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1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分析及预后研究
1
作者 亚·娜仁 刘闫 +5 位作者 周霞 朱德坤 陈枫 马争飞 李传辉 孙中武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脑血管造影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预后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1日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及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就诊的182例CRAO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个月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并收集了患者的基线特征、治疗情况及随访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眼动脉与同侧颈动脉血管造影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全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81.3%的患者眼部供血来自于同侧颈内动脉,12.1%来自于同侧颈外动脉,6.6%来自于同侧大脑中动脉。80例患者(44.0%)存在患侧眼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69例患者(86.3%)的眼动脉狭窄位于眼动脉起始部。135例患者(74.2%)存在同侧颈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其中110例患者(60.4%)的颈动脉狭窄位于颈动脉球部,88例患者(48.3%)的颈动脉病变为单发,41例患者(22.5%)的颈动脉病变为多发。相关性分析表明,患者眼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r=0.76,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OR=0.93,95%CI:0.85~0.98,P=0.018)、氧合的灌注不足性黄斑病变(oxygenation-based hypoperfusion maculopathy,OHM)分级(OR=3.12,95%CI:1.09~6.34,P=0.005)、静脉溶栓治疗(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OR=2.75,95%CI:1.08~5.35,P=0.031)、眼动脉无狭窄(OR=1.33,95%CI:1.02~3.41,P=0.026)是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RAO患者眼动脉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显著相关,症状发作至入院时间、OHM分级、IVT、眼动脉无狭窄是CRAO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脑血管造影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就医延迟研究进展
2
作者 邱丽欢 梁安怡 欧阳淑怡 《中华护理教育》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就医延迟(包括院前延迟和院内延迟)是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溶栓率低的主要原因。该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就医延迟的概念内涵及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就医院前延迟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 就医延迟(包括院前延迟和院内延迟)是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溶栓率低的主要原因。该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就医延迟的概念内涵及就医延迟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就医院前延迟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统计学因素、症状感知水平、认知和相关知识水平、就诊和转运模式;院内延迟影响因素包括医疗资源有限和水平不足、院间转诊未成体系、缺乏相关标准化救治流程。建议将单眼突发性无痛性视力丧失纳入院前卒中评估,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识别度;构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绿色通道,缩短到院至溶栓时间,进而改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就医延迟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就医延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俯卧位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报道
3
作者 李润 武健 +2 位作者 徐倩 兰丽霞 覃露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总结了1例俯卧位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案例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以贵州省某三甲医院的这例患者为例,全面总结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生的原因、相应处理措施以及预防策略。对于俯卧位全麻下脊柱... 总结了1例俯卧位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案例分析,旨在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以贵州省某三甲医院的这例患者为例,全面总结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生的原因、相应处理措施以及预防策略。对于俯卧位全麻下脊柱手术患者的护理而言,熟练掌握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防范措施并具备扎实的实际操作技能,对有效降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发生率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脊柱手术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应用
4
作者 林少芬 毛羽翔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4期269-270,I0002,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彩照对视网膜动脉阻塞黄斑区变化图的分析。方法应用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HRA-OCT)对3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进行OCT检查和眼底彩照,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利用OCT图像分析CRAO的特点。用HR... 目的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彩照对视网膜动脉阻塞黄斑区变化图的分析。方法应用海德堡激光眼科诊断仪(HRA-OCT)对30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进行OCT检查和眼底彩照,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利用OCT图像分析CRAO的特点。用HRA-OCT对19例CRAD患者进行黄斑部水平径线、垂直径线扫描,并眼底照相机眼底照相。13例测量患眼与对侧眼的视网膜中心凹旁鼻,颞侧厚度,SPSS21.0统计软件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OCT特征:阻塞的视网膜增厚,内层结构分辨不清,神经上皮层部分反光增强,视网膜内层高反射率高。彩照显示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水肿,黄斑区有樱桃红点。比较患眼与健康眼的视网膜中心凹旁鼻侧厚度(t=-80.992,P<0.001);患眼与健康眼的视网膜中心凹旁颞侧厚度(t=-56.623,P<0.001),以及患眼视网膜中心凹旁颞侧与鼻侧的厚度(t=-60.463,,P<0.001),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RA-OCT能无创地观察CRAO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对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眼底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单中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逯青丽 刘仲仲 +9 位作者 刘彤 刘佩 张咪 常乔乔 刘燕 孙超 彭林娜 刘国正 蔺雪梅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9,共7页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连...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IAT)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3年8月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眼科连续收治的非动脉炎性CRAO患者,根据入院后是否进行IAT治疗分为IAT组和非IAT组。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不同时间段(入院、出院时和出院1个月时)功能性视觉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31例(131只眼)非动脉炎性CRAO患者,男性93例(71.0%),平均年龄为(61.6±12.6)岁,其中IAT组57例(43.5%),非IAT组74例(56.5%)。与非IAT组患者相比,IAT组患者年龄更低[(58.4±12.5)岁vs.(64.1±12.2)岁,P=0.011]、合并卒中病史者比例更低[10(17.5%)vs.25(33.8%),P=0.037]、发病至就诊时间更短[10.0(6.0~24.0)h vs.55.0(20.2~162.0)h,P<0.001]、醒后发病者比例更高[26(45.6%)vs.15(20.3%),P=0.002]和患侧颈内动脉血管状态更佳(无狭窄∶轻度狭窄∶中-重度狭窄∶闭塞=41∶7∶7∶2 vs.32∶11∶21∶10,P=0.006)。IAT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功能性视觉比例较非IAT组患者更高[25(43.9%)vs.18(24.3%),P=0.018],而入院和出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T组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功能性视觉较非IAT组患者显著改善(OR3.24,95%CI1.08~9.69,P=0.036)。IAT组患者术中发生眼动脉痉挛2例(3.5%)、穿刺部位皮肤出血2例(3.5%)和新发脑栓塞(均为无症状性栓塞)事件4例(7.0%)。结论是否进行IAT治疗的CRAO患者部分临床特征存在差异,IAT治疗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出院1个月时的功能性视觉,且手术安全性较好。提示临床医师需重视CRAO患者的IAT治疗,以期改善患者的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动脉内溶栓 临床特征 功能性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茹姝婷 孙武 +2 位作者 陈水龄 张路 褚利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83-185,196,共4页
本研究报告1例以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案。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于眼科急重症,需要及时、尽早的治疗。目前西医对于此病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特别是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恢复期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案... 本研究报告1例以针身绝缘针低电量针刺球后穴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案。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于眼科急重症,需要及时、尽早的治疗。目前西医对于此病尚无针对性治疗方案,特别是在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恢复期无有效治疗方法。本案患者发病前期经过吸氧、降眼压及改善血液循环等西医规范急救治疗,就诊时患眼视力为指数/30 cm,根据病情使用针身绝缘针于球后穴行低电量电针治疗,其中电流量≤3 mA,频率为2 Hz,输出模式为经针模式。经2个月电针治疗后,患者视力由指数/30 cm显著提高至0.5,视野范围显著改善。通过对本案诊疗经过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重点把握电针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恢复期的治疗意义,进而推广至临床治疗多种视网膜血管病及缺血性视神经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暴盲 针身绝缘针 电针 球后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缺血性卒中角度再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7
作者 周杰 郭珍妮 +5 位作者 姜宇 孙艺宁 岳飞学 宋康佳 张文彬(综述) 王守春(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5,共5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眼科急症,通常表现为突然、无痛的单眼视力下降,仅20%患者恢复功能性视力。与未干预的自然病程相比,传统治疗方式可能有害。CRAO被认为是一种轻型缺血性卒中,具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具有较高的心血管...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是眼科急症,通常表现为突然、无痛的单眼视力下降,仅20%患者恢复功能性视力。与未干预的自然病程相比,传统治疗方式可能有害。CRAO被认为是一种轻型缺血性卒中,具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且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及死亡风险。静脉溶栓治疗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早期治疗的标准方案而被指南推荐,早期溶栓治疗可改善CRAO视觉预后已在回顾性研究及荟萃分析中得到验证。但在真实世界,CRAO急性期诊疗中仍旧存在患者症状不能被及时识别、不能有效转运、未能与现今国内卒中中心硬件发展有效衔接、未能实现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早期紧急识别与管控等问题依然存在。承借国内卒中中心建设的基础,眼科、急诊、神经科等多学科合作诊疗模式,预期能够为急性CRAO患者提供更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系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筛查、评估及制定卒中二级预防措施,改善CRAO患者视觉预后及降低远期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 动脉 缺血性卒中 静脉溶栓 动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8
作者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陕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眼科专业委员会 +2 位作者 魏世辉 吴松笛 逯青丽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47-1267,共21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一种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单眼视力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显著增加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如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和眼部新生血管等发生风险。CRAO被视为急性...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一种血管神经眼科急症,发病后可导致患者单眼视力急骤下降甚至丧失,显著增加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如卒中、急性心肌梗死)、死亡和眼部新生血管等发生风险。CRAO被视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诊疗仍存在争议,尤其是不同专业背景的医师对CRAO的临床诊疗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制定并推行符合我国国情的CRAO临床诊疗共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我们通过参考国际CRAO管理说明和实践模式,进行系统性文献检索,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初稿。经过核心专家组多次审议修订后,最终形成此共识。本共识围绕CRAO的流行病学、解剖及发病机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分型、自然病程、视力恢复影响因素、首诊科室、快速评估、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对因治疗、静脉溶栓和动脉内溶栓)、血管事件风险(包括急性缺血性血管事件、死亡)、继发眼部新生血管风险与治疗、二级预防和科学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且全面的阐述,旨在提高我国CRAO的整体管理水平。临床医师应用此共识时,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诊疗中心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疗。所有医疗人员要始终坚持“时间就是视觉”理念,尽快将CRAO患者转诊至就近的、具有CRAO诊疗能力的综合卒中中心进行诊治,争取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视力,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临床诊疗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雷震 张欢 吴松笛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6-272,共7页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血管神经眼科急症,表现为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是中老年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血管神经眼科急症,表现为急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是中老年致盲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关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具体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的筛选尤为重要。本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发病机制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自体脂肪填充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10
作者 吴霞 覃勉 梁亮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67-268,共2页
患者女性,24岁。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0 h”于2022年10月9日入院;患者10 h前于整形医院行自体脂肪填充眉弓上方颞部皮下,左侧颞部填充脂肪5 ml后患者突感左眼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 患者女性,24岁。因“左眼无痛性视力下降10 h”于2022年10月9日入院;患者10 h前于整形医院行自体脂肪填充眉弓上方颞部皮下,左侧颞部填充脂肪5 ml后患者突感左眼无痛性视力急剧下降,无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特殊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特殊病史 自体脂肪填充 眉弓 无痛性 高血脂 视力下降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重指数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之间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研究
11
作者 刘钊 周丽 +1 位作者 谢仟 蔡善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利用目前常用的评判肥胖的指标体重指数(BMI)与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来分析肥胖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双样本MR分析。将暴露的遗传工具分为男性组(n=60 586,SNP... 目的 利用目前常用的评判肥胖的指标体重指数(BMI)与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来分析肥胖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双样本MR分析。将暴露的遗传工具分为男性组(n=60 586,SNP=2 736 876,欧洲男性)及女性组(n=171 977,SNP=2 494 613,欧洲女性);CRAO作为结局。BMI的工具变量来自综合流行病学单位公共可用数据;结局数据CRAO来自FinnGen数据库。采用逆方差加权(IVW)、加权中位数分析BMI与CRAO之间的潜在因果关系。结果 IVW分析结果显示,BMI水平升高显著增加了男性发生CRAO的风险(OR=4.57,95%CI为1.32~15.82,P=0.016)以及女性发生CRAO的风险(OR=3.48,95%CI为1.40~8.63,P=0.007)。同时,加权中位数和MR-Egger分析的结果支持上述结论。除此之外,本研究结果并不存在异质性及多效性。结论 BMI升高与CRAO发生呈正相关。这一研究为BMI水平升高的无症状者提供了有效的CRAO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孟德尔随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动脉夹层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报道
12
作者 赵梦秋 旷神怡 +2 位作者 张书凡 韩翔 杨仕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96-1300,共5页
颈内动脉夹层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十分少见的原因。本文介绍了1例突发右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周的中年男性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缺乏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经眼底检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经头颅CTA、颈动脉HR-MRI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夹层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十分少见的原因。本文介绍了1例突发右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周的中年男性患者的诊疗过程,该患者缺乏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经眼底检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经头颅CTA、颈动脉HR-MRI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夹层合并左侧椎动脉夹层。考虑为右侧颈内动脉夹层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予以抗栓治疗后患者后续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随访影像发现夹层血管完全再通。本文旨在提示临床医师,对缺乏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患者,突发头痛伴单眼视力下降,应警惕颈内动脉夹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夹层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内针治疗1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失眠的护理体会
13
作者 陈平 王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6期99-102,共4页
本文总结采用皮内针治疗1例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后失眠的护理体会。基于中医辨证施护,给予患者皮内针治疗,配合情志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宣教等护理措施,有效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对促进患者眼部疾病的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皮内针 失眠 中医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
14
作者 温舒 周翠云 +2 位作者 蒋洪飞 方静 刘国立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共48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22眼)和对照组26例(26眼),另选取我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20眼)作为阴性对照组。观察组进行4个疗程的EECP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阴性对照组予单纯4个疗程EECP治疗。根据治疗前后患者视力、黄斑区血流密度、颈内动脉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及阻力指数(RI)等指标变化,评价及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7.968,P<0.05)。观察组视力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视力治疗后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越短,EECP联合药物治疗效果越好,两者呈高度负相关(r=-0.837,P<0.05)。阴性对照组治疗后颈内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黄斑区血流密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DV与PSV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治疗后RI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EDV、PSV及RI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黄斑区SCP与DCP血流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联合药物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显著提高CRAO患者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体外反搏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疗效评价 黄斑区血流密度 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聂大奥 谌燕飞 +3 位作者 焦立群 陈俊抛 胡欢 徐基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6例。按发病到开始动脉溶栓时间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 h^72 h)16例,B组(72 h^5 d)1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微导管超选择性...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窗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选取单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26例。按发病到开始动脉溶栓时间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 h^72 h)16例,B组(72 h^5 d)10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微导管超选择性眼动脉插管,局部灌注尿激酶250 000~500 000U(10 000 U/min)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溶栓后A组的视力改善率明显优与B组(87.50%VS 70.00%),并且A组显效率高于B组(37.50%VS 20.00%);对比视力改善率和视网膜动脉灌注改善率,各组视力改善率高于视网膜动脉灌注改善率(A组:87.50%VS 81.25%;B组:70.00%VS 50.00%)。结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是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安全、有效治疗措施。5 d内进行干预均有效,早期干预组效果好于延迟干预组,但针对具体患者必须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动脉溶栓 时间窗 尿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26例报告 被引量:5
16
作者 姜金利 李宝民 +3 位作者 马志忠 魏世辉 周定标 段国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6-357,共2页
目的 观察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 ,探讨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微导管插入眼动脉或置于颈动脉内行眼动脉造影 ,将 10万~ 2 5万U尿激酶用 10 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 ,间断手控推入眼动脉或颈内动脉 眼动脉起... 目的 观察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 ,探讨如何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微导管插入眼动脉或置于颈动脉内行眼动脉造影 ,将 10万~ 2 5万U尿激酶用 10 0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 ,间断手控推入眼动脉或颈内动脉 眼动脉起始部 ,行溶栓治疗。结果 本组 2 6例患者中 ,8例术后视力由术前光感或眼前数指恢复至 0 1以上 ,10例有中度增进 ,8例无明显好转。视力有所恢复的 18例中 ,发病至溶栓时间均在 8天以内 ,视力明显恢复的 3例中 ,2例是在发病 3天内溶栓。结论 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有明显疗效 ,溶栓效果与溶栓时间密切相关 ,溶栓治疗应尽早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尿激酶 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眼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志强 史跃 +2 位作者 孟宪俊 范钦华 陈启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64-65,共2页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11眼)在6h内发病的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实施超选择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溶栓后第2、14天11例患眼视力均恢复至4.6,6个月后7例患眼视力为4.6~4.8,4例>4.8。与治疗前比较,...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11例(11眼)在6h内发病的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实施超选择眼动脉灌注尿激酶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溶栓后第2、14天11例患眼视力均恢复至4.6,6个月后7例患眼视力为4.6~4.8,4例>4.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视觉功能改善明显(P<0.05)。认为超选择眼动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治疗发病在6 h以内的急性CRAO,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溶栓疗法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航 刘大川 +4 位作者 吉训明 张旭香 杨慧清 宫丽萍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48h行眼底彩照、黄斑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彩照和OCT改变。结果患眼溶栓前及溶栓后48h,OCT显示黄斑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65.00±105.93)μm及(269.00±99.04)μm,与对侧健眼的(161.00±18.06)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黄斑变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39.00±34.11)μm,与治疗前、治疗后48h及对侧健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彩照显示,溶栓前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樱桃红;溶栓后48h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仍同前;溶栓后1个月,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65±7.11)s及(39.82±7.06)s;溶栓后48h则显著缩短,分别为(14.58±2.79)s及(22.76±4.84)s,溶栓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铁城 张卯年 +7 位作者 杨慧英 魏世辉 赵素强 姜荔 杨炳建 韩素义 王瑛 徐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1-442,T003,共3页
探索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例单眼患有CRAO的病人 ,阻塞时间为 6h~ 6天(平均 3 7天) ,静脉滴注尿激酶每天 5 0万U ,总量 2 5 0万U ,治疗还包括前房穿刺、眼球按摩、口服醋氮酰胺、舌下含服硝... 探索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RA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6例单眼患有CRAO的病人 ,阻塞时间为 6h~ 6天(平均 3 7天) ,静脉滴注尿激酶每天 5 0万U ,总量 2 5 0万U ,治疗还包括前房穿刺、眼球按摩、口服醋氮酰胺、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和吸入 95 %O2 和 5 %CO2 混合气体及每天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 5 0 0ml和金纳多 87 5mg。治疗前后检查眼底和视力。随访时间为 4~ 12个月。第一次用药后检查视力 :除 1例视力没有变化外 ,其余 5例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出院时所有病人视力均有提高 ,并且达到或好于 0 0 5 ,3例大于 0 1,2例达到 1 0。最后随访视力 :6例大于 0 1,4例大于 0 2 ,2例视力恢复到发病前最好视力 1 2和 1 5。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尿激酶 治疗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学兵 李波 +1 位作者 刘钢 赵绰然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41-441,共1页
鼻内镜手术明显提高了手术疗效,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手术未见减少[1],我科在开展内镜鼻窦手术过程中出现一少见病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鼻窦手术 手术并发症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鼻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