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7篇文章
< 1 2 2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粪便钙卫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活动度的评估价值
1
作者 马作明 朱珊玲 邵红征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7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联合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NPR)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黄石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74例UC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缓解期17例、活动... 目的探讨粪便钙卫蛋白(FC)联合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NPR)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在黄石市第五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74例UC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结肠镜检查结果分为缓解期17例、活动期57例,其中Ⅰ级17例、Ⅱ级21例、Ⅲ级19例,选择同期住院治疗且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3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及FC,并计算NRP。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及不同活动度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的差异性,分析血清CRP、ESR及FC、NPR与内镜分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FC联合NPR、CRP、ESR、FC、NPR评估UC患者病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UC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不同活动度UC患者血清CRP、ESR及FC、NPR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活动期级别的升高,血清CRP、ESR及FC、NP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CRP、ESR及FC、NPR与内镜分级呈正相关(r=0.730,0.751,0.863,0.852,P<0.05);FC联合NPR评估UC患者病情活动度的AUC明显大于CRP、ESR、FC、NPR单一指标的AUC(P<0.05)。结论FC联合NPR评估UC患者病情活动度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钙卫蛋白 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比值 溃疡性结肠炎 病情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分析
2
作者 潘瑞 王滔 +2 位作者 王兆 周长健 温建立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各项指标(入院24 h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临床诊疗与预后指标等。将病人分为SAP组(105例)与非SAP组(185例),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值;然后将SAP组分为NLR和PLR升高组(45例)与非升高组(60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平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更高[6(5,8)分比17(14,20)分,1(1,2)分比4(3,4)分,均P<0.001],NLR和PLR在SAP病人中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最佳诊断值分别为6.58,157.89。SAP病人中,NLR和PLR升高与非升高病人相比,升高组住院时间更长(P=0.003)、禁食时间更长(P<0.001)、引流管数量更多(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2)、死亡率更高(P=0.047)。结论NLR和PLR升高对SAP早期具有诊断与预后预测价值,警惕非SAP病人病情迅速进展为SAP;对于SAP病人,NLR和PLR升高提示病人病情危重,转归与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3
作者 张言佳 王颖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 目的 验证PLT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T2DM患者432例,根据是否伴有DPN将其分为DPN组(316例)和NDPN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PLR、NLR、MLR及SII与DPN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T2DM患者发生DPN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R、NLR和SII预测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DPN组患者比较,NDPN组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患者比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PLR、NLR、MLR及SII更低(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II仅与FPG呈正相关;N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FPG、TC均呈正相关;MLR与年龄、糖尿病病程、TC、高血压状态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G、NLR、PLR及SII均是T2DM患者发生DP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和SII对T2DM患者发生DPN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 NLR、SII对诊断T2DM患者发生DPN具有一定价值,临床上可考虑将其纳入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补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肝素结合蛋白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
4
作者 杨爱月 王青 《中国医药》 2025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5例CA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15例CA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出院后进行28 d随访,根据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94例)和预后不良组(21例)。收集和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肝素结合蛋白、NLR、PLR单独及联合评估CAP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2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舒张压、收缩压、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肝素结合蛋白、NLR、PLR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临床肺部感染评分、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肝素结合蛋白、NLR、PLR均是CAP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肝素结合蛋白、NLR、PLR评估C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4、0.880、0.895,敏感度分别为0.714、0.762、0.810。三项联合评估CAP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74,敏感度为0.905。结论CAP预后不良患者的危险因素多且复杂,肝素结合蛋白、NLR、PLR等在CAP患者预后评估中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肝素结合蛋白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陈节 李杨鼎薪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秦闫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将中位NLR、PLR作为临界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NLR或PLR组间基线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OS、PFS图,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NLR、PLR分别为2.08、90。低NLR、PLR组与高NLR、PLR组相比,OS显著改善[1100 d(95%CI=1047.7~1153.7)比683 d(95%CI=552.5~814.8);1076 d(95%CI=996.4~1156.2)比721 d(95%CI=583.0~859.8)](均P<0.01),PFS更长[720 d(95%CI=361.6~1078.4)比298 d(95%CI=47.0~205.8);545 d(95%CI=292.3~797.7)比270 d(95%CI=213.5~326.5)](均P<0.05)。高NLR(HR=2.193,95%CI=1.358~3.541,P=0.001;HR=37.883,95%CI=4.836~296.760,P=0.001),高PLR(HR=2.117,95%CI=1.306~3.434,P=0.002;HR=6.547,95%CI=2.367~18.113,P<0.01)是不良PFS、OS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NLR和PLR对TACE序贯MWA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刘谊蓉 田得宽 +1 位作者 王婷婷 冯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6月于西宁... 目的探究血小板参数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6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D治疗的DN患者。收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根据患者2年内生存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NLR对DN患者PD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生存组66例,死亡组17例。相较于死亡组,生存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NLR、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更低(t=6.071、5.093、3.730、3.604、19.166、23.365,P<0.001、<0.001、<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水平PLT(OR=1.879,95%CI:1.355~2.607,P<0.001)、MPV(OR=2.063,95%CI:1.504~2.828,P<0.001)、PDW(OR=1.998,95%CI:1.449~2.755,P<0.001)、NLR(OR=1.828,95%CI:1.282~2.606,P=0.001)、Scr(OR=2.924,95%CI:1.712~4.993,P<0.001)、BUN(OR=2.746,95%CI:1.653~4.561,P<0.001)为DN患者PD后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PLT(AUC=0.714,P=0.007)、MPV(AUC=0.788,P<0.001)、PDW(AUC=0.750,P=0.002)、NLR(AUC=0.741,P=0.002)可作为DN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指标,四者联合预测(AUC=0.838,P<0.001)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4%、88.2%。结论MPV、PDW、PLT、NLR、Scr、BUN水平为DN患者PD后死亡的影响因素。MPV、PDW、PLT、NLR表达水平能有效预测行PD治疗的DN患者生存情况,联合预测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腹膜透析 血小板参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7
作者 文静 刘妍 《黑龙江医学》 2025年第6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行MHD治疗的2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于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行MHD治疗的22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1年内的预后情况将上述患者分为死亡组(n=42)和生存组(n=183)。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并计算NLR、PL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NLR、PLR联合检测对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NLR、PLR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2、9.32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PLR高水平均为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5.172、5.215,P<0.05);NLR、PLR联合检测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死亡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NLR、PLR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预测终末期肾病MHD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终末期肾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8
作者 张浙恩 李煜堃 +2 位作者 陈嘉安 张建成 金光军 《浙江医学》 2025年第7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2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1404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N/LPR三分位数分为Q1(<0.018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2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1404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N/LPR三分位数分为Q1(<0.0185)组4683例、Q2(0.0185~<0.0481)4682例和Q3(0.0481~5.9505)组4683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30 d院内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LPR与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血尿氮素、血肌酐、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血钾、急性生理学评分Ⅲ、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Q1组、Q2组、Q3组30 d院内生存率分别为90.82%、87.59%、7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情况下,N/LPR 0.0481~5.9505是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2,95%CI:1.219~2.374,P=0.002)。N/LPR预测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分别为0.748、0.659、0.724、0.257。结论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 脓毒症 院内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9
作者 李存刚 李新生 《中国民康医学》 2025年第4期148-150,共3页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急性胰腺炎组,根据...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该院收治的8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急性胰腺炎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患者(n=35)、中度患者(n=33)、重度患者(n=17),另选取同期80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血清PCT、PLR、NLR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PCT、PLR、NLR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急性胰腺炎组血清PCT、PLR、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血清PCT、PLR、NLR水平均高于中度患者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APACHEⅡ评分均高于中度患者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CT、PLR、NLR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血清PCT、PLR、NLR水平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C反应蛋白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
10
作者 粘进达 翁涨弟 廖冬妹 《实用医技杂志》 202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预测其是否需要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 目的分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C反应蛋白(CRP)指标预测其是否需要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分为机械通气治疗组(n=52)和非机械通气组(n=52)。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NLR、PLR、CRP指标水平,根据上述比较情况将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并对NLR、PLR、CRP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治疗组NLR、PLR、CRP指标水平均高于非机械通气治疗组(t=9.530、9.147、8.813,P<0.05)。将P<0.05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分析显示,NLR、PLR和CRP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选择机械通气治疗的影响因素[OR(95%CI)=2.111(1.234,3.611),2.462(1.328,4.565),2.333(1.534,3.548),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NLR、PLR和CRP联合预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最高(P<0.05)。其中,三者联合AUC为0.977,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19%、100%、90.38%、91.23%、100%。结论NLR、PLR、CRP是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危险因素,且上述3项指标联合对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是否机械通气治疗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患者是否选择机械通气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C反应蛋白质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11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健 郭雯静 +1 位作者 孙忠忠 武进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阴茎癌患者,... 目的 分析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阴茎癌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n=19)和未转移组(n=29)。记录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数,计算NLR、PL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预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价值。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测NLR、PLR间的相关性。结果 转移组NLR和PLR水平均明显高于未转移组(P<0.01)。ROC曲线显示NLR最佳截断值为2.39,AUC为0.838(95%CI:0.730~0.94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7%和58.6%;PLR最佳截断值为113.66,AUC为0.755(95%CI:0.618~0.8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58.6%。两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851(95%CI:0.747~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5%和69.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的NLR与PLR均呈正相关(r=0.504,r=0.645,均有P<0.05)。结论 阴茎癌患者术前NLR、PLR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通过两项指标联合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患者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癌 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炎症因子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
13
作者 张艳 梁玉振 +1 位作者 陶源 顾树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06-109,163,共5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患者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效果的判断价值。方法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观察组)及100例健康体检对象(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根据预后效果分亚组(预后良好者为观察1组、预后不良者为观察2组)。比较不同组别结果差异。结果观察组的NLR、PLR、RDW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Ⅱ期患者的NLR、PLR、RDW较Ⅲ期、Ⅳ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1组的NLR、PLR、RDW较观察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RDW升高以及Ⅲ~Ⅳ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是导致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病发后NLR、PLR、RDW水平显著上升且分期越高则水平越高,3个指标升高是导致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效果有积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效果 淋巴结转移 判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及癌胚抗原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朱华 《交通医学》 202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结直肠癌患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单独或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5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观察组,121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LR、PLR及CEA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NLR、PLR和CEA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NLR、PLR及CEA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LR、PLR及CEA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5 cm患者PLR明显高于<5 cm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与NLR、PLR及CEA水平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LR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32,最佳截断值0.371,敏感度68.0%,特异度69.1%;CEA诊断结直肠癌的AUC为0.704,最佳截断值0.320,敏感度36.9%,特异度95.1%;PLR和CEA联合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4,敏感度63.9%,特异度84.6%。结论:PLR及CEA单独检测对鉴别结直肠肿瘤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的的诊断效能,可能是诊断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癌胚抗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廖巧芳 郑露 邓卓娟 《大医生》 2024年第17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 目的分析晚期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21 d为1个周期)。于治疗3个周期后评估预后情况,根据患者预后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28例)。比较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及不同预后患者的NLR、PLR、MLR水平,并分析NLR、PLR、MLR水平预测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治疗后,晚期鼻咽癌患者的NLR、PLR、MLR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NLR、PLR和MLR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PLR、MLR水平预测晚期鼻咽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850、0.964(均P<0.05)。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NLR、PLR、MLR水平既可有效反映临床治疗效果,也可预测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临床可结合以上指标进一步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鼻咽癌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单核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淑玲 王颖熠 +3 位作者 吴晶晶 梁天嵩 郑颖娟 杨道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299-1304,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L)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01月至2016年12月新诊断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并对患者分组。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分组间的临床特征和近期疗效差异。我们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来确定与生存相关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它们的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NLR和PL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62和228.8。治疗前NLR和PLR与B症状和EBV DNA拷贝数相关(P<0.05)。不同NLR、PLR分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0.009)、PLR(P=0.008)和LDH(P=0.019)是ENKTL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高NLR或高PLR的患者OS率较低(P<0.001)。结论:治疗前NLR和PLR可作为结外NK/T淋巴瘤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高NLR、高NLR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洪锦 陶武 +2 位作者 聂诗雨 刘秋宇 王念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28 d是否死亡将16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108例)和死亡组(5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28 d是否死亡将16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108例)和死亡组(5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PLT计数及N/LPR、NLR并分组进行比较。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生存组外周血LYM、PLT计数均显著高于死亡组,而女性患者比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NEU、NLR、N/LPR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PR、NLR降低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N/LPR最佳截断值为18.5时,对应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高于当NLR最佳截断值为21.73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N/LRP的预测价值优于NLR。结论 N/LPR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优于N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脓毒症 28天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血小板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是ACI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预测因子
18
作者 杨静 侯谦 +2 位作者 李文一 付金生 杜风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ACI患者和同时期体检中心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数据。单因素分析ACI的危险因素,RO... 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ACI患者和同时期体检中心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数据。单因素分析AC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在ACI中的诊断价值。比较ACI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899例ACI患者和300例体检者,单因素分析显示ACI患者ENR降低,与ACI风险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ENR的AUC为0.7052。723例ACI患者预后良好,176例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梗死面积和ENR存在差异。脑梗死面积和ENR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入院时ENR与ACI的风险相关,可能是ACI诊断和预后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 急性脑梗死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介素-1β黏附分子-1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赵腾飞 王莲 +2 位作者 刘远锋 潘非非 陈洁文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9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12月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状态不同分为急性发作组(34例)和非急性发作组(38例)。2组患儿均采血检测NLR、IL-1β、ICAM-1,并比较2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价值。结果急性发作组NLR、IL-1β、ICAM-1水平分别为(5.47±1.08)、(215.63±25.63)ng/L、(33.42±3.69)μg/L,高于非急性发作组的(4.13±0.69)、(142.52±15.42)ng/L、(20.36±2.4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IL-1β、ICAM-1为影响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病情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ROC曲线显示,NLR、IL-1β、ICAM-1及联合检测预测哮喘急性发作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35、0.749、0.742、0.968,联合检测价值最高。结论NLR、IL-1β、ICAM-1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价值较高,利于早期评估患儿病情,完善针对性治疗,避免哮喘急性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急性发作期 细胞介素-1Β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20
作者 李丽华 魏猛 +1 位作者 王瑞 武云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266例),再对其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APE组和非APE组患者取13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史、心脏超声及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筛选相关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倾向性匹配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5个主成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1、PC5及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是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联合D⁃二聚体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诊断APE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二者单独诊断。H⁃L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的AUC为0.824(P<0.001)。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风险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吻合。DCA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D⁃二聚体联合NLR诊断APE的价值优于D⁃二聚体单独诊断,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指标易获取、费用低,可用于基层医院早期筛检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倾向性匹配 主成分分析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