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2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译视野下“中国文化史丛书”的组织与流产
1
作者 史峻嘉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24年第2期30-46,共17页
“中国文化史丛书”是全面抗战后期由蒋介石电令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编纂的一套旨在“国际文化宣传”的系列文册,钱穆、冯友兰、唐君毅、傅抱石、梁思成等学者均有参与。本文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见档案出发,试重现该系列文册生产运作... “中国文化史丛书”是全面抗战后期由蒋介石电令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编纂的一套旨在“国际文化宣传”的系列文册,钱穆、冯友兰、唐君毅、傅抱石、梁思成等学者均有参与。本文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新见档案出发,试重现该系列文册生产运作的具体流程,包括创作缘起、组织遴员、书毕审查等环节。档案中披露的审查报告的手稿,出自柳诒徵、张君劢、吴稚晖、马衡、吕凤子、赵太侔等人之手,一方面具有民国文化史学于文献层面上的补佚意义,另一方面也得由诸学者思想火光的碰撞之中,以小见大,一窥四十年代战时文化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的思潮环境以及学术路径。战时诸多学术专著看似方向各异,互无关联,而“中国文化史丛书”这一事件或可揭示出一个将不同学科连缀统观的新视域,提供另类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丛书 教育部 国立编译馆 西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唐晓英 姜伟 李永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34-135,共2页
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无论是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还是纯粹的线上教学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只有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融合,通过混合式教学模... 随着现代计算机及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线课程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无论是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还是纯粹的线上教学方式都存在诸多问题,无法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只有将线上与线下教学方式融合,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结合中国文化史课程性质和特征,分析其现行授课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而阐述中国文化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积极推进中国文化史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 金课 中国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化史》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清凌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9-93,共5页
中国文化史是大学文科尤其是历史学科的一门主要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目前学界还在研究摸索之中。本文就中国文化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研究范围、基本精神、线索、发展阶段及作者主编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习方法等,... 中国文化史是大学文科尤其是历史学科的一门主要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目前学界还在研究摸索之中。本文就中国文化史的一些基本问题如研究范围、基本精神、线索、发展阶段及作者主编的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学习方法等,陈述了个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史 文科课程 高校 中国文化史 研究对象 教学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课程研究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国文化史”课程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永明 贺梅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各高校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法。然而,在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效果不佳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取... 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各高校积极倡导研究型教学法。然而,在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科研氛围不浓、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效果不佳的现象比较明显。为了取得研究型教学法的实效,地方本科院校历史学专业“中国文化史”课程,首先,要注重精心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其次,要紧密围绕专题,坚持任务驱动,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再次,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家乡地方文化,培养科研能力;最后,必须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突出科研能力,积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专业课程 中国文化史 研究型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上的女藏书家探微 被引量:2
5
作者 贡燕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12,共4页
在中国藏书史上,历代的女性藏书家们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一批女性奇秀,她们博学多才,在各自生长的那个社会里,潜心涉猎,著述颇丰;节衣宿食,惜书如命;好书有志,督子成才;远怀卓识,推动着家庭乃至社会藏书事... 在中国藏书史上,历代的女性藏书家们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一批女性奇秀,她们博学多才,在各自生长的那个社会里,潜心涉猎,著述颇丰;节衣宿食,惜书如命;好书有志,督子成才;远怀卓识,推动着家庭乃至社会藏书事业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藏书事业 藏书文化 女藏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化史教学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0
6
作者 介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3期54-57,共4页
本文指出了当前中国文化史教学中或偏重“史”、或偏重“论”、或偏重哲学思想、或偏重典章制度等倾向,并分析了出现这些倾向的根本原因。作者强调,中国文化史教学要以弘扬中华文化理念为主题,兼顾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坚持“史”、... 本文指出了当前中国文化史教学中或偏重“史”、或偏重“论”、或偏重哲学思想、或偏重典章制度等倾向,并分析了出现这些倾向的根本原因。作者强调,中国文化史教学要以弘扬中华文化理念为主题,兼顾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坚持“史”、“论”相结合,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倡一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传统文化 文化精神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的发展脉络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天瑜 《中州学刊》 1985年第2期93-97,118,共6页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从孕育到雄强壮大,有一个漫长的、曲折多致的历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已经经历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三个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以来,又产生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历史阶段都创造...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从孕育到雄强壮大,有一个漫长的、曲折多致的历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已经经历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三个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以来,又产生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些历史阶段都创造出自己特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的历史,当然与整个社会的进程密不可分,但二者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第二性对第一性的从属关系。根据文化自身演进的历程,文化史有它独特的脉络和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发展脉络 文化阶段 殷商到西周 儒学 学文 神权 西方殖民主义 史前文化 华夏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五十年来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平 《学术界》 2002年第6期253-261,共9页
建国后 50年代至 70年代的三十年时间里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一直处于低潮 ,这门学科在人们心目中似乎不存在了。直到 80、90年代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才进入高潮。长期低潮局面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导致的 ,而高潮的出现... 建国后 50年代至 70年代的三十年时间里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一直处于低潮 ,这门学科在人们心目中似乎不存在了。直到 80、90年代 ,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才进入高潮。长期低潮局面的形成 ,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导致的 ,而高潮的出现又与文化大讨论的背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文化史 研究 当代 学术著作 文化著作 断代文化史 区域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老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书良 《求索》 1985年第4期60-64,共5页
《老子》一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老子》作些综合性的文化史的考察,就正于方家学者。 对中国文化史前史的考索 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一段并无信史可稽、仅为后世所传的“史前史”时期。西周之前的数百年乃... 《老子》一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拟对《老子》作些综合性的文化史的考察,就正于方家学者。 对中国文化史前史的考索 我认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有一段并无信史可稽、仅为后世所传的“史前史”时期。西周之前的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久远的初民生活斗争和意识形态可以从现存的先秦典籍中得到曲折的断续反映,其中《老子》是一块无价之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老子》 婴儿 孔子 生殖器崇拜 初民 道家 玄牝 楚苦县 老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圆熟开生面 识见卓异启新知--冯天瑜先生中国文化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晓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1期109-114,1,共6页
冯天瑜先生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取得卓异成就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先生在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兴起的学术意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文化生态学说的引入及中国文化生态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化发... 冯天瑜先生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取得卓异成就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先生在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兴起的学术意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文化生态学说的引入及中国文化生态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段、中国文化的特质等众多方面的学术贡献影响深远。先生曾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治史者,必先精思义理,苦心考据,擅长词章,并致力于三者间的‘相济’,于宏大处着眼,从精微处着力,方有可能成就‘表征盛衰,殷鉴兴废’的良史。"此一心语是先生文化史研究之学术理路的夫子自道,给后学以珍贵的教益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史研究 学术贡献 学术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历史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并成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0-17,共8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历史文化 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甘肃 经济社会发展 “三个代表” 人类文明 组成部分 文化传承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化史回眸(下)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志浩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2-54,共3页
四 1949年政权鼎革,迅速建立一种新的社会文化圈,迄今整整半个世纪.往事回眸,人文社会科学千回百转.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第三代 综合创新论 学人 张岱年 季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通识课——中国文化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贾淑荣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90-92,共3页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其文化素养,塑造其良好的人格,使高校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真正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有必要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深...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提升其文化素养,塑造其良好的人格,使高校通识课———中国文化史真正成为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有必要对该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充分发挥中国文化史课所独有的育人价值,使中国文化史课所蕴含的历史知识生动鲜活地再现于学生们的眼前,并内化到学生们的头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课 中国文化史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阈下“一轴两翼”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润萍 李淮东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8-62,71,共6页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为推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对中国文化史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一轴两翼”教学模式。“一轴”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行,为推动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在课程思政视阈下,对中国文化史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出“一轴两翼”教学模式。“一轴”是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两翼”:一是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使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解决课程内容固化、教学方法个性化设计不足及教学手段单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中国文化史 一轴两翼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文化史回眸(上)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志浩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45-49,75,共6页
百年中国文化史可划分为两大时期:1900—1949年;1949—1999年。从时序上看,五代学人,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一个有着五千年久远传统的古国,只要用思想的闪电照亮这片大地,亚细亚将会有灿烂的日出。
关键词 百年 中国文化史 五代学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富仁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鲁迅 中国文化史 中学 语文教学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文化史》课程内容整合与教学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永明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中国文化史》课程内容整合及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多门课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课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及时编写修改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建设课程网上教学平台则势在必行。... 《中国文化史》课程内容整合及教学改革是一项涉及多门课程以及实践性较强的课题。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及时编写修改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建设课程网上教学平台则势在必行。《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绝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还包括人格的塑造、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中国文化史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应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过程评价,培养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把前瞻的中国文化史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出可行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课程教学 内容整合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教学再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介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7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文化理念,是高校中国文化史课堂教学的中心主题。在中国文化史课堂教学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中坚理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培养大... 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理念,是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弘扬中华文化理念,是高校中国文化史课堂教学的中心主题。在中国文化史课堂教学中,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中坚理念,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品性,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求变求是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胸怀天下的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中华文化理念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史教学方法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红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26-28,共3页
中国文化史作为一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有利于人格塑造的课程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开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课程知识体系的多学科交融而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内容繁多... 中国文化史作为一门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人文底蕴、有利于人格塑造的课程目前在高校中普遍开设,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课程知识体系的多学科交融而授课教师知识结构单一、内容繁多而教学课时有限、陈旧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提出通过提升教师的素质、明确课程的主线、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以期能够为提高中国文化史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传统文化 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荐一部“万宝全书”——《千古之谜——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续篇)》评介
20
作者 胡道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宇宙中无奇不有,人世间诸事可究。问题在于处身中间的万物之灵——人,是否敢于从一尊之说、权威之见、习惯认识中摆脱出来,改变角度,转换脑筋,提出一个更为接近事物本源或真相的说法。当然,要这么去做,要有满肚子的学问、过人的胆识,更... 宇宙中无奇不有,人世间诸事可究。问题在于处身中间的万物之灵——人,是否敢于从一尊之说、权威之见、习惯认识中摆脱出来,改变角度,转换脑筋,提出一个更为接近事物本源或真相的说法。当然,要这么去做,要有满肚子的学问、过人的胆识,更要有一追到底的探究精神。谈到此点,今人往往会诉说哥白尼的太阳中心假设、达尔文的人类起源于猿的假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假定。当初,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在提出假设、假说、假定时,曾遭到时人的唾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龙树 提婆 宇宙 中国文化史 爱因斯坦 疑案 中心假设 习惯认识 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