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黑人女性主义对中国女性主义写作及批评的影响 |
张礼艳
张晔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2
|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
林树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3
|
对话白露:关于1980年代“妇女研究运动”——由《中国女性主义思想史中的妇女问题》说开去 |
李小江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4
|
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与批评概述 |
王军
|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5
|
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实践20年的回望 |
杨莉馨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
6
|
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研究十年:回顾与反思 |
曹晖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7
|
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与进程 |
王军
|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8
|
中国女性主义:成长之旅 |
陈骏涛
|
《职大学报》
|
2006 |
8
|
|
9
|
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学风问题 |
宋声泉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0
|
中国女性主义问题 |
何萍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07 |
3
|
|
11
|
从翻译视角认识中国女性主义的实现路径 |
潘华凌
陈志杰
|
《宜春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2
|
女性主义进行时——评荒林主编的《中国女性主义 12》 |
崔涛
|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13
|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拿来主义” |
李兰英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2
|
|
14
|
“激进”:20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取向反思 |
吴时红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15
|
觉醒·超越——世纪之交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 |
王文新
刘恋
|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6
|
从激进走向平和——试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转型 |
吴时红
|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17
|
“缠足女性”调查研究对中国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启示——基于山东省沂源县缠足女性质性调查研究 |
林川
|
《社会工作》
|
2010 |
0 |
|
18
|
试论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
李兰英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9
|
论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诗学的价值转型及其原因 |
吴时红
|
《嘉应学院学报》
|
2009 |
0 |
|
20
|
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三十年的思考 |
孙桂芝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