脏剪切波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系统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辰 李嘉 +1 位作者 周莉 陆伟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413-417,共5页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CLIF-SOFA)、亚太肝脏研究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小组评分(AARC-ACLF)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CLIF-SOFA)、亚太肝脏研究协会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小组评分(AARC-ACLF)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72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3个月时的预后分为2组,经内科治疗病情稳定或好转为A组(29例),治疗无效死亡或行肝移植者为B组(43例)。收集患者确诊或入院时的临床资料,选取患者住院期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最低时的同期临床指标,比较2组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INR、血清肌酐(Cr)、血清钠(Na)、白蛋白(ALB)、MELD-Na、CLIF-SOFA、AARC-ACLF分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评分系统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B组的TBIL、INR、MELD-Na、AARC-ACLF、CLIF-SOFA高于A组,Na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IF-SOFA评分AUC(0.887)优于MELD-Na评分AUC(0.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55,P<0.016 7),CLIF-SOFA与AARC-ACLF评分AUC(0.825)、MELD-Na与AARC-ACLF评分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分别为1.361、1.127,P>0.016 7);MELD-Na、CLIF-SOFA、AARC-ACLF评分所得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3.84、8.50、8.50。结论 3种评分系统均能较好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临床预后,AARC-ACLF评分系统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 功能衰竭 预后 急性衰竭 终末期病模型联合血清钠 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 亚太脏研究协会急性衰竭研究小组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体风险指数对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单中心159例经验 被引量:6
3
作者 周政俊 李杰群 +5 位作者 宾阳阳 陈广顺 李强 齐海智 司中洲 胡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 目的探讨供体的供体风险指数(DRI)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行肝移植治疗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肝移植治疗的159例ACLF受体临床资料,根据供体DRI计算公式将受体分为DRI<1.65组(96例)和DRI≥1.65组(63例);根据慢性肝衰竭联盟-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LIF-C ACLFs),将受体分为CLIF-C ACLFs<48组(78例)和CLIF-C ACLFs≥48组(81例)。分别观察各组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指标[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受体肝移植术后90 d生存率,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DRI<1.65组与DRI≥1.65组的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LIF-C ACLFs <48组和CLIF-C ACLFs≥48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的ICU住院时间为4(3~14)d,明显短于CLIF-C ACLFs≥48组的7(1~33) d(P<0.05)。CLIF-C ACLFs评分是影响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DRI<1.65组与DRI≥1.65组的术后90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IF-C ACLFs<48组受体术后90 d生存率为94%,明显高于CLIF-C ACLFs≥48组的79%(P<0.05)。结论 ACLF受体肝移植术后早期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与选用供体的DRI无明显相关性,应早期及时行肝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移植 供体风险指数 衰竭联盟-器官衰竭评分 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 衰竭联盟-急性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定义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丁蕊 赵红 +3 位作者 闫杰 王艳斌 王琦 谢雯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功能急性失代偿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极高。由于患病人群不同,不同地区对ACLF的定义亦不相同,导致诊断标准不统一。慢性病...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肝功能急性失代偿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短期病死率极高。由于患病人群不同,不同地区对ACLF的定义亦不相同,导致诊断标准不统一。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酗酒、慢性病毒性肝炎复发、肝毒性药物和脓毒血症是ACLF常见的诱因,但也有40%~50%患者无明确诱因可循。目前常用于评估ACLF患者预后的评分系统除CTP和MELD评分外,器官功能相关的重症监护室评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大量研究证实这些评分经改良后可有效评估ACLF患者的预后。一些血清生物学标记物如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7和可溶性甘露糖受体等也可能与ACLF预后相关。ACLF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目前认为机体免疫调节失衡和过度炎症反应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CLF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处理可参考重症肝硬化患者。部分患者在经祛除诱因及有效治疗后可完全恢复,但部分患者预后较差。肝移植效果较为肯定,人工肝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作为新的治疗手段逐渐受到重视,针对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过程中细胞因子的治疗可作为潜在的治疗方向,为ACLF免疫干预治疗寻找更有针对性的方案,然而其疗效需更多的临床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衰竭 急性 器官功能衰竭 评分系统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Ⅱ评分联合血清甲胎蛋白评估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5
作者 赵昱博 马艳波 +1 位作者 王依泊 黄彤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462,共8页
目的探讨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 Ⅱ)评分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预测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收... 目的探讨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COSSH-ACLF Ⅱ)评分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预测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纳入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初次进行人工肝治疗的174例HBV-ACLF患者。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MELD 3.0及COSSH-ACLF Ⅱ评分。将174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随访的生存结局分别将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 比较两组实验室检查、血清AFP水平及各模型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OSSH-ACLF Ⅱ评分联合血清AFP水平对HBV-ACLF患者随访截止时(2024年6月14日)的预后及人工肝术后30、60、90 d生存结局的预测价值。统计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 174例HBV-ACLF患者中, 训练集122例(存活80例, 死亡42例), 验证集52例(存活17例, 死亡35例)。训练集中死亡组患者的年龄、中性粒细胞计数、尿素、MELD评分、MELD-Na评分、MELD 3.0评分、COSSH-ACLF Ⅱ评分及AF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2、Z=-3.27、Z=-2.65、t=2.16、t=2.60、t=2.33、t=4.56、Z=-4.71, 均P<0.05)。验证集中, 死亡组白蛋白、COSSH-ACLF Ⅱ评分及AF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0、t=2.78、Z=-2.55, 均P<0.05)。血清AFP [比值比(OR)=1.005, 95%可信区间(95%CI) 1.001~1.008,P=0.010]、COSSH-ACLF Ⅱ评分(OR=2.140, 95%CI 1.410~3.240, P<0.001)是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FP和COSSH-ACLF Ⅱ评分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列线图, 其C指数为0.816, 校准曲线拟合良好。训练集中COSSH-ACLF Ⅱ评分、血清AFP水平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60、0.816, 两者联合预测人工肝术后30、60、90 d预后的AUC分别为0.805、0.797、0.739。验证集中, COSSH-ACLF Ⅱ评分、血清AFP水平和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01、0.720、0.785;两者联合预测人工肝术后30、60、90 d预后的AUC分别为0.729、0.684、0.624。结论血清AFP和COSSH-ACLF Ⅱ评分是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预后差的患者其COSSH-ACLF Ⅱ评分和血清AFP水平可能较高。采用COSSH-ACLF Ⅱ评分联合血清AFP水平可提高预测患者近期预后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 中国重症乙型炎研究学组-急性衰竭评分 人工 预后
原文传递
CLIF-SOFA评分对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皖苏 赵林 李红生 《肝脏》 2020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功能评分(CLIF-SOFA)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器官衰竭情况,分成器官... 目的探讨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功能评分(CLIF-SOFA)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的器官衰竭情况,分成器官衰竭组、无器官衰竭组。比较两组CLIF-SOFA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LIF-SOFA评分对器官衰竭的预测价值。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CLIF-SOFA评分与各血清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00例HBV-ACLF患者中,有21例未见器官衰竭,79例出现器官衰竭。器官衰竭组CLIF-SOFA评分为(6.19±1.04)分显著高于无器官衰竭组的(4.17±1.01)分(P<0.05)。CLIF-SOFA评分预测器官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808(标准误=0.053,P=0.000,95%CI=0.705~0.911)。器官衰竭组血清TBil、WBC为(384.64±15.89)μmol/L、(7.94±1.56)×10^9/L,较无器官衰竭组[(189.48±17.84)μmol/L、(6.21±1.75)×10^9/L]明显增高,器官衰竭组TC、ALT、AST为(1.76±0.34)mmol/L、(384.50±96.76)U/L、(328.91±91.12)U/L,较无器官衰竭组[(2.32±0.83)mmol/L、(645.41±124.64)U/L、(552.32±114.76)U/L]显著下降(P<0.05)。HBV-ACLF器官衰竭患者的CLIF-SOFA评分与血清TBil、WBC呈正相关(r=0.616、0.824,P<0.05),与ALT、AST呈负相关(r=-0.742、-0.574,P<0.05)。结论CLIF-SOFA评分能对HBV-ACLF患者器官衰竭进行预测,其与患者血清TBil、WBC、ALT、AST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竭-序贯器官功能评分 乙型炎病毒 急性衰竭 器官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NLR评分体系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苗静 郭丽颖 +5 位作者 王丽 崔换天 李秋伟 王静 朱波 贾建伟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CLIF-C OFs)、中国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OSSH-ACLF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分系统在乙...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MELD-Na)、慢性肝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CLIF-C OFs)、中国重型乙型肝炎(乙肝)研究组乙肝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评分(COSSH-ACLF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分系统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63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疾病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钠(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以入院8周为观察时间节点,根据预后不同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0例)和死亡组(73例)。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差异,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HBV-ACLF的独立危险因素。行倾向匹配分析,验证独立危险因素的准确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独立危险因素的临床价值。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入院时性别、疾病分期、ALB、BUN、Cr、Na、NEU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年龄、ALT、AST、TBil、INR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年龄(岁):43.00(34.00,53.00)比50.00(42.50,55.00),ALT(U/L):252.90(61.43,613.33)比359.10(115.15,784.70),AST(U/L):146.15(90.88,449.30)比237.80(10^(9).00,635.05),TBil(μmol/L):265.10(183.10,347.60)比307.50(229.90,405.55),INR:2.13(1.91,2.46)比2.29(2.02,2.94)〕,PTA和LYM水平均明显高于死亡组〔PTA(%):34.00(28.00,38.00)比31.00(24.00,36.00),LYM(×10^(9)/L):1.37(0.72,1.79)比0.85(0.51,1.39),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存活组MELD-Na、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均更低〔MELD-Na评分(分):17.99(16.60,19.63)比19.16(17.43,20.80),CLIF-C OFs评分(分):9.00(8.00,9.00)比9.00(9.00,10.00),COSSH-ACLFs评分(分):4.87(4.63,5.48)比5.47(5.07,5.80),NLR:2.86(2.21,5.19)比4.38(2.54,8.46),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LIF-C OFs评分〔优势比(OR)=0.532,95%可信区间(95%CI)为0.380~0.744,P<0.05〕、NLR(OR=0.901,95%CI为0.835~0.972,P<0.05)是判断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倾向性匹配后,59例存活者和59例死亡者数据匹配成功,两组年龄、性别、疾病分期、ALT、AST、TBil、ALB、BUN、Cr、Na、PTA、INR、NEU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院基线资料中仅LYM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0^(9)/L:1.35(0.74,1.73)比0.81(0.51,1.30),P<0.05〕;存活组的CLIF-C OFs、COSSH-ACLFs评分及NLR均明显低于死亡组〔CLIF-C OFs评分(分):9.00(8.00,9.00)比9.00(8.00,10.00),COSSH-ACLFs评分(分):4.99(4.69,5.64)比5.34(5.03,5.81),NLR:2.85(2.21,5.72)比4.38(2.47,10.20),均P<0.05〕;CLIF-C OFs评分(OR=0.593,95%CI为0.401~0.878,P<0.05)、NLR(OR=0.914,95%CI为0.842~0.993,P<0.05)仍是判断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LIF-C OFs评分≥9分预测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48.9%,AUC为0.662;NLR≥3.14预测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敏感度为67.1%,特异度为56.7%,AUC为0.623。CLIF-C OFs评分、NLR串联试验诊断的方式可提高预测HBV-ACLF患者8周预后的特异度至77.8%。结论CLIF-C OFs评分、NLR是影响HBV-ACLF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HBV-ACLF患者的预后有更高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将更有利于判断HBV-ACL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炎病毒相关急性衰竭 终末期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 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估模型简化评分 中国重型乙型炎研究组乙相关的急性衰竭预后评分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不同预后评分在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移植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曼曼 武羽 +7 位作者 李珊珊 耿楠 卢旺 段斌炜 段钟平 栗光明 李君 陈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4-581,共8页
目的比较不同评分下肝移植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肝衰竭肝移植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CLF住院患者信息,将ACLF患... 目的比较不同评分下肝移植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肝衰竭肝移植治疗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CLF住院患者信息,将ACLF患者分为肝移植组和非肝移植组,随访2组患者预后情况。以肝病基础(非肝硬化、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ACLF分级为匹配因素对2组进行倾向性匹配,比较匹配后2组预后情况,分析不同ACLF分级、不同MELD-Na评分下2组患者1年生存率的差异。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在研究期间,共收集865例ACLF住院患者信息,其中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共291例,未接受肝移植的患者574例,整体28、90、360 d生存率分别为78%、66%、62%。按照1∶1的比例,匹配后肝移植与非肝移植ACLF患者各270例,非肝移植患者的28、90、360 d生存率分别为68%、53%、49%,显著低于肝移植患者(87%、83%、78%)(P<0.001)。根据ACLF分级将患者分为4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在ACLF 0级中,肝移植与非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为77.2%和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在ACLF 1~3分级中肝移植患者的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非肝移植患者(P<0.05),ACLF 1级患者的1年生存率较非肝移植患者提高50.6%,ACLF 2级患者的生存率提高43.6%,ACLF 3级患者的生存率提高61.7%。根据MELD-Na评分分为4组,在MELD-Na<25分患者中,肝移植与非肝移植的1年生存率为78.2%和7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而在MELD-Na评分为25~30分,30~35分,≥35分中,肝移植的生存率显著高于非肝移植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提高了36.4%、54.9%、62.5%(P<0.001)。进一步分析了不同ACLF分级与MELD-Na评分组合下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显示在ACLF 0或1级患者中,MELD-Na评分<30分的患者肝移植与非肝移植的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ELD-Na≥30分的患者中,肝移植患者1年生存率高于非肝移植患者(P<0.05)。ACLF 0级且MELD-Na评分≥30分组中,肝移植与非肝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7.8%和25.0%(P<0.05);ACLF 1级且MELD-Na评分≥30分组中,肝移植与非肝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20.0%(P<0.01)。在ACLF 2级患者中,MELD-Na<25分的患者肝移植与未进行肝移植的1年生存率为73.9%和6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ELD-Na评分≥25分的分组中,肝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79.5%、80.8%、75.0%,显著高于非肝移植患者(36.6%、27.6%、15.0%)(P<0.001)。在ACLF 3级患者中,无论MELD-Na评分高低,肝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非肝移植患者(P<0.01)。另外,在入院时ACLF 0~1级且MELD-Na评分<30分的未接受肝移植的患者,1年生存的患者中,出院时有99.4%仍然是ACLF 0~1级,而死亡患者中70%进展到ACLF 2~3级。结论MELD-Na评分和EASL-CLIF C ACLF分级均可指导肝移植,但单一模型并没有稳定和精准的预测能力,需要将二者联合应用,综合评估,且动态评估,但临床应用起来相对复杂,未来需要更简便的预后模型和肝移植风险评估模型,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肝移植的有效性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移植 终末期病模型联合血清钠评分 欧洲病学会-衰竭协作组急性衰竭评分
原文传递
慢加急性肝衰竭ABC分型的预后及MELD 3.0和COSSH-ACLFⅡ对预后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婉姝 申力军 +5 位作者 田华 翟庆慧 李东泽 宋芳娇 辛绍杰 游绍莉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ABC分型的预后及最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和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COSSH)最新COSSH-ACLFⅡ评分对ACLF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1409例随访队列进行ABC分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ABC分型的预后及最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3.0和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COSSH)最新COSSH-ACLFⅡ评分对ACLF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对1409例随访队列进行ABC分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析和MELD、MELD 3.0、COSSH-Ⅱ及住院3 d后COSSH-Ⅱ评分(COSSH-II-3d),评估对患者360 d预后的预测能力,同时比较了对不同分型及不同病因ACLF预后预测的差异。结果1409例ACLF患者生存曲线显示,A型ACLF与B型、C型AC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Mantel-Cox)χ2=80.133,P<0.01;A型与C型比较,χ2=76.198,P<0.01;B型与C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17,P>0.05。AUROC分析MELD、MELD 3.0、COSSH-Ⅱ及COSSH-Ⅱ-3d AUROC[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644、0.655、0.817和0.839(P值均<0.01)。COSSH-II对A型ACLF及HBV相关ACLF(HBV-ACLF)360 d预后有更好的预测能力,AUROC(95%CI)分别为0.877和0.881(P值均<0.01)。而MELD3.0未显示出比MELD更好的预测能力。结论ACLF的ABC分型与预后密切相关,COSSH-Ⅱ评分对A型ACLF及HBV-ACLF预后具有更高的预测能力,患者住院3d后COSSH-Ⅱ评分对预后有更好的评估价值,提示应当重视ACLF入院初期的救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衰竭 临床分型 预后 评估 终末期病模型(MELD)评分3.0 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炎研究小组-急性衰竭评分
原文传递
三种常用指标体系在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芳 章颖 +1 位作者 刘先进 薛红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5期353-359,共7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抗凝血酶Ⅲ(AT-Ⅲ)、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s)模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抗凝血酶Ⅲ(AT-Ⅲ)、中国重症乙型肝炎研究学组-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s)模型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诊治的277例HBV相关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90 d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好转组(108例)和恶化组(169例)。根据患者入院后24 h内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肝性脑病分级、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流量,结合患者年龄,计算出PNI、慢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评分、COSSH-ACLFs。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NI、AT-Ⅲ、COSSH-ACLFs预测HBV相关ACLF患者90 d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恶化组COSSH-ACLFs明显高于好转组(Z=11.189,P<0.001),PNI、AT-Ⅲ水平均明显低于好转组(Z=6.815、6.000,P均<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NI[比值比(OR)=0.886,95%置信区间(CI)(0.815,0.963),P=0.004]、AT-Ⅲ[OR=0.925,95%CI(0.893,0.958),P<0.001]、COSSH-ACLFs[OR=11.456,95%CI(5.700,23.023),P<0.001]为HBV相关ACLF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NI、AT-Ⅲ、COSSH-ACLFs预测HBV相关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7、0.720、0.893;三者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最佳,AUC达到0.926。结论PNI、AT-Ⅲ、COSSH-ACLFs对预测HBV相关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价值,联合应用预测价值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营养指数 抗凝血酶Ⅲ 中国重症乙型炎研究学组-急性衰竭评分 乙型炎病毒相关急性衰竭 预后
原文传递
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评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向阳 唐泉淼 王雷 《肝脏》 2022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回顾重症酒精性肝炎(SAH)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非SAH-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SAH-ACLF患者临床特征、预后评分及短期预后,为SAH病情管理、预后评价及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SAH患者112例(男105例,女7例)... 目的回顾重症酒精性肝炎(SAH)患者临床资料,比较非SAH-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SAH-ACLF患者临床特征、预后评分及短期预后,为SAH病情管理、预后评价及治疗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21年10月SAH患者112例(男105例,女7例),年龄(49.6±9.4)岁。根据SAH患者是否存在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分为非SAH-ACLF、SAH-ACLF。比较非SAH-ACLF、SAH-ACLF患者临床特征、预后评分及28天、90天生存率。对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_(25),P_(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非SAH-ACLF、SAH-ACLF患者分别为82例、30例。比较临床特征可知,非SAH-ACLF患者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感染及腹水为9例(11.0%)、8例(9.7%)、19例(23.2%)及27例(32.9%),与SAH-ACLF[8例(26.7%)、16例(53.3%)、17例(56.7%)及20例(66.7%)]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24.733,-11.299,-10.267,P<0.05);非SAH-ACLF患者白细胞(WBC)、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及肌酐(Scr)为7.0(4.6,10.8)×10^(9)/L、140.6(98.4,302.8)μmol/L、82.0(44.4,172.5)μmol/L、4.8(3.1,6.5)mmol/L及58.4(52.0,76.5)μmol/L,与SAH-ACLF[9.4(6.5,14.5)×10^(9)/L、242.8(186.0,412.6)μmol/L、162.5(90.2,231.8)μmol/L、9.2(4.0,15.4)mmol/L及91.4(65.4,220.6)μmol/L]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14,-10.126,-11.020,-10.104,-8.002,P<0.05);非SAH-ACLF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20.2(19.0,23.6)s、1.6(1.5,2.0),与SAH-ACLF[26.5(21.5,32.2)s、2.2(1.8,2.8)]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802,-3.914,P<0.05)。非SAH-ACLF患者MDF评分、MELD评分、ABIC评分、CLIF-SOFA评分、CLIF-C OFs及CLIF-C ACLF评分为52.0(41.5,68.4)分、11.2(9.0,14.2)分、7.4(6.0,9.0)分、4.0(3.0,5.0)分、8.0(7.0,9.0)分及35.4(30.2,42.5)分,与SAH-ACLF[82.0(56.2,108.0)分、20.8(15.5,25.4)分、8.8(7.5,10.6)分、6.0(5.0,8.0)分、10.0(9.0,11.0)分及48.0(40.0,52.1)分]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64,6.508,2.251,2.610,2.412,5.268,P<0.05)。非SAH-ACLF、SAH-ACLF患者28天生存率为95.1%(78/82)、70.0%(21/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511,P<0.05);非SAH-ACLF、SAH-ACLF患者90天生存率为84.1%(69/82)、46.7%(1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79,P<0.05)。结论与未并发ACLF的SAH患者相比较,并发ACLF后无论是并发症、血生化指标,还是各项预后评分均显著差于前者,同时短期预后也明显不理想,需要在临床实践中着重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酒精性 急性衰竭 Maddrey判别函数评分 衰竭-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