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新生代导演空间形象的多元构建
1
作者 张馨天 《河北画报》 2024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独立电影节的扶持,在主流院线之外,一批初出茅庐的新锐导演以其先锋的创作丰富了当代中国电影的空间维度。他们不约而同的在作品中显示出相似又具个性化的空间意识。既从地理意义上对故乡地缘性特质的再发现,又在此基... 近年来,伴随着国内独立电影节的扶持,在主流院线之外,一批初出茅庐的新锐导演以其先锋的创作丰富了当代中国电影的空间维度。他们不约而同的在作品中显示出相似又具个性化的空间意识。既从地理意义上对故乡地缘性特质的再发现,又在此基础上,搭建了一个超现实的精神空间,向个体存在的深处进发,并深刻观测着当代的民族生活状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导演 空间形象 地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区系演变 被引量:11
2
作者 童永生 郑绍华 邱铸鼎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15-227,共13页
自始新世以后中国南、北方动物群分异越来越明显,可能与青藏高原的逐渐隆起密切相关。中国新生代哺乳动物与欧洲和北美大陆都有过交往,早期与北美大陆交流较多,晚期则与欧洲关系更为密切。
关键词 哺乳动物纲 动物区系 中国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新生代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同构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盛龙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深刻影响下,中国新生代电影在人物、主旨、叙事、电影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之极为相似的同构性,这是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电影"的一次极富创造性的尝试和实践,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深刻影响下,中国新生代电影在人物、主旨、叙事、电影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之极为相似的同构性,这是中国电影迈向"世界电影"的一次极富创造性的尝试和实践,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接轨与对话,拓展了电影的表现对象和表现形式,促进了电影观念、电影语言的推陈出新和电影艺术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 同构性 世界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中的“语境”中国新生代建筑师的国际融入意识和话语体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昕楠 王硕 刘克嘉 《时代建筑》 2018年第2期37-41,共5页
文章从当今时代全球化和传播媒介快速迭代的背景出发,提出中国新生代建筑师的国际融入意识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进而,通过对新生代建筑师成长、教育背景的讨论,总结其实践活动的整体特点和其中蕴含的对个人价值的诉求。这种诉求是通过... 文章从当今时代全球化和传播媒介快速迭代的背景出发,提出中国新生代建筑师的国际融入意识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进而,通过对新生代建筑师成长、教育背景的讨论,总结其实践活动的整体特点和其中蕴含的对个人价值的诉求。这种诉求是通过多元的"语"和现实的"境"展示出来的,即新生代建筑师多元的实践方式和对具体社会问题的回应态度,而透过对这些"语""境"中包含的具体事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新生代建筑师对建筑师身份的探寻、对建筑学科话语边界的拓展和努力在国际建筑话语体系中建立属于自己话语权的强烈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境 中国新生代建筑师 国际融入意识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中心”神话的解构——论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特征之一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燕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8期90-92,共3页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人类中心"神话的解构,以其对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和生命体的平等共处等问题的积极关注来体现,借此深入讨论和思考人类文明进程的何去何从、地球未来可能遭遇的厄运...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人类中心"神话的解构,以其对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和生命体的平等共处等问题的积极关注来体现,借此深入讨论和思考人类文明进程的何去何从、地球未来可能遭遇的厄运、科技高度发展带来的伦理冲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 “人类中心”神话 解构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单位青年、社团青年与云养青年 被引量:2
6
作者 谭建光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3,共7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新生代青年逐渐形成了"单位青年、社团青年、云养青年"三大群体。单位青年是在国有机关、单位、企业中工作的年轻人,社团青年是发起社会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的年轻人,云养青年主要是自身依靠网络文...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新生代青年逐渐形成了"单位青年、社团青年、云养青年"三大群体。单位青年是在国有机关、单位、企业中工作的年轻人,社团青年是发起社会组织或参与社会组织专职工作的年轻人,云养青年主要是自身依靠网络文化创意、网络游戏创意、网络技术创新等滋养的年轻人。从90后、00后新生代青年看,这三类群体各有差异,但其共同点是不满足于稳定而单调的工作,追求富有新意和创意的工作,为了志向和兴趣不断变换工作。改革开放促进了青年群体分化和变迁,青年新群体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新时代青年群体成为社会创新力量,新生代青年群体塑造着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 单位青年 社团青年 云养青年 创新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易经》认知、和谐关系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研究
7
作者 章卫 《上海管理科学》 2016年第4期19-27,共9页
本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生代《易经》认知与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这对新生代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解引导新生代价值观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新生代《易经》的认知进行了定量的讨论,... 本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生代《易经》认知与理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这对新生代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理解引导新生代价值观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新生代《易经》的认知进行了定量的讨论,在对以往的《易经》认知的研究文献梳理过程中,尚未发现定量的相关讨论,本研究试图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样的研究方法对于今后的同类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 《易经》 和谐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作曲家室内歌剧创作的比较与思考——以《娜拉》和中央音乐学院“歌剧计划”若干作品为例
8
作者 付莉 《音乐文化研究》 2023年第3期42-62,共21页
受中国(华人)当代作曲家核心人物创作室内歌剧的影响,自2011年起我国逐渐兴起了中国新生代作曲家创作室内歌剧的热潮。尽管目前他们所创演的作品数量与日俱增,但其所暴露的问题也越发明显,与此同时,更缺少针对其创作所进行的综合比较研... 受中国(华人)当代作曲家核心人物创作室内歌剧的影响,自2011年起我国逐渐兴起了中国新生代作曲家创作室内歌剧的热潮。尽管目前他们所创演的作品数量与日俱增,但其所暴露的问题也越发明显,与此同时,更缺少针对其创作所进行的综合比较研究与问题思考。文章以杜薇的《娜拉》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室内歌剧创作推动计划”(文中简标“歌剧计划”)中的若干作品为例,采用综合比较手法来阶段性地总结中国新生代作曲家室内歌剧的创作情况,意在阐明其与经典中国室内歌剧的创作关联,发现问题,提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作曲家 中国室内歌剧 题材选择 音乐创作 问题与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电影与法国新浪潮电影的美学互文
9
作者 郭越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6-131,共6页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深远影响下,中国新生代电影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勃兴,在电影语言形式、叙事实验、主题表达上与之形成了一定意义的同构性。学界基本的共识为,中国新生电影所标举的中国新浪潮“第二波”大旗,成为中国电影融入“广... 在法国新浪潮电影的深远影响下,中国新生代电影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勃兴,在电影语言形式、叙事实验、主题表达上与之形成了一定意义的同构性。学界基本的共识为,中国新生电影所标举的中国新浪潮“第二波”大旗,成为中国电影融入“广义新浪潮”电影的一次最具创造性的先锋电影实践。新生代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与世界新电影方法的对话与接轨,深度拓展了民族电影的表现形式,在前两代导演的基础上完成了电影观念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电影 法国新浪潮电影 业余电影 作者策略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中人道主义思潮的流变——兼论新生代电影中的人道主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洁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5-160,共6页
人道主义在其发展历史中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跨越,是以"人的发现"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由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剧烈动荡,人道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曲折性同样体现在电影创作中。人道主义思潮... 人道主义在其发展历史中实现了三个阶段的跨越,是以"人的发现"为核心的思想体系。由于中国现代社会的剧烈动荡,人道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经历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曲折性同样体现在电影创作中。人道主义思潮既是新生代电影创作观念的理论基石,又对其具体的表现内容与创作方法产生指导性作用。新生代的部分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对人道主义的误读、曲解,以致出现了伪人道,甚至反人道的创作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中国新生代电影 伪人道 反人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73
11
作者 葛肖虹 刘俊来 +1 位作者 任收麦 袁四化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38,共20页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威尔逊旋回”以关闭洋盆两侧板块的碰撞作为板块运动旋回的终结,然而板块构造学说“登陆”20多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陆弥散而宽广的陆内变形说明洋盆闭合两侧板块的碰撞并未终止板内构造作用.古亚...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威尔逊旋回”以关闭洋盆两侧板块的碰撞作为板块运动旋回的终结,然而板块构造学说“登陆”20多年来的实践说明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陆弥散而宽广的陆内变形说明洋盆闭合两侧板块的碰撞并未终止板内构造作用.古亚洲大陆形成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广泛发育的板内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克拉通内盆地的形成都和古亚洲大陆南、北,印度洋和北冰洋洋脊的持续扩张、西太平洋和菲律宾洋壳的俯冲相关.本文拟厘清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的重大事件、构造性质、形成背景及其时空展布:(1)晚海西—印支期古特提斯洋关闭陆块拼合碰撞古亚洲大陆雏形形成;(2)晚侏罗—早白垩世蒙古—鄂霍茨克海闭合,陆-陆碰撞古亚洲大陆形成,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在陆内变形中形成高潮,西太平洋伊佐奈岐洋壳板块的斜俯冲叠加了自东而西的影响;(3)早白垩世晚期—古近纪加厚地壳-岩石圈减薄、转型,陆内伸展变形达到高潮,大陆克拉通泛盆地、准平原化;(4)始新世晚期—早中新世(40~ 23Ma)太平洋板块运动转向对东亚大陆NWW向的挤压和印度洋脊扩张印—澳板块对古亚洲南部陆-陆碰撞挤压的叠加,形成中国东部新生的构造地貌;(5)中-上新世—早更新世受东亚—西太平洋巨型裂谷系和印度洋中脊扩张的叠加影响,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隆升、地壳减薄,陆缘、陆内伸展变形相继形成边缘海、岛弧、裂谷型盆地和剥蚀高原地貌;(6)早更新世晚期(0.9 ~ 0.8 Ma)一晚更新世末(0.01Ma)中国东部大陆构造地貌基本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 大陆构造形成与演化 重大构造事件性质 形成背景及时空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国新电影”与中国电影“新生代”的平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峻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68,共9页
"韩国新电影"和中国电影"新生代"二者尽管外部形态迥异,但却具有相通的内在旨趣,即都呈现出边缘书写和主流皈依的分化态势。而大致相仿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创作主体选择的个性化则是导致这种创作状况的主要因由。
关键词 “韩国新电影” 中国电影“新生代 边缘书写 主流皈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的恶托邦、反乌托邦和异托邦书写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慧 李玉蓉 《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以《科幻世界》为阵地,一扫20世纪80年代“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的阴霾,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突出的新生力量,不仅实现了与世界科幻文学的接轨,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文本素材,推动中国科...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以《科幻世界》为阵地,一扫20世纪80年代“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的阴霾,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突出的新生力量,不仅实现了与世界科幻文学的接轨,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破性发展提供了文本素材,推动中国科幻文学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市场经济主导下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严肃文学”与大众的日益疏远使得天生具有亲民性的类型文学寻找到蓬勃发展的机会,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通过构建以恶托邦、反乌托邦和异托邦为主的不同类型乌托邦社会多维度地呈现其超然的审美理念、独特的科技理性与科技之美和观照现实人生的民族寓言性,不断反思现实,思考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生代科幻小说 恶托邦 反乌托邦 异托邦
原文传递
略论金斯伯格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4
作者 闫艳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 从美国金斯伯格的"垮掉一代"到中国的"王朔现象",从"迷惘一代"到"痞子文学",从金斯伯格的《嚎叫》到"下半身"的《打炮》,本文通过一系列的类比与对比,系统阐述了美国作家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及其所代表的"垮掉一代"对中国当代文艺思潮的渗透与影响,分析了我国文坛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 垮掉一代 王朔现象 痞子文学 中国新生代诗人 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跨文化设计路径研究
15
作者 任力 叶晨怡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3期4-8,共5页
服装文化发展至今,全球化下的文化多样性助长了设计师们产出更加前卫与先锋的审美创意。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设计师,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选择驻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域接受教育,使得他们的设计带着一股跨文化的“混血”感。结合全球化... 服装文化发展至今,全球化下的文化多样性助长了设计师们产出更加前卫与先锋的审美创意。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设计师,但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选择驻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域接受教育,使得他们的设计带着一股跨文化的“混血”感。结合全球化下的跨文化传播理论,以80、90后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为主体,提出跨文化冰山理论的服装设计路径研究。分析设计中的隐性文化变量与显性设计因子,并结合销售、推广渠道,提出中国新生代独立服装设计师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中国独立服装设计师 跨文化 显性设计因子 隐性文化变量 设计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需求与中西电影美学的嬗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晓林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87,共7页
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关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的现状。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 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关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的现状。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戏剧理论通过市场的整合,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电影美学——"影戏观"。中国新生代贫困人生电影既蜕变于传统的"影戏观",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又有策略性的背离,可名之为"新纪实影戏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需求 戏剧电影美学 中国新生代电影 新纪实影戏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汐韵律岩研究进展及对须家河组沉积相的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霞飞 赵拓宇 张闻林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9年第2期29-38,共10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沉积学研究,有了突破—这个组多年来公认为陆相,现发现实为海相,即潮控河口湾和潮控三角洲成因。确定潮汐作用的独一无二的判据,是“双黏土层”。介绍它的研究进展,无疑对须家河组的勘探和研究有... 近年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沉积学研究,有了突破—这个组多年来公认为陆相,现发现实为海相,即潮控河口湾和潮控三角洲成因。确定潮汐作用的独一无二的判据,是“双黏土层”。介绍它的研究进展,无疑对须家河组的勘探和研究有重要意义。展示T3x中常见沉积构造,突出了双黏土层。认识这种构造,起源于对荷兰西南部1个入潮口全新世水道沉积的研究。可以认出各个退潮、涨潮和滞水事件的特征。退潮堆积的交错层砂,其厚度呈正弦曲线变化,而滞水期形成的泥则呈对出现,是潮下环境的诊断性特征。一个实例被列举以说明如何编制潮汐韵律曲线。实际上使用的是更简明的直方图。全世界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潮汐沉积剖面,得出了7种旋回曲线,详细介绍了半日旋回、朔望旋回和回归旋回,都是依据平衡潮汐理论解释的:地球在两半球反向潮胀中运行,潮汐受月相及月球在绕地轨道中倾斜和轨道距离变化所控制。这个理论很有用,但它过于简单而不能解释现实世界的潮汐。因此,简介了动力潮汐模式—依据潮汐成分(分潮)的调谐分析建立起来的模式。作为总结,建议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甚至中国东部中新生界的研究中都应注意潮汐作用的影响;当代沉积学应重视基础科学,以便更准确地解释中国古地理、古天文学讯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须家河组 双黏土层 潮汐韵律曲线 平衡潮汐理论 动力潮汐理论 中国新生代地层 潮汐韵律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蓝墨云班课关于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建设研究
18
作者 吴晓芳 《科教导刊》 2018年第33期75-76,97,共3页
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促进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蓝墨云班课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建设提供优良平台,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建设:创建云班课,组织学生加入和参与;丰富班课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配齐... 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促进高校大学生理论学习。蓝墨云班课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建设提供优良平台,利用蓝墨云班课进行建设:创建云班课,组织学生加入和参与;丰富班课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配齐配强老师,加强指导设计和实施;管理规范有序,增强指导评价和监督;以赛促学内化于心,以学促做外化于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墨云班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 读书社 习近平新生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撒谎的摄影机”——当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影像经验的深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竟涵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4,共5页
在当今的奇观化电影和商业化电影潮流之间,还有一股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现实主义电影潮流。"新生代"导演是这个潮流的主力军,他们的作品不但关注现实,提出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口号,而且还创造出独特的带有个人印记... 在当今的奇观化电影和商业化电影潮流之间,还有一股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现实主义电影潮流。"新生代"导演是这个潮流的主力军,他们的作品不但关注现实,提出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口号,而且还创造出独特的带有个人印记的影像风格。时至今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已经是有待深入理解的命题,和早期的作品相比,这些导演晚近作品的现实主义更为深化、多元也更为辩证。本文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贾樟柯、王小帅、王超、张猛作为例证,探讨他们独特的不断深化中的现实主义影像理念。我们将会看到,现实主义影像美学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呈现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深刻的和有力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新生代”导演 个人体验 现实主义影像经验的深化
原文传递
Growth of a polymetallic nodule from northwe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response to changes in paleocean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late Cenozoic 被引量:6
20
作者 ZHANG ZhenGuo DU YuanSheng +4 位作者 WU ChangHang FANG NianQiao YANG ShengXiong LIU Jian SONG ChengB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accumulation of enormous quantities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during Cenozoic rendered well-developed polymetallic nodules very rar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a polymetallic nodul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accumulation of enormous quantities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during Cenozoic rendered well-developed polymetallic nodules very rare. In this study, we analyzed a polymetallic nodule from the northwestern conti- nental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using microscopic mineralogical observation, electron probes, X-ray diffraction (XRD), ICP-MS, and Be isotope dating. We found the nodule's shell layers rich in different types of microstructures, including co- lumnar, laminar, stack-like, petal-like, and porphyritic structures. The major mineral components of the nodule are MnO2. Unlike nodules from the eastern Pacific basin, this nodule has high contents in Fe, Si, A1, and REEs but low contents in Mn, Cu, Co, and Ni. The Mn/Fe ratio is also low and the average REEs content is 1370.4 ppm. There is a strong positive anomaly of Ce; and the Be (beryllium) isotope dating shows the initial time of growth of the nodule to be about 3.29 Ma. The inner compact layer formed from 3.29 Ma to about 1.83 Ma. The laminar and stack-like structures and the low contents of the terri- genous elements such as Fe, Si, REE, and A1 indicate the paleoceanographical environment with weak undersea currents and favorable oxidizing conditions. From 1.83 Ma to 0.73 Ma, the growth rate of the nodule increased by about 3%; the micro- structures formed during this period are stack-like and columnar. The contents of Si and A1 are increased by nearly 10%, indi- cating an increase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input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The content of Ce is decreased by about 16% indicating a significant weakening of the oxidizing conditions at the seabed. From 0.73 Ma to 0.69 Ma, the growth rate of the nodule rapidly rose up to 8.27 times that of the nodule's average growth rate, and the contents of Fe, A1, and REEs in the layer also increased, forming a loose layer characterized by oolitic, granular, porphyritic, and petal-like structures, indicating the paleoceanographical environment with a high sedimemtation rate and abundant supply of terrigenous sediment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0.69 Ma to 0.22 Ma, the growth rate of the nodule suddenly slowed and the outer compact layer formed. Contents of Fe, Si, REE, A1, Mn, Cu, Co, and Ni in this laye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other layers. The main structures of the layer are laminar and fissure filling structures. These reflect the paleoceanographical environment with stable undersea currents, poor oxidiz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conditions not conducive to nodule growth. The growth process of nodule S04-1DG-1 was found to respond sensitively to the changes of the paleocean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late Cen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tallic nodules growth process late Cenozoic paleocean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SPONSE northwest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