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构建过程中应考虑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勉 张平平 罗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44,共8页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 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的构建是开展大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影响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构建我国义务教育质量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应对框架立足点、构建原则、内容设计、学科属性、检验论证、操作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以使构建的关键影响因素监测框架能够实现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政策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全面性与指向性相统一、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对代表性横断数据和纵向追踪数据均有显著预测力和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影响因素 监测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绩、问题与挑战——基于《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红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2-27,共6页
《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继发布"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之后,新增发布了"教学资源50强"。《报告》指出了2017年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在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政府责任、国际合作... 《2018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继发布"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之后,新增发布了"教学资源50强"。《报告》指出了2017年我国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在学生发展、教育教学、政府责任、国际合作、服务贡献等五方面取得新进展,也指出了27处不足以及高职发展面临的挑战。《报告》不断完善指标体系、规范程序,努力为量化分析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第三方评价 高等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执行的特点分析
3
作者 张仕华 《高教学刊》 2016年第12期79-80,共2页
教育质量政策是政府保障教育质量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根本目的在于解决教育质量问题。文章从政策执行的角度试述中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执行的重要性,重点分析了中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政策执行的特点。
关键词 中国远程高等教育质量 政策执行 特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服务贡献”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反思——基于《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峻 马树超 乔云霞 《职教发展研究》 2020年第1期8-14,共7页
"服务贡献"被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表现,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服务贡献"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指标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稳... "服务贡献"被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使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表现,更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服务贡献"在《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指标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测量指标的设置具有动态发展性与导向性特征。从未来发展角度来看,对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贡献"的评价指标可以进一步细化与特色化,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客户立场,同时适当增加非量化与过程性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服务贡献 指标体系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QUIS认证与中国特色商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建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复兴 谢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9-117,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也肩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商科教育在培养我国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EQUIS认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也肩负着更大的社会责任。商科教育在培养我国社会经济和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EQUIS认证起源于欧洲,是国际前沿的商科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我国大多数一流高校的商学院均通过参与该认证体系来保障和提升商科教育质量。结合国际前沿的商科教育质量管理理论和EQUIS认证的质量指标维度,建构中国特色商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是我国商科教育发展的一个核心目标。高质量发展和立德树人是我国商科教育质量管理的政治论基础,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协同治理是商科教育质量管理的重要抓手,质量文化建设是商科教育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S认证 商科教育 质量管理 中国特色商科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建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8,共4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局出发,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赋予了教师教育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一是把党对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教育发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大局出发,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赋予了教师教育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一是把党对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强调“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二是对教师工作提出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要求,2014年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四有”好老师重要讲话,并提出“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具体要求,全面深刻阐述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引导教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三是以系统观点对“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作出专门部署,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即阐释了“教师教育体系”,2023年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又在前面加上了“中国特色”四个字,进一步凸显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体现出逻辑的递进、内涵的深化,成为我们推动新时期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构建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必须以高质量为首要任务。本文将紧扣高质量要求,围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实践基础、现实挑战、内涵特征和改革方向等作研究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教育系统中的质量管理体系
7
作者 赵新宪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21-23,共3页
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提高了我国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虽然教育本身的特点与企业生产存在差别,但ISO9000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蕴含的现代教育质量观,能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和依据,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 通过ISO9000管理体系系列标准认证,提高了我国各行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虽然教育本身的特点与企业生产存在差别,但ISO9000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蕴含的现代教育质量观,能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很好的借鉴和依据,也将有助于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本文阐述了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持续改进的人才观,总结并提出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质量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现代教育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TQ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与“成全”:学校综合评价创新的“初心”与“使命”——来自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的思考
8
作者 谢凡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43,共4页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围绕"学校综合评价创新"主题展开的研讨中,基本形成如下观点:教育评价创新既要加强科学性,又要坚持人本性,应坚守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应基于培养学生核... 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围绕"学校综合评价创新"主题展开的研讨中,基本形成如下观点:教育评价创新既要加强科学性,又要坚持人本性,应坚守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和学校发展的价值追求;应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学校评价;应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断改进,以评价驱动教育变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各地和学校结合实际,在创新学校综合质量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学生发展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价方面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评价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核心素养:教育质量监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运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15
9
作者 李凌艳 苏怡 陈慧娟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8-51,共4页
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如何让监测结果充分发挥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下一步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组织实... 2018年7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如何让监测结果充分发挥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下一步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重点。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体系和组织实施模式,但在区域层面的监测结果运用中,仍存在因理念不科学而误用滥用或因专业力量薄弱而运用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提出区域层面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的基本思路和"五步走"策略:解读报告,分析数据,发现优劣;专项调研,充实证据,归纳问题;分析原因,质量互证,分层反馈;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采取行动;阶段反思,检验成效,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监测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 监测结果运用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师计划”是遵循教师教育规律的一个政策典范 被引量:7
10
作者 朱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2,5,共5页
“优师计划”是继2006年起实施的“特岗计划”、2007年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2018年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以及2015年开展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后又一项促进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具有战略性眼光... “优师计划”是继2006年起实施的“特岗计划”、2007年实施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2018年调整为“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以及2015年开展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之后又一项促进我国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政策,这项政策具有战略性眼光,是一项策略性措施,堪称我国有史以来遵循教师教育规律的一个政策典范。它不仅遵循了教师教育实现国家公共价值的规律,服务于国家公共教育事业的均衡性、公正性和平等性,而且还遵循了教师教育满足一个国家师资供需关系的规律,体现了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和定向促进的“四定向”特征,名义上是为建设高质量中小学教师队伍而制定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实质上是解决了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不仅遵循了教师教育构建协同发展机制的规律,构建了所有与“优师计划”实施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必须参与的协同发展机制,而且还遵循了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更重要的是,“优师计划”遵循了教师教育体现政治本质属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培养振兴乡村教育的“大先生”
11
作者 张铭雨 吴秋翔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8,5,共5页
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领航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020年,学校首设“志远计划”,面向最后52个挂牌... 强教必先强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作为国家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领航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2020年,学校首设“志远计划”,面向最后52个挂牌督战贫困县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领域高素质师资。基于“志远计划”的试点探索,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1年启动“优师计划”,力图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质量,培养造就大批优秀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质量评价:核心及其展望——基于《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的启示
12
作者 万灿娟 《课程教学研究》 2019年第4期10-14,共5页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质量评价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学业质量评价出现的问题而提出。当下的学业质量评价过于偏重认知和结果,偏重评价的比较和鉴别功能的实现。学业质量评价复归原本意蕴,需要突出"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质量评价针对当前教育实践中学业质量评价出现的问题而提出。当下的学业质量评价过于偏重认知和结果,偏重评价的比较和鉴别功能的实现。学业质量评价复归原本意蕴,需要突出"学生""全面发展"和"促进"三大核心。为了更好地发挥学业质量评价改进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评价者需要重新诠释"全面发展"的内涵,更新评价方式方法,充分利用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质量评价 全面发展 学生发展 中国义务教育质量检测报告》
原文传递
大学声誉与大学生就业率的关系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丽君 张志红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期I0155-I0157,共3页
通过对59所高校的三个指标——综合得分、声誉得分和就业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发现高校的发展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偏远地区就业率受外来因素影响明显、就业率与综合排名不相关联等,高校的发展具有"... 通过对59所高校的三个指标——综合得分、声誉得分和就业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线性回归方程。发现高校的发展存在着两极分化的趋势、偏远地区就业率受外来因素影响明显、就业率与综合排名不相关联等,高校的发展具有"马太效应"。提出应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的教育机制和评价体系,重新审视中国高校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 大学声誉 大学生就业率 综合排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玉霞 贺卫国 杜文棐 《教育信息技术》 2021年第7期95-98,共4页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但是,近年来出现了有些职前教师毕业后却不能胜任教师工作的尴尬局面。为此,文章在调研和梳理反思高校培养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15所高校负责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但是,近年来出现了有些职前教师毕业后却不能胜任教师工作的尴尬局面。为此,文章在调研和梳理反思高校培养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15所高校负责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师的深度访谈,剖析了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发展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五方面策略,包括研制明确的培养目标、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创建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建设课程教学团队及开展多方协作教学、建立多元化发展性评价体系,以期提升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质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信息化教学能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实现“优师计划”与乡村振兴的互动和双赢 被引量:3
15
作者 孔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5,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教育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双向逻辑互动关系。从正向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教育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和组成部分,与乡村振兴存在着双向逻辑互动关系。从正向关系来看,教育能够培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为全面乡村振兴赋能增效。从反向关系来看,乡村能否振兴决定着乡村教育的质量,密切关系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启动实施了“优师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高质量乡村教师,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支撑。“优师计划”已经实施两年,各项工作逐步规范化、专业化,部分地区也在积极探索落实“优师计划”的支持政策,但是乡村振兴如何助推“优师计划”的体系完善以及“优师计划”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还没有明确的制度设计。建立“优师计划”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关系,成为当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亟需破解的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师计划” 中国特色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ategies and Perspectives of School Actors During a Refor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n Luxembourg
16
作者 Claude Houssemand Anne Pignault Raymond Meyers 《Sociology Study》 2016年第8期485-489,共5页
Since 2008, a refor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s being implemented in the upper level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Luxembourg. The new method consists of: (1) teaching through competencies; (2) modular training where ... Since 2008, a reform of vocational training is being implemented in the upper level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Luxembourg. The new method consists of: (1) teaching through competencies; (2) modular training where modules can be repeated until they are achieved; and (3) evaluation which has been changed from quantitative to qualitative. The reform continues to face ongoing challenges and resistance from the different actors involved in vocational train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relevant actors in order to analyse their strategies and perspectives during and after the reform: representative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eaching staff, school administrations, enterprises, parents, and pupils. A heuristic model of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education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se interviews. A general fatigue with the reform has spread; and this is at a moment when the Ministry wants to implement new changes to the aforementioned law. In order to make the reform viable, a new negotiated agreement based on the interests of the different players should be achie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ational training secondary education competencies interview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