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和社会性调节机制的弱化 被引量:7
1
作者 田中重好 朱安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0,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惊异速度增长。在经济成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当下存在的结构上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近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是单位体制解体而"社会"开始成长,但是社会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的惊异速度增长。在经济成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当下存在的结构上的问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近年,中国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是单位体制解体而"社会"开始成长,但是社会领域里中间组织的缺失是现阶段的问题所在,这成了当下社会阶层间差距加大、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今后,中间组织的发展动向和公共化的进展,或将决定中国社会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转型 中间组织 单位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中的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行 薛琳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2-37,共6页
阶级与阶层是研究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概念。阶级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生活方式和政治组织等因素而划分的社会集团;阶层是处于阶级内部和阶级外部的更为细小的社会集团。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从理论上看都是为了... 阶级与阶层是研究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概念。阶级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生活方式和政治组织等因素而划分的社会集团;阶层是处于阶级内部和阶级外部的更为细小的社会集团。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从理论上看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从实践上看都是为制定合理的社会政策提供知识保障。中国社会结构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化,全面、深刻地理解这种变化,必须综合运用阶层分析和阶级分析。综合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整合社会力量,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政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 阶级分析 阶层分析 综合研究 社会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对民间信仰的影响——基于妙峰山香会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青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113,共7页
以亲属关系比拟人神关系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前往妙峰山进香的信众们认为,神灵的灵验是基于彼此关系的阶序等级而呈现效力差别的差序的灵验。信众们通过对神灵的亲属称谓以及用亲属交往比拟宗教实践,试图与神灵建立起拟亲... 以亲属关系比拟人神关系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前往妙峰山进香的信众们认为,神灵的灵验是基于彼此关系的阶序等级而呈现效力差别的差序的灵验。信众们通过对神灵的亲属称谓以及用亲属交往比拟宗教实践,试图与神灵建立起拟亲属的关系,进而用亲属关系的道德约束神灵的灵验。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支配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实践逻辑,形塑了信众的神灵观及其基础上的仪式实践。就这一意义而言,差序格局基础上的中国民间信仰具有比较宗教研究基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 民间信仰 差序互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解社会矛盾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结构建设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玉敏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2年第6期133-137,共5页
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已越来越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状况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甚至决定的意义。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便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但中国的社会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 现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已越来越表明,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状况对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甚至决定的意义。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便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现代的工业社会,但中国的社会结构并没有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实现整体性转型,社会结构严重落后于经济结构已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梗阻,是众多社会矛盾频发、高发且呈剧烈化的重要根源,是亟需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解 社会矛盾 中国社会结构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浩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共4页
社会结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作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始终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在中外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同的表现样态。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基本问题 表现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理论生长点——关于中国社会结构阶段性特征与演进趋势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金辉 《理论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7,共3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资源出现大规模的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占有、分配格局与关系的显著变动,不仅引发原有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带来社会结构的持续变迁,造成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运用历... 当前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资源出现大规模的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占有、分配格局与关系的显著变动,不仅引发原有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带来社会结构的持续变迁,造成诸多新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透过社会发展变化的表象深刻挖掘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把握社会发展运行的基本态势与走向,深入研究中国社会结构的新特征与发展趋势,既是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创新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也是推进历史唯物主义与时俱进的重要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社会结构 阶段性特征 演进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历史嬗变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浩斌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在实现差序格局现代表达过程中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互动;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突出地体现为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文明现代化等视域中差序格局现...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在实现差序格局现代表达过程中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互动;总的来说,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突出地体现为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文明现代化等视域中差序格局现代表达方式的历史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精神实质 历史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变化的新趋势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强 《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版)》 2006年第9期9-16,共8页
关键词 中产阶层 定型化 知识分子 “碎片化” 阶层结构 基尼系数 中国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及其历史嬗变
9
作者 王浩斌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5-10,共6页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不是简单地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外在表现样态模仿和变革。中国社会传统结构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传统结构的根本特点,即乡土性。这种传统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而不是西方以团...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不是简单地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外在表现样态模仿和变革。中国社会传统结构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传统结构的根本特点,即乡土性。这种传统社会结构是以己为中心的社会,而不是西方以团体为中心的社会。因此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事实,显示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不是由一个"金字塔型"向"橄榄型"社会结构的革命性转变进程。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国社会历史主体在实现差序格局现代表达过程中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的逻辑互动;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突出地体现为市民社会、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政治文明现代化等视域中差序格局现代表达方式的历史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精神实质 历史嬗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续)
10
作者 陆学艺 《科学中国人》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又好又快地前进,这是我们面临的新任务。
关键词 阶层结构 中国社会结构 社会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漱溟“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艳霄 张丛林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47-50,共4页
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梁漱溟提出了"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包含东西文化观、中国社会结构理论和乡村建设理论三个密... 梁漱溟认为,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伦理本位,职业分立"。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梁漱溟提出了"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包含东西文化观、中国社会结构理论和乡村建设理论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其中,东西文化观是基础;中国社会结构理论既是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分析,同时也蕴涵着梁漱溟对中国未来社会的构想;乡村建设理论则是这一构想的体现。梁漱溟以伦理的手段和方法解决中国社会问题虽然没有成功,但他对中国社会所作的独特分析拓宽了中国社会结构的认知视野,他的乡村建设实践为后来者提供了一种从文化角度入手改良社会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 文化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及其表现样态
12
作者 王浩斌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7-20,共4页
社会结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作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问题,始终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其在中外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中有不同表现样态。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基本问题 表现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社会结构分化问题——读《共产党宣言》有感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子豪 魏月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年第6期28-29,共2页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共产党宣言》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它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本文就在《宣言》中提到的关于社会结构问题,谈谈中国现今社会结构的分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中国社会结构 经济结构 农民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农民工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丽明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年第12期161-162,共2页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的转移,城市农民工每年增加,形成浩浩荡荡的“民工潮”,并渐渐地形成一个阶层。文章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本质所在。
关键词 城市农民工 中国社会结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杭生等:《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项光勤 《学海》 2003年第3期194-195,共2页
关键词 郑杭生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研究》 当代 中国 社会结构 社会关系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动”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16
作者 白宏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80,共2页
关键词 “近五百年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变动” 国际学术讨论会 会议综述 2005年 南开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历史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哲学视角
17
作者 郑伟建 《唐都学刊》 1992年第1期25-27,共3页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哲学视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从宏观角度把握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以较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作为分析工具,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特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从阶级结构等方面...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哲学视角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指导从宏观角度把握现代化的中国社会整体结构,以较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如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等作为分析工具,从社会关系的不同组合特征、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从阶级结构等方面去认识中国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哲学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梁漱溟的“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
18
作者 田强伟 《商情》 2014年第11期189-190,共2页
梁漱溟“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是中国社会学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极其深刻而独到,特别是对中国社会结构中“伦理关系”的重视,不仅拓展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视野,更为研究伦理关系因素在现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功能... 梁漱溟“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是中国社会学史上的一笔巨大财富,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极其深刻而独到,特别是对中国社会结构中“伦理关系”的重视,不仅拓展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研究视野,更为研究伦理关系因素在现代中国社会结构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梳理了梁漱溟“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的形成过程、理论核心内涵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特殊论 社会结构 梁漱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智能时代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峰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对人类社会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现代化进程产生颠覆性影响。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类似于历史上蒸汽机、电力等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新的通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正将人类社会带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结构呈现智能现代化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特征为新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契机,新质生产力也为破解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社会结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历史机遇。西方现代化百年来,始终难以克服的弊病,也被带入了智能化时代,在“数字鸿沟”之后,“智能鸿沟”也在西方社会逐步形成。智能时代的中国社会结构,展示出新型现代化社会结构的特征,表现出优于西方社会结构的现代化新形态,成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社会结构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研究理论再认识——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
20
作者 张光辉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论说众多,但是对当前已有研究的论断及其理论依据的检视不够充分,特别是从中国历史本位视角进行中西比较的研究较少。赵轶峰著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分别于2017、2... 近年来国内学者关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论说众多,但是对当前已有研究的论断及其理论依据的检视不够充分,特别是从中国历史本位视角进行中西比较的研究较少。赵轶峰著的《明清帝制农商社会研究》一书(科学出版社分别于2017、2021年出版,以下分别简称初编、续编),试图立足本土积极寻求理论对话,运用比较文明、结构分析的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进行剖析和总结。该书基于深刻的学理反思,坚持证据原则、逻辑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明清“帝制农商社会”这一概念,尝试构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结构与发展趋势的研究体系,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结构 国内学者 中西比较 发展趋势研究 逻辑原则 理论对话 立足本土 明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