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淡中药性状与功用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庆林 《国医论坛》 2005年第4期40-41,共2页
中药性状是指视之可见、嗅之可闻、触之可及、尝之可得的中药的客观特性,包括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以及入药部位等.由于中药多数属于天然药物,认识药物的性状不仅关系到药物的真伪鉴别,更直接影... 中药性状是指视之可见、嗅之可闻、触之可及、尝之可得的中药的客观特性,包括药物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轻重、疏密、坚软、润燥)以及入药部位等.由于中药多数属于天然药物,认识药物的性状不仅关系到药物的真伪鉴别,更直接影响对药物功效、应用的学习与理解,尤其是对药物临床疗效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 功用 中药性能 五味 归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中药性状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窦国义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17期58-60,共3页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是鉴别中药材真伪和评价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药材种类繁多、易混品种多、类似药材鉴别特点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依托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培养掌握中药性状鉴定技术的高素质技...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是鉴别中药材真伪和评价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药材种类繁多、易混品种多、类似药材鉴别特点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依托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培养掌握中药性状鉴定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应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讲述中药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展示实物图片、总结中药歌诀、对比相似中药、制作思维导图、举行饮片鉴定比赛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图作业在中药性状鉴定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第6期74-74,共1页
中药性状鉴定也称为"感观鉴定",是指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了解药材性状、判断药材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中药性状鉴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视频展示等。但中药品种繁多,且各自不同,在中药性... 中药性状鉴定也称为"感观鉴定",是指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了解药材性状、判断药材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中药性状鉴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视频展示等。但中药品种繁多,且各自不同,在中药性状鉴定教学过程中,虽然结合药材样品和多媒体视频等进行,但笔者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不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图作业 中药性状鉴定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中药性状鉴定实践教学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云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16期62-63,共2页
在中药性状鉴定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坚持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展示中药主要特征,使学生快速辨别中药;分门别类找区别点,区分容易混淆的中药;别具一格的标本墙,能巩固学生辨药能力;实行检测提问制度,确保学生人人能过关,通过操作考核成... 在中药性状鉴定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坚持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展示中药主要特征,使学生快速辨别中药;分门别类找区别点,区分容易混淆的中药;别具一格的标本墙,能巩固学生辨药能力;实行检测提问制度,确保学生人人能过关,通过操作考核成绩分析,结果表明以上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药性状学
5
作者 康廷国 张慧 +6 位作者 李峰 王添敏 许亮 张建逵 李娜 宋慧鹏 李思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79-3587,共9页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依据遗传学中“性状”的概念,结合中药的特点,将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与宏观性状合二为一,提出“中药性状学”的概念,即对中药所呈现的宏观和微观性状进行表征和研究的应用科学。中药性状学不仅能够揭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和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能与中药化学、中药生物学质量标志物关联(三学关联),建立符合中医整体观的中药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其内涵、任务、地位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 辨状论质 质量 三维评价 中药化学 中药生物学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中药的性状鉴定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华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26期183-184,共2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仪器分析手段的不断增加与进步,比如扫描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分子生物学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聚类分析法等,它们的不断出现为鉴定中药提供了更多更科学的方法。但是,作为一名医学人员,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别 真伪 外观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快速鉴别掺杂、霉变药材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莉 杨青山 周建理 《中外医疗》 2012年第3期191-192,共2页
分析了掺杂、霉变药材的自身特点,结合中药微性状鉴定法的作用和优点,提出把中药微性状鉴定法作为掺杂、霉变类中药快速检验的一种方法推广。
关键词 中药性状 掺杂 霉变 中药 快速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快速鉴别掺杂、霉变药材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屹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6期141-142,144,共3页
目的对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特征分析,并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药材中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鉴别,以保证药材质量。方法对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介绍,并结合易掺杂、霉变药材进行说明,如何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去伪存真,提高药材质... 目的对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特征分析,并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药材中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鉴别,以保证药材质量。方法对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介绍,并结合易掺杂、霉变药材进行说明,如何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去伪存真,提高药材质量,确保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中药微性状鉴定法的使用,能够较为快速地对中药材掺杂、霉变的低劣药材进行鉴别,提高了中药的质量,从源头为确保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结论中药微性状鉴定法的应用,能够快速鉴别中药材中的掺杂、霉变药材,保证中药材质量,为确保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霉变 药材 中药性状鉴定法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药材性状鉴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仕伟 《北方药学》 2012年第8期79-80,共2页
本文对传统中药材性状的鉴定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从而保证对中药材的真伪及质量的鉴定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 中药性状 鉴定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药片剂性状的影响因素
10
作者 陈玉璞 姚红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706-706,共1页
关键词 中药片剂性状 制剂 压片 烘干温度 包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材的真伪简易识别经验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湘来 《湖南中医杂志》 1999年第1期50-50,共1页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中药材少数品种短缺,或价格起落幅度悬殊,给一些不法药贩有可乘之机,中药材的掺伪作假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兹将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特殊品种,对其简易的经验识别方法作一介绍,仅供同道参考。1半夏正...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中药材少数品种短缺,或价格起落幅度悬殊,给一些不法药贩有可乘之机,中药材的掺伪作假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兹将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特殊品种,对其简易的经验识别方法作一介绍,仅供同道参考。1半夏正品特征是块茎呈圆球形、类圆球形或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半夏 射干 穿山甲 丹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味常用中药的荧光鉴别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莲银 《甘肃中医》 2000年第3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显微鉴定 黄柏 红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鉴定新技术进展
13
作者 严启新 《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8年第2期12-13,共2页
中药鉴定新技术进展云南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650200)严启新主题词中药鉴定/方法,计算机,中药显微鉴定,中药性状鉴定中药鉴定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传统上,鉴定的方法即以四大鉴定(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 中药鉴定新技术进展云南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650200)严启新主题词中药鉴定/方法,计算机,中药显微鉴定,中药性状鉴定中药鉴定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传统上,鉴定的方法即以四大鉴定(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为主。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方法 计算机 中药显微鉴定 中药性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中药水试鉴别法
14
作者 曹勇 苏家茹 孙奎元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9期54-55,共2页
中药水试鉴別法是中药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方法之一,原理是根据有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现象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1... 中药水试鉴別法是中药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方法之一,原理是根据有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现象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1.大黄:其粉末加碱性水溶液显红色。 2.苦参:横切片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几滴,栓皮部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 3.山豆根: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滴于药材表面、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久置不褪。 4.远志:取粗粉0.5g,加热水1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试鉴别 常用中药 入水 药材 久置 血红色 水浸泡 水面 中药性状鉴定 成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闻问切”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西洋参的鉴定”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玮玮 杨东方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13期65-66,共2页
将“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4种方法应用于中药性状鉴定中,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全面准确判断。并将此理念贯穿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符合高职生认知中药的规律。
关键词 中药鉴定技术 望闻问切 中药性状鉴定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手试、光泽度、对光照鉴别法
16
作者 董雅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年第10期43-43,共1页
中药性状鉴定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颜色、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笔者整理归纳了手试、光泽度、对光照简易鉴别方法,现分述如下。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光泽度 手试 光照 鉴别法 表面特征 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材的特殊鉴别方法
17
作者 渠凤兰 张玉香 《甘肃中医》 2003年第4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中药 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伪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与乌蔹莓的微性状鉴别 被引量:1
18
作者 鞠康 夏东平 +2 位作者 王甫成 马健 周建理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89-91,97,共4页
目的:鉴别中药乌蔹莓与其相似品中药绞股蓝。方法:通过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乌蔹莓与绞股蓝进行鉴别。结果:乌蔹莓与绞股蓝在腺毛、非腺毛、叶表面各部位微性状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细节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区别。结论:中药微性状鉴别法能够快... 目的:鉴别中药乌蔹莓与其相似品中药绞股蓝。方法:通过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乌蔹莓与绞股蓝进行鉴别。结果:乌蔹莓与绞股蓝在腺毛、非腺毛、叶表面各部位微性状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细节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区别。结论:中药微性状鉴别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乌蔹莓与绞股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蔹莓 绞股蓝 中药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药材采购管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艳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24期M0007-M0007,共1页
在市场经济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医院的各项成本要得到控制,这其中药品的采购成本尤为重要,所以,药材采购工作除了要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医院经济效益的好坏。本人在中药房工作多年,特从中药材的采购时... 在市场经济中,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医院的各项成本要得到控制,这其中药品的采购成本尤为重要,所以,药材采购工作除了要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医院经济效益的好坏。本人在中药房工作多年,特从中药材的采购时间、性状鉴别、品质控制等方面谈一谈中药材采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采购 中药材管理 中药性状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萼猕猴桃根与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辛海量 吴迎春 +2 位作者 徐燕丰 张亚妮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对对萼猕猴桃的根与茎进行比较研究,为扩大对萼猕猴桃的用药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其根与茎从性状、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都呈生物碱、皂苷阳性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都存在280nm吸收... 目的:对对萼猕猴桃的根与茎进行比较研究,为扩大对萼猕猴桃的用药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其根与茎从性状、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都呈生物碱、皂苷阳性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都存在280nm吸收峰;水浸出物得率分别为5.35%、5.6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含量分别为0.00501%、0.00641%;对HL60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62.39mg和75.51mg,对K562白血病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70.47mg和77.46mg,对小鼠皮下移植H22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0.09%和44.52%;两者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作用相近;两者都不具有镇痛作用。结论:两者除性状差异显著外,在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茎与根的总体情况相近,茎代替根入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萼猕猴桃 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理化鉴定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