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省石家庄地区晚更新世晚期古菱齿象-披毛犀动物群及其古气候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明星 张祥信 +3 位作者 牛树银 庞其清 边鸿浩 张倩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5,共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地下7~24m的古滹沱河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大型哺乳类化石:诺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umanni)、原始牛(Bos primigenius)、杨氏水牛(Bubalus youngi)、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鹿(Cervus sp.)、四不像... 河北省石家庄市郊区地下7~24m的古滹沱河沉积物中产出丰富的大型哺乳类化石:诺氏古菱齿象(Palaeoloxodon naumanni)、原始牛(Bos primigenius)、杨氏水牛(Bubalus youngi)、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鹿(Cervus sp.)、四不像鹿(Elaphurus sp.)等,其中以诺氏古菱齿象和杨氏水牛数量最为丰富。在该化石层之上约30cm处的针叶树茎杆保存完整,直径可达20~50cm,年轮均匀清晰,14C年龄为8150±120a BP。冲积层及其中的古哺乳类化石记录了晚更新世最晚期向全新世过渡期间石家庄地区由冷湿向干热转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晚期 石家庄 古菱齿象-披毛犀动物群 气候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镇江莲花洞中、晚更新世人类化石地点的新材料 被引量:3
2
作者 房迎三 何未艾 +1 位作者 沈冠军 朱玲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5,共9页
2001年对镇江莲花洞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从洞内首次获7件石制品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5件石核和2件刮削器分别用石英和火成岩制成,初步判断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或稍早,文化面貌似与上世纪末在苏南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早、中期文化略有不同.... 2001年对镇江莲花洞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从洞内首次获7件石制品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5件石核和2件刮削器分别用石英和火成岩制成,初步判断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或稍早,文化面貌似与上世纪末在苏南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早、中期文化略有不同.根据对第2、3堆积层间的新生碳酸盐岩并参考动物化石的铀系年代测定,主要含化石的第2层年代应在~100-300 ka之间,相当于中更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早期.由地层堆积、出土石制品和动物化石等埋藏情况分析,莲花洞不是人类的长期居址,很可能只是一处临时停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洞 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 人类化石地点 镇江市 遗物 旧石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演化与地貌响应 被引量:39
3
作者 马保起 李德文 郭文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0-637,共8页
对大青山山前台地沉积地层剖面的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约47-28kaB.P.的呼包盆地湖泊水位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湖相沉积沿河伸入大青山内;约28kaB.P.以后,湖泊逐渐退缩,山区及山前... 对大青山山前台地沉积地层剖面的沉积学、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发生过两次重大转变。约47-28kaB.P.的呼包盆地湖泊水位一直维持着较高的水平,湖相沉积沿河伸入大青山内;约28kaB.P.以后,湖泊逐渐退缩,山区及山前地带沉积特征转为以河流加积为主,并一直维持到约22kaB.P.;此后山区河流由加积转变为下切,最大下切深度达100m。断裂两侧的地貌分析表明,在约22kaB.P.之前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不明显;约28kaB.P.的湖泊-河流转换事件是与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有关。约22kaB.P.的环境突变事件主要由大青山山前断裂的构造活动引起,其垂向活动速率约为4-6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大青山山前断裂的稳定时期对应呼包盆地的湖相环境时期,而断裂的强烈活动时期对应气候的冷干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晚期 呼包盆地 大青山山前断裂 湖泊-河流转换事件 加积-下切转换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植硅体与分子化石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顾延生 秦养民 +3 位作者 朱宗敏 谢树成 王志远 张克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5-130,共6页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获得了中—晚更新世以来的3个古植被、古气候演化组合带;运用植硅体和分子化石的相关指标(C21-/C22+、C23/C30)揭示了洪积扇红土沉积时期的植被与气候信息,即间冰期气候暖湿,风化作用强,降水较多,高等草本植物繁盛;而冰期时气候干凉,风化作用弱,降水减少和地下水位降低等则有利于洪积扇体上木本类植被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植硅体 分子化石 古气候 -更新世 浙江长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色帕巴依—柯坪地区中—晚更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丽鑫 代友旭 +3 位作者 王利鹏 王庆同 阎琨 姜文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8-1276,共9页
【研究目的】塔西北中—晚更新世古环境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西南天山作为亚洲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古环境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意义重大,孢粉组合特征所指示的古植被演替规律已然成为该地区古气候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 【研究目的】塔西北中—晚更新世古环境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西南天山作为亚洲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古环境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意义重大,孢粉组合特征所指示的古植被演替规律已然成为该地区古气候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新疆色帕巴依—柯坪地区河流阶地典型剖面样品孢粉鉴定和光释光定年测试,探讨了该区中—晚更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划分出中—晚更新世三个孢粉组合带:第Ⅰ孢粉组合带:Quercus(栎)-Graminae(禾本科)-Chenopodiaceae(藜科)孢粉组合带;第Ⅱ孢粉组合带:Ephedra(麻黄)-Betula(桦)-Labiatae(唇形科)孢粉组合带;第Ⅲ孢粉组合带:Pinus(松属)-Ephedra(麻黄)-Chenopodiaceae(藜科)孢粉组合带。【结论】孢粉组合指示西南天山中—晚更新世总体气候干旱,呈干冷—暖湿—干冷的气候震荡趋势,其中65~16 ka期间存在明显的降水丰富的潮湿气候阶段;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阶地地貌受构造和气候双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世 孢粉 河流下切 古环境 干冷-温暖-干冷气候循环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田东雾云洞更新世脊椎动物群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耿娇 王頠 +3 位作者 莫进尤 黄志涛 田锋 黄慰文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2-51,共10页
发现于广西田东雾云洞之脊椎动物化石有9目24科44属种,根据动物群的组成分析并结合地貌特征判断,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或晚更新世早期。根据动物习性分析,其生存的环境为热带-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环境。
关键词 广西田东雾云洞 更新世 更新世早期 脊椎动物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类演化研究的发现、认识与理论探索
7
作者 刘武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1-899,共19页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人类演化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先后发现或报道了田园洞、黄龙洞、智人洞、陆那洞、道县等晚更新世人类化石,以及澎湖、许昌、华龙洞、夏河、哈尔滨等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这些化石丰富了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人类演化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先后发现或报道了田园洞、黄龙洞、智人洞、陆那洞、道县等晚更新世人类化石,以及澎湖、许昌、华龙洞、夏河、哈尔滨等中更新世晚期人类化石。这些化石丰富了中国古人类化石记录,为深入研究中国古人类演化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作为多学科参与的人类演化研究,除古人类化石发现与研究外,国内学者在与人类演化相关的旧石器考古、古人类遗址年代、古DNA、古蛋白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发现和认识,就中国古人类演化的一些学术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人类演化研究。本文以古人类化石发现与研究为核心,对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人类演化研究重要进展进行梳理并就一些学术问题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演化 更新世晚期 更新世 多样性 多学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王佐裂隙堆积及其记录的一次更新世暖期环境变化
8
作者 孙丰瑞 李玉梅 +3 位作者 杨忆 彭淑贞 陶千冶 罗明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8-1348,共11页
含有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裂隙堆积是研究北京更新世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王佐裂隙堆积位于京西王佐镇山前地带,系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砖红色土状堆积,原裂隙周边灰岩已被人为剥离,残存堆积物整体沿灰岩裂隙向南倾斜状存在,长度十余米,最... 含有哺乳动物化石的洞穴/裂隙堆积是研究北京更新世环境的重要信息载体。王佐裂隙堆积位于京西王佐镇山前地带,系富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砖红色土状堆积,原裂隙周边灰岩已被人为剥离,残存堆积物整体沿灰岩裂隙向南倾斜状存在,长度十余米,最厚处约3.8 m。本研究首次报道了王佐裂隙堆积的发现及地层发育情况,并结合碎屑沉积物中的粒度、色度、磁化率等古环境代用指标,将其沉积过程划分为早、中、晚3个阶段。中值粒径、亮度、红度和磁化率这些古环境代用指标数值基本处于中-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古土壤层的变化范围,这一结果显示王佐裂隙堆积形成于水热条件较好的中-晚更新世暖期,记录了该暖期由盛而发展到极盛,持续较短时间后又迅速演变为相对稍弱暖期的气候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堆积 -更新世 古环境 间冰期 哺乳动物化石
原文传递
滇西北丽江地区石鼓古湖的发现及其在现代金沙江河谷发育中的意义 被引量:31
9
作者 赵希涛 曲永新 +2 位作者 张永双 胡道功 郭长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0-969,共10页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 在云南石鼓"长江第一湾"附近河段两岸发现了10多处典型的第四纪湖相沉积物露头,它们构成了金沙江第二、三、四级阶地的基座。热释光(TL)和U系法年龄测定及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沉积物中上部的时代属于243.3~88.0kaBP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上覆的第四级阶地沉积物的年龄为88.0~80.9kaBP。湖相沉积物的粒度、地球化学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其沉积环境有由温湿向湿热转化的趋势。根据对玉龙雪山更新世冰川作用的研究,石鼓古湖最初应是玉龙雪山西麓中更新世早期玉龙冰期冰碛物堰塞金沙江河谷而成的,中更新世晚期丽江冰期的冰水沉积物进一步加以堰塞,直至8万多年前被金沙江侵蚀而再次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石鼓“长江第一湾” 同位素年龄测定 -更新世 古湖 金沙江河谷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套盆地西缘山前低台地沉积特征对“吉兰泰-河套”古湖消退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7
10
作者 公王斌 胡健民 +3 位作者 李振宏 吴素娟 刘洋 阎纪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0-198,共9页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 河套盆地西缘与北缘发育一系列山前台地,台地沉积物记录了盆地环境变化。高台地沉积物记录了"吉兰泰—河套"古大湖形成过程,而低台地记录了古大湖的消退过程。盆地东部与西部低台地沉积特征不同,东部低台地由全新世冲洪积物组成,西部狼山山前低台地由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14 C年龄(15 260±60)a cal BP与(9 810±40)a cal BP)湖相沉积组成。低台地沉积特征及测年结果表明,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河套盆地东部湖泊消失,而西部仍发育湖泊,古湖经历了自东向西的退却过程。古湖消退受盆地周缘断裂活动的差异性控制,1.5万年至1.0万年前后,盆地周缘断裂活动性总体上东强西弱,东部大青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高,大量碎屑物质进入盆地,呼和坳陷湖泊萎缩甚至消失,西部狼山山前断裂活动速率较低,进入盆地碎屑物质较少,临河坳陷大部分地区发育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盆地 山前台地 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早期 湖相沉积 活动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盆地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出土的石制品 被引量:11
11
作者 夏文婷 王社江 +9 位作者 夏楠 鹿化煜 王先彦 孙雪峰 张红艳 张文超 卓海昕 邢路达 于青瑶 冯武明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 汉中盆地梁山龙岗寺遗址地处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是我国发现较早的一处旧石器地点群。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位于汉江右岸第四级阶地之上。2014年2~6月,为了配合国家大遗址保护和龙岗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从根本上廓清龙岗寺旧石器遗存的石器工业面貌,我们对该地点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面积36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4441件。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原料为来自于遗址附近河流阶地及河漫滩中的砾石,以石英为主,火成岩次之,石英岩、细砂岩和燧石等偶有使用。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方法,存在少量砸击技术产品。石制品尺寸以小型为主。工具类型主要是以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刮削器,有少量的尖状器和雕刻器。石器加工方向多为正向或反向。从出土石制品的情形看,龙岗寺第3地点石制品的面貌更接近于更新世期间华北地区常见的小型石片和修理小石片工具为主体的石器工业类型,这与以往对汉中盆地旧石器工业面貌为华南砾石石器传统的认识有较大的差距。遗址相关的地层年代学研究工作表明,龙岗寺第3地点埋藏石制品的地层堆积形成于距今120~70万年间,属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早期阶段。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及其出土的石制品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群的地层埋藏状况、遗址年代和石器工业内涵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龙岗寺遗址第3地点 石制品 第四级阶地 更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纪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 被引量:9
12
作者 郑月娟 陈树旺 +6 位作者 丁秋红 李永飞 张健 王杰 李晓海 苏飞 郜小勇 《地质与资源》 CAS 2010年第4期292-295,305,共5页
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存有分歧.目前主要有5种观点:①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②晚侏罗世早期;③晚侏罗世;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⑤早白垩世.根据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综合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认为土城子... 土城子组的时代归属存有分歧.目前主要有5种观点:①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②晚侏罗世早期;③晚侏罗世;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⑤早白垩世.根据侏罗纪年代地层学的研究现状,综合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同位素年代学的资料,认为土城子组的时代应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Callovian-Oxfordian.)土城子组的同位素年龄在147~136 Ma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北 辽西 土城子组 同位素测年 侏罗世晚期-侏罗世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四纪洞庭盆地临澧凹陷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柏道远 刘波 +4 位作者 李长安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Chang'an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临澧凹陷为第四纪洞庭盆地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居于武陵隆起和太阳山隆起之间。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对临澧凹陷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凹陷呈SN向,全长约55km,宽5~10km。受SN向雷公庙断裂和渐水断裂控制... 临澧凹陷为第四纪洞庭盆地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居于武陵隆起和太阳山隆起之间。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对临澧凹陷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凹陷呈SN向,全长约55km,宽5~10km。受SN向雷公庙断裂和渐水断裂控制,凹陷中央形成断槽。凹陷分为南、北两段,其间前第四纪基底上凸。在凹陷北段,中央断槽内为最厚达270m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其主体为含砾粘土与粘土互层,顶部为粘土、含粉砂质粘土;断槽东面自西往东依次为中更新世中期白沙井组(含粉砂质)湖相粘土和更新世残坡积层;断槽西面依次为白沙井组(含粉砂质)湖相粘土和中更新世早期新开铺组砾石层,后者组成基座阶地。在凹陷南段,中央断槽内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沉积厚100m左右,顶部为湖相粘土,往下为冲积层;断槽东面发育白沙井组冲积砂砾层;断槽西面依次发育白沙井组和新开铺组,前者自下而上分别为冲积含砾砂层和湖相粘土,后者为冲积砂砾层并组成堆积阶地。根据地貌、沉积和断裂特征,重塑临澧凹陷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中更新世早期渐水由西部进入临澧凹陷区后向南汇入沅水,于凹陷南段形成冲积层;同时来自西面山地的次级水系于凹陷西缘形成砾石层。中更新世中期受两侧正断裂控制中央断槽开始形成并接受沉积,其中北段断槽形成相对封闭的湖泊,南段断槽为河流环境;与此同时,断槽西面相对抬升并遭受剥蚀,稍后南段尚形成白沙井组冲积层。中更新世中后期临澧凹陷南、北段均产生扩张并处于湖泊环境,于中央断槽和两侧边缘形成泥质沉积。中更新世晚期构造反转,临澧凹陷整体抬升、遭受剥蚀且地表粘土发生网纹化,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造成凹陷西侧水系更为发育。晚更新世因切割和剥蚀而形成丘岗地貌,并形成改造型或坡积型的褐色铁锰裂隙土。临澧凹陷的形成受控于区域伸展断陷背景,并可能与断裂走滑拉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构造 洞庭盆地 凹陷构造 沉积特征 环境演化过程 更新世早期 湖相粘土 冲积层 沙井 断裂控制 更新世晚期 砂砾层 砾石层 粉砂 发育 次级构造单元 剥蚀 北段 钻孔资料 走滑拉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盆地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出土石制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文婷 王社江 +6 位作者 王先彦 鹿化煜 夏楠 张改课 别婧婧 杨汛 伍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1-393,共13页
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位于秦岭南麓汉江上游的汉中盆地汉江左岸支流溢水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为配合西安-成都高铁项目建设,2016年对该地点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1 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784件。范坝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为遗址附近河流... 洋县范坝旧石器地点位于秦岭南麓汉江上游的汉中盆地汉江左岸支流溢水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为配合西安-成都高铁项目建设,2016年对该地点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71 m2,出土不同类型的石制品784件。范坝地点加工石制品的原料为遗址附近河流及河漫滩中的石英、石英岩、细砂岩、火成岩和燧石等砾石材料。硬锤打击法是主要的剥片方法,另外还有部分砸击法标本。石制品类型包括石锤、石核、石片、经过二次加工修理的石器、断块、碎屑及备料,石器组合中既存在尺寸较小的轻型刮削器,也有砍砸器、石球和重型刮削器等大型器物。遗址地层初步的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汉江及其北部支流——溢水河第二级阶地上覆的堆积物形成时间为距今22~2.5万年之间,旧石器遗存的埋藏年代约为距今18~2.5万年的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制品 -更新世 范坝地点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蔚县盆地2017-2018年旧石器考古调查简报 被引量:5
15
作者 马东东 牛东伟 +3 位作者 裴树文 李潇丽 杨海勇 王法岗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8-136,共9页
蔚县盆地地处泥河湾盆地(广义)的东南端,是更新世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2017-201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在盆地内开展系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并确认了27处旧石器地点。相关地貌、地层对比显示,新地点年代可大致... 蔚县盆地地处泥河湾盆地(广义)的东南端,是更新世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2017-201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在盆地内开展系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新发现并确认了27处旧石器地点。相关地貌、地层对比显示,新地点年代可大致分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晚期两个阶段,文化遗物分别埋藏于泥河湾河湖相堆积和黄土堆积中。中更新世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等,原料以火山岩为主,均采用锤击法进行剥片和修理石器;晚更新世晚期遗址包括石核、石片和细石叶等,原料以白云岩和燧石居多,火山岩次之,以硬锤锤击法为主要剥片技术,软锤技术少量发现。对石制品初步分析表明,蔚县盆地中更新世地点表现出了一套与阳原盆地早-中更新世不同的原料及石制品组合,且在蔚县盆地晚更新世晚期存在小型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两种工业。本次调查扩大了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的地理范围与文化内涵,为揭示泥河湾盆地(广义)早期人类的迁徙与适应行为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调查 蔚县盆地 石制品 更新世 更新世晚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欧黄土-古土壤剖面的孢粉和气候地层学记录及其与ESR测年的海相地层对比(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N.S.Bolikhovskaya A.N.Molodkov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7-507,共11页
记述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剖面多重年代地层的划分结果,评估黄土地区更新世主要的古地理事件的对比,建立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发育时期的17个期—9个间冰期和8个冰期。间冰期内次一级单元是吸热凉温阶(endothermal coolings)(冷时段,cold ... 记述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剖面多重年代地层的划分结果,评估黄土地区更新世主要的古地理事件的对比,建立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发育时期的17个期—9个间冰期和8个冰期。间冰期内次一级单元是吸热凉温阶(endothermal coolings)(冷时段,cold spells),干热阶、湿热阶(thermoxerotic and thermohygrotic stages)和间冰期中次级气候韵律,以及冰期内的冰阶(stadials),间冰阶(interstadials),中间阶(interphasials),湿冷阶(cryohygrotic),干冷阶(cryoxerotic stages)和冰期中的次级气候韵律。其中吸热凉温阶占据了间冰期的大部分。 东欧平原黄土-古土壤形成时期的环境和植被演化由以下剖面的孢粉资料构成:上Oka(Likhvin-Chekalin section),上Don(Strelitsa section),中Kuma(Otkaznoe section),中Dniester(Molodova section,Ketrosy section)和中Desna(Arapovichi section)。 根据孢粉-气候地层研究获得的原始资料,本文重建了欧亚大陆北部60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古基岩沉积、冰川、冰缘、外冰缘带沉积,并进行了周期的确定和远距离对比。在综合年代地层柱上的古环境事件及其相应的带和年代地层的对比,是依据亚化石化的软体动物外壳的电子自旋共振分析结果。已知的间冰期集中在58万年,40万年,31万年,22万年及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欧 黄土-古土壤剖面 孢粉 气候地层学记录 ESR测年 海相地层 对比 古气候-古植被序列 更新世 电子自旋共振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中部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早期聚落型态的变化
17
作者 麦德森 埃尔斯顿 +2 位作者 白金格 许成 钟侃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013-1027,共15页
一引言华北与北美西部大盆地是两个环境相似而历史发展各异的干旱地区。从1989年起,通过比较它们的聚落型态和谋生方式,我们开始致力于研究环境制约人类生存的问题。
关键词 旧石器 新石器 贺兰山 华北 更新世 全新世 腾格里沙漠 晚期 聚落 刮削器
原文传递
泥河湾盆地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
18
作者 任进成 李锋 +1 位作者 陈福友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2-726,共15页
板井子是泥河湾盆地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重要遗址,目前光释光年代在距今9~8万年。本文重点分析了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及相关的人类行为。遗址第4、5、6层出土石制品分别为61件、2563件、31件。石料皆以燧石为主,... 板井子是泥河湾盆地及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早期的重要遗址,目前光释光年代在距今9~8万年。本文重点分析了板井子遗址2015年出土石制品的剥片技术及相关的人类行为。遗址第4、5、6层出土石制品分别为61件、2563件、31件。石料皆以燧石为主,石英岩、白云岩等其他原料很少。主文化层即第5层石核毛坯以岩块、断块为主,皆硬锤直接打击。石核类型多样,包括试打片石核、简单石核、局部两面石核、盘状石核四类。多选择平整的面为台面,有零星修理台面的现象,剥片面无预制修整,利用剥片面棱脊的情况明显。普通石核倾向于对同一剥片面采用单向连续开发,台面与剥片面转换无明显的规律性与组织性。盘状石核有一定比例,是一种较独立的剥片方法,但并不十分典型规范。完整石片多为宽薄型,以长度在20~40 mm的居多。第4、6层标本零星,剥片情况与第5层基本一致。该遗址的石核剥片整体上属于中国北方石核-石片技术体系,与早、中更新世等泥河湾盆地更早时段遗址的剥片技术相比,表现出连续发展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板井子遗址 更新世早期 石核-石片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面图片简介
19
作者 廖卫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198,共1页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现生大型猿类。华南地区是猩猩演化的重要舞台。猩猩化石最早出现在华南地区的百孔洞,年代为大约200万年前,并一直持续到了晚更新世,以猩猩魏氏种为代表。在中更新世晚期时,猩猩戴氏种可能首次出现在华南地区的中山洞... 猩猩是亚洲唯一的现生大型猿类。华南地区是猩猩演化的重要舞台。猩猩化石最早出现在华南地区的百孔洞,年代为大约200万年前,并一直持续到了晚更新世,以猩猩魏氏种为代表。在中更新世晚期时,猩猩戴氏种可能首次出现在华南地区的中山洞。猩猩从中国南方绝迹的时间和原因,到目前为止,仍是未解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猩猩 更新世晚期 更新世 猿类 华南地区 封面图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偶蹄类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为 王元 +3 位作者 金昌柱 秦大公 徐钦琦 张立民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5-368,共14页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公鸡山与智人伴生的动物群中的偶蹄类:文中小猪(Sus xiaozhu wenzhongi subsp.nov.)、裴氏猪相似种(Sus cf.peii)、麂未定种(Muntiacus sp.)、水鹿相似种(Cervus(Rusa.)cf.C.(R.)unicolor)、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公鸡山偶蹄类及其他伴生哺乳动物指示的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至晚更新世早期,那时这一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是近水的森林和灌丛环境,并镶嵌有一些草甸和草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蹄类 智人 公鸡山 广西崇左 -更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