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冯天瑜文化史研究对文化形态学说的借鉴和超越
1
作者 杨华 樊懋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3,共10页
“文化形态学说”是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文化史研究方法,其视角重在文明比较和文明兴衰。该学说在民国时期传入中国,即引起学界回响,影响及于当时的中国文化史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冯天瑜扬起新时期文化史研究的风帆,他借鉴了文化形态学说... “文化形态学说”是20世纪初西方兴起的文化史研究方法,其视角重在文明比较和文明兴衰。该学说在民国时期传入中国,即引起学界回响,影响及于当时的中国文化史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冯天瑜扬起新时期文化史研究的风帆,他借鉴了文化形态学说,在研究中展现出宽广的国际视野,长于利用文明比较法,揭示出中国文化的特质和发展脉络。冯天瑜在文化史研究中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历史循环论和权力意志论,坚持唯物史观和历史进化论,着意阐扬中国的人文传统和民本主义。随着研究领域的扩展和学术思想的沉淀,冯天瑜不断发展完善其文化史研究理论,晚年总结提出中国文化生成论,该理论超越了文化形态学说,是其一生文化史研究的结晶所在,为今后的中国文化史研究留下了宝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生成论 文化形态学说 文明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者的胸襟 文化的开拓——冯天瑜先生《中国文化生成史》学术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钟书林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84-86,共3页
冯天瑜先生《中国文化生成史》引发学界热议,好评如潮。该书的问世,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理路和范式,惠人良多。书中深深地浸润着冯先生作为文化守望者的赤子诚心。冯先生亲临文化现场,注重现场社会调查,以占有第一手材料,获得直... 冯天瑜先生《中国文化生成史》引发学界热议,好评如潮。该书的问世,为中国文化史的研究带来新的理路和范式,惠人良多。书中深深地浸润着冯先生作为文化守望者的赤子诚心。冯先生亲临文化现场,注重现场社会调查,以占有第一手材料,获得直接观察与体验,这是他多年来一以贯之的治学的鲜明特点。关注海洋文明,探寻中国强国之路,全书但开风气不为师,再次体现了冯先生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气魄和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生成史》 文化 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述往事,思来者”——评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3
作者 李慧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94-96,共3页
冯天瑜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所著的《中国文化生成史》不仅考察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还关照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文章从扎实的理论基础、恢宏的学术视野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三个方面分析... 冯天瑜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所著的《中国文化生成史》不仅考察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生成过程,还关照中华文化的未来走向,是当代中国文化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文章从扎实的理论基础、恢宏的学术视野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三个方面分析《中国文化生成史》的研究特色,并联系中国文化史研究现状,提出冯天瑜作品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生成史》 研究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外文化交往中的世界语运动 被引量:3
4
作者 宋炳辉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13,共7页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 在 2 0世纪中外文化交往的历史中 ,作为跨语际实践之一的世界语运动似乎被人淡忘。但作为一场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思潮和语言运动 ,它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语言和文学都曾有着特殊的影响 ,它表征了中国现代文化生成中所隐含的种种内在矛盾和紧张 ,体现了作为后发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独特历史经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语运动 中外文化交往 中国现代文化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根索源,鉴往知来——冯天瑜新著《中国文化生成史》的学理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何晓明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2013年年底,冯天瑜先生推出80万言新著《中国文化生成史》。新著将中国文化生成的基因奥秘一一解码,佳惠学林。在文化生成史基础理论的建构方面,新著明确了文化史学科定位,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生态理论,将文化生态三层次说(即自然环境、社... 2013年年底,冯天瑜先生推出80万言新著《中国文化生成史》。新著将中国文化生成的基因奥秘一一解码,佳惠学林。在文化生成史基础理论的建构方面,新著明确了文化史学科定位,进一步完善了文化生态理论,将文化生态三层次说(即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制度环境)修订为文化生态四因素说(即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在中国文化生成史重要问题的探析方面,新著对中国文化的结构性特征、科举制度的评价以及"李约瑟悖论"问题,均有所辨正,有所发明。秉承中国史学"述往事,思来者"的优良传统,新著前瞻了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认为中国文化的复兴,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是对中国文化原创动力的复归与超越。新著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说法,应该缓议。当下中国尤须关注的是,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新著相信,中华民族将与人类文明更加深入地全面对话,"驾驭巨舟,升起云帆,在无垠的文明沧海破浪远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生成史》 文化生态理论 中国文化结构 文化走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