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7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对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张浙恩 李煜堃 +2 位作者 陈嘉安 张建成 金光军 《浙江医学》 2025年第7期712-71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2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1404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N/LPR三分位数分为Q1(<0.018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至2022年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2.0中14048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N/LPR三分位数分为Q1(<0.0185)组4683例、Q2(0.0185~<0.0481)4682例和Q3(0.0481~5.9505)组4683例,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30 d院内生存率,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LPR与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血尿氮素、血肌酐、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血钾、急性生理学评分Ⅲ、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评分以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Q1组、Q2组、Q3组30 d院内生存率分别为90.82%、87.59%、7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本研究所涉及的所有变量情况下,N/LPR 0.0481~5.9505是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02,95%CI:1.219~2.374,P=0.002)。N/LPR预测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的AUC、灵敏度、特异度、截断值分别为0.748、0.659、0.724、0.257。结论N/LPR对脓毒症患者30 d院内死亡风险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比值 脓毒症 院内死亡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洪锦 陶武 +2 位作者 聂诗雨 刘秋宇 王念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606-60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28 d是否死亡将16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108例)和死亡组(5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N/LPR)对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根据入院28 d是否死亡将161例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108例)和死亡组(53例),收集其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 h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PLT计数及N/LPR、NLR并分组进行比较。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生存组外周血LYM、PLT计数均显著高于死亡组,而女性患者比例、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NEU、NLR、N/LPR均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PR、NLR降低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N/LPR最佳截断值为18.5时,对应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高于当NLR最佳截断值为21.73时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且N/LRP的预测价值优于NLR。结论 N/LPR是老年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优于NL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脓毒症 28天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郭宇琴 刘红玲 +2 位作者 陶武 王念 姚钰竹 《临床医学进展》 2025年第2期330-337,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脓毒症患者的28 d预后情况分... 目的:探讨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联合APACHE II评分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该院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脓毒症患者的28 d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及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确诊脓毒症后24 h内血小板体积(MPV)、淋巴细胞(LYM)计数的最差值,并计算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随后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再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患者127例,生存组患者76例,死亡组患者51例。死亡组患者更易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计数(MPVLR)、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及年龄均高于生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the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to-lymphocyte ratio (MPVLR) combined with the APACHE II score in predicting the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sepsis.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screened patients with sepsis who were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August 2023 were included and categorized into the survival group and the non-survival group based on 28-day outcomes of sepsis patients. Clinical date and the worst of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lymphocyte (LYM) count values within 24 hours of sepsis diagnosis were collected, MPVLR and APACHE II scores were calculated. 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sepsis patients, and then a subject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was constructed to assess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each indicator on the prognosis of sepsis patients. Results: A total of 127 patients were included, with 76 in the survival group and 51 in the non-survival group. Patients in the non-survival group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nd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PV, MPVLR, APACHE II scores, SOFA scores and age compared to the survival group (P < 0.05). In contrast,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counts in the surviv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n-survival group (P < 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MPVLR and APACHE II scores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28-day mortality in sepsis patients (P < 0.05).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 values for MPVLR, APACHE II scores, and their combination were 0.840, 0.800, and 0.885, respectively. Notably, the MPVLR combined with the APACHE II score showed the best predictive value, with an AUC of 0.824. It demonstrated excellent predictive performance, achieving a sensitivity of 94.6% and a specificity of 82.4%. Conclusion: APACHE II scores and MPVLR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28-day mortality in sepsis patients, and their combined use provides higher predictive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APACHE II评分 血小板平均体积 淋巴细胞计数 血小板平均体积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脂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4
作者 梁会 王惠梅 +1 位作者 杨玮蔚 陈招进 《感染、炎症、修复》 2024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在AP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 目的: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poA1)、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在AP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3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与A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器官衰竭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56)和预后不良组(n=13),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对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病情严重程度AP患者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与AP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ROC曲线中,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预测AP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793、0.827、0.757,敏感度分别为92.31%、92.31%、84.62%、76.92%,特异度分别为75.00%、66.07%、76.79%、71.43%。结论:外周血NLR、PLR、ApoB/ApoA1、Lp(a)水平与AP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在预测AP患者预后中均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 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脂蛋白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对重症肺炎并发脓毒症病人预后的评估价值
5
作者 杨惠安 俞晓玲 +1 位作者 官升灿 韩荔芬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值对重症肺炎(SP)并发脓毒症28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SP并发脓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记...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比值对重症肺炎(SP)并发脓毒症28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SP并发脓毒症病人为研究对象。记录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计算NLR、PLT/MPV、24h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根据病人28d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T/MPV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P并发脓毒症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相关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最佳截断值进行亚组分析,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SP并发脓毒症病人28d累积生存率。结果共纳入92例病人,28 d病死30例,存活62例,28 d病死率为32.6%。病死组病人的NLR为17.88(13.72,27.63),显著高于存活组NLR的11.55(8.85,15.55);病死组病人的PLT/MPV显著低于存活组PLT/MPV(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病死组病人的MPV、降钙素原(PCT)及APACHEⅡ评分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住院天数缩短(均P<0.05)。SP并脓毒症病人NLR、PLT/MPV均与APACHEⅡ评分呈中度相关(r=0.52、-0.68,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PLT/MPV、APACHEⅡ评分是影响SP并发脓毒症病人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传统指标APACHEⅡ评分相比较,NLR、PLT/MPV对SP并脓毒症病人28d死亡预后均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77、0.68比0.73,Z=0.65、1.01,均P>0.05];NLR预测价值优于PLT/MPV(Z=2.18,P=0.029);三项指标联合显示出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81)。NLR最佳截断值为11.72时,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53.2%;PLT/MPV最佳截断值为10.36时,灵敏度为53.3%,特异度为79.0%。与NLR<11.72组(36例)比较,NLR≥11.72组(56例)病人PCT、28d病死率上升(均P<0.01);与PLT/MPV≥10.36组(64例)比较,PLT/MPV<10.36组(28例)病人PCT、28d病死率上升(均P<0.01),各亚组间28d累积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LR、PLT/MPV是SP并发脓毒症病人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28d死亡风险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NLR预测价值优于PLT/MPV,二者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价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联合D-二聚体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潇慧 王新伟 武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1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治疗出院后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8)和预后不良组(n=112)。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全部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患儿早期预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并收集诊断患儿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T计数、D-D预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NLR、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LT计数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混杂因素,连续变量原值收入,结果表明,NLR、D-D水平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PLT计数水平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9,灵敏度为94.95%,特异度为82.14%,准确度为90.3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价值高。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外周血NLR、PLT计数、D-D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在预测患儿28 d后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 儿童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在急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汤子鸣 宁峥 王士杰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40-54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在急性感染患者中预估病情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后完善血常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在急性感染患者中预估病情的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入院后完善血常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的检测,选取148例白细胞计数(WBC)正常或减少的急性期感染患者,比较C反应蛋白(CRP)、IL-6、NLR、RPR与PCT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MedCalc 16.2统计软件比较CRP和NLR、RPR二者联合预测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的急性期感染患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CRP的AUC为0.784,CRP联合NLR的AUC为0.783,NLR联合RPR的AUC为0.728。与CRP相比,NLR联合RPR判断严重感染的特异性高。结论NLR、RPR有助于判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的急性期感染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对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感染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统计学 非参数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及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反应性关节炎诊断效能的分析
8
作者 胡君萍 温晓婷 +3 位作者 张靖悦 彭思绫 黄金华 许珂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4年第5期14-19,26,共7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反应性关节炎(ReA)诊断效能及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79例ReA患者为ReA组,92例健康...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反应性关节炎(ReA)诊断效能及与疾病治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确诊的79例ReA患者为ReA组,92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ReA组与健康对照组的NLR、PLR、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性ReA患者NLR、PLR与血常规、CRP、ESR的相关性,且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NLR、PLR及在ReA的诊断价值。最后比较治疗前后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RP、ESR和NLR、PLR的变化。结果:ReA组NLR、PLR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感染<2周发病的ReA患者NLR、PLR高于感染≥2周发病者(P<0.05)。ReA组NLR、PLR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CRP、ESR呈正相关,PLR与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NLR、PLR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根据ROC曲线,NLR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3.41(敏感性为57.00%,特异性为96.70%,AUC=0.81),PLR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140.58(敏感性为77.20%,特异性为77.20%,AUC=0.85),且NLR与PLR联合诊断的敏感性为78.80%,特异性为91.00%,AUC=0.85;而CRP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8.16(敏感性为78.50%,特异性为100.00%,AUC=0.89),ESR诊断ReA的最佳截断值为19.50(敏感性为84.80%,特异性为96.70%,AUC=0.91),NLR、PLR联合诊断的效能高于NLR、PLR单一检测,而略低于CRP和ESR(Z=4、Z=3.58,P<0.05)。进一步比较ReA患者治疗前后,NLR、PLR显著减低(P<0.05)。结论:NLR、PLR可用于辅助诊断ReA,且对患者的感染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两者在反映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两者联合的诊断效果更好,但其诊断效果不如CRP和E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构建心力衰竭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不良预后的列线图模型
9
作者 洪晓明 李磊 杨俊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262-1269,共8页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心血管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NLR及其他入院基线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CHF合并CK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因CHF再住院... 目的: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患者存在严重的不良心血管预后。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NLR及其他入院基线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CHF合并CKD患者发生全因死亡或因CHF再住院事件的预测效能。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于2019年2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诊的CHF合并CKD患者,收集基线资料,随访3年,结局事件为全因死亡或因CHF再住院的复合结局。根据有无结局事件分为无结局事件组(n=245)和有结局事件组(n=147)。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结局事件的发生情况。运用COX逐步回归法筛选预测变量,运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生结局事件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绘制预测结局事件的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绘制校准曲线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UC)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对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2例患者,结局事件的发生率为37.5%(147/392)。基线组间存在差异的变量有:年龄、心率、BMI、既往心肌梗死、既往卒中、LVEF、BNP、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HGB、白蛋白、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钙离子、FBG、hs-CRP、D-二聚体。筛选后,年龄、NLR、BMI、白蛋白、估算eGFR,5个变量均是预测结局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运用R语言绘制预测结局事件列线图,其预测风险能力指数为0.755(0.709~0.801),预测结局事件的AUC为0.765,敏感度为81.2%,特异度为71.9%;内部验证的重抽样校准曲线表明模型理想曲线和实际曲线拟合良好;临床决策曲线显示与NLR单指标相比,该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临床净效益。结论:本研究基于NLR以及年龄、BMI、白蛋白、估算eGFR,构建了CHF合并CKD患者3年内发生死亡和再住院事件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拟合度、预测能力,可作为该类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参考风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肾脏病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早期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评估价值
10
作者 王琼 张笑玮 刘志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795-802,共8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WM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探究WMR、PLR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收集了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抢救室因胸痛、胸闷首次诊断为ACS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91例患者数据。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147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14例,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130例。进一步按照是否出现院内MACE分为MACE组106例和无MACE组285例。依据Gensini评分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6例和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53分)19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使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WMR、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分析WMR、PLR及其联合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院内MACE的预测诊断价值。结果 WMR和PLR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正相关(r=0.336,P<0.001;r=0.374,P<0.001)。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WMR和PLR均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院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WMR、PLR及两者联合预测院内MACE的AUC分别为0.748、0.722和0.792;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AUC分别为0.694、0.716和0.770。结论 ACS患者入院早期WMR和PL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并且具有预测院内MACE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其联合使用在诊断效果上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文静 刘宾 +3 位作者 崔鑫 马戈甲 韩悦 任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PLT)预测慢性难愈性创面术后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20例,根据国际伤口感染研究所(IWII)提出的局部伤口感染临床表现分为未感染组(65例)和...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PLT)预测慢性难愈性创面术后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手术治疗的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120例,根据国际伤口感染研究所(IWII)提出的局部伤口感染临床表现分为未感染组(65例)和感染组(55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和血液参数。慢性创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和PLT对慢性创面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白细胞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LR、PLR和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以慢性创面术后发生感染为因变量,以糖尿病(无=0,有=1)、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NLR、PLT、PLR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T和NLR是慢性创面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LT预测患者慢性创面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802,最佳诊断截点分别为2.34、248.5×10^(9)/L,敏感性分别为80.0%、74.5%,特异性分别为75.4%、81.5%。结论:NLR和PLT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术后感染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难愈性创面 术后感染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ROC曲线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在评估成人斯蒂尔病炎症反应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二叶 任田 +3 位作者 何觅春 曾克勤 郭雨凡 武剑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炎症指标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确诊的AOSD患者70例,纳入同期...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炎症指标在成人斯蒂尔病(AOSD)患者疾病活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院确诊的AOSD患者70例,纳入同期健康对照者66名.提取并记录纳入人群的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分析NLR和PLR与患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OSD患者NLR和PL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LR:5.48(5.15)vs 1.65(0.79),w=2,484.00,P〈0.01;PLR:170.77(143.95)vs 106.45(45.27),w=3,422.00,P〈0.01).NLR与AOSD各项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AOSD患者外周血中的NLR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SR)(r=0.375,P〈0.01)、C反应蛋白(CRP)(r=0.496,P〈0.01)、碱性磷酸酶(ALP)(r=0.253,P〈0.05)、血清铁蛋白(SF)(r=0.343,P〈0.01)正相关,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R水平与ESR(r=0.537,P〈0.01)、CRP(r=0.415,P〈0.01)水平正相关,与SF、ALT、AST、LDH、ALP相关性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PLR与其他血清炎症指标一样可以作为AOSD患者疾病活动的炎症反应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表现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梦梅 周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14-1119,共6页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 目的:评估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并发白内障患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探讨其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08-01/2018-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79例125眼,排除发病年龄较早的RP并发白内障患者选取其中63例63眼纳入RP并发白内障组,另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患者63例63眼纳入ARC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NLR值,分析RP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表现与NLR相关性。结果:RP并发白内障组患者NLR显著高于ARC组[1.79(1.32,2.27)vs 1.58(1.32,1.98),P=0.032]。NLR与后囊下白内障(PSC)严重程度、悬韧带薄弱程度、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LogMAR)相关。接收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NLR≥1.36可预测RP并发较严重的PSC(>P1)(AUC=0.803,95%CI 0.672-0.934,P=0.002),NLR≥2.12可以预测RP并发白内障患者悬韧带薄弱(AUC=0.796,95%CI 0.665-0.928,P=0.002),NLR≥1.51可以预测术前较差的BCVA(AUC=0.667,95%CI 0.540-0.793,P=0.015)。结论:RP并发白内障患者NLR明显高于ARC患者,且与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存在相关性。NLR可作为评估RP并发白内障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的潜在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后囊下白内障 视网膜色素变性 悬韧带薄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在重度脓毒症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4
作者 余诗凯 刘慧强 +4 位作者 林青伟 邓星平 周叶 彭恩兰 宋景春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4年第4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在脓毒症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9月收治的111例SAE患者,根据脑电图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n=53)和重度异常...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在脓毒症性脑病(S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03月至2021年09月收治的111例SAE患者,根据脑电图分级将患者分为轻度异常组(n=53)和重度异常组(n=58)。收集患者入科2h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栓弹力图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SAE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NR对重度SAE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与SAE轻度异常组比较,重度异常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SOFA评分、ICU病死率明显升高,PT、TT、TEG-K时间值明显延长,血小板计数、PNR、GCS评分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联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及PNR为发生重度SA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NR诊断重度SAE的曲线下面积为0.680(95%CI:0.581~0.680),敏感度60.4%,特异度74.15%,最佳截断值为25.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NR<25.5组与PNR≥25.5组的患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R与重度SAE发生风险显著相关,重度SAE患者的PNR可显著降低,PNR<25.5时轻度SAE可能发展为重度S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 脑电图 血小板计数 中性粒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性凝血病患者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临床意义
15
作者 余永春 张益明 +3 位作者 何龙平 彭恩兰 邓星平 宋景春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2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性凝血病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7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脓毒症性凝血病将... 目的探讨脓毒症性凝血病时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PNR)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自2018年5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70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脓毒症性凝血病将患者分为脓毒症组(n=405)与脓毒症性凝血病组(n=265)。收集患者入科2 h内的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指标,应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变量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脓毒症性凝血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NR、血红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脓毒症组;脓毒症性凝血病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C-反应蛋白、血乳酸、血栓调节蛋白、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ICU病死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较脓毒症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森林分析显示,本研究重要变量排序首位为PNR。PNR诊断脓毒症性凝血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5%可信区间:0.68~0.88,P<0.01),取最佳截断值为13.1时,敏感度为79.8%,特异度为63.8%。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PNR≥13.1组28 d存活率是PNR<13.1组的1.46倍(95%可信区间:1.04~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R可作为预测脓毒症性凝血病的生物标志物之一,PNR比值<13.1的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凝血病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早期筛查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王乐霄 车霄 +2 位作者 黄锐 徐哲 王福生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78-583,共6页
背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短期内可出现病情快速进展,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后预测,目前缺少PLR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中的研究。目的探讨PL... 背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患者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短期内可出现病情快速进展,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后预测,目前缺少PLR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中的研究。目的探讨PLR在流感病毒性脓毒症早期筛查及预后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流感患者109例,分为流感普通组(59例)和流感病毒性脓毒症组(50例),分析PLR对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预测价值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流感病毒性脓毒症组的淋巴细胞计数、PaO_(2)/FiO_(2)低于流感普通组,年龄、PLR、D-二聚体显著高于流感普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LR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OR=1.010,95%CI:1.002~1.018,P<0.05),ROC曲线显示PLR预测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755),敏感度最高(0.820),最佳截断值为123.79。脓毒症患者治疗5 d后高PLR组(≥123.79)较低PLR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M(IQR):13.50(8.75~19.75)d vs 8.00(7.00~10.00)d,P=0.016],死亡率更高(28.57%vs 4.00%,P=0.047)。结论PLR是流感病毒性脓毒症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治疗后高PLR的脓毒症患者住院时间更长、死亡率更高,PLR可用于流感病毒性脓毒症的早期筛查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流感病毒 脓毒症 早期筛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用于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分析
17
作者 顾笑泓 吴晓立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7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对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32例作为细菌组,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共24例)、重症组(共8例);选择同期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35例作为病毒组;选择同期来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NLR、WBC、CRP及ESR指标情况,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细菌性肺炎的价值。结果:细菌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与病毒组(P<0.05);病毒组WBC、ESR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NLR、WBC、CRP、ESR指标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NLR、WBC、CRP及ESR联合检测细菌性肺炎的灵敏度为0.985,特异度为0.967,曲线下面积(AUC)为0.989,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结论:细菌性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NLR、WBC、CRP、ESR指标存在差异,可用于鉴别诊断这两种疾病;NLR、WBC、CRP、ESR联合检测还可有效诊断细菌性肺炎,并进一步判断细菌性肺炎病情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细胞沉降率 检测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值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30
18
作者 许云梦 徐晓东 +2 位作者 方中 马超 张贝贝 《安徽医学》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比(W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急诊或择期PCI治疗患者104...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与平均血小板体积之比(WMR)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首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的短期预后评估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首次行急诊或择期PCI治疗患者104例。观察入院时的WMR和NLR与行介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结果WMR、NLR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呈正相关(r=0.623,P<0.05;r=0.575,P<0.05);发生MACE事件组患者WMR、NLR、hs-CRP均高于未发生MACE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WMR(≥0.487)、高NLR(≥3.136))、高hs-CRP(≥7.515)患者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多因素分析显示,WMR(≥0.487),NLR(≥3.136)、hsCRP(≥7.515)均为MACE事件的独立风险因素[OR=4.392,95%CI(1.338~14.423),P=0.015;OR=5.082,95%CI(1.276~16.241),P=0.021;OR=3.289,95%CI(1.067~10.134),P=0.038]。结论 WMR联合NLR对行首次介入治疗的ACS患者6个月内MACE事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高WMR、NLR、hs-CRP均为MACE事件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细胞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高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和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在重症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效能分析及预后评估作用
19
作者 熊炜 桂骁俨 +2 位作者 刘金福 童岷奎 舒君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24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 目的探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重症肺部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鹰潭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到本院就诊的98例普通肺部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NLR、PCT和CRP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CT和CRP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比较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的NLR、PCT和CRP水平。结果研究组NLR、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0,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12%、90.04%。治疗1周后,死亡患者NLR、PCT和CRP水平均高于部分缓解患者及完全缓解患者;部分缓解患者高于完全缓解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CT和CRP水平检测对诊断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具有一定价值,但联合检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部感染 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中性粒细胞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程金玲 罗影 吴瑞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4期70-72,80,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胃癌组;另选同期就诊的12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 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联合检测在胃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胃癌组;另选同期就诊的128例胃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不同病理学参数的WBC、RDW、PLR水平,分析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入院时胃癌组患者的WBC、RDW、PL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胃癌病理学参数的WBC、RDW、PLR水平比较:Ⅰ+Ⅱ期显著低于Ⅲ+Ⅳ期,高+中分化显著低于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显著低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WBC、PLR水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RDW、PLR水平联合诊断胃癌的AUC为0.821,明显高于各单一指标诊断0.642、0.668、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RDW、PLR与胃癌进展具有显著相关性,高水平WBC、RDW、PLR可作为早期胃癌诊断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计数 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