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北京胸科医院RICU重症肺结核患...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北京胸科医院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别计算CRT发生率、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CRT发生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发生CRT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的AUC评价危险因素对发生CRT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3~84岁,平均(62.3±18.8)岁。CRT发生率为14.7%,经CVC和PICC的CRT发生率分别为10.3%和40.0%。CRT总发病密度为9.26/1000导管日,CVC和PICC的CRT发病密度分别为6.96/1000导管日和18.35/1000导管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越长(OR=1.072,95%CI:1.006~1.143,P=0.033)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越高。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预测CRT的ROC曲线的AUC为0.786(95%CI:0.525~1.000,P=0.044),cut-off值为33 d,灵敏度为0.600,特异性为0.966。结论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的PICC相关性CRT发生率较高。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是CRT的危险因素,置管>33 d时CRT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展开更多
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为提高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为提高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收集发生PICC渗漏性胸腔积液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新生儿1663例,其中发生PICC渗漏性胸腔积液的患儿12例(0.7%)。12例患儿中男5例、女7例;出生胎龄30^(+6)~39周,中位胎龄33^(+2)(33,33^(+4))周,其中早产儿7例(7/12,58.3%)、足月儿5例(5/12,41.7%);出生体质量950~3200 g,中位出生体质量1797.5(1735,1860)g;均以留置PICC导管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置管后发生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为8(3.5,18)d;置管位置均在上肢;PICC置管初始位置异常7例(7/12,58.3%);存在PICC管端移位11例(11/12,91.7%)。12例患儿均通过拔除PICC置管、对症呼吸支持、胸腔穿刺治疗后痊愈。结论新生儿PICC留置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警惕PICC管端移位液体渗漏所致胸腔积液可能。建议选择右下肢大隐静脉作为置管入路,并动态监测留置1周的PICC的尖端位置。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时可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及早拔除导管、穿刺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 related thrombosis,CRT)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7月1日至2023年10月1日北京胸科医院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别计算CRT发生率、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CRT发生率。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发生CRT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的AUC评价危险因素对发生CRT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其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13~84岁,平均(62.3±18.8)岁。CRT发生率为14.7%,经CVC和PICC的CRT发生率分别为10.3%和40.0%。CRT总发病密度为9.26/1000导管日,CVC和PICC的CRT发病密度分别为6.96/1000导管日和18.35/1000导管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越长(OR=1.072,95%CI:1.006~1.143,P=0.033)的患者发生CRT的风险越高。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预测CRT的ROC曲线的AUC为0.786(95%CI:0.525~1.000,P=0.044),cut-off值为33 d,灵敏度为0.600,特异性为0.966。结论RICU重症肺结核患者的PICC相关性CRT发生率较高。中心静脉导管放置时间是CRT的危险因素,置管>33 d时CRT的发生率会明显升高。
文摘目的总结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特征和发生原因,为提高新生儿PICC导管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的预防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留置PICC导管的新生儿,收集发生PICC渗漏性胸腔积液的患儿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新生儿1663例,其中发生PICC渗漏性胸腔积液的患儿12例(0.7%)。12例患儿中男5例、女7例;出生胎龄30^(+6)~39周,中位胎龄33^(+2)(33,33^(+4))周,其中早产儿7例(7/12,58.3%)、足月儿5例(5/12,41.7%);出生体质量950~3200 g,中位出生体质量1797.5(1735,1860)g;均以留置PICC导管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置管后发生胸腔积液的中位时间为8(3.5,18)d;置管位置均在上肢;PICC置管初始位置异常7例(7/12,58.3%);存在PICC管端移位11例(11/12,91.7%)。12例患儿均通过拔除PICC置管、对症呼吸支持、胸腔穿刺治疗后痊愈。结论新生儿PICC留置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警惕PICC管端移位液体渗漏所致胸腔积液可能。建议选择右下肢大隐静脉作为置管入路,并动态监测留置1周的PICC的尖端位置。发生渗漏性胸腔积液时可给予必要的呼吸支持,及早拔除导管、穿刺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