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中药性状鉴定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窦国义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第17期58-60,共3页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是鉴别中药材真伪和评价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药材种类繁多、易混品种多、类似药材鉴别特点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依托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培养掌握中药性状鉴定技术的高素质技...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是鉴别中药材真伪和评价质量好坏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药材种类繁多、易混品种多、类似药材鉴别特点复杂等多种因素,导致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学习困难。依托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以培养掌握中药性状鉴定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应用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讲述中药历史故事、创设问题情景、展示实物图片、总结中药歌诀、对比相似中药、制作思维导图、举行饮片鉴定比赛等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同类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中药性状鉴定技术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绘图作业在中药性状鉴定教学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新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第6期74-74,共1页
中药性状鉴定也称为"感观鉴定",是指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了解药材性状、判断药材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中药性状鉴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视频展示等。但中药品种繁多,且各自不同,在中药性... 中药性状鉴定也称为"感观鉴定",是指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尝等方式了解药材性状、判断药材品种和质量的鉴定方法。中药性状鉴定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视频展示等。但中药品种繁多,且各自不同,在中药性状鉴定教学过程中,虽然结合药材样品和多媒体视频等进行,但笔者发现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不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图作业 中药性状鉴定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提高中药性状鉴定实践教学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云兰 《卫生职业教育》 2010年第16期62-63,共2页
在中药性状鉴定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坚持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展示中药主要特征,使学生快速辨别中药;分门别类找区别点,区分容易混淆的中药;别具一格的标本墙,能巩固学生辨药能力;实行检测提问制度,确保学生人人能过关,通过操作考核成... 在中药性状鉴定实践教学中进行改革探索,坚持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展示中药主要特征,使学生快速辨别中药;分门别类找区别点,区分容易混淆的中药;别具一格的标本墙,能巩固学生辨药能力;实行检测提问制度,确保学生人人能过关,通过操作考核成绩分析,结果表明以上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快速鉴别掺杂、霉变药材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屹 《智慧健康》 2019年第16期141-142,144,共3页
目的对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特征分析,并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药材中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鉴别,以保证药材质量。方法对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介绍,并结合易掺杂、霉变药材进行说明,如何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去伪存真,提高药材质... 目的对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特征分析,并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药材中掺杂、霉变的药材进行鉴别,以保证药材质量。方法对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介绍,并结合易掺杂、霉变药材进行说明,如何利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进行去伪存真,提高药材质量,确保治疗效果。结果通过中药微性状鉴定法的使用,能够较为快速地对中药材掺杂、霉变的低劣药材进行鉴别,提高了中药的质量,从源头为确保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结论中药微性状鉴定法的应用,能够快速鉴别中药材中的掺杂、霉变药材,保证中药材质量,为确保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 霉变 药材 中药性状鉴定 快速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鉴定新技术进展
5
作者 严启新 《湖南中医药导报》 1998年第2期12-13,共2页
中药鉴定新技术进展云南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650200)严启新主题词中药鉴定/方法,计算机,中药显微鉴定,中药性状鉴定中药鉴定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传统上,鉴定的方法即以四大鉴定(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 中药鉴定新技术进展云南中医学院95级研究生(650200)严启新主题词中药鉴定/方法,计算机,中药显微鉴定,中药性状鉴定中药鉴定是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传统上,鉴定的方法即以四大鉴定(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为主。近年来,随着对中药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鉴定/方法 计算机 中药显微鉴定 中药性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望闻问切”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西洋参的鉴定”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玮玮 杨东方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第13期65-66,共2页
将“望闻问切”诊断疾病的4种方法应用于中药性状鉴定中,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全面准确判断。并将此理念贯穿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中,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符合高职生认知中药的规律。
关键词 中药鉴定技术 望闻问切 中药性状鉴定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材的真伪简易识别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湘来 《湖南中医杂志》 1999年第1期50-50,共1页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中药材少数品种短缺,或价格起落幅度悬殊,给一些不法药贩有可乘之机,中药材的掺伪作假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兹将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特殊品种,对其简易的经验识别方法作一介绍,仅供同道参考。1半夏正... 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中药材少数品种短缺,或价格起落幅度悬殊,给一些不法药贩有可乘之机,中药材的掺伪作假现象屡见不鲜。笔者兹将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几个特殊品种,对其简易的经验识别方法作一介绍,仅供同道参考。1半夏正品特征是块茎呈圆球形、类圆球形或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半夏 射干 穿山甲 丹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味常用中药的荧光鉴别 被引量:1
8
作者 程莲银 《甘肃中医》 2000年第3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显微鉴定 黄柏 红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中药水试鉴别法
9
作者 曹勇 苏家茹 孙奎元 《青岛医药卫生》 1995年第9期54-55,共2页
中药水试鉴別法是中药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方法之一,原理是根据有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现象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1... 中药水试鉴別法是中药性状鉴定(就是用眼看、手摸、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方法之一,原理是根据有些药材放入水中能产生特殊现象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它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1.大黄:其粉末加碱性水溶液显红色。 2.苦参:横切片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几滴,栓皮部即呈橙红色、渐变为血红色,久置不消失。 3.山豆根: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滴于药材表面、颜色由橙红色变为血红色,久置不褪。 4.远志:取粗粉0.5g,加热水10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试鉴别 常用中药 入水 药材 久置 血红色 水浸泡 水面 中药性状鉴定 成黄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手试、光泽度、对光照鉴别法
10
作者 董雅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7年第10期43-43,共1页
中药性状鉴定包括形状、大小、表面特征、颜色、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笔者整理归纳了手试、光泽度、对光照简易鉴别方法,现分述如下。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光泽度 手试 光照 鉴别法 表面特征 鉴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中药材的特殊鉴别方法
11
作者 渠凤兰 张玉香 《甘肃中医》 2003年第4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中药 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伪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萼猕猴桃根与茎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辛海量 吴迎春 +2 位作者 徐燕丰 张亚妮 凌昌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8-302,共5页
目的:对对萼猕猴桃的根与茎进行比较研究,为扩大对萼猕猴桃的用药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其根与茎从性状、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都呈生物碱、皂苷阳性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都存在280nm吸收... 目的:对对萼猕猴桃的根与茎进行比较研究,为扩大对萼猕猴桃的用药部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其根与茎从性状、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两者都呈生物碱、皂苷阳性反应;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都存在280nm吸收峰;水浸出物得率分别为5.35%、5.68%;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含量分别为0.00501%、0.00641%;对HL60肿瘤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62.39mg和75.51mg,对K562白血病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70.47mg和77.46mg,对小鼠皮下移植H22肿瘤的抑制率分别为50.09%和44.52%;两者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作用相近;两者都不具有镇痛作用。结论:两者除性状差异显著外,在理化性质、有效成分含量、药理作用方面,茎与根的总体情况相近,茎代替根入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萼猕猴桃 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理化鉴定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的检测方法
13
作者 刘玉魁 赵作连 郭迎霞 《河北中医》 2008年第3期308-309,共2页
关键词 芦荟 色谱法 薄层 中药性状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菟丝子的真伪鉴别与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道清 石万银 +6 位作者 杨跃军 韩张斌 刘源才 陈琪瑶 胡佳 吴健 殷涛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22期3422-3425,共4页
目的对菟丝子及其掺伪品进行鉴别,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为企业生产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2018年3-5月从外观性状、水试、显微、薄层色谱对菟丝子正品、掺伪品的性状及理化进行鉴别,并通过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和含量测定对... 目的对菟丝子及其掺伪品进行鉴别,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为企业生产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保障。方法2018年3-5月从外观性状、水试、显微、薄层色谱对菟丝子正品、掺伪品的性状及理化进行鉴别,并通过水分、总灰分及酸不溶性灰分和含量测定对菟丝子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外观性状、水试、显微、薄层色谱能明显区分菟丝子及掺伪品。菟丝子的水分含量为5.83%~7.62%,总灰分含量为4.75%~5.5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1.91%~2.73%,金丝桃苷含量为0.13%~0.21%。结论通过性状、理化和显微鉴别可有效区分菟丝子及其近伪品;通过质量评价可有效判断正品菟丝子中是否掺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属 中药性状鉴定 显微镜检查 金丝桃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及现代方法的白花蛇舌草及其地方习用品鉴别研究
15
作者 辛雪颖 范崇庆 +3 位作者 金艳 冯学锋 李娆娆 李海霞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第4期498-505,共8页
目的通过对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全面分析比较,对三者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者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叶横切面、果实横切面、种子横切面及药材粉末特征;采用H... 目的通过对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的性状、显微特征和HPLC指纹图谱全面分析比较,对三者进行鉴别研究。方法采用传统方法观察三者性状,鉴别茎横切面、叶横切面、果实横切面、种子横切面及药材粉末特征;采用HPLC指纹图谱比较三者色谱峰差异。结果性状项下,白花蛇舌草茎为圆柱形,蒴果单生或双生于叶腋,扁球形,直径2~3 mm,果柄长;伞房花耳草和纤花耳草为四棱柱形,伞房花耳草为2~5蒴果呈伞房花序生于叶腋,球形,直径1~1.5 mm,具细长的柄;纤花耳草1~3蒴果簇生于叶腋,卵圆形,边缘有纵棱,直径约1.5 mm,无柄,叶干时边缘反卷呈长针状。鉴别项下,白花蛇舌草茎横切面呈类圆形,叶中脉处下方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2层纤维细胞组,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上密布细小红棕色或黄棕色的疣状点;伞房花耳草茎横切面为四棱形,种皮细胞表面观为多边形,壁波状弯曲,壁上没有疣状点;纤花耳草中脉上方略四陷,下方不突起;内果皮纤维层由8~13层纤维细胞组成。HPLC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显示,白花蛇舌草与常见地方习用品有各自特征色谱峰,有一定差别。结论传统和现代方法均显示白花蛇舌草及伞房花耳草、纤花耳草在性状、组织显微横切面、粉末特征、化学成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有效区分白花蛇舌草及其2种地方习用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显微鉴定 白花蛇舌草 伞房花耳草 纤花耳草 HPLC指纹图谱鉴别
原文传递
Integrating ancient and modern approaches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authentication 被引量:5
16
作者 Zhongzhen Zhao Hubiao Chen +4 位作者 Ping Guo Zhitao Liang Eric Brand Lailai Wong Jing Liu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908-914,共7页
Authenti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quality control,and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directly impacts clinical efficacy.Chinese medicinal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concern of the wider community,a... Authentication is a key component of quality control,and the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directly impacts clinical efficacy.Chinese medicinal quality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concern of the wider community,and it is intricately connected to the futur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us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Chinese medicine,and it continues to be effective for resolving important issues related to quality control in the modern-day.However,new challenges have emerged for 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For example,new botanical varieties have emerged,with differences in macroscopic features related to cultivated vs.wild materials.Changes i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lso affect these features.Consequently,continu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in Chinese medicinal authentication methods are needed.Ma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is based on organoleptic assessment,microscopy,and research of ancient texts,such as the Bencao.In addition to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experience-based differentiation,innovation can take advantage of new technologies that can provide even more detailed,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morphology.In the present review,we summarized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the scientific exposi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authentication,featuring a review of specialized publications,descrip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inese medicine specimen center and Chinese Medicine digital project,the expansion of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ies,and the formation of a cultural project dedicated to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medicinal authentication Macro-/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Benca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cultural promo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