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体系建构
1
作者 郑保卫 郑权(整理)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5-15,139,共12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媒介技术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新闻业态的再造与重构,也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创新。文章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历史背景、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媒介技术环境的变化带来了新闻业态的再造与重构,也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与创新。文章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建构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实践目标和方法路径。研究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的形成,对打破长期以来受西方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影响而形成的概念性、框架性的思维藩篱,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三大体系”的建设,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基石和支撑作用,系统回答“四个之问”,提供引领中国传媒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撑,做到“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确保党的新闻理论与实践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 体系建构 “三大体系”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视角下的道路自信: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评《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
2
作者 姚亮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23-26,共4页
《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民生视角系统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该书在系统框架方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与哲学根基,追溯了民生建... 《民生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从民生视角系统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该书在系统框架方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与哲学根基,追溯了民生建设与道路选择的互动史,剖析了阶层分化与道路认同的张力,提出了系统性改革与民生路径;在理论创新方面,整合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民生作为道路选择的标准,提出了民生建设“中国方案”;在实践价值方面,提出了精准施策、制度创新、网络治理等三个方面的民生治理策略,对国家治理、理论界贡献、公众认知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民生建设 理论创新 实践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著原文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和实现——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3
作者 贾红秋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4期21-25,共5页
原著原文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遵循理论生成逻辑的自然选择,也是促进学生“悟原理”的最近路径。原著原文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帮助学生形成理论认知、增强理论自信、导向理论行动的价值,利于实现“知、... 原著原文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遵循理论生成逻辑的自然选择,也是促进学生“悟原理”的最近路径。原著原文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帮助学生形成理论认知、增强理论自信、导向理论行动的价值,利于实现“知、信、行”统一的教学目标。审慎地选择原著原文融入教学内容,用活讲授法、用巧启发法、用实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利于原著原文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著原文 高校思政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下企业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4
作者 王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024-027,共4页
本文探讨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创新路径。文章首先分析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企业党建的深远影响,接着讨论了当前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障碍... 本文探讨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下,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创新路径。文章首先分析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对企业党建的深远影响,接着讨论了当前企业党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障碍、党组织作用不匹配等。最后提出了四个创新路径:强化理论武装、建立融合机制、提升党务工作者专业化水平、创新党建形式。通过这些路径,企业党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企业党建 创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推进共同富裕的现实价值研究
5
作者 卫晓君 刘宇超 姜勇 《新疆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作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既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理论,又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扎实推进共富目标,体现着“生产决定分配”理论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作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既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理论,又是中国收入分配改革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扎实推进共富目标,体现着“生产决定分配”理论逻辑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代表着突出问题导向,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根本目标;蕴含着构建协调配套的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路方法等。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不断优化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与包容性,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机制改革对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理论 新时代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6
作者 刘艺琴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总结中国经济发展规律与经验,解读中国成功之密码,不仅是回答世界之问,也是今后更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要求。王立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人民出版社,2023年12月第1版)一书,研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历史过程,以及三次研究高潮,重点展示了近十年来的系列研究成果,分历史篇、理论篇、方法篇、实践篇四部分进行了专题探究,并对学科的体系建设、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专题探究 研究高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出版社 王立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历史嬗变与话语特点 被引量:3
7
作者 冯建军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3期5-19,共1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探索和规律性认识,它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基础,经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教育的探索和规律性认识,它以毛泽东教育思想为基础,经历了邓小平教育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话语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话语,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和权威性;反映了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具有群众本位、实践本位和伦理本位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历史演变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守正创新 久久为功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宣讲的“南通范式” 被引量:1
8
作者 戚小倩 黄正平 吴佐海 《求知》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思想建党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 中国共产党是始终高度重视理论武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创造了思想建党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履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全民性、全社会、全过程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铭刻脑海、扎根心田、融入血脉,成为广大党员干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之旗、精神之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宣讲 党的创新理论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思想建党 江苏省南通市 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学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
9
作者 贺立龙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6-57,共12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对经济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厘清数字经济学内容及框架的基础上,阐述数字经济学理论范式构建的主要维度和基本内涵,分析数字经济学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内...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对经济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厘清数字经济学内容及框架的基础上,阐述数字经济学理论范式构建的主要维度和基本内涵,分析数字经济学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内在关系,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经济理论体系的重点任务。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学是研究数字技术如何改变经济活动的一门新兴经济学科,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深刻的内在关联;数字经济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引领数字经济学发展,才能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建设,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数字经济学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创新中,必须把数字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念统一起来,并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推进数字经济学的发展创新。完善数字经济学发展创新的支撑体系,需要弘扬开放包容理念构建数字经济学学科体系,将数字经济学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科建设基础性工程,重点探索构建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数字经济学学科发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数字经济学 数据要素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路径研究
10
作者 王磊 《今传媒》 2025年第1期14-17,共4页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高校在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主体、客体以及媒介存在的不足...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的传播,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高校在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过程中主体、客体以及媒介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旨在提高党的理论的传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W理论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翻转课堂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若干思考
11
作者 夏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36-139,共4页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术业”专注力。同时,在实践中,翻转课堂会出现限制知识和理论的系统...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利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术业”专注力。同时,在实践中,翻转课堂会出现限制知识和理论的系统性认知、显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弱化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现象。为此,通过以问题为牵引来推导知识和理论的教学设计、以完善成绩评定体系来推动学生参与、以坚实的理论和知识功底以及教学管理能力来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探论——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12
作者 郭玉莲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政治任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切入点;二是在教学环节上要灵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政治任务。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切入点;二是在教学环节上要灵活选取教学形式,科学运用教学中介,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三是通过强化教学效果,实现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凝心铸魂、启智润心、坚定理想信念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政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斌志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0,共9页
伴随当代哲学对多样化、地方化以及实践性知识的认可,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都先后经历了文化转向的过程,由此也带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在地化、本土化与文化转向。这种对于多样化本土性文化知识的重视,必然带来非西方地区人文社... 伴随当代哲学对多样化、地方化以及实践性知识的认可,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都先后经历了文化转向的过程,由此也带动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在地化、本土化与文化转向。这种对于多样化本土性文化知识的重视,必然带来非西方地区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以及理论自觉。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文化转向和文化自觉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党的领导、人民中心、中国文化品性、大社会工作观、整合创新性思维以及回归中国社会实践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文化自信必然带来理论自觉,即通过文化自认、文化自知、文化自觉、文化自醒、文化自信、文化自尊、文化自反以及文化自强的途径,在中西对话、古今对话、理实对话以及学科对话过程中,最终实现其理论自觉、理论自反、理论自新和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社会工作 文化自信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理论探究中的四重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袁祖社 《学海》 2003年第1期54-60,共7页
关键词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理论 市民 研究视角 法学 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理论旨趣与实践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祖社 《理论与现代化》 1998年第7期31-33,共3页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一体制的实施,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迁。这不仅是因为市场经济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从而为社会的变革不断提供着最基本的动力;同时还因为市场经济必然造就出一...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一体制的实施,引发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深刻的社会变迁。这不仅是因为市场经济为物质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从而为社会的变革不断提供着最基本的动力;同时还因为市场经济必然造就出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独立于政治社会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而一个从未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完整意义的现代市民社会的发育,必将推动中国在最大范围、最深层次上实现社会文化转型。 一 “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也称作公民社会、文明社会,它是包括马克思在内的许多近现代社会哲学家共同使用过的概念。其基本内涵是指一种不同于国家构造的社会形态。在西方社会发展史上,市民社会主要是指由城市市民组成的反抗封建性国家和教会的独立性社会形态,并用它来表达和指称一种文明化的、世俗的,与私人和独立经济以及民主相联系的社会存在。 中国学术界对于市民社会的关注和研究,始于本世纪90年代初叶。在此以前,市民社会还是一个涉及较少的概念。90年代初,随着西方学术界重新注意到这曾经为黑格尔、马克思和葛兰西等思想大师讨论过的富有理论生命力的话语时,密切关注世界学术动向的中国同行们,也开始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发生了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中国特色 理论旨趣 问题研究 国家与社会 中国知识界 社会文化转型 社会形态 唯物史观 马克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天健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70,共12页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 教育改革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实践贡献主要体现在整体教育改革与单项教育改革两个方面。整体教育改革包括教育政策改革、国民教育体系改革、类型教育体系改革;单项教育改革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学校改革、教师队伍改革。总体而言,教育改革在实践中回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路向”等重大理论问题,为建设中国气质、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作出了独有的实践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 实践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刻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昕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7-9,共3页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在对近代市民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最终归宿,其对我国当前"四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揭示了市民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在对近代市民社会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市民社会的最终归宿,其对我国当前"四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市民社会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历史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维阐释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安宝 黎胜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3,共7页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庾荣 《昌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1-75,共5页
当前,各高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多为专题式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欠缺或不足,如对研究生的吸引力尚待提高、与现实联系不甚紧密、对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较少等。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当前,各高校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授课方式多为专题式教学,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些欠缺或不足,如对研究生的吸引力尚待提高、与现实联系不甚紧密、对研究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较少等。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既有助于激发研究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研究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且有助于培养研究生良好道德品行。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为依据,结合课程实际及研究生自身特点,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切入点,多视角设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 实践教学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