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及批评的影响
1
作者 张礼艳 张晔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90-191,共2页
黑人女性文学长期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以及黑人男性文化之外,它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曲折与坎坷。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个边缘的、曾经被压制的群体,到如今发展成为第三世界女性最富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之一。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自己的文论重建... 黑人女性文学长期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以及黑人男性文化之外,它的成长经历了漫长的曲折与坎坷。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个边缘的、曾经被压制的群体,到如今发展成为第三世界女性最富有影响力的理论流派之一。如今中国正在进行着自己的文论重建工程,如何使自己的文论话语走出西方中心的牢笼,并将自己的文论话语呈现给世界,以差异的一极参与世界文论话语的对话,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迫切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黑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及批评有着重大的影响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写作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被引量:16
2
作者 林树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与学术尊重,表现出学术态度的轻率浮躁,文学批评的坦诚性不足。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调整批评策略,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者说“性别诗学”研究难以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危机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白露:关于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由《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说开去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小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本文以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当事人的身份从三个方面回应美国学者白露在新作中提出的问题:(1)运动的起因及其"群众基础"(Popular Foundations),不是思想本身的迎合或续接,而是出自新中国新一代女性的生命体验。... 本文以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当事人的身份从三个方面回应美国学者白露在新作中提出的问题:(1)运动的起因及其"群众基础"(Popular Foundations),不是思想本身的迎合或续接,而是出自新中国新一代女性的生命体验。这是中国妇女第一次在精神上走出民族/国家和家庭的庇护,自我意识全面觉醒的一个新起点。(2)思想资源和"论争关系"(agonistic relationship),作者肯定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重要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领地投射了第一缕"女性"的启蒙之光。(3)对"市场女性主义"(Market Feminism)的质疑,从历史背景和启蒙主题两方面否定这一命名,从正面立场肯定"本质论女性主义"的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中国女性主义 思想史 妇女研究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概述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军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5-128,共4页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探讨女性问题、女性经验和女性书写为内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不仅描述女性的生活经历,还试图寻求一种包容两性的"有性"的文学视野。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以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为理论基础,以女性文学话语为切入点,力图拆解中国文学中的男性霸权主义思想,建立女性的话语体系。然而,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女性主义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同时也为中国女性文学及批评的不断完善提供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 发展与流变 女性主义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实践20年的回望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莉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4-99,共6页
女性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国门以来,其间经历了两次批评实践的高潮。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过度偏执于性别文本与性别价值,以至因批评的格式化与概念化而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忽视对女性美学的总结、对自身理论体... 女性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初被引入国门以来,其间经历了两次批评实践的高潮。但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过度偏执于性别文本与性别价值,以至因批评的格式化与概念化而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忽视对女性美学的总结、对自身理论体系的建构以及对本土性别研究资源的整理等。只有高度重视上述问题,才能避免使中国的女性主义实践走向日益僵化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 本土性别资源 女性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曹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159,共5页
近十年来(2002—2011),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研究存在着学理性不足、选题过大、形式分析欠缺以及文化研究理路不清和对女性主义设计史研究重视不足等缺陷。如何真正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和研究女性主义艺术,是今后中国女性主义研究需要... 近十年来(2002—2011),中国的女性主义艺术研究存在着学理性不足、选题过大、形式分析欠缺以及文化研究理路不清和对女性主义设计史研究重视不足等缺陷。如何真正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去看待和研究女性主义艺术,是今后中国女性主义研究需要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艺术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研究 西方女性主义艺术研究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军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1-54,共4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男性中心主义 女性作家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中国女性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女性文学传统 文学史 男性作家 文学话语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主义:成长之旅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骏涛 《职大学报》 2006年第1期36-40,共5页
中国女性主义近二十多年从幼小到长大,经历了三次浪潮。从上世纪末到如今,是第三次浪潮,有四个方面的新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目标是解构男性中心主义文化,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女性主义诗学或性别文学。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 三次浪潮 新质 解构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学风问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宋声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2,共4页
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若干学风问题。论题的选择、术语的使用、文本的释读、文献的征引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和更高的层面发展。所以,探讨学风问题,目的是更为有效... 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若干学风问题。论题的选择、术语的使用、文本的释读、文献的征引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和更高的层面发展。所以,探讨学风问题,目的是更为有效地在学术领域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争取应有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女性主义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何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7年第1期283-291,共9页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女性不再作为阶级整体中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与中国男性相对立,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凸显出中国社会的性别问题;另一方面,女性群体内部因其受...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女性不再作为阶级整体中的一部分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与中国男性相对立,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凸显出中国社会的性别问题;另一方面,女性群体内部因其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发生了急剧的分化,形成了女性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从而使中国的社会性别问题变得分外复杂。中国女性问题的出现暴露了中国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即中国女性的解放仅仅停留在阶级解放的层面上.并没有深化到社会解放的层面。从中国社会变革的角度看,中国女性解放的不彻底性又是由中国的社会革命停留在宏观领域决定的。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着中国社会革命向微观领域的拓展,中国女性主义问题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这场变革运动。因此,研究中国女性主义问题,对于我们思考中国社会的结构及其有关变革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的和方法论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中国女性主义 性别研究 中国社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翻译视角认识中国女性主义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华凌 陈志杰 《宜春学院学报》 2013年第8期117-121,共5页
中国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关键在于放弃女性主义的理论前提,回到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之初的女性历史经验描述和分析上来。清末民初是中国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实践是中国女性话语建构和实践建构的主要形式。因此... 中国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关键在于放弃女性主义的理论前提,回到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之初的女性历史经验描述和分析上来。清末民初是中国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实践是中国女性话语建构和实践建构的主要形式。因此,对翻译实践与女性的经验的描述构成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的唯一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 描述 话语建构 实践建构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进行时——评荒林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 12》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涛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80-81,共2页
中国女性主义并不是意味着与男性的对立,它最终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解放女性,而是通过解放女性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两性如何和谐共处才是《中国女性主义》第12卷一书真正探究的问题。《中国女性主义》创刊于2004年春,截至目前已经有12卷了... 中国女性主义并不是意味着与男性的对立,它最终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解放女性,而是通过解放女性达到全人类的解放,两性如何和谐共处才是《中国女性主义》第12卷一书真正探究的问题。《中国女性主义》创刊于2004年春,截至目前已经有12卷了。该刊由综合实力均居中国大学出版社前列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展示了全球女性主义思潮前卫动态,介绍全球女性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 女性主体意识 萧红 人类的解放 女性视角 文本细读 生存境遇 女性书写 双性同体 雪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拿来主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兰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影响,但又不同于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它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进”: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取向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时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正如一切文艺理论都有着一个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的问题一样,中国女性主义诗学,也不例外。“激进”,是中国女性主义诗学(文艺理论)在20世纪的主流价值取向。考察其原因,外因是“激进女性主义”的持续影响;内因是颠覆男权专制时代的需要... 正如一切文艺理论都有着一个价值立场和价值取向的问题一样,中国女性主义诗学,也不例外。“激进”,是中国女性主义诗学(文艺理论)在20世纪的主流价值取向。考察其原因,外因是“激进女性主义”的持续影响;内因是颠覆男权专制时代的需要。表现形式上:一是革命历史题材中的单性叙事;二是驱逐男性的主题提炼;三是肉身写作的形式运用。通过这些横向、共时、纵向、历时的梳理,以期预示中国女性主义诗学“激进”过后的“困惑与茫然”,及其“困惑与茫然”之后必然的价值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诗学 激进 价值取向 价值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觉醒·超越——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
15
作者 王文新 刘恋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4-8,共5页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活跃于1995年后至21世纪第一个十年间,从觉醒到超越,短暂历程留下精彩一页。本文从发展背景、发展历程以及表达策略等方面对中国女性主义艺术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以揭示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特点。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 西方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激进走向平和——试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转型
16
作者 吴时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88-96,共9页
沿着对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激进"的价值取向反思的逻辑理路,提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转型及其理论表征是:"从激进走向平和"。并从中国政治文化、哲学观念和社会思潮的转型,中国女性主义诗学自身走向... 沿着对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激进"的价值取向反思的逻辑理路,提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转型及其理论表征是:"从激进走向平和"。并从中国政治文化、哲学观念和社会思潮的转型,中国女性主义诗学自身走向纵深发展的内在需要以及西方女性主义诗学的发展趋势与话语转型三个层面重点探析其原因;从有利于建构性别诗学的审美场域,有利于中国女性主义诗学走向平等、开放的审美阐释空间以及有利于女性主体性的高扬和"女性精神的无限自由表达"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这种转型的意义,以期为中国女性主义诗学"本土化"、"学科化"抛砖引玉,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进 平和 中国女性主义诗学 价值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缠足女性”调查研究对中国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启示——基于山东省沂源县缠足女性质性调查研究
17
作者 林川 《社会工作》 2010年第18期50-53,共4页
本文是结合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沂源县缠足女性质性调查研究和以往相关文献及研究经验,论证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三大特点:1.更加注重自我与主流价值期待的一致性;2.缺乏女性自觉意识,容易过分抑制自身合理的需求与欲望,甚至牺牲自身利益;3.容... 本文是结合笔者所做的山东省沂源县缠足女性质性调查研究和以往相关文献及研究经验,论证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三大特点:1.更加注重自我与主流价值期待的一致性;2.缺乏女性自觉意识,容易过分抑制自身合理的需求与欲望,甚至牺牲自身利益;3.容易忽视自我价值,缺乏挑战现有社会建制的认识和勇气。并阐释其对当前中国大陆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启示和意义。最后研究方法上,结合本次调查研究成果及经验,笔者阐释了"质性研究"方法对中国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足女性 中国女性主义社会工作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18
作者 李兰英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8-69,82,共3页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在女权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因而具有浓郁的政治色彩,而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与发展却没有任何激烈的政治运动相伴,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无政治的特点。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转型及其原因
19
作者 吴时红 《嘉应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顺着对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价值取向反思的逻辑理路,沿着对理论本身进行批判、反思与建构的致思方向,不难看出:中国女性主义诗学,在21世纪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从激进走向平和"的价值转型。从三个层面来重点探析这种价值转... 顺着对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价值取向反思的逻辑理路,沿着对理论本身进行批判、反思与建构的致思方向,不难看出:中国女性主义诗学,在21世纪不可避免地呈现出了"从激进走向平和"的价值转型。从三个层面来重点探析这种价值转型的原因,可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本土化"、"学科化"的真正实现,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和必要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 价值转型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三十年的思考
20
作者 孙桂芝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30-33,共4页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英美、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者的文章被介绍到中国文艺理论界,至今已有三十年历程,在此期间,中国学界一方面加强、加快对西方女权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的翻译引进、学习借鉴,积累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形成...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英美、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者的文章被介绍到中国文艺理论界,至今已有三十年历程,在此期间,中国学界一方面加强、加快对西方女权主义以及女性主义相关理论的翻译引进、学习借鉴,积累了众多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形成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者群。成就与问题并存,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目前也面临着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如何突破前期已有成果的挑战。总结和反思将有助于澄清思路、确定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