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公共服务需求层次的代次差异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巍 杨婷 靳小怡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7,共11页
利用深圳市P区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逻辑斯特(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公共服务需求层次代际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整体处于初级公共服务需求层次,其中,第三代农民工的最高公共服务需求层次高于第一、二代,第一代农民工的公共... 利用深圳市P区农民工调查数据,采用有序逻辑斯特(Logistic)模型对农民工公共服务需求层次代际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整体处于初级公共服务需求层次,其中,第三代农民工的最高公共服务需求层次高于第一、二代,第一代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需求层次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第三代的需求层次主要受到与"留城意愿"相关的社会因素的影响,第二代的需求层次同时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代际农民工存在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层次,认为社会经济地位和留城意愿是影响农民工公共服务需求层次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第三代农民工的公共服务需求层次最高,是未来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公共服务需求层次 代次差异 社会经济地位 中国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问题和趋势 被引量:77
2
作者 刘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26,共7页
本文系统回顾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探讨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城中村"、工矿棚户区和小城镇... 本文系统回顾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就,探讨了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分析未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中国城镇化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城中村"、工矿棚户区和小城镇破败等方面,促进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演变趋势 主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 被引量:25
3
作者 赵君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43,共10页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传承与现代化意识的错位所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盲目借鉴国外景观建设使得我国城市在视觉形象上逐渐走向无差别境界,城市失去了文化根源、居民身份认同感低;民俗文化面临困境;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当前城镇化进程应...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文化传承与现代化意识的错位所造成传统文化的断裂,盲目借鉴国外景观建设使得我国城市在视觉形象上逐渐走向无差别境界,城市失去了文化根源、居民身份认同感低;民俗文化面临困境;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当前城镇化进程应运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谐尚中道等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精神,加强立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化遗迹和城市建筑的融合,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创新,同时保护民俗艺术发展环境以及重视城市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传承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战略发展研究——《中国城镇化战略发展研究》总报告摘要 被引量:14
4
作者 谢扬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41,共7页
首先剖析了目前在中国城镇化与粮食供应、与土地占用关系方面存在的误区 ,提出中国的城镇化能否加速关键受制度性障碍因素的影响 ,必须给地方更多的发展积极性 ,靠多极增长推动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其次 ,借鉴国际经验 ,提出目前我国城镇... 首先剖析了目前在中国城镇化与粮食供应、与土地占用关系方面存在的误区 ,提出中国的城镇化能否加速关键受制度性障碍因素的影响 ,必须给地方更多的发展积极性 ,靠多极增长推动中国城镇化的加速。其次 ,借鉴国际经验 ,提出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分散式的工业化形成的城镇化规模效应不显著 ,在现阶段要积极推进城镇化 ,长远和根本的就是实行彻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城镇 中国城镇化战略发展研究》 工业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大风险:城乡矛盾内化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康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8,共5页
中国城镇化的最大风险,是城乡矛盾内化,就是在城市不断走向繁荣的过程中,不能真正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而是留下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底层城市人群,从而使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的矛盾转化为城市体系内部更加复杂、更加棘手的社会矛盾。目... 中国城镇化的最大风险,是城乡矛盾内化,就是在城市不断走向繁荣的过程中,不能真正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而是留下一个庞大而特殊的底层城市人群,从而使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别的矛盾转化为城市体系内部更加复杂、更加棘手的社会矛盾。目前国内新一轮城市化投资结构加上政府的行政偏好,正在引导城市建设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镇的发展态势,都同大规模促进农民转变为市民形成了一个明显的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风险 城乡矛盾内 农民市民可能性 农民工归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视角下对中国城镇化空间转型的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段进军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105,共5页
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区域发展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基于区域视角下对城镇化空间内涵的认识应包括以下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格局对城镇化格局的形成具有基... 城镇化是一个重大的区域发展问题,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基于区域视角下对城镇化空间内涵的认识应包括以下内容:区域经济发展是城镇化的内在动力;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格局对城镇化格局的形成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城乡协调和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基于上述认识,中国城镇化的空间转型应包括:城镇化发展应该与自然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格局相匹配;由城市主导下的城镇化转向城乡一体化;由单一城市主导下城镇化转向区域范围内城镇体系主导下的城镇化;城镇化格局应该和宏观区域格局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使得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中国城镇化 空间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9
7
作者 梁书民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3,49,共13页
根据人口增长率递减趋势和城镇化率变化的逻辑斯蒂曲线规律预测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利用各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据将流动人口对各地的城镇化贡献进行了评价;采用单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对... 根据人口增长率递减趋势和城镇化率变化的逻辑斯蒂曲线规律预测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趋势;利用各地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据将流动人口对各地的城镇化贡献进行了评价;采用单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程度,对各地的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潜力作了初步的定量评价。主要结论有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区位商同城镇化率呈正相关,轻工业比重工业更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同外界的交往程度是推动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农业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工业区位资源和旅游资源的优势度决定各地的城镇化发展潜力;劳动力资源、工农业分行业的劳动力密集度,以及工业污染指数是城镇化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县城为中心承接大中城市产业扩散等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区域差异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梁书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46,共6页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城市位序—规模规律的演化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同城市规模关系的变化,预测未来城镇化发展占用耕地情况,提出基于耕地保护的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回归分析法和函数模型预测法。研究结果:中国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随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增加,但正在快速下降,中国城镇化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研究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保护耕地,中国应加快制定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导,各级城市城镇全面发展的城镇化战略,推行高人口密度的城镇化发展政策措施,走紧凑型城镇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位序-规模规律 建成区人口密度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产业间就业结构变迁:基本事实与总体判断 被引量:6
9
作者 段炳德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8,共8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四化同步,本质上也是要求城镇化与产业变迁的规律相协调。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了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四化同步,本质上也是要求城镇化与产业变迁的规律相协调。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了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产业间就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其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问题突出。为此,要大力推动产业价值链的提升,促进产业高级化;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城镇就业岗位;加快产城融合,促进产业发展和城市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产业结构 非正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推进中国城镇化转型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峥 刘涛 《中国发展观察》 2014年第12期43-46,共4页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往往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兴盛的经济体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也相应较高.目前,国家对城镇化发展高度重视...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往往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兴盛的经济体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也相应较高.目前,国家对城镇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城镇化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特别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特征,通过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为国民经济社会繁荣进步提供动力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转型 中国城镇化 城镇发展模式 农村转移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历程、成就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5
11
作者 蔡秀玲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3期28-37,共10页
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的非农化重组,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 城市化或城镇化(urbanization)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集中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就业结构的非农化重组,是现代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表现形式。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大致经历了曲折发展、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工业 城市经济 URBANIZATION 非农 农村人口 城市数量 地区城镇 城市群 区域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改革与中国城镇化 被引量:6
12
作者 温铁军 《小城镇建设》 2015年第8期18-24,共7页
当我们探讨土地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从经济视角,仅仅考虑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收益最大化。在我国自然村落每天减少约80个的现代化激进大潮中,建筑行业工作者哪怕保住一个村落也是为历史做出了贡献。美国学者柯布·道格拉斯是最早... 当我们探讨土地问题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从经济视角,仅仅考虑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收益最大化。在我国自然村落每天减少约80个的现代化激进大潮中,建筑行业工作者哪怕保住一个村落也是为历史做出了贡献。美国学者柯布·道格拉斯是最早提出生态社会的老前辈。他多次对我说:"世界的希望在中国,因为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还保留了乡村。"保住与自然物种多样性直接结合而内生的具有社会经济多样化的村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村落 中国城镇化 行业工作者 土地问题 收益最大 生态社会 对我说 物种多样性 生态文明 乡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特律破产的原因及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坤 《对外经贸实务》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19,共4页
底特律位于美国中西部密歇根州,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所在地,享有"汽车之城"美誉。20世纪50年代,底特律人口曾达到180万,到2012年人口锐减至70多万。由于人口锐减导致税收基础减少,加之不少企业撤离底特律,底特律市财政状况... 底特律位于美国中西部密歇根州,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所在地,享有"汽车之城"美誉。20世纪50年代,底特律人口曾达到180万,到2012年人口锐减至70多万。由于人口锐减导致税收基础减少,加之不少企业撤离底特律,底特律市财政状况日益恶化。2013年7月18日,底特律市负债超过180亿美元难以维系,正式向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特律 中国城镇化 城镇建设 地方政府 城市建设 汽车产业 破产保护 产业集群 汽车制造商 福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模式的反思与转换 被引量:3
14
作者 宣晓伟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1期5-14,共10页
已有的城镇化模式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城乡分割、人地分割"的模式对农民造成了严重的剥夺;"政府主导"形成的城镇化造就了城市的新二元结构和新的社会不公。要想真正发挥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经济社... 已有的城镇化模式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城乡分割、人地分割"的模式对农民造成了严重的剥夺;"政府主导"形成的城镇化造就了城市的新二元结构和新的社会不公。要想真正发挥城镇化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必须转变已有的城镇化模式,迈向城镇化的新路,要由"身份等级"观念转向"人人平等"观念;地方政府要由"土地财政"逐渐转向"房产财政";中央和地方在事权分担上要由"事权共担"转向"分层分类责权关系";要将"迈向城镇新路"放到"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明确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国家和个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的调整方向,以逐渐实现原有的"金字塔型的官僚化社会结构"向"网络型的多元化社会结构"的转变和社会关系由"血缘亲缘化的个人关系主导"向"正式和非正式的契约化关系主导(包括市场规制和契约)"的转变,完成中国城镇化新旧模式转换过程中的"惊险一跃",从而奠定中国城镇化未来发展的坦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旧的城镇 新型城镇 健康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城乡统筹走向城乡融合——基于江苏实践的对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思考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明生 李宗尧 《中国名城》 2011年第9期12-19,共8页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前瞻性地开展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探索研究,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在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先行一步,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前瞻性地开展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探索研究,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在实现城乡统筹和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先行一步,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的成功之路,城乡融合发展态势逐渐显现。据此,提出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的中国城镇化道路的若干前瞻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道路 城乡统筹 城乡融合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产业结构变迁:发展趋势与政策应对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炳德 《北方经济》 2017年第10期6-10,共5页
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 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就业的产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考验。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会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状况总体是乐观的,中国城镇化就业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非正式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产业结构 非正式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的难题及其破解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向阳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1-70,81,共11页
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城镇化和城市化概念上有无区别、中国城镇化面对什么样的难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三个层面,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探究中国城镇化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简要梳理,并结合自... 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城镇化和城市化概念上有无区别、中国城镇化面对什么样的难题、如何化解这些难题三个层面,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探究中国城镇化问题的文献进行了简要梳理,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问题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智慧城市实践与前瞻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世福 陈丹彤 《当代建筑》 2020年第12期23-27,共5页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已成为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支撑力量。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智慧城市的实践情况,反思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从超越技术进步的视角去建构以... 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伴随着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已成为新型城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和支撑力量。本文通过梳理我国智慧城市的实践情况,反思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应从超越技术进步的视角去建构以人为本的美好社会,提出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前瞻性——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建设更智慧的中国城市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中国城镇化 智慧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敞田制的衰亡及其对中国城镇化的启示
19
作者 张琳 冯开文 《农业考古》 2016年第6期201-210,共10页
敞田制是中古英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土地耕作制度,集土地的私有产权与共有产权于一身。敞田制下的土地利用方式,一度维持了英国传统农业数世纪的繁荣。但是进入到16世纪,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敞田制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理... 敞田制是中古英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一种土地耕作制度,集土地的私有产权与共有产权于一身。敞田制下的土地利用方式,一度维持了英国传统农业数世纪的繁荣。但是进入到16世纪,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敞田制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开始了漫长的衰亡历程。本文在梳理敞田制衰亡的过程及原因的基础上,借助这一典型案例,指出土地制度是相当复杂的、变迁势必是漫长而缓慢的;主张通过人为设计制度来过快推动土地制度的全局性变革,是中国目前特别值得警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敞田制 英国 圈地运动 中国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城镇化整体判断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奇洪 《中国经济报告》 2014年第3期41-44,共4页
中国的工业化并不是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得城镇化成为"城乡割裂发展"的城镇化人在本质上属于群居动物,不喜欢孤独,尤其在一个人是青壮年时必须到人更多的地方去闯荡、去寻梦,因此,在人类社会发... 中国的工业化并不是在农业现代化基础上的工业化;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使得城镇化成为"城乡割裂发展"的城镇化人在本质上属于群居动物,不喜欢孤独,尤其在一个人是青壮年时必须到人更多的地方去闯荡、去寻梦,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城镇作为人口最为集中的聚落,城镇化是一种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城镇化 现代基础 群居动物 寻梦 地区城镇 中国城镇人口 人类社会 城市群 非农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