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
1
作者 孟秋月 袁一帆 +2 位作者 李娜 卢嘉莉 叶梅 《医学新知》 2025年第3期289-302,I0003-I0007,共19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UC患者和正常对照的RNA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将筛选的基因与先前报道的NETs相关基因相交...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UC患者和正常对照的RNA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将筛选的基因与先前报道的NETs相关基因相交,用于GO、KEGG和GSEA等功能富集分析。利用机器学习确定关键基因,以进一步分析免疫浸润和生物功能。基于关键基因构建诊断模型,并进行外部数据集验证,鉴定NETs相关分子亚型,利用DGIdb数据库预测靶向关键基因的药物。结果共筛选出38个NETs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F3、MME、PTAFR和SLC25A37为关键基因,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与炎症信号通路有关,显示出良好的诊断效能。鉴定出的两种独特NETs相关分子亚型展现出不同的免疫特性和临床特征。22种靶向关键基因的药物可能成为UC的潜在治疗药物。结论NETs在UC患者中表达升高,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炎作用。F3、MME、PTAFR和SLC25A37关键基因可能参与UC的病理过程,鉴定出的两个NETs亚型可为UC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溃疡性结肠炎 转录组测序 机器学习 分子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与脓毒症关系的全球热点研究与趋势:2004~2024年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栾桀 梁舒琳 +4 位作者 苗水山 姜莉 徐伟康 查贤志 王培戈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932-1946,共1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and sepsis, which can help elucidate the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epsis.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NETs and sepsis progr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and sepsis, which can help elucidate the specific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sepsis. The causal link between NETs and sepsis progression has been extensively validated. However, few articles have utilized bibliometric methods to analyz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NETs and sepsis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from a bibliometric perspective, aiming to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undamentals and research in this field. Methods: We collected publications related to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in the field of sepsis from 2004 to 2024 from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Publications were limited to articles and reviews, and the language was restricted to English. VOSviewer and COOC software were used to conduct bibliometric and knowledge map analysis of research collaboration networks, journals, cited references, and keywords in this field. Results: From 2004 to 2024, the 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included 720 articles on NETs and sepsis research, including 452 articles and 226 reviews. Since 2022,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n this field has rapidly increas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re the primary contributors in this field. Articles on this topic have been published in 294 academic journals. The author with the most publications is Liaw Patricia C., and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is the most cited journal. In addition to “sepsis” and “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high-frequency terms in the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analysis include inflammation, neutrophils, platelets, thrombosis, Covid-19, infection, innate immunity, and septic shock. An analysis of keyword trends using the burst test indicates that thrombosis and ARDS are currently at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in this field. ARDS is currently a hot topic regarding the related rol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NETs and sepsis in this field.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of key research areas in sepsis and NET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rombosis and ARDS are currently hot topics regarding the related rol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NETs and sepsi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脓毒症 文献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宁 方震 +2 位作者 胡可 张远 纪军 《吉林医学》 2025年第3期689-692,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近一半的死亡病例源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是一种危重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栓塞引发,最终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等缺血综合征,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重...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近一半的死亡病例源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ACS是一种危重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不稳定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栓塞引发,最终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I)等缺血综合征,是全球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血栓形成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许金回 岳红梅 +3 位作者 刘苗苗 李雅亭 武兴东 朱浩斌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59,共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发生COPD后,中性粒细胞持续聚集可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中性粒细胞浸润所致炎症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发生COPD后,中性粒细胞持续聚集可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过度形成,在局部捕获与清除病原体、快速控制感染、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COPD发生与NETs形成机制以及NETs在COPD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并梳理基于NETs进行COPD治疗的相关药物靶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靶向治疗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TD4通过肝肠轴促进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的形成导致急性肝衰竭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康男 贾蓉蓉 +3 位作者 张庆慧 项时昊 王娜 徐凌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480-487,共8页
目的研究肠道异常代谢产物通过肝肠轴如何影响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发生,并加剧急性肝衰竭进展。方法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以明确疾病状态与肝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与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 目的研究肠道异常代谢产物通过肝肠轴如何影响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发生,并加剧急性肝衰竭进展。方法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模型,以明确疾病状态与肝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及与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内在关联。非靶向代谢组学系统分析肠道黏膜中代谢产物的异同,识别促发肝脏NETs的关键代谢物。在此基础上,利用抗体芯片探讨ALF进展中细胞因子与NETs的可能联系,最终聚焦并通过流式细胞及免疫荧光等方法,阐明NETs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及炎症因子介导的促疾病进展效应。结果对乙酰氨基酚诱导ALF小鼠模型肝脏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NETs的形成。肠黏膜代谢产物的分析显示,LTD4含量显著上升,破坏了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内毒素和LTD4向肝脏的转移,促进NETs的形成。对肝脏细胞因子的分析表明,NETs可通过调节巨噬细胞的M1型极化,介导促炎因子的进一步释放。结论ALF发生时,肝脏内浸润的大量中性粒细胞会被肠道中异位到肝脏的异常代谢产物刺激从而形成NETs,形成的NETs可以调节巨噬细胞的分化,进一步加剧ALF中的炎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衰竭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巨噬细胞 白三烯D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D2过表达通过糖酵解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6
作者 刘晓辉 郝世柱 吴晓瑭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胞外陷阱(NET)的形成和糖酵解代谢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探寻MTHFD2与糖酵解和中性粒细胞(NEU)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随后利用Picogreen染色实验检测胞...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MTHFD2)基因的表达水平对胞外陷阱(NET)的形成和糖酵解代谢的影响。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探寻MTHFD2与糖酵解和中性粒细胞(NEU)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随后利用Picogreen染色实验检测胞外DN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相关标志物MPO和cit-H3的表达水平。qRT-PCR检测MTHFD2、糖酵解相关基因(HK1、PDK1、SLC2A1、MYC)的表达量。细胞分子实验分别检测NC中性粒细胞、过表达MTHFD2的中性粒细胞、过表达MTHFD2+糖酵解抑制剂(2-DG)的中性粒细胞中NET的形成水平以及葡萄糖和乳酸的含量。结果 MTHFD2在COPD患者组织高表达,与糖酵解通路相关基因、中性粒细胞标志物的表达呈正相关。免疫荧光染色和Sytox Green染色实验显示COPD中NET水平显著上调。细胞分子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THFE2可诱导HK1、PDK1、SLC2A1、MYC的表达,促进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进而促进中性粒细胞NET形成。结论 本研究探讨了MTHFD2基因对中性粒细胞的NET形成和糖酵解代谢的影响,分析了MTHFD2通过糖酵解促进COPD患者NET形成的相关机制,为COPD患者的治疗提供新型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2 糖酵解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杨总黄酮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的释放减轻大鼠类风湿关节炎
7
作者 杨锐 舒翊秦 +5 位作者 文晖杰 蔡熹 王震 张棽 向阳 吴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45-1652,共8页
目的探讨枫杨总黄酮(PHSTF)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IA组)、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45 mg/kg)]、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90 mg/k... 目的探讨枫杨总黄酮(PHSTF)干预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机制,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将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IA组)、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45 mg/kg)]、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90 mg/kg)]、雷公藤多苷片组[CIA+TPG(10 mg/kg)],5只/组。除正常组外,对其余大鼠采用二次免疫法建立CIA大鼠模型。二次免疫结束后,枫杨总黄酮组和雷公藤多苷片组按相应剂量灌胃给药,1次/d,连续4周。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HE染色检测踝关节组织损伤情况;免疫组化(IHC)检测踝关节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NETs)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的表达水平。建立细胞模型,设立枫杨总黄酮不同剂量组(0、12.5、25、50、100、200μg/mL),利用CCK-8探索PHSTF用药浓度,采用迪夫快速染色法观察中性粒细胞的形态;设立对照组(Control),佛波酯(PMA)刺激中性粒细胞模拟NETs形成建立模型组(PMA),枫杨总黄酮低剂量组[CIA+PHSTF(100μg/mL)],枫杨总黄酮高剂量组[CIA+PHSTF(200μg/mL)]。Western blotting检测枫杨总黄酮干预后NETs标志性蛋白Cit-H3,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it-H3的表达观察NETs形成。结果体内实验中,与模型组相比较枫杨总黄酮可明显改善CIA大鼠踝关节的肿胀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P<0.05),显著改善踝关节组织病理程度,降低血清以及踝关节软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浓度,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P<0.05)。体外实验中,枫杨总黄酮并未对中性粒细胞活性有明显影响(P<0.01),此外枫杨总黄酮显著抑制PMA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释放(P<0.05)。结论枫杨总黄酮可以通过抑制NETs的产生,达到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杨总黄酮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标志物变化
8
作者 吴大海 刘其林 +1 位作者 卢杰夫 梁玉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94-397,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标志物变化。方法2018年9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经医院HIS系统采集病例资料,使用超声检查诊断PVT。;采用ELISA法检测血... 目的初步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标志物变化。方法2018年9月~2022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55例,经医院HIS系统采集病例资料,使用超声检查诊断PV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瓜氨酸组蛋白H3(CitH3)水平。结果经超声检查,本组发现PVT患者21例(38.2%);PVT组MELD评分、Child C级和脾切除术史占比分别为18.2(17.6,19.5)分、52.4%和42.9%,显著高于非PVT组【分别为13.2(9.3,16.8)分、14.7%和2.9%,差异显著(P<0.05);PVT组血清总胆红素、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PO、NE和CitH3水平分别为25.6(21.6,36.0)μmol/L、1095.0(532.5,2202.5)ng/ml、2.3(1.9,4.2)、42.4(20.7,78.9)ng/ml、2468.2(1344.8,5620.6)ng/ml和79.2(44.8,126.2)ng/ml,均显著大于非PVT组【分别为18.9(16.5,28.3)μmol/L、390.0(280.0,680.0)ng/ml、1.9(1.2,2.6)、10.8(5.6,16.0)ng/ml、623.5(241.4,1006.3)ng/ml和28.8(10.4,39.6)ng/m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1.5±5.8)g/L,显著低于非PVT组【(35.4±5.8)g/L,P<0.05】。结论脾切除手术可能诱发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PVT。术后,可能纠正了血细胞降低,但血清NETs标志物水平升高可能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需要密切随访,以期早期发现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脾切除 门静脉血栓形成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作为靶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红鱼 董秋梅 敖丽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3期39-43,共5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有治疗手段虽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作为RA病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受广泛关注。NETs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含有DNA和抗菌蛋白,不仅参与免疫...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有治疗手段虽能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副作用明显。近年来,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作为RA病理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受广泛关注。NETs由活化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含有DNA和抗菌蛋白,不仅参与免疫防御,还通过多种机制加剧RA的病理进展。调控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活性氧生成及脱氧核糖核酸酶等可减少NETs的形成和积累,促进NETs清除。这些方法在实验和动物模型中展现良好前景,但临床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随着基因编辑和纳米医学发展,NETs有望为RA的精准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深入研究NETs在RA中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策略,为RA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活性氧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 脱氧核糖核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研究
10
作者 福婷 王文娟 陈鹏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3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 目的分析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及对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脑卒中,将其分为脑卒中组(n=32)和非脑卒中组(n=88)。所有患者在入组时均检测血清NETs的标记物游离DNA(cf-DNA/NETs),对大脑中动脉开展三维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检查,定量测量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比较脑卒中组和非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cf-DNA/NETs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预测效能。结果脑卒中组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为(480.51±89.87)ng/mL,高于非脑卒中组[(158.72±41.26)ng/mL],脑卒中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分别为(71.15±7.08)%、(29.56±7.67)%、(6.55±1.79)mm 2、0.95±0.19、0.80±0.27,均大于非脑卒中组[(65.23±5.43)%、(23.25±4.51)%、(5.27±0.86)mm 2、0.76±0.13、0.56±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cf-DNA/NETs表达水平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率、斑块负荷百分比、斑块面积、重构指数、偏心指数均呈正相关(r=0.325、0.416、0.387、0.379、0.423,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cf-DNA/NETs、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和偏心指数均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f-DNA/NETs预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近期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0,大于斑块负荷百分比、重构指数或偏心指数的AUC(P<0.05)。结论NETs在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密切相关,且预测近期脑卒中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大脑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重症肺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浩 门秀丽 +4 位作者 米孟琦 张雯齐 刘建 冯凯 程爱斌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287-293,共7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由中性粒细胞活化后分泌并释放到细胞外,是一种由DNA、组蛋白和抗菌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负责捕获和杀死细胞外病原体。中性粒细胞在细菌、真菌、炎症因子等刺激物的刺激下被...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由中性粒细胞活化后分泌并释放到细胞外,是一种由DNA、组蛋白和抗菌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负责捕获和杀死细胞外病原体。中性粒细胞在细菌、真菌、炎症因子等刺激物的刺激下被活化并持续释放NETs,可使周围血小板活化,组织细胞受损。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Nets的形成是促进炎症发生发展的方式之一,炎症因子如IL-8、IL-1β和TNF-α与NETs的形成关系密切。近年来,NETs在重症肺炎(Severe Pneumonia, S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不断被揭示出来。因此,我们综述了目前对NETs与重症肺炎相关的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旨在为评估重症肺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寻找治疗重症肺炎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are secreted and released outside the cell by activated neutrophils and are a meshwork of DNA, histones and antimicrobial proteins responsible for trapping and killing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The activation and sustained release of NETs by neutrophils stimulated by stimuli such as bacteria, fungi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can lead to activation of peripheral platelets and damage to tissue cells. Sever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NETs is one of the ways to promot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flammation,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such as IL-8, IL-1β, and TNF-α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ormation of NETs. In recent years, the role of NET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evere Pneumonia (SP) has been continuously revealed. Therefore, we reviewed the current studies related to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NET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pneumonia.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evaluating the severity of severe pneumonia and searching for new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neumon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重症肺炎 炎症反应 组织损伤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炎性蛋白水平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郑桂莲 耿晓慧 +2 位作者 张莎莎 王茜 高文香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炎性蛋白水平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10例,根据是否伴有DVT分为观察组36例(DVT病人)及对照组74...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炎性蛋白水平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110例,根据是否伴有DVT分为观察组36例(DVT病人)及对照组74例(无DVT病人)。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NETs(吸光度)、炎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ETs、CRP、MIP-1α对下肢DVT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内科疾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血清NETs[(0.52±0.16)、(0.26±0.08)]、CRP[(35.27±11.74)mg/L、(19.64±6.55)mg/L]、MIP-1α[(38.09±12.68)ng/L、(21.07±7.02)ng/L]水平高于对照组[(0.38±0.13)、(0.37±0.13)]、[(25.28±8.42)mg/L、(13.16±4.37)mg/L]、[(26.63±8.84)ng/L、(15.22±5.10)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合并内科疾病、BMI、术后3 d血清NETs、CRP、MIP-1α水平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各指标预测术后下肢DVT的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3 d血清CRP预测下肢DVT的灵敏度最高(0.833),而术后3 d联合检测预测下肢DVT的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和AUC值最高,分别为0.784、0.791、0.590、0.883。结论NETs、CRP、MIP-1α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病人中呈高表达,与DVT发生显著相关,并对DVT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三者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效能,靶向NETs、CRP、MIP1α可能为防治DVT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并发症 下肢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C反应蛋白质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SF刺激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促进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成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颜彬 李艳丽 +5 位作者 马全富 周志刚 郭玉琳 戴璇 高晗 吴绪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88-392,共5页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作用下荷瘤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TBM-PMN)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对U14宫颈癌细胞成瘤、血管生成及凋亡的作用。方法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TBM-PMN,在体外实验中用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NETs的生成。体内实验研究U14肿瘤细胞与TBM-PMN混合成瘤后,用G-CSFR干扰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研究其对U14肿瘤细胞成瘤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对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在体外实验中将U14肿瘤细胞与TBM-PMN共培养,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U14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G-CSF刺激TBM-PMN产生NETs。在体内实验中TBM-PMN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加入G-CSFR或DNA酶Ⅰ后其促肿瘤生长作用及促血管生成作用减弱。在体外TBM-PMN与U14肿瘤细胞共培养体系中,用anti-G-CSF阻断G-CSF作用或者用DNA酶Ⅰ抑制NETs形成后其抑制凋亡的能力可部分恢复。结论 G-CSF作用下小鼠TBM-PMN能够产生NETs,其对U14小鼠宫颈癌细胞株具有促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促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
14
作者 张俊 王巍 +1 位作者 王帮奎 曾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469-2474,共6页
目的探讨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采用腺病毒介导颅脑右侧脑池Willis环动脉血管壁过表达或敲低ADAMTS-5。实验分组为Sham组、Model组、shRNA-NT组、shRN... 目的探讨ADAMTS-5在加速形成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恶化颅内动脉瘤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采用腺病毒介导颅脑右侧脑池Willis环动脉血管壁过表达或敲低ADAMTS-5。实验分组为Sham组、Model组、shRNA-NT组、shRNA-ADAMTS-5组、OE-vector组和OE-ADAMTS-5组,每组10只小鼠。采用HE染色分析小鼠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免疫细胞浸润情况;采用免疫组化(IHC)对中性粒细胞标志物MPO、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标志物H3Cit和ADAMTS-5在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的表达情况进行染色;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Sham组和Model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ADAMTS-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对6个分组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MPO、H3Cit、CollagenⅣ和ADAMTS-5的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HE染色显示,在Model组小鼠颅内动脉瘤处血管壁存在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IHC-MPO染色、IHC-H3Cit染色和IHC-ADAMTS-5染色显示,在此处血管壁存在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NETs,且ADAMTS-5的染色阳性区域与H3Cit染色阳性区域存在部分重叠的现象。与Sham组相比,Model组ADAMTS-5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el组相比,敲低ADAMTS-5/过表达ADAMTS-5降低/增加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Willis环动脉瘤血管壁NETs的形成(P<0.05)。结论ADAMTS-5在驱动形成NETs促进颅内动脉瘤小鼠模型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金属蛋白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mRNA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玥 黄赛赛 +2 位作者 耿林玉 丁从珠 王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09-913,共5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与RA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旨在研究NETs对RA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FL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收集RA患者8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 mL分别作为RA组和对照组。分离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 目的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与RA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旨在研究NETs对RA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FL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收集RA患者8例以及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 mL分别作为RA组和对照组。分离RA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ETs的生成。同时ELISA检测RA组与对照组血清中游离核小体的水平。体外分离健康供者的中性粒细胞,以PMA诱导NETs生成。将FLS以1×10~6的数量接种在6孔板中,以含10%FBS的DMEM培养基培养,加或不加所分离的NETs刺激,分为未刺激的FLS组和NETs刺激后的FLS组。全基因组分析NETs对RA FLS基因表达谱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外周血中NETs形成数量(6.67±1.45)相比,RA组(18.67±2.33)显著增多(P<0.05);与对照组(0.11±0.02)相比,RA组血清中NETs组分游离核小体的水平(0.20±0.02)也显著升高(P<0.05)。基因芯片结果进一步提示与未刺激的FLS对比,NETs刺激培养后的FLS共有差异表达mRNA469个,其中mRNA上调257个,下调212个。全基因组学分析显示NETs可以作用于RA FLS,上调炎性反应、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蛋白酶等相关基因的表达,下调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生长阻滞、DNA损伤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NETs诱导RA FLS的侵袭表型和炎症反应,NETs可通过影响FLS的生物学功能参与RA滑膜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成纤维化样滑膜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洪良 施健 +1 位作者 娄雪莹 俞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47-751,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是重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机制复杂。DR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是最新发现的一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也是重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其机制复杂。DR是一种低度慢性炎症,中性粒细胞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是最新发现的一种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机制,在各种刺激因素下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向细胞外释放由解聚的染色质和细胞内颗粒蛋白组成的网状结构,能够捕获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体以及活化的血小板、趋化因子等多种诱导物。最新研究表明,NETs参与了DR的发病过程,尤其在增生型DR的进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NETs在DR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DR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左海奇 李碧澄 田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5-639,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长期渐进性的炎性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所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向胞外释放网状结构,即...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血管壁长期渐进性的炎性病理过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所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近年来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向胞外释放网状结构,即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在自身免疫疾病、急性肺损伤、深静脉血栓等疾病中具有致病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相关,其标志物可以作为冠心病的预测因子,预测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及疾病预后。本文将就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网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罗婷 潘秀军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626-630,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其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机体发生感染时迁徙到...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以肠道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逐年上升,其病因涉及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中性粒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机体发生感染时迁徙到炎症部位的第一批免疫细胞。传统观念认为中性粒细胞通过趋化、吞噬、脱颗粒等一系列作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中性粒细胞还存在另一种特殊形式的免疫应答,即通过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参与机体的免疫防御。NET不仅在机体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防御作用,似乎也与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进一步探索NET与自身免疫疾性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更深入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文章对NET在UC发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寻求UC治疗靶点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一茜 张少康 赵德安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696-700,共5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所释放出的一种网状组织,在炎症反应中充当先天防御宿主的角色,能够诱导捕获并杀灭微生物;NETs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NETs生成过剩或机体清除减少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s)作为中性粒细胞所释放出的一种网状组织,在炎症反应中充当先天防御宿主的角色,能够诱导捕获并杀灭微生物;NETs可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NETs生成过剩或机体清除减少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及川崎病等免疫性疾病。NETs可能成为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中性粒细胞 风湿免疫性疾病 血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相互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转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涵 田德安 +2 位作者 WANG H ZHANG H WANG Y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5-195,共1页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12月报道】题: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相互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的转化(作者Wang H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困扰着很大一部分西方人口,并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非... 【据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1年12月报道】题:调节性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相互作用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向肝细胞癌的转化(作者Wang H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困扰着很大一部分西方人口,并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NAFLD的一种侵袭性形式。在美国,10%~20%的NASH患者会发展成为终末期肝病,如肝硬化,并在5~10年内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癌(HCC)。迄今为止,尚无能够阻止或者逆转NASH及其并发症的有效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淋巴细胞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 终末期肝病 NAFLD 侵袭性 NASH 干预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