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经济背景下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研究
1
作者 伦肇亮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加快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向。该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其赋能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在全... 加快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进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方向。该文基于2013-2023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测度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其赋能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在全国层面呈稳步上升趋势,在区域层面呈自东向西递减趋势;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进程存在积极影响,并表现为自东向西递减;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增强农业产业的韧性和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加快中国农村产业链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式农村产业链现代化进程 产业韧性 产业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与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森浩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6-188,共13页
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研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助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 以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样本,研究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有效助力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乡村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推动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农业资源禀赋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和农业大省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强。数字乡村建设对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存在以自身为门槛的双重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中国式农业产业链现代化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机理与实证检验
3
作者 方学军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07-112,共6页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理,选用2011—202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熵权...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加快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从理论层面探讨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影响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机理,选用2011—2022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分别测度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综合指数,并就二者关系展开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这一结果通过了多种稳健性检验。调节机制检验结果显示,科技创新、市场化进程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现代化产业体系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表现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的分布格局。因此,应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学施策、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转型升级,以不断提升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产业体系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市场化进程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乡村法治建设
4
作者 霍晓芝 《区域治理》 2024年第6期50-52,共3页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法治是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农村法治建设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需要加强进一步深化改革。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地区面临的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在中国... 乡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法治是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议题之一。通过研究发现,目前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下农村法治建设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需要加强进一步深化改革。本研究通过对农村地区面临的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性、现状及实施路径,提出完善农村法律体系、提高司法人员素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法治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逻辑内涵、阶段进程及实践路径
5
作者 徐梦龙 杨浩 万艾琳 《新疆财经》 2025年第2期5-16,共12页
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探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与时代内涵,划分了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3个阶段,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我国31个省(区、市)2025年与2035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达成度及实现态势。研究... 文章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探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与时代内涵,划分了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3个阶段,设定了阶段性目标及相应的评价指标,定量分析我国31个省(区、市)2025年与2035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达成度及实现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多数省(区、市)2025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平均达成度达到90%,2035年平均达成度超过70%。具体来看,2025年与2035年共享富裕平均达成度均高于总体富裕,共享富裕差异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方面,总体富裕的短期短板集中于精神富足层面,中长期的提升重点为持续赋能物质富裕。从实现态势来看,达成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第一阶段目标所需增速普遍高于第二阶段,预计我国多数地区均能如期实现2035年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阶段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供销合作社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潇 《安顺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8-53,共6页
供销合作社在近年回归大众视野并非一个偶然性事件,从深层剖析,它已经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当前战略和未来远景产生了本质性的必然关联,具体体现在供销社所独有的三重作用上。第一重作用是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助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 供销合作社在近年回归大众视野并非一个偶然性事件,从深层剖析,它已经同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当前战略和未来远景产生了本质性的必然关联,具体体现在供销社所独有的三重作用上。第一重作用是以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助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速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第二重作用是推动农村产业链延伸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第三重作用是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加强党对农村事务的领导。三重作用具有紧密的逻辑关联,第二重作用是第一重作用的基础,第三重作用又是前两重作用发挥的保障,三者共同构成了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立体关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销合作社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链 集体经济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助力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
7
作者 谢颖 《发展》 2024年第3期53-55,共3页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甘肃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甘肃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有效路径。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甘肃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是甘肃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有效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中,针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新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动摇、推进"三农"事业发展的根本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甘肃农业 产业振兴 脱贫攻坚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历史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供销数科助力农食全产业链产融一体化
8
作者 席悦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23年第18期26-27,共2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此,我国每年都会出台大批政策扶持农村农业的发展。8月,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乡村振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此,我国每年都会出台大批政策扶持农村农业的发展。8月,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0个,并在推进农村流通设施和业态全面融入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设施 产业链 乡村振兴 农村流通 现代流通体系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指导意见》
原文传递
让农业生产成为大食物观核心前提 访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盛誉
9
作者 翟晓汀 《经济》 2023年第3期44-46,共3页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农村发展关乎“饭碗”安全,全方位确保农业安全,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转型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任务。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时,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业农村发展关乎“饭碗”安全,全方位确保农业安全,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转型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任务。在接受《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时,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盛誉表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除了保证粮食总量充足外,必须确保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同步赶上来,释放农业生产要素活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强国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进程 粮食总量 农业农村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发展研究院 农业生产要素 北京大学 经济网
原文传递
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0
作者 王亚 《中国农村金融》 2023年第2期1-1,共1页
虎啸壮志复兴在望,兔免沐春风农金担当。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上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作为党领导下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农村中小银行必将在全面... 虎啸壮志复兴在望,兔免沐春风农金担当。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全党全国上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作为党领导下的地方金融主力军,农村中小银行必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彰显新作为、创造新业绩、焕发新气象,步履坚实地走好更加富有活力的中国特色金融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特色金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中小银行 现代化产业体系 金融主力军 历史进程 发展之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