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工具——血清药理学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军昌 夏天 +1 位作者 黄熙 程冕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6期44-46,共3页
中药复方制剂(含单味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尽管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作用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给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成分的分析与药理效应的研究... 中药复方制剂(含单味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论治的重要手段。中药复方药理的研究日益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急需解决的实际课题,尽管复方成分的复杂性、作用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给中药复方药理作用成分的分析与药理效应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但是,经近年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药理 研究工具 复方血清药理 血清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补阳还五汤治疗脑卒中谈中药复方药理学新模式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2
作者 沈剑刚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0-1435,共6页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是再生医学重要的治疗靶细胞,以促进干细胞生长和形成新生神经元,用于重建脑卒中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功能和修复脑组织。在成年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潜在的生长能力,缺血缺氧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增...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是再生医学重要的治疗靶细胞,以促进干细胞生长和形成新生神经元,用于重建脑卒中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经功能和修复脑组织。在成年脑组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具有潜在的生长能力,缺血缺氧可以诱导神经干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但是这种自发的脑修复机制并不能够有效重建功能性神经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新生神经干细胞生存能力的问题,又有微环境多种有害因子影响其生长及生存能力。因此,单靶点治疗策略在促进神经再生和脑修复方面收效甚微。中医药以其多成分和多靶点的治疗策略显示了极大的优势,历代医籍及当代临床为中医药治疗脑卒中及促进神经修复提供了大量研究素材。具有促进干细胞生长的中药单体、提取物及复方中药制剂多有补肾填精、活血化淤及化痰醒神之功效,与中医理论不谋而合。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治疗中风的代表方剂,本文以经典复方补阳还五汤为例,讨论中医药活性复方的药理学模式,根据补阳还五汤促进神经再生功能及其有效成分研究的最新进展,讨论补阳还五汤促进神经再生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能调节神经再生过程中的多种信号通路和分子靶点,其作用机制是通过网络调节而达到促进脑修复和神经功能的作用,其复杂的活性成分与效应靶点相互关系值得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卒中 中药复方药理 神经干细胞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药理群论、层次论和优化论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忠 杨明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3期44-46,共3页
中药复方药理群论、层次论和优化论模型王忠杨明均(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每味中药均含有多种成分,既存在有效部位,又混杂无效甚至有毒物质,由数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其化学成分就更为复杂。对复方的研究是现代中药研究的... 中药复方药理群论、层次论和优化论模型王忠杨明均(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10075)每味中药均含有多种成分,既存在有效部位,又混杂无效甚至有毒物质,由数味中药组成的复方其化学成分就更为复杂。对复方的研究是现代中药研究的重点之一。中药复方由严谨的配伍和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药理 群论 层次论 优化论 复方研究 复方药理作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培养技术在中药血清药理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永艳 朱卫东 袁浩 《齐鲁护理杂志》 2010年第11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中药血清药理 细胞培养技术 血清药理学方法 应用 中药复方药理 细胞培养体系 临床疗效 体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君子汤联合阿霉素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婷 廖斌 +3 位作者 徐成波 齐彦 陈毅宁 陈佳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95-100,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阿霉素(DOX)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耐药性及耐药性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君子汤(FFJZ)联合阿霉素(DOX)逆转白血病K562/VCR细胞多药耐药及诱导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耐药性及耐药性逆转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1(MDR1)、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和B淋巴细胞瘤-2(Bcl-2)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无细胞毒性的FFJZ(6 mg/m L)、DOX(5 mg/m L)单独用药可显著降低K562/VCR的半数抑制浓度指数(IC_(50))(P<0.05),两药联合应用对K562/VCR逆转指数显著高于单独应用(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作用浓度为4、6 mg/m L的FFJZ联合DOX(5 mg/m L)能够提高K562/VCR细胞总凋亡率和早期凋亡率,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FFJZ联合DOX应用可下调MDR1、BCRP、P-gp m RNA表达,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JZ联合DOX应用可上调Bax m RNA、下调Bcl-2 m RNA表达,与DOX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FJZ联合DOX与对照组比较,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Bax、Bcl-2 m RNA表达一致。【结论】无细胞毒性的FFJZ、DOX对K562/VCR细胞耐药性均有逆转作用,两药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上调促凋亡基因Bax和下调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君子汤/药理 阿霉素/药理 多药耐药 白血病/中西医结合疗法 K562/VCR 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执著,才能走向成功——我的中药药理研究历程
6
作者 王建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王建华教授是我国中药复方药理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在该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王教授的辛苦经营和执著追求的精神 。
关键词 王建华教授 中药复方药理 中药药理 研究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补肾痹通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7
作者 向文远 易林 +1 位作者 邓迎杰 方锐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5期27-34,共8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补肾痹通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补肾痹通方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检索KOA疾病相关靶点,...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补肾痹通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补肾痹通方的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PharmGkb、TTD、DrugBank数据库检索KOA疾病相关靶点,将药物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将获得的有效成分及相关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绘制“补肾痹通方-有效成分-KOA作用靶点”的网络图,筛选关键有效成分,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筛选补肾痹通方治疗KOA的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与KEGG注释分析。选取人软骨细胞设置对照组、损伤组、给药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损伤组和给药组在含白细胞介素(IL)-1β(10 ng/ml)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给药组给予0.4447μg/ml补肾痹通方药液。培养24 h后,观察三组细胞形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水平,qRT-PCR与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软骨修复因子的表达。结果共筛选出补肾痹通方有效成分186个,主要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等,主要通过TNF、MMP1、CXCL2、IL1B等关键靶点和PI3K/Akt、T细胞受体、Toll样受体、低氧诱导因子-1、TNF、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涉及氧化应激反应、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显微镜下可见,损伤组细胞数量减少,给药组细胞数量增加。损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水平高于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SOX9、COL2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给药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损伤组,TGF-β、IGF-1、BFGF及SOX9、COL2A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损伤组(P<0.05)。结论补肾痹通方可能通过缓解炎症细胞浸润并参与SOX9、COL2A1调控来促进损伤软骨细胞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痹通方 膝骨性关节炎 中药复方网络药理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草、肿节风及其复方制剂对■清除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韦爱伯 龙奇军 +3 位作者 黄秀梅 黄婷婷 黄忠恒 张树球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0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研究苦草、肿节风及其复方制剂对O2.-清除率的影响。方法:用水提取中草药苦草、肿节风、玄参及复方制剂万通炎康片、炎肿化毒片,用AP-TEMED系统产生O2.-,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述药物对O2.-的清除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苦草、肿节风... 目的:研究苦草、肿节风及其复方制剂对O2.-清除率的影响。方法:用水提取中草药苦草、肿节风、玄参及复方制剂万通炎康片、炎肿化毒片,用AP-TEMED系统产生O2.-,分光光度法测定上述药物对O2.-的清除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苦草、肿节风、玄参、万通炎康片、炎肿化毒片水提取液及苦草、肿节风混合液、玄参、肿节风混合液对O2.均有清除作用,苦草和炎肿化毒片对O2.-的清除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1),不同剂量的万通炎康片水溶液对O2.清除率呈剂量相关性。结论:苦草、肿节风、玄参、万通炎康片体外均有较高的O2.-清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草/药理 肿节风/药理 中药(复方)/药理 氧自由基/药物作用苦草/药理 肿节风/药理 中药(复方)/药理 氧自由基/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贺福元 邓凯文 +5 位作者 刘文龙 石继连 邹欢 唐宇 刘平安 周宏灏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6-259,17,共4页
目的:从多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动力学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方法:分析中医药学科与网络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 目的:从多成分网络药理学及动力学研究现状探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其动力学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方法。方法:分析中医药学科与网络药理学科研究的特点,根据中药复方药效物质作用的本源,结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总体思路与方法。结果:与单成分有效性研究相比,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问题分静态与动态两种形式,静态是指中药复方入口前的原成分群与某一时间点固定的网络关系,如中药复方采用指纹图谱表达,亦为网络谱效学问题;动态的网络药理学问题是指入口后中药动态代谢后血样中成分群与各时间点的网络药效动力学问题,与指纹图谱结合后者为网络谱效动力学,后者包括前者,因此中药复方网络谱效动力学问题是量-比、量-时、量-效三者的有机统一整体;结论:中药复方的网络药理学的关键而又基础的科学问题是基于网络平衡常数表征的网络谱效动力学参数测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中药复方网络药理 网络谱效学 网络谱效动力学 药动学 药效动力学 药理 平衡常数 拓扑学
原文传递
试论“证治药动学”假说的哲学思想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玉兴 黄熙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了探索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动力学之间关系 ,黄熙教授于 1991年提出”证治药动学”假说。经过 10年的研究 ,已初步验证了该假说。着重论述了该假说蕴含的哲学思想 。
关键词 “证治药动学”假说 中药复方药理 哲学思想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寇俊萍 柴程芝 余伯阳 《药学进展》 CAS 2013年第9期428-432,共5页
综述了2010—2011年度我国科学家在中药药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重点是中药药性理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中药有效成分作用及复方药理等方面的代表性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药药理 中药药性理论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中药有效成分作用机制 中药复方药理
原文传递
益气养阴活血方药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昕媛 匡洪宇 +1 位作者 邹伟 刘余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1年第5期392-393,共2页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高糖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中药干预组、高糖组及高糖中药干预组。应用CCK-8测定各组RGCs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高糖条件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中药干预组、高糖组及高糖中药干预组。应用CCK-8测定各组RGCs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高糖对RGCs呈时间依赖性抑制其生长(P<0.01),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血清可降低高糖培养下RGCs的生长抑制率(P<0.01)。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高糖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对高糖条件下RGCs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药理 益气养阴活血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药物作用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al medic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rritable bowelsyndrome:A comprehensive review 被引量:12
13
作者 Roja Rahimi Mohammad Abdollahi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589-600,共12页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functional gut disorder with high prevalence.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involved in its pathophysiology and disappointing results from conventional IBS medications,the treatment of ...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 functional gut disorder with high prevalence.Because of various factors involved in its pathophysiology and disappointing results from conventional IBS medications,the treatment of IBS is challenging and use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s especially herbal therapies is increasing.In this paper,electronic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Scopus,and Cochrane library were searched to obtain any in vitro,in vivo or human studies evaluating single or compound herbal prepar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IBS.One in vitro,3 in vivo and 23 human studies were included and systematically reviewed.The majority of studies are about essential oil of Menta piperita as a single preparation and STW 5 as a compound preparation.Some evaluated herbs such as Curcuma xanthorriza and Fumaria officinalis did not demonstrate any benefits in IBS.However,it seems there are many other herbal preparations such as those propo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of different countries that could be studied and investigated for their efficacy in management of I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al medicine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Systematic revi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肯定疗效,规范标准,发现机理”的中药上市后有效性评价范式思考——以丹红注射液临床研究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亚南 刘骏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9-284,共6页
当前医学研究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突破了固有思维形态和研究模式,正在催生中医药研究范式的转变。该文以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为例,以“肯定疗效,规范标准,发现机理”的科学理念为纲领,以研究的立题... 当前医学研究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突破了固有思维形态和研究模式,正在催生中医药研究范式的转变。该文以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为例,以“肯定疗效,规范标准,发现机理”的科学理念为纲领,以研究的立题背景、指标评价模式、试验设计方法、安慰剂盲法实施、数据管理制度、模块药理学框架下中药复方临床药效机制探索等为主线,对中药上市后品种有效性再评价的研究模式进行了探讨。该研究首次绘制了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以靶向功能模块构成的靶点网络,并将循证研究与模块药理学框架相结合,最终将药理机制变化与临床疗效变化相关联,探究了疗效表型相关性优势,旨在为中药上市后疗效评价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模板,为多靶点中药复方多表型药理机制研究及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促进中医药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临床研究 中药复方药理机制 适应性设计 模块药理 丹红注射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