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经济的理论创新及政策机遇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国喜 李艳燕 周斌 《管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8-80,共13页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要素结构、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迫切需要形成和发展符合中国经济实际的特色数字经济理论,增强经济理论对新发展阶段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支撑和引导。本文基于现阶段中...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要素结构、改变世界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迫切需要形成和发展符合中国经济实际的特色数字经济理论,增强经济理论对新发展阶段经济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践的支撑和引导。本文基于现阶段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现实表现,从数字技术驱动、数据生产要素、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共生三个维度深入阐释数字经济内涵,比较数字经济理论与传统生产要素理论、消费理论、市场理论、货币理论和政策,并分析拓展数字经济的理论外延,探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数实融合不足、信息安全危机、数字鸿沟等重大实践问题,增强对数字经济理论基础和演进逻辑的学理性认识,为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逻辑基础和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经济 理论拓展 政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结构发展协同度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岳飞 肖克 +1 位作者 张海汝 李勇坚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1-129,共9页
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协同问题一直被研究者忽略。本文基于数字经济测算框架,构建了“三化”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三化”整体及其规模、创新、效益和绿色四个方面测算数字经济内部结构耦合协调程度,并分析数字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测算结... 数字经济内部结构协同问题一直被研究者忽略。本文基于数字经济测算框架,构建了“三化”耦合协调度模型,从“三化”整体及其规模、创新、效益和绿色四个方面测算数字经济内部结构耦合协调程度,并分析数字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测算结果表明:“三化”经过磨合阶段,已达到优质协调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综合指数逐年增长,各自内部结构耦合协调度逐年提升,但数字产业化的绿色水平方面增长势头不足,产业数字化方面的创新水平和绿色水平的增长幅度较低,数字化治理的效益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经济 产业数字 数字产业化 数字化治理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相关议题的国际传播现状研究——基于GDELT数据库及GKG 2.0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思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54-161,共8页
时至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在顶层数字经济政策日趋完善的背景下,获取国际数字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和好感度成为发展与建设数字化产业、市场和治理体系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解读中国数字经济主题下的国际传播现状成为回答“发展... 时至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阶段,在顶层数字经济政策日趋完善的背景下,获取国际数字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和好感度成为发展与建设数字化产业、市场和治理体系的重要驱动力量,因此,解读中国数字经济主题下的国际传播现状成为回答“发展起来的中国将如何与世界相处”这一问题的一把钥匙。基于“国际化”考虑,研究选取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GDELT)数据库和第二代知识图谱(GKG 2.0)作为数据来源的基础,运用扎根理论确定了中国数字经济主题的3个一级议题和18个二级议题,从总体提及量、主流媒体的报道量及态度、社交媒体的传播力三个维度呈现并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相关议题的国际传播现状,得出了传播热度高、舆论环境较为不利和可改善空间大三个结论,也为发展数字经济体系和完善国际舆论环境的实践提供了一些基于实证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经济 数据要素 国际传播 舆论环境 GDELT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的外溢效应 被引量:1
4
作者 郑国玉 《理论视野》 CSSCI 2023年第8期57-63,共7页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外溢效应越来越大。中国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触碰了美国的利益,触及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也对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中国数字经济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标本和示范作用,可供他们学习和模...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其外溢效应越来越大。中国数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触碰了美国的利益,触及了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也对其他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中国数字经济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有标本和示范作用,可供他们学习和模仿。中国数字经济在构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上也起着越来越明显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经济 外溢效应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 世界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学者视角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演进及对外溢出效应
5
作者 郑国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9,共10页
中国数字经济无论在技术还是在管理方面,相对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都有所创新,这几乎是所有海外学者的共识,不过,海外学者们也观察到了中国数字经济尚存在一些不足。在对外溢出效应方面,大多数海外学者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 中国数字经济无论在技术还是在管理方面,相对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都有所创新,这几乎是所有海外学者的共识,不过,海外学者们也观察到了中国数字经济尚存在一些不足。在对外溢出效应方面,大多数海外学者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示范作用,同时也威胁了其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数字领域的霸主地位。海外学者的观点带给我们的启发包括:要保持并扩大现有国内数字经济在规模、强度和自身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尽快突破关键数字技术,摆脱卡脖子的窘况;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要采取对象国易于接受的方式;协调好政府监管力度与数字企业自主权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者 中国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太经济框架”数字规则:区域合作影响与中国-东盟应对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喆 王宇函 《东南亚纵横》 2024年第4期91-101,共11页
数字经济业已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规则的制定和推广则成为各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抢占全球数字市场的重要手段。美国在亚洲和大洋洲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期望通过广泛的经济合作框架或合作委员会拓展美式规则影响力,从而... 数字经济业已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字规则的制定和推广则成为各国提升国际影响力,抢占全球数字市场的重要手段。美国在亚洲和大洋洲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期望通过广泛的经济合作框架或合作委员会拓展美式规则影响力,从而主导未来数字经济发展走向,持续数字时代的美式霸权。“印太经济框架”数字经济领域涵盖数字环境、新兴技术、基础设施、监管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方面的内容,既是对美国此前《印度太平洋战略报告》内容的承继,也是与《美日数字贸易协定》为主的美式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的联动,其倡导高标准合作的同时忽视东盟国家市场准入需求和实际承受能力,实质上是为了坚持贸易保护、阻碍亚太一体化和推广美式规则。“印太经济框架”下美国与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达成,不仅会利用投资和数字技术输出阻碍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合作,而且会向东盟输出数字发展理念,加剧中国与东盟的“数字鸿沟”,破坏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形成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因此,中国应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完善中国数字经济规则;全面对接国际标准,巩固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细化合作内容,共谋数字发展全球规则,共建数字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经济框架” 数字经济 数字治理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在“印太经济框架”下对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遏制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7
作者 云倩 陆善勇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185-192,共8页
东南亚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竞争焦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IPEF)启动后,从产业、科技、投资、贸易等4个方面对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进行遏制。但IPEF具有不需要美国国会... 东南亚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迅猛的地区之一,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合作已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竞争焦点。美国“印太经济框架”(IPEF)启动后,从产业、科技、投资、贸易等4个方面对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进行遏制。但IPEF具有不需要美国国会批准、不是一个自由贸易协定、不涉及实质利益、不涉及关税豁免、不涉及更宽的市场准入“五个不”的特点和属性,其实施前景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未来,中国要加紧制定经贸、金融领域的反围堵与反制裁预案,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强化中国在区域经济中的“头雁”作用,提升与东盟的数字技术合作交流及应用水平,建立数字经济合作制度,积极牵头构建相关规则体系,全面化解IPEF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经济框架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时空演变与差异分解 被引量:1
8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5-81,共17页
基于数字经济定义,构建涵盖数字生产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四个准则层的测度框架,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2010—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差异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持续... 基于数字经济定义,构建涵盖数字生产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四个准则层的测度框架,运用熵值法计算得到2010—2020年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差异形成机理。研究发现:整体上数字经济发展持续向好,但发展不平衡和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扩大,甚至呈现“优者恒优,弱者仍弱”的固化态势。空间视角的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和中部、东部和西部的区域间差异远高于中部和西部的区域间差异。结构视角的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数字产业化差异,差异来源结构呈现数字产业化差异不断下降而其他三个方面差异逐渐上升的特征,其中东部地区的差异来源结构类似全国总体,而中西部地区由以数字生产要素差异为主转向以数字产业化差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省域数字经济 测度 时空演变 差异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疫情下数字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参与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第1期46-48,共3页
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同时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一方面引起去全球化趋势,另一方面也推动向数字经济全球化转型,疫情下的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全球化。本文分析数字经济全球化的特... 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引发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同时数字经济全球化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一方面引起去全球化趋势,另一方面也推动向数字经济全球化转型,疫情下的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全球化。本文分析数字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挑战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数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并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特点,对疫情下中国参与数字经济全球化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全球化 数字技术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建议
10
作者 刘孺泾 《商场现代化》 2023年第5期129-131,共3页
从早期的互联网化到信息化、数字化,数字经济依托数字技术创新,贯穿全生产流程,在优化传统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孕育新的数字生产行业、催生新产品新业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信息化,将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化。与早... 从早期的互联网化到信息化、数字化,数字经济依托数字技术创新,贯穿全生产流程,在优化传统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孕育新的数字生产行业、催生新产品新业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数字经济的本质就是信息化,将数据通过信息技术化。与早期“数字经济”研究局限于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商业)等领域不同,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学者不断丰富“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展开研究探索。在我国,数字经济在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数字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如今,国际大环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国际货币通胀、气候恶化等诸多问题层出不穷。在这个大背景下,数字经济依旧保持着迅猛发展趋势,并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笔者进一步提出数字经济发展建议:一是加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二是加强我国数字经济人才培育,三是加强我国数字经济与其他国家数字经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重要维度 被引量:7
11
作者 孙智君 陈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11期6-23,共1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原则,在培育新动力、提升经济效率和提高发展质量三个维度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启动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一系列数字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原则,在培育新动力、提升经济效率和提高发展质量三个维度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和“数字中国”建设奠定良好的数字基础,为世界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样本”。新时代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动能在于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培育统一数据要素市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数字产业布局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遵循数字经济动态演进趋势,以产业数字化为目的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提升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为形成高质量产业体系、分配体系、协调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开放发展体系和数字治理体系奠定数字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演进 重要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资本主义的兴起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兼论社会主义中国如何发展数字经济 被引量:22
12
作者 丁晓钦 柴巧燕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5,108,共7页
20世纪末兴起的数字资本主义深刻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消费方式、就业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投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只是以一种更加深入、广泛和隐蔽的方式进行剥削和积累。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建设要... 20世纪末兴起的数字资本主义深刻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消费方式、就业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投资方式,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资本主义只是以一种更加深入、广泛和隐蔽的方式进行剥削和积累。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建设要善于利用数字经济平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共治的数字经济,用更现代化的数字治理能力、更高质量的数字经济发展,不断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资本主义 西方社会变革 中国数字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水平及潜力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许翔宇 杜雨珊 许培源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45,共12页
运用事件赋值法分析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各子领域,并构建合作指数测度其合作水平和潜力。结果发现:当前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以数字经济政策沟通为主,平台建设和人文交流次之,数字基建合作时间跨度较长,数字技术应用合作增速较... 运用事件赋值法分析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的各子领域,并构建合作指数测度其合作水平和潜力。结果发现:当前的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以数字经济政策沟通为主,平台建设和人文交流次之,数字基建合作时间跨度较长,数字技术应用合作增速较快,资金合作相对较少;与经济相对发达的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的合作集中在平台建设和数字技术应用,与邻近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开展数字基建合作较多;合作潜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印尼、越南,东道国的数字基建水平、电子参与度及与中国签订合作协定具有显著的合作促进效应,而网络就绪度、电子政务水平、开办外资电商企业审批时间却成为合作阻力;未来的合作应考虑各国的合作潜力、合作条件,明确各国的合作重点领域和内容,差异化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 合作水平 合作潜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s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14
作者 Nan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In the current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digital medi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lso has gradually been the core power of the new pillar industries in a coun... In the current era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digital media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also has gradually been the core power of the new pillar industries in a country. The training of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s has developed into one of important ways and methods for 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the national economic power.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China' s current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and other cotmtries'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a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for stud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nd foreign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s, absorbing the advanced, excellent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i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and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personnel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gital Media Program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Chinese and Foreign Comparis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