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盟碳交易运行机制及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大宇 郑林琳 《低温建筑技术》 2017年第3期118-121,144,共5页
目前,全球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最成熟的碳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分析... 目前,全球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治理已经刻不容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文通过分析国际上最成熟的碳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运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并结合分析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建筑管理部门应对碳交易制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交易 欧盟交易机制 中国碳交易市场 建筑管理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分析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晖 孙柏霖 《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2期6-10,共5页
研究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天津、重庆、福建等8个碳排放权交易所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智库研究理论,采用政策文本筛选方法,分析对文献政策的高频词、网络性等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梳理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统计我国碳交易价... 研究选择北京、上海、广东、深圳、湖北、天津、重庆、福建等8个碳排放权交易所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智库研究理论,采用政策文本筛选方法,分析对文献政策的高频词、网络性等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梳理碳交易市场发展历程,统计我国碳交易价格、交易量、交易额,从市场效率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碳价波动大、交易量低、市场流动性差的结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碳交易市场 市场效率分析 政策工具 文本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季度中国碳交易市场行情快报 被引量:2
3
作者 肖佳 王瀚悦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2年第2期80-80,共1页
1.全国碳市场交易情况全国碳市场的交易量从2022年1月开始下跌,主要原因是2021年12月底为第一个履约期,去年全年交易量集中在12月,2022年1月开始成交量显著减少,企业倾向“储存”配额,但配额价格仍保持高位,可能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配额收... 1.全国碳市场交易情况全国碳市场的交易量从2022年1月开始下跌,主要原因是2021年12月底为第一个履约期,去年全年交易量集中在12月,2022年1月开始成交量显著减少,企业倾向“储存”配额,但配额价格仍保持高位,可能反映了市场对未来配额收紧的预期。截至3月,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 903×10^(4)t,累计成交额820 847.9万元,全国2022年1季度交易情况如表1所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配额 全国市场 交易 中国碳交易市场 成交量 成交额 履约期 配额价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溢出效应分析——基于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和金融市场视角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苏蕾 井博飞 鞠婷婷 《商业经济》 2023年第6期167-172,共6页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线上交易。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备受关注。利用Diebold-Yilmaz溢出指数模型对全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和金融市场间风险溢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碳...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线上交易。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备受关注。利用Diebold-Yilmaz溢出指数模型对全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和金融市场间风险溢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碳市场与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和金融市场三个市场间收益率溢出指数均为双向波动,且时变性明显;收益率溢出指数会受到国内外事件的冲击。对此,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该尽快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以及监管机制,并丰富碳市场产品,加快碳市场的平稳安全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排放权交易市场 能源市场 电力市场 金融市场 指数溢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及构建统一碳交易市场的若干建议——基于欧盟的国际经验 被引量:3
5
作者 徐企昭 《商场现代化》 2014年第32期286-287,共2页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平稳度过第一个履约期,七个碳试点市场在短短一年的运营期内已取得不小的进展、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多数试点仍存在着交易量稀少、信息不透明、法律约束力不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当下已建立相对完善碳交易体... 中国碳交易市场已平稳度过第一个履约期,七个碳试点市场在短短一年的运营期内已取得不小的进展、累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多数试点仍存在着交易量稀少、信息不透明、法律约束力不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而当下已建立相对完善碳交易体系的诸多发达国家中,这些问题都多少曾出现过。因此,学习已先行碳交易体系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是不可跳过的一个步骤。本文认为,欧盟碳交易市场的分权化治理、总量交易等模式,对中国建立统一的碳交易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碳交易市场 发展现状 构建方案 欧盟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及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海勇 韩增华 《新经济》 2022年第11期54-60,共7页
“碳排放权”是指企业依法取得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建设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式。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市场,本文... “碳排放权”是指企业依法取得的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建设和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是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方式。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活跃的市场,本文首先分析了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自成立以来取得成功的原因。其次运用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试点省份2013-2021年的数据分析了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欧盟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的经验分析得出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盟排放交易市场 中国碳交易市场 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对中国碳市场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王谦 管河山 万若 《对外经贸》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最为有效的排污控制手段已被世界主要国家广泛采用,而作为总量控制模式下典范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在全球碳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EU ETS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从碳排放权交易的...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最为有效的排污控制手段已被世界主要国家广泛采用,而作为总量控制模式下典范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在全球碳市场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对EU ETS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从碳排放权交易的基本内涵出发,结合EU ETS的相关介绍、我国碳市场的发展阶段以及EU ETS对我国的影响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展开综述,进一步揭示了其对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的经验和借鉴之处,以期为我国碳市场的全面建构和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 EUETS 中国排放交易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控”制度转型与碳市场助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
8
作者 林永生 刘珺瑜 《中国经济报告》 2022年第6期18-23,共6页
推动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从能耗向碳排放领域转型,优化碳交易市场相关制度,有助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 推动总量与强度“双控”制度从能耗向碳排放领域转型,优化碳交易市场相关制度,有助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本文首先分别回顾了中国能耗和碳排放“双控”制度的历史沿革并简析“双控”制度从能耗向碳排放转型的必要性,接着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优势及中国碳市场发展历程,最后得出了中国碳交易市场制度优化的三点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排放权交易市场 中国碳交易市场 排放权市场 排放总量 市场 双控 制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交易定价特征分析:基于三地碳排放权交易所样本的观察
9
作者 胡勇 杨铭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8-26,共9页
本文选取2018-2020年期间北京、广州、天津三所碳排放所交易价格为样本,对其展开波动性横向及纵向分析。研究表明:(1)三地碳交易碳市场价格波动及价格水平差异明显,最高价和最低价差别显著:(2)三地碳交易试点对数收益率标准差较大,碳交... 本文选取2018-2020年期间北京、广州、天津三所碳排放所交易价格为样本,对其展开波动性横向及纵向分析。研究表明:(1)三地碳交易碳市场价格波动及价格水平差异明显,最高价和最低价差别显著:(2)三地碳交易试点对数收益率标准差较大,碳交易风险性偏高。基于此,本文对构建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价格稳定路径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统一碳排放配额机制;二是免费碳排放配额与碳排放拍卖机制相结合;三是加强碳金融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排放交易市场 价格特征 影响因素 波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 碳中和行动联盟正式成立
10
作者 《上海节能》 2021年第7期710-710,共1页
7月16日上午,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上海会场)暨中国碳交易市场论坛上,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碳中和行动联盟是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倡议,首批常务理事单位共同发起,并联合不同... 7月16日上午,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上海会场)暨中国碳交易市场论坛上,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碳中和行动联盟是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倡议,首批常务理事单位共同发起,并联合不同行业愿意参与碳中和行动的各类市场主体、专业机构,自愿结成的协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主体 协作机制 中和 全国市场 中国碳交易市场 交易 环境能源 启动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金融风险测度与评估
11
作者 史清媛 郑亚男 侯佳文 《商展经济》 2024年第12期86-89,共4页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低碳经济成为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完善的碳金融风险测度体系尤为重要。在完善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熵权法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碳金融进行风险测度与评估。结论如下:各...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及生态环境的不断破坏,低碳经济成为实现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相对完善的碳金融风险测度体系尤为重要。在完善相关指标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熵权法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碳金融进行风险测度与评估。结论如下:各地碳交易市场的碳金融风险子指标权重具有明显不同;宏观环境的主要风险指标及外汇市场的指标变动对碳金融风险影响较小,除了湖北外,其他碳交易市场的风险测度值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最后,文章在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支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促进绿色发展,并为政府提供了科学的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风险 熵权法 中国碳交易市场 风险测度评估 “双”目标 金融产品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碳排放配额分配机制的法律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紫星 《时代金融》 2011年第11Z期25-26,共2页
面对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迅速发展和国内产业升级的资源整合需要,中国亟需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特别是作为其基石的配额分配法律制度。作为碳交易机制的法律机理,应明确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以行政许可为其运作模式,采用"总... 面对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迅速发展和国内产业升级的资源整合需要,中国亟需建立国内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特别是作为其基石的配额分配法律制度。作为碳交易机制的法律机理,应明确国内碳排放权配额分配以行政许可为其运作模式,采用"总量—分配"的配额分配制度,分阶段、渐进式从无偿分配过渡到有偿购买,并将其与清洁发展机制有效衔接,以确保我国碳排放权配额分配机制的成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碳交易市场 排放权配额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赛生物成为碳中和行动联盟首批理事成员 以生物制造助力“碳中和”
13
《橡塑技术与装备》 CAS 2021年第16期18-18,共1页
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上海会场)暨中国碳交易市场论坛上,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据了解,联盟在成立之初已经吸引了一批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参与,凯赛生物也成为首批理事成员。凯赛生物表示,在国家... 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上海会场)暨中国碳交易市场论坛上,碳中和行动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正式成立。据了解,联盟在成立之初已经吸引了一批不同行业的龙头企业参与,凯赛生物也成为首批理事成员。凯赛生物表示,在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作为碳中和行动联盟的首批理事成员,凯赛生物将以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为基础,从可再生的原料来源、合成生物学和生物制造技术、生物材料产品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制造 合成生物学 中和 理事成员 中国碳交易市场 全国市场 龙头企业 启动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聚数字化技术力量 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1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2年第10期38-40,共3页
在建筑业领域,企业以智能建造技术为建造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BIM技术、衍生式设计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帮助企业提高预测能力、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建筑效率和安全性并激发创新。随着中国碳... 在建筑业领域,企业以智能建造技术为建造方式、以数字化推动全面转型、以绿色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BIM技术、衍生式设计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帮助企业提高预测能力、优化资源、节约成本,提高建筑效率和安全性并激发创新。随着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以及“1+N”政策体系框架建立成型,中国碳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期顺利收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资源 建造方式 数字化技术 中和 绿色化 中国碳交易市场 实现可持续发展 预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