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 |
陈心想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发展 |
石英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之路——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访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 |
郑杭生
童潇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4
|
社会学的时代感、实践感与全球视野——郑杭生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兴起 |
杨敏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5
|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历程及其内在关联 |
杨发祥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7
|
|
6
|
郑杭生中国特色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基于理论自觉的视角 |
杨发祥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7
|
现代性的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 |
庞立生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8
|
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建构(1984—2014)——郑杭生社会学学科建设思想及实践研究 |
黄家亮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9
|
新科技革命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建构 |
石英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10
|
社会学本土化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三 |
郑杭生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11
|
社会运行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一 |
郑杭生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6
|
|
12
|
中国特色社会学建设的历史机遇与时代想象力 |
王天夫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理论建构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探索——以郑杭生的学术思想为中心 |
符平
|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4
|
论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学科观念 |
景天魁
|
《新华文摘》
|
2024 |
0 |
|
15
|
技术驱动的社会转型与中国特色社会学学科发展 |
石英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4 |
0 |
|
16
|
社会学的二重性与中国特色社会学 |
陈心想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4 |
0 |
|
17
|
中国特色社会学特在何处 |
|
《新华文摘》
|
2024 |
0 |
|
18
|
中国特色社会学的理论渊源 |
周飞舟
|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9
|
|
19
|
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社会学“三大体系”构建——以郑杭生学术历程为例 |
杨发祥
胡高强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20
|
社会互构论:开创个人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新模式——评《社会互构论:世界眼光下的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新探索》 |
龚长宇
|
《社会学评论》
|
201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