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教育期刊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喻永庆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3-38,共6页
近代教育期刊同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它以区域分布广、创刊时间长、内容丰富、办刊质量高、影响大等特点,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宝贵资料库。研究近代教育期刊,探讨它自身的发展脉络,揭示它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关系,对... 近代教育期刊同中国近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它以区域分布广、创刊时间长、内容丰富、办刊质量高、影响大等特点,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宝贵资料库。研究近代教育期刊,探讨它自身的发展脉络,揭示它与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关系,对于当前教育史研究与当代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期刊 中国近代教育史 资料库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范式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文庆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8-92,共5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革命史"和"内部史"两种研究范式都遇到了学术发展的瓶颈,要摆脱困境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研究范式。现代化理论为近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为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路径。... 中国近代教育史的"革命史"和"内部史"两种研究范式都遇到了学术发展的瓶颈,要摆脱困境必须与时俱进,创新研究范式。现代化理论为近代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为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创建提供了一个可能路径。在现代化视域下,近代教育史的主要线索从革命斗争走向教育实践,断限分期从外部观察走向内在观照,研究视角从宏观立论走向微观叙事,历史评价从他者立场走向主体关怀。这些探索将成为创建多元化研究范式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中国近代教育史 研究范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指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礼永 《教育史研究》 2022年第1期117-127,共11页
十卷本《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集合多位学者的辛劳与智慧,它的面世表征着中国教育史料学的一个高峰。全书嘉惠后学颇多,只是既为多人合作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瑕疵,如文件重复收录、归卷不当、要件缺失、从二手材料中转引,还... 十卷本《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集合多位学者的辛劳与智慧,它的面世表征着中国教育史料学的一个高峰。全书嘉惠后学颇多,只是既为多人合作的作品,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瑕疵,如文件重复收录、归卷不当、要件缺失、从二手材料中转引,还有时间、人名的错失或不详,以及错字别字、脱落文字、点错句读等。这些可能是“整理的中国教育史料”难以避免的,而“影印的中国教育史料”则没有这些问题。然后者不便初学者使用,亦属事实。尽管这套十卷本《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有一些舛误,但只是白璧微瑕而已,其史料整理的思路与方法仍值得后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史 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 史料考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式”变革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推进——以《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为视点
4
作者 杨卫明 周雷 《教育评论》 2018年第5期38-42,共5页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是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典范之作。伴随研究"范式"的变革,近代中国教育变迁进程中的诸多历史画面显得更加客观、生动、真实、具体。这一研究"范式"渐... 《中国教育史研究·近代分卷》是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典范之作。伴随研究"范式"的变革,近代中国教育变迁进程中的诸多历史画面显得更加客观、生动、真实、具体。这一研究"范式"渐为学界认同、接受,带来了之后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史范式 现代化理论 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景磐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在京举行高师教材《中国近代教育史》第三版面世
5
作者 鲁海濛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31,共1页
2004年12月30日,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史学家陈景磐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在北京师大举行。陈先生的夫人潘欢怀教授及家属出席。北师大原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著名教育学家黄济、王策三等出席并讲话。教育学院师生代表以及陈先... 2004年12月30日,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史学家陈景磐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在北京师大举行。陈先生的夫人潘欢怀教授及家属出席。北师大原副校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著名教育学家黄济、王策三等出席并讲话。教育学院师生代表以及陈先生指导的我国第一批博士吕达、史静寰等也出席了纪念会并发言。纪念会由教育学院院长张斌贤主持,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所所长俞启定致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景磐 中国近代教育史 第三版 先生 纪念会 诞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6
作者 张红 《天津师院学报》 1982年第4期27-32,共6页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教育家。他用一生的大部分精力从事教育事业。辛亥革命后,他特别重视美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倡导和推行美育,这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十分突出的。
关键词 蔡元培 美育思想 实施美育 中国近代教育史 重要地位 教育 教育 教育事业 教育方针 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賢江(李浩吾)教育思想——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资料 被引量:5
7
作者 潘懋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4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楊賢江同志,浙江餘姚人。笔名有曲它、叶公樸、李誼、李浩吾等。中國共產黨員,大革命時期的青年導師,早期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傳播者。一九一七年,楊賢江毕業於杭州第一師範学校后,任南京高等師範職員、广東高要縣師范学校教務主任等... 楊賢江同志,浙江餘姚人。笔名有曲它、叶公樸、李誼、李浩吾等。中國共產黨員,大革命時期的青年導師,早期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傳播者。一九一七年,楊賢江毕業於杭州第一師範学校后,任南京高等師範職員、广東高要縣師范学校教務主任等職數年,經常在“學生雜誌”发表論文,旋任“學生雜誌”编輯。在一九二二年以前,尚只是一個頭腦清楚而富於正義感的青年。一九二三年,惲代英到上篤鞒种袊膊髁x青年團宣傳工作,主编“中國青年”,楊賢江也曾任“中國青年”编輯,受惲代英的影響颇大。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思想進步很快。通過“学生雜誌”、“中國青年”、“少年中國學會”、青年問題討論会等,指導学習,宣傳革命。對當時青年的学習與革命,起巨大作用,为广大青年學生和青年工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工人 九二四 教育思想史 革命教育 少年 南京 中国近代教育史 相互作用 笔名 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资料之六 被引量:4
8
作者 潘懋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5年第4期86-98,共13页
一、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与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时间很长,横互中国近代政治与思想剧变的几个重要阶段。蔡元培,字孑民,浙江绍兴人。出身於钱庄经理的家庭。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 一、政治活动与教育活动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与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时间很长,横互中国近代政治与思想剧变的几个重要阶段。蔡元培,字孑民,浙江绍兴人。出身於钱庄经理的家庭。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他就中翰林、授编修。饱读红史、专治小学、崇拜宋儒、笃守孝道。甲午以後,由於战争失败的刺激,他开始涉猎译书,学习日文。这时虽在维新运动高潮,他还是默尔无所主张。到戊戊维新运动失败后,他毅然请假出京,实际即表示不满清室,同情康梁。但他认为“康党所以失败,由於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才,而欲以少数人夺取政权,不能不情见势绌”。所以出京之後,回到南方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绍兴中西学堂监督、上海南洋公学教授,创办爱国女学,组织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南洋公学 政治活动家 绍兴人 教育思想 作用 家庭 日文 教育活动 中国近代教育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的教育思想——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资料之七 被引量:2
9
作者 潘懋元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6年第5期41-54,共14页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在其思想宝库中,留下了卓越的、丰富的教育思想。鲁迅不仅以他的理论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而且以他伟大的人格和革命斗争实践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以他实际教育活动和对青年、儿童、劳动人民的深刻的...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在其思想宝库中,留下了卓越的、丰富的教育思想。鲁迅不仅以他的理论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而且以他伟大的人格和革命斗争实践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以他实际教育活动和对青年、儿童、劳动人民的深刻的爱来表达他的教育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思想 革命家 鲁迅 孔夫子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育作用 儿童 青年人 百家姓 研究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主线与分期
10
作者 谢文庆 《教育史研究辑刊》 2012年第2期1-4,92,共5页
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主线与分期尚未形成共识,这严重影响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近代教育史研究应该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作为研究的新视角。据此,近代教育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862—1903年教育现代化起步与初步发展时期、1904... 中国近代教育史的主线与分期尚未形成共识,这严重影响学术研究、教材编写和教学实践。近代教育史研究应该以教育现代化为主线,作为研究的新视角。据此,近代教育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862—1903年教育现代化起步与初步发展时期、1904—1927年教育现代化的制度化发展时期、1927—1949年教育现代化深入探索与路径分化时期,形成了新式教育的形式化、制度化、本土化的三次超越。这与建国以后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相衔接,使其演变路径更加清晰,为当前教育现代化提供实践借鉴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育现代化 主线 分期
原文传递
京师同文馆及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11
作者 杨荣军 《历史学习》 2002年第1期22-23,共2页
京师同文馆设立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外交往日益增多,需要大量懂得西方语言的外交翻译人才,以免在外交中由于语言不通而吃亏。同时,1857年的《天津条约》及其后的续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暂时仍以中文配送;自今以后,遇有... 京师同文馆设立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当时中外交往日益增多,需要大量懂得西方语言的外交翻译人才,以免在外交中由于语言不通而吃亏。同时,1857年的《天津条约》及其后的续约规定:嗣后英国文书俱用英文书写,暂时仍以中文配送;自今以后,遇有文词辩论之处,总以英文作正义。然而在当时实行的科举八股取士,士子除了空疏无用的经义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师同文馆 中国近代教育史 学习西方 八股取士 西方语言 翻译人才 算学馆 地位 士子 天津条约
原文传递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农业教育述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洪成 王蒙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2年第3期3-9,共7页
教会大学为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学是教会大学中除了医学以外的一门重点学科。近代中国开办农科的教会大学典型当属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教会大学农学教育,不但为我们引进了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模式,为近... 教会大学为中国近代农业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农学是教会大学中除了医学以外的一门重点学科。近代中国开办农科的教会大学典型当属金陵大学和岭南大学。教会大学农学教育,不但为我们引进了教学、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农业教育模式,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而且其院系后来也成为新中国农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会大学农业教育注重理论、实践、实际三结合,注重敬业奉献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机构交流与合作,对我们今天办好农业教育颇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会大学 农业教育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专业性特征考略——以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颖霞 《保定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98-101,共4页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始于十九世纪末,其后经历了从思想认识到实践探索再到独立体系初步建立的过程。在这过程中,近代师范教育形成了诸多方面的专业性特征,其专业性特征对当今师范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史 师范教育 专业性 严修 直隶省立第二师范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历史的“全景观”呈现——评《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
14
作者 邵晓枫 《全视界》 2022年第11期110-112,共3页
四川师范大学杜学元和杜俊伟两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在大量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全景观”地呈现1840—1949年我国音乐教育从西乐东传到新式学堂音乐教育的确立,从传统音乐教育的继承与改革到中西音... 四川师范大学杜学元和杜俊伟两位学者共同撰写的《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在大量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系统、“全景观”地呈现1840—1949年我国音乐教育从西乐东传到新式学堂音乐教育的确立,从传统音乐教育的继承与改革到中西音乐教育的融合,从学校音乐教育走上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道路到不断发展、改革及创新的100余年历程,进一步丰富我国音乐教育史宝库。呈现出史料丰富、取材广泛、意义重大、见解独特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 评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謇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卜贵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1期59-63,共5页
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张謇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主要功绩是在教育与经济的沟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师资的开发等方面。本文着重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角度考察张謇的教育思想和实绩,对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进行评... 在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张謇是重要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主要功绩是在教育与经济的沟通,教育体系的构建,以及教育师资的开发等方面。本文着重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角度考察张謇的教育思想和实绩,对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进行评说,力求“勿爱其长而护其短,勿恨其过并没其功,为天下惜人才,为万世存正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近代 教育体系 教育 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育思想 师范学校 教育走向 商业学校 教育投资 等学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是书院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及其办学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佳 刍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7年第3期53-56,共4页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是近代中国兴建较早的一所官办新式学堂。它诞生后,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今天,我们来探讨它在近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办学经验,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是近代中国兴建较早的一所官办新式学堂。它诞生后,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成功之路。今天,我们来探讨它在近代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办学经验,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无疑会有所帮助。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到了尽头。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陈旧的教育制度也危机四伏。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存,掀起了一场维新运动,运动中相应提出了“改革教育”的口号。自“公车上书”之后的一、二年内,梁启超、谭嗣同等在长沙设立南学会,创办时务学堂,传播新知识;康有为在北京主持强学会,在上海设立了强学分会。浙江深受影响,当时的巡抚廖谷士和杭州知府林启,及浙籍维新思想家汪康年等均主张以兴学、储才来振兴中国。这一时期,他们在浙江创办了几所新式学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 中国近代教育史 办学经验 新式学堂 同文馆 蒋百里 近代中国 赴日留学 民族意识 国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幼儿慈善教育发展模式考察--以香山慈幼院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国瑞 夏婷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年第2期24-34,共11页
香山慈幼院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颇为深远的慈善教育机构。香山慈幼院在创办伊始成立蒙养园,注重一体化的幼儿教养环境选择与设计,强调科学创新的现代幼儿保育理念及融合中西教育理念下的试验化教育等,反映了其由单纯的社会慈善机构... 香山慈幼院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影响颇为深远的慈善教育机构。香山慈幼院在创办伊始成立蒙养园,注重一体化的幼儿教养环境选择与设计,强调科学创新的现代幼儿保育理念及融合中西教育理念下的试验化教育等,反映了其由单纯的社会慈善机构向综合的慈善、教育一体化机构转型的历史进程和独特的发展模式。在这一进程中可以发现,慈善事业的发展必然要延伸到教育领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贫困的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教育史 香山慈幼院 幼儿慈善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的师范教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明宽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2-16,共5页
我国古代虽然也有人很重视学校的教学管理之法,如在《学记》中就曾经对学校的教学程序、内容、原则、方法和学校管理提出过许多重要的见解,要求教师必须“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善教善喻。但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却没有产生专门... 我国古代虽然也有人很重视学校的教学管理之法,如在《学记》中就曾经对学校的教学程序、内容、原则、方法和学校管理提出过许多重要的见解,要求教师必须“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善教善喻。但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却没有产生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我国专门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是到了近代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以后才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学堂 师范教育 师范学校 中国近代教育史 培养师资 教学管理 我国古代 京师大学堂 学校管理 奏定学堂章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百熙与中国近代教育
19
作者 立早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98-103,共6页
张百熙(1847—1907),字冶秋,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土,早年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积极... 张百熙(1847—1907),字冶秋,湖南长沙人。1874年中进土,早年授翰林院编修、侍讲,任山东、四川等地乡试考官,并先后任山东、广东两地学政。以后又历任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他一生热心教育事业,积极投身教育改革,是中国近作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既从理论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见解的教育思想和主张,同时又身体力行办学堂来振兴教育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百熙 高等学堂 京师大学堂 中国近代教育史 吴汝纶 蒙学 章程 中学堂 算学 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教育的特质——舒新城教育思想考察
20
作者 阿部洋 赵刚 《教育评论》 1988年第1期40-46,共7页
前言本文通过充分考察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史学家舒新城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展开的对中国教育的认识,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的状况及其矛盾和问题.时间上大致以1926年的北伐前后为对象.舒新城,1893年(光绪十九年)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先后就读于... 前言本文通过充分考察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史学家舒新城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他展开的对中国教育的认识,来研究中国近代教育的状况及其矛盾和问题.时间上大致以1926年的北伐前后为对象.舒新城,1893年(光绪十九年)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先后就读于私塾,县立高等小学、师范讲习所.1917年(民国六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英语部.历任兑泽中学、福湘女学、湖南第一师范教员,中国公学中学部主任,东南大学附属中学及江苏第一中学教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教育史 舒新城 中国教育史 教育思想 教育近代 学校教育 教育内容 教学法 民国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