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54篇文章
< 1 2 2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是ACI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预测因子
1
作者 杨静 侯谦 +2 位作者 李文一 付金生 杜风萍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ACI患者和同时期体检中心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数据。单因素分析ACI的危险因素,RO... 目的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收治的ACI患者和同时期体检中心常规健康体检者临床数据。单因素分析ACI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在ACI中的诊断价值。比较ACI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899例ACI患者和300例体检者,单因素分析显示ACI患者ENR降低,与ACI风险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ENR的AUC为0.7052。723例ACI患者预后良好,176例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脑梗死面积和ENR存在差异。脑梗死面积和ENR与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结论 入院时ENR与ACI的风险相关,可能是ACI诊断和预后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 急性脑梗死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在ANCA相关性血管炎疾病活动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张江南 唐莎 +4 位作者 王渊 杨莉莉 田易 赵婷婷 张静波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AV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t检验或秩... 目的评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疾病活动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3年7月于我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AV的12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t检验或秩和检验对比组间差异,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结果PNR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r=-0.268,P=0.002)负相关,PNR水平对疾病活动的预测效能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2。根据PNR的最佳截点值(26.4)将患者分为高水平组(PNR≥26.4)(n=105)和低水平组(PNR<26.4)(n=23)。与低水平PNR组相比,高水平组患者预后情况明显优于低水平组(P<0.001),PNR与肾脏预后不良独立相关(OR=2.54,95%CI:1.1-5.88,P=0.029)。结论PNR降低提示AAV活动性增强及预后不良,有望成为评估活动性及预测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血管炎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对血管内治疗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左鹏 倪小宇 +1 位作者 吴嶛 倪贵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5-1180,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5例。采集... 目的探讨术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95例。采集患者入院时和取栓术后24 h内静脉血,计算PNR、血小板-白细胞比值(PW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根据改良Rankin量表90 d评分(mRS-90)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RS-90≤2分)45例,预后不良组(mRS-903~6分)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取栓患者90 d良好预后的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PWR、PNR和NLR预测取栓患者良好预后的效能。结果与预后不良组相比,预后良好组的年龄和入院时NIHSS评分更低,较少合并术后对比剂外渗,术后24 h的PWR和PNR更高,NLR更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桥接治疗(OR=4.746,P=0.021,95%CI:1.262~17.856)、术后对比剂外渗(OR=0.254,P=0.022,95%CI:0.079~0.824)和术后24 h PNR(OR=1.087,P=0.006,95%CI:1.025~1.153)是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24 h的PWR、PNR和NLR预测取栓术后良好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4、0.736和0.704。PNR的预测效能最高,截断值为25.08,特异度为84.00%,灵敏度为67.78%。结论急性前循环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术后24 h PNR较高的患者临床预后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大血管闭塞 心源性卒中 血管内治疗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阳 陈方 +1 位作者 施朕善 王磊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7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LR)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NLR最佳截断值...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LR)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9月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食管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中NLR最佳截断值分为低NLR组(n=82)及高NLR组(n=40)。分析放疗前NLR水平与食管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 低NLR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NL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NLR水平、TNM分期,多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NLR水平、TNM分期;NLR对食管鳞癌预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食管鳞癌患者同步放化疗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 食管鳞癌 同步放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P/PCT/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联合检验在儿科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董良哲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24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究在儿科中应用CRP、PCT、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联合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病毒感染组(50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均实施CRP... 目的探究在儿科中应用CRP、PCT、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联合检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细菌感染组(50例)、病毒感染组(50例),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均实施CRP、PCT、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检验,对比3组观察对象检查结果,并对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治疗前后CRP、PCT、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进行对比。结果细菌感染组CRP、PCT、NA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及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CRP、PCT水平较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治疗后CRP、PCT、NAP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较治疗前更低,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CRP、PCT水平较治疗前更低,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中应用CRP、PCT、NAP和中性粒细胞比值联合检验具有更佳的效果,可为鉴别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中性粒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杨静 史兆春 +3 位作者 戚志强 董海蓉 周红 沈飞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latelet neutrophil ratio,PN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82例,根... 目的:探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platelet neutrophil ratio,PNR)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ACI患者182例,根据出院90 d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预后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21例(mRS评分0~2)和预后不良组61例(m RS评分3~6)。收集基线资料及测定血液检测相关指标。结果:与ACI患者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性别、年龄、冠心病、NIHSS评分、TOAST分型、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和P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0,P=0.017)、NIHSS(OR=1.390,P <0.001)、PLR(OR=1.012,P=0.023)为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男性(OR=0.342,P=0.040)、PNR(OR=0.970,P=0.023)为保护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CI患者PNR与mRS、NIHSS、Essen评分呈负相关(r=-0.239,P=0.003;r=-0.199,P=0.013;r=-0.245,P=0.002);ROC曲线分析显示,PN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68,PNR最佳诊断值为51.500(P <0.05)。结论:PNR与ACI患者神经功能损害具有相关性,且比值升高是脑梗死预后的保护因素,PNR对ACI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比值 急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ROC曲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中性粒细胞比值及淋巴/单核细胞比值对鼻咽癌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常人亮 王蓓 +2 位作者 胡良俊 万玲玲 李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6期630-632,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LN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等指标评估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0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行鼻咽癌放、化疗治疗的16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常规结...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LNR)和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等指标评估鼻咽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0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行鼻咽癌放、化疗治疗的16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纳入本组研究的临床分期为Ⅰ期6例、Ⅱ期21例、Ⅲ期62例、Ⅳ期71例,采用Sysmex–XE 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淋巴细胞计数(L)、单核细胞计数(M)等指标,计算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LN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结果鼻咽癌患者与健康体检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R%)、淋巴细胞百分率(LYR%)、LN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病情稳定患者治疗前LNR、LMR值明显低于发现远处转移及复发鼻咽癌患者(P<0.05).结论定期测定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LNR、LMR可以作为评价鼻咽癌患者无进展生存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诊治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瑞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5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肝硬化腹...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比值(NEUT)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8年7月就诊的5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肝硬化腹水无SBP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使用AFIAS-50干式荧光免疫分析仪,SMART 300全自动化学发光测定仪,BC-56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PCT、CRP和NEUT,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诊治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PCT、CRP、NEUT值均显著增高(P<0.01),PCT的曲线下面积为0.95,95%CI为0.923~0.977,最佳截断值为0.54,灵敏度为92.00%,特异度为90.48%;NEUT的曲线下面积为0.91,95%CI为0.864~0.956,最佳截断值为71.02%,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85.71%;CRP的曲线下面积为0.88,95%CI为0.808~0.952,最佳截断值为9.65,灵敏度为84.00%,特异度为76.57%,相对PCT和NEUT而言较低。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00%,特异度为86.13%,约登指数为0.7913。结论:PCT在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诊治中,筛查效果最好,PCT联合CRP、NEUT检测可弥补CRP诊断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定量与中性粒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联合测定在细菌感染炎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赖其伟 雷小平 +5 位作者 钟佩怡 黄丽芳 杜日昌 陈怀京 赖玉玲 戴朝福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1年第34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定量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测定在细菌感染炎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emx XT-18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iemens 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仪,分别对确诊...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定量与中性粒细胞比值(N%)、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测定在细菌感染炎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ysemx XT-1800i自动血细胞分析仪、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iemens walkAway96微生物分析仪,分别对确诊的320例细菌感染炎症患者和220例非细菌感染炎症患者进行CRP定量与N%、WBC测定,并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CRP定量、N%、WBC单项测定对细菌感染炎症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1.3%、78.1%、71.3%及69.1%、90%、91.8%;CRP定量与WBC、N%与WBC两项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5%、93.7%及63.6%、78.2%;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2%、68.8%及97.3%、99.1%;CRP定量与N%、WBC 3项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100%、61.8%;系列联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为67.5%、100%。经u检验,平行联合测定的灵敏度与各单项测定灵敏度之间,系列联合测定的特异度与各单项测定特异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定量、N%、WBC平行联合测定可提高灵敏度,系列联合测定可提高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感染炎症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比值 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伟平 王保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3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32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I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12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327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72 h内病情是否发生进展分为PIS组(56例)和非PIS组(271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探讨PIS的影响因素,并评估NLR、PLR和PNR对PIS的预测价值。结果PIS组入院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高于非PIS组,淋巴细胞计数和PNR低于非P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OR=1.150,95%CI:1.048~1.261,P=0.003)、PLR(OR=1.006,95%CI:1.002~1.009,P=0.002)和PNR(OR=0.978,95%CI:0.958~0.997,P=0.024)是PIS的独立影响因素。NLR预测PIS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707(95%CI:0.642~0.772,P<0.001),最佳截断值为3.14,灵敏度为82.1%,特异度为61.6%;PLR预测P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2(95%CI:0.589~0.736,P<0.001),最佳截断值为138.50,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57.2%;PNR预测PI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4(95%CI:0.530~0.677,P=0.015),最佳截断值为44.28,灵敏度为64.3%,特异度为59.4%。结论NLR、PLR和PNR是PI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PIS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中性粒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杜彩容 钟彩婷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年第7期952-954,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2015年10月~2018年3月来某院儿科就诊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每组50例患儿... 目的:探讨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2015年10月~2018年3月来某院儿科就诊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每组50例患儿,同期选取50名体检健康的儿童编入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及健康儿童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Hs-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并对比Hs-CRP、WBC与中性粒细胞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WBC与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及健康对照组病例的Hs-CRP的水平(P<0.05);非细菌感染组的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显著高于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P<0.05);细菌感染组中Hs-CRP灵敏度均显著高于WBC及中性粒细胞比率(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水平均随着治疗显著下降,但Hs-CRP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具有快速、敏感、高效的特点,且优于单一检测,临床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值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35期281-281,共1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比值与C-反应蛋白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液标本,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比值与C-反应蛋白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采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液标本,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水平。评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轻症型急性胰腺炎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分析对比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值和C-反应蛋白的受试者血清标本,C-反应蛋白较中性粒细胞比值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诊断中具有更大的价值。结论 C-反应蛋白在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中优于中性粒细胞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预后 C-反应蛋白 中性粒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13
作者 李丽华 魏猛 +1 位作者 王瑞 武云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 目的基于倾向性匹配和主成分分析构建可用于基层医院的急性肺栓塞(APE)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2023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APE患者618例,根据是否确诊为APE将其分为APE组(352例)和非APE组(266例),再对其进行1∶1倾向性匹配后APE组和非APE组患者取137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疾病史、心脏超声及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并进行组间比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筛选相关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P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度,采用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倾向性匹配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5个主成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1、PC5及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是AP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联合D⁃二聚体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诊断APE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二者单独诊断。H⁃L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内部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的AUC为0.824(P<0.001)。校准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诊断APE风险概率与实际概率基本吻合。DCA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论D⁃二聚体联合NLR诊断APE的价值优于D⁃二聚体单独诊断,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指标易获取、费用低,可用于基层医院早期筛检A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倾向性匹配 主成分分析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的应用价值分析
14
作者 潘瑞 王滔 +2 位作者 王兆 周长健 温建立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转归的早期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1日连续收治的290例初治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和血常规各项指标(入院24 h内)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临床诊疗与预后指标等。将病人分为SAP组(105例)与非SAP组(185例),分析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寻找最佳诊断值;然后将SAP组分为NLR和PLR升高组(45例)与非升高组(60例),分析比较其临床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平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病人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更高[6(5,8)分比17(14,20)分,1(1,2)分比4(3,4)分,均P<0.001],NLR和PLR在SAP病人中均更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和PLR最佳诊断值分别为6.58,157.89。SAP病人中,NLR和PLR升高与非升高病人相比,升高组住院时间更长(P=0.003)、禁食时间更长(P<0.001)、引流管数量更多(P<0.001)、住院费用更高(P=0.002)、死亡率更高(P=0.047)。结论NLR和PLR升高对SAP早期具有诊断与预后预测价值,警惕非SAP病人病情迅速进展为SAP;对于SAP病人,NLR和PLR升高提示病人病情危重,转归与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15
作者 魏婵娟 夏晓爽 +1 位作者 冯文军 李新 《天津医药》 2025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2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疾病史、临床及影像学... 目的 探讨早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不良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2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疾病史、临床及影像学相关资料。治疗前采集肘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并计算NLR。主要研究终点为发病3个月预后不良或死亡,次要终点为静脉溶栓后24 h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或END。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主要及次要研究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对临床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较高的基线NLR(OR=1.968,95%CI:1.516~2.555,P<0.001)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较高的随机血糖、较高的基线NLR(OR=1.317,95%CI:1.028~1.688,P=0.030)和NIHSS评分是患者3个月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较高的同型半胱氨酸、较高的基线NLR(OR=1.420,95%CI:1.180~1.709,P<0.001)和NIHSS评分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SICH组(n=5)NLR水平与非SICH组(n=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LR对AIS患者3个月预后不良、3个月死亡及END的预测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95%CI:0.679~0.817)、0.738(95%CI:0.622~0.853)和0.730(95%CI:0.656~0.804)],对SICH无预测价值。高NLR组(NLR≥2.63,n=89)基线NIHSS评分、随机血糖、合并高血压、冠心病、END、3个月预后不良和死亡的比例高于低NLR组(NLR<2.63,n=132)。结论 基线NLR升高与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END及3个月预后不良相关,有望成为预测AIS患者临床转归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预后 炎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及两者联合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研究
16
作者 孙沁瑜 邓毅凡 +1 位作者 何胜虎 张晶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91-1897,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增多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相关,然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究NLR、MHR及两者联合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2022年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接受急诊PCI的437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组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IN,分成CIN组(65例)和非CIN组(37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算NLR和MHR的数值,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C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MHR及两者联合对CIN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CIN组患者2型糖尿病史、利尿剂使用、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空腹血糖、NLR、MHR水平高于非CIN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肌酐水平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史(OR=1.997,95%CI=1.063~3.751,P=0.032)、单核细胞计数(OR=2.372,95%CI=1.060~5.310,P=0.036)、NLR(OR=1.311,95%CI=1.171~1.468,P<0.001)、MHR(OR=7.075,95%CI=1.893~26.439,P=0.004)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NLR、MHR及两者联合预测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69~0.796,P<0.001)、0.706(95%CI=0.633~0.779,P<0.001)、0.796(95%CI=0.740~0.852,P<0.001);灵敏度分别为66.2%、60.0%、69.2%;特异度分别为71.8%、75.3%、73.1%。结论2型糖尿病史、单核细胞计数、NLR、MHR水平升高为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独立危险因素;NLR、MHR及两者联合均可作为有效识别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发生CIN的早期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造影剂肾病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魏广坤 陈艳军 +3 位作者 程冰冰 仝昊 陈升阳 胡水全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探讨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纳米刀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 目的探讨术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消融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经纳米刀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外周静脉血NLR值,以NLR的中位数为临界值,将病例分为低NLR组(NLR≤4.8,22例)和高NLR组(NLR>4.8,23例),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探究NLR是否为影响胰腺癌患者纳米刀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低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4d,而高NLR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6d(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P<0.001)、糖类抗原19-9(CA19-9)(P<0.001)、肿瘤部位(P=0.030)、分化程度(P=0.006)、术后30dNLR(P<0.001)、TNM分期(P=0.016)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术后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术后NLR、肿瘤标志物CA19-9是局部进展期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后高NLR对于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纳米刀术后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LR在临床中易于检验,可以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局部进展期 纳米刀消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血清白蛋白比值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拔管时机的评估价值
18
作者 闫丽伟 陈志刚 吴振宇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4期193-198,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血清白蛋白比值(NAR)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拔管时机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220例非紫绀型CHD患儿为...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与血清白蛋白比值(NAR)对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拔管时机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220例非紫绀型CHD患儿为研究对象,将CHD术后72h内未能成功拔管或拔管后24h内再次机械通气的患儿纳入晚期拔管组,反之纳入早期拔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NLR及NAR、临床结局,分析非紫绀型CHD术后拔管时机的影响因素,绘制NLR、NA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对非紫绀型CHD术后拔管时机的评估价值。结果晚期拔管组24例(10.91%),早期拔管组196例(89.09%)。晚期拔管组的NLR、NAR高于早期拔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拔管组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天数长于早期拔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NAR均为非紫绀型CHD术后拔管时机的影响因素(P<0.05)。NLR与NAR联合评估非紫绀型CHD术后拔管时机的曲线下面积为0.859,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80.10%。结论NLR、NAR对非紫绀型CHD术后拔管时机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血清白蛋白比值 术后拔管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糖变异度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19
作者 厉丹瑜 姚佳丽 +1 位作者 童洪杰 陈琨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5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糖变异度(glycemic variability,G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21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确诊脓毒症...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糖变异度(glycemic variability,G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住院的121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确诊脓毒症28d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n=68)和死亡组(n=53)。记录患者确诊脓毒症后第1~3天的血糖水平,计算GV。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相关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结果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降钙素原、NLR、GV水平升高(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LR与GV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14,GV的AUC为0.805。结论NLR和GV可能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变异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20
作者 陈云 袁晓晨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848-1855,共8页
目的: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 目的:旨在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对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随访1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持续时间 ≥ 30 s的房颤、房扑、房速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术的心房颤动患者164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63例,复发组29例,未复发组135例。两组间比较,复发组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高于未复发组,复发组术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消融前HDL-c (OR = 0.046, 95%CI = 0.003~0.718, P = 0.028)、NLR (OR = 4.830, 95%CI = 2.118~11.010, P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in predicting recurrence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Methods: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22 were retrospectively select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1 year. Accor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trial flutter and atrial tachycardia with duration ≥ 30 s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recurrent group and a non-recurrent group. Result: A total of 164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who underwent 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including 101 males and 63 females, 29 patients with recurrence and 135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ce. The preoperative neutrophil count, lymphoid cell count,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and left atrial diameter in the recurr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recurrent group, while the preoperativ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the recurr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n-recurrent group (P 0.05).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HDL-c (OR = 0.046, 95%CI = 0.003~0.718, P = 0.028), NLR (OR = 4.830, 95%CI = 2.118~11.010, P < 0.001) and LAD (OR = 1.225, 95%CI = 1.082~1.386, P = 0.001)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predicting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of HDL-c, NLR and LAD were 0.713 (95%CI = 0.606~0.821, P < 0.001), 0.858 (95%CI = 0.782~0.934, P < 0.001) and 0.864 (95%CI = 0.806~0.921, P < 0.001). In addition, NLR ≥ 2.765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P < 0.001).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NLR befor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s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risk of post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recurrence. Additionally, NLR is a better predictor of recurr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左房内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