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概念化在中国文化价值观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1
作者 赵沫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8期I0044-I0044,共1页
课题调研情况将再概念化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能更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当前中国文化价值观翻译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译不准确、表达不清晰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也影响了... 课题调研情况将再概念化理论与翻译实践相结合,能更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当前中国文化价值观翻译存在一些问题,如翻译不准确、表达不清晰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传播,也影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由此,确定了课题方向,主要探索再概念化理论在文化价值观翻译中的应用,以期提高中国文化价值观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该课题首先对再概念化理论进行新时代的理解,找寻其与中国文化价值观的结合处,之后对于当代译文中富含的中国文化元素进行分析,了解其再概念化所存在的价值,从而充分总结再概念化与中国文化价值观渗透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概念化 中国文化价值观 翻译的质量 翻译存在 文献资料 中国文化元素 文化交流 应用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和未来时间取向对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何贵兵 张玮 成龙 《应用心理学》 CSSCI 2010年第3期250-256,共7页
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本研究探讨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并揭示了时间取向在中国文化价值观和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价值观可分为刻苦上进、自然知足、重视家庭、谦逊... 幸福感是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本研究探讨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并揭示了时间取向在中国文化价值观和幸福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价值观可分为刻苦上进、自然知足、重视家庭、谦逊克己、团结和谐、正义利他、服从权威和中庸守序等八个维度;自然知足、正义利他和谦逊克己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并通过未来取向的中介作用影响幸福感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幸福感 时间取向 未来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与中国人幸福感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玮 何贵兵 成龙 《心理研究》 2011年第3期48-52,共5页
中国文化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幸福感的定义、评价和影响因素受到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显著影响。对二者的构成、关系及其神经生理基础进行综述,有利于厘清中国文化价值观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充实幸福感的理论... 中国文化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幸福感的定义、评价和影响因素受到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显著影响。对二者的构成、关系及其神经生理基础进行综述,有利于厘清中国文化价值观对中国人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充实幸福感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幸福感 神经生理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播 被引量:15
4
作者 俞新天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9,126,共15页
构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任务刻不容缓。中华文化价值观是构建的出发点和基础。对于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应当客观理性地去认识。必须对历史形成的中华价值观深入发掘,进行现代化的提炼,为今人所信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学... 构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任务刻不容缓。中华文化价值观是构建的出发点和基础。对于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特点、优势和劣势,应当客观理性地去认识。必须对历史形成的中华价值观深入发掘,进行现代化的提炼,为今人所信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价值观是题中应有之义。中国长期学习吸收西方文化价值观,把它们融合到中国价值体系中来,当然已经依据中国国情和文化进行了筛选提炼。应当增强文化自觉性和自信心,进一步"学西化西",并进而学习世界上各种文化的优秀价值观。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指针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未来必须进一步融合上述价值观,形成体系,凝聚共识,变为大多数中国人信奉和践行的文化圭臬。论文最后还探讨了构建中国文化价值观与对外传播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构建 对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的跨文化共享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加军 《文化与传播》 2020年第4期89-96,共8页
中国文化"走出去"本质上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得到他者文化群体的共享与认同,然而当前缺少对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研究。本研究从跨文化交流中"求同"的视角,探讨中国文化价值观在来华留学生中的跨文化共享。13... 中国文化"走出去"本质上是中国文化价值观得到他者文化群体的共享与认同,然而当前缺少对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研究。本研究从跨文化交流中"求同"的视角,探讨中国文化价值观在来华留学生中的跨文化共享。133位来华留学生对《基于心理词汇的中国文化价值观调查问卷(LCVI)》进行了反馈,分析结果发现留学生高度共享中国文化中的家庭、人际关系和个体取向价值观,中度共享中庸价值观;留学生价值观多元化,部分价值观在中国文化土壤中缺乏交汇点。最后,讨论了对跨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来华留学生 文化共享 文化传播 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在美留学人员旅游行为影响研究——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中国留学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金丽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12,共6页
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中国留学生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美留学人员的总体旅游习惯、旅游行为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并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在美留学人员旅游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价值观是对我国... 以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中国留学生为例,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美留学人员的总体旅游习惯、旅游行为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并对中国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在美留学人员旅游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发现中国文化价值观是对我国在美留学人员旅游行为特征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研究成果对跨文化旅游研究、旅游开发、旅游产品设计以及旅游目标市场促销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我国在美留学人员 旅游行为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传播略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红梅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 2018年第1期157-170,共14页
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相关,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纠绞与较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可持续性。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传播是全方位的:从日常生活、居住园林到政治制度、伦理美学、哲学经济等。但是,中国文化的内敛性决定了... 中国文化的传播力与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相关,中国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纠绞与较量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可持续性。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传播是全方位的:从日常生活、居住园林到政治制度、伦理美学、哲学经济等。但是,中国文化的内敛性决定了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早期世界影响具有非主动性、非侵略性。中国文化绵延至今取决于中国文化的独特个性,个性文化是影响中国文化传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传播 中国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劳动力市场的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基于中国家庭文化价值观的机制分析
8
作者 陈涛 巩阅瑄 洪岩璧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74,共9页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占中国高校学生的70%以上,这一群体的出现标志着家庭代际传递的重要转变,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议题。但现有研究多限于学校场域,还未有从劳动力市场回报和家庭场域并行的视角进行分析。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占中国高校学生的70%以上,这一群体的出现标志着家庭代际传递的重要转变,并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议题。但现有研究多限于学校场域,还未有从劳动力市场回报和家庭场域并行的视角进行分析。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职场上是否具有收入优势以及何以实现其优势。经研究发现:一是相较于非第一代大学生,第一代大学生有显著更高的职业收入;二是80后和中西部地区的第一代大学生的收入优势更显著;三是第一代大学生的家庭经济联结、文化认知和社会资源形成了深层的家庭文化机制,即权威型孝道、自我奋斗和独立自主特质。总之,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诸多特质与其说是一种积极的抉择,不如说是他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适应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职业收入 中国家庭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文化价值观调查分析——基于中南大学的调查 被引量:2
9
作者 饶育蕾 李明新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3年第5期88-94,共7页
采用Schwartz(2005)的文化价值观量表对中南大学的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7 599名大一新生进行文化价值观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分析全国七个文化区域的"和谐"、"平等主义"、"等级观念"、... 采用Schwartz(2005)的文化价值观量表对中南大学的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7 599名大一新生进行文化价值观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分析全国七个文化区域的"和谐"、"平等主义"、"等级观念"、"征服"等文化价值观维度的得分情况。结果表明,中国七个不同区域的文化价值观存在差异,东北地区具有严重的等级观念,争强好胜,与华东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华北地区强调和谐,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华南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西南地区征服感较弱,而华中地区征服感较强但平等主义观念淡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卷调查 区域差异 中国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创造力、职业能力影响作用研究
10
作者 孔海燕 袁悦 纪秀超 《劳动经济评论》 2021年第2期73-89,共17页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大五人格、创造力、职业能力的影响作用。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有效数据596份,并运用结构方程检验各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大五人格、职业能力有显著影响作用,但是,对创造力影响作...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大五人格、创造力、职业能力的影响作用。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收集有效数据596份,并运用结构方程检验各变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文化价值观对大五人格、职业能力有显著影响作用,但是,对创造力影响作用不显著。大五人格不仅与职业能力正相关,也在中国文化价值观与职业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论文同时分析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贡献,以及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大五人格 创造力 职业能力 影响作用
原文传递
中国家庭文化价值观与影子教育选择——基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涛 巩阅瑄 李丁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4-186,192,共24页
影子教育市场的形成源自家庭教育需求,这一需求不仅受制于多重“硬性”的家庭资本,还受控于“软性”的家庭文化价值观。家庭文化价值观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中得以建构和传递,并且深刻影响着家庭对影子教育的选择。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 影子教育市场的形成源自家庭教育需求,这一需求不仅受制于多重“硬性”的家庭资本,还受控于“软性”的家庭文化价值观。家庭文化价值观在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中得以建构和传递,并且深刻影响着家庭对影子教育的选择。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数据,借助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了家庭文化价值观对影子教育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权力距离越大,意味着公平感越强,家庭越希望通过加大影子教育投入,以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家庭不确定性规避越低,意味着家庭越偏好风险,家庭期望增加影子教育支出获得“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家庭集体主义感越强,其从众心理越强,对影子教育的需求也越大;家庭短期导向越强,意味着越看重当下,影子教育的高效和补充特性恰恰迎合了家庭所需。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影子教育投入是否具有特殊性,研究发现相较“投己”,家庭文化价值观更倾向于“投子”;相较“择校”,其更倾向于“择教”。本文还考察了影子教育类型是否存在差异性,研究发现“学科类”和“艺体类”在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的作用下呈现较大反差。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面对家庭微观教育决策失灵,需引入家庭“元治理”,通过“外部影响”和“自身建设”,不断调和家庭文化价值观,从而做到理性选择影子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家庭文化价值观 影子教育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 家庭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被引量:11
12
作者 田海舰 田雨晴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0,共3页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资源和理论依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传统文化价值观为根基,必须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价值观,必须借鉴传统社会培育价值观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价值观与我国出境旅游者旅游偏好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施小蕾 郑毅敏 《对外经贸》 2015年第1期70-72,共3页
Geert Hofstede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确定性避免以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四个方面论述了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差异。为了让我国出境旅游者有一个满意的旅行体验,旅游经销商正在试图设计更为合理的旅游路线,以便提供更高质量... Geert Hofstede从权力距离、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不确定性避免以及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四个方面论述了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差异。为了让我国出境旅游者有一个满意的旅行体验,旅游经销商正在试图设计更为合理的旅游路线,以便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而清楚中国文化价值观对我国出境旅游者的消费偏好和消费预期的影响是其先决条件。基于我国文化价值观的主要表现及其对消费偏好和消费预期的影响,针对出境旅游者的旅游偏好,如跟团旅游和团队活动、购买名牌产品、脱离常规生活,给试图吸引出境旅游者的旅游经销商提出建议:设计及推广有吸引力的团队旅游产品,注意产品和服务的"面子提升"功能,寻找能提供更多休闲娱乐产品的目的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价值观 出境旅游者 旅游偏好 境外旅游经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主流价值的诗意抒写——评常勤毅新作《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嘉良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5-28,共4页
常勤毅教授的新作《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用缜密的学术思考、严谨的研究思路、踏实的史料研究、诗意的激情书写,论述了文学或者文化与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斗争、政治事件之间的必然或直接的联系... 常勤毅教授的新作《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用缜密的学术思考、严谨的研究思路、踏实的史料研究、诗意的激情书写,论述了文学或者文化与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斗争、政治事件之间的必然或直接的联系;从一个全新视角定义和诠释了中国主流文化的概念;针对"主流文化就是官方文化"的观点,在给中国主流文化定位时,紧紧抓住了"阳光"和"人民"这样的关键词。常勤毅在研究文艺与政治、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共党史、经典文化与通俗文化等此类问题时,一直极力倡导和反复强调"既红又美"的美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勤毅 《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 主流价值 文学与政治 “阳光” 人民 “既红又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红又美”的主流文化价值——评常勤毅新著《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
15
作者 王嘉良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2-36,共5页
常勤毅教授的新作《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用缜密的学术思考、严谨的研究思路、踏实的史料研究、诗意的激情书写,论述了文学或者文化与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斗争、政治事件之间的必然或直接的联... 常勤毅教授的新作《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用缜密的学术思考、严谨的研究思路、踏实的史料研究、诗意的激情书写,论述了文学或者文化与政治、政治思潮、政治斗争、政治事件之间的必然或直接的联系;从一个全新视角定义和诠释了中国主流文化的概念;针对“主流文化就是官方文化”的观点,在给中国主流文化定位时,肾紧抓住了“阳光”和“人民”这样的关键词。常勤毅在研究文艺与政治、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共党史、经典文化与通俗文化等此类问题时。一直极力倡导和反复强调“既红又美”的美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勤毅 《阳光下的经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中国主流文化 主流价值 文学与政治 “阳光” 人民 “既红又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16
作者 李玥琼 《戏剧之家》 2018年第8期214-215,共2页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也是让田园诗创作达到顶峰的缔造者,他的诗中渗透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真实反映了与我国古代长期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契合的思想,本文重点探讨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综述
17
作者 田海舰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29-136,共8页
2014年6月27日—29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 2014年6月27日—29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国内部分高校、期刊社的20多位专家学者和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基,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处理好多重关系,但关键在于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建构民族主体性,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用启蒙精神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人文精神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从形上层面向形下层面、从学术话语向生活话语的转化,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 民族文化 公民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尖上的中国》的国际传播特性解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高红波 《南方电视学刊》 2012年第3期33-35,3,共4页
《舌尖》在国际传播方面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并没有浅层次地一味模仿西方精品纪录片的创作,而是在这种国际化表达的尝试与探索中,自觉地借用西方文化的躯壳,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这种做法,既从各种层面满足了全... 《舌尖》在国际传播方面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并没有浅层次地一味模仿西方精品纪录片的创作,而是在这种国际化表达的尝试与探索中,自觉地借用西方文化的躯壳,向世界传递着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这种做法,既从各种层面满足了全球受众的不同需求,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做出了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价值观 电视节目 饮食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纪录片创作 传播特性 舌尖 《舌尖上的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层组织内部控制异化:基于民族文化价值观的理论架构 被引量:9
19
作者 郑石桥 郑卓如 《制度经济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19-41,共23页
内部控制是通过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应对不确定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内部控制偏离其本质,出现内部控制异化。本文从民族文化价值观视角来分析内部控制异化。中国民族文化价值观表现为权力距离... 内部控制是通过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应对不确定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从而为组织增加价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内部控制偏离其本质,出现内部控制异化。本文从民族文化价值观视角来分析内部控制异化。中国民族文化价值观表现为权力距离大、集体主义倾向强、儒家文化倾向很强、低信任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价值观在科层组织内部控制普适性特征的基础上,引致中国科层组织内部控制异化,主要表现为控制过度、管理层凌驾、关系凌驾、制度得不到尊重、制度部门化、合法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层组织 中国民族文化价值观 控制过度 管理层凌驾 关系凌驾
原文传递
论中国音乐文化价值观在全球化语境中的重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帅红 《艺术教育》 2009年第8期63-63,83,共2页
在全球化的语境中重构中国音乐文化价值观,以防止中国音乐文化身份的扭曲,凸显我国音乐文化的特质,从而在世界文化中获得自主、自洽和价值地位上的平等。
关键词 中国音乐文化价值观 全球化语境 重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