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药事干预与妊娠期中药用药安全 被引量:5
1
作者 褚英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4期40-41,44,共3页
妊娠期中药用药安全是所有中药学工作者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从临床中药学的制度管理、药品、医生、药房4个方面探讨妊娠期中药的合理使用,认为采取相应药事干预,可以提高妊娠期中药用药合理性,保障孕妇用药安全。
关键词 妊娠期 中药用药安全 药事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复用药、长处方、毒性作用、配伍禁忌的中药用药安全前置审核管理对不合理用药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惠仪 翁贤 +2 位作者 黎奔 邹君华 许伟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重复用药、长处方、毒性作用、配伍禁忌的中药用药安全前置审核管理对不合理用药率的影响。方法根据用药审核规则及合理用药知识库建立中药用药安全前置审核系统,将其作为干预工具。收集2020年4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 目的观察基于重复用药、长处方、毒性作用、配伍禁忌的中药用药安全前置审核管理对不合理用药率的影响。方法根据用药审核规则及合理用药知识库建立中药用药安全前置审核系统,将其作为干预工具。收集2020年4月—2021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处方2053520张纳入对照组(药师人工审核),收集2021年5月—2022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处方1039506张纳入观察组(前置审核+药师人工审核),统计用药情况,确认不合理处方类型占比,分析观察组门诊患者问题处方修改率、修改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不合理处方审出率为1.41%,高于对照组的0.76%(χ^(2)=3052.016,P<0.001);不合理处方类型共涉及11类,观察组不合理处方类型中相互作用、重复用药、妊娠用药、超多日用量、药物禁忌证、超适应证不合理处方数量少于对照组,给药途径、剂量范围、药物过敏、规范性审查、儿童用药不合理处方数量多于对照组;审核问题处方的提示修改处方率由38.59%降到16.84%,主动修改处方率由61.41%升到83.16%;修改处方成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实施中药用药安全前置审核管理较单一采用人工审核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不合理处方审出率,既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也减少医师药师工作量,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用药安全 前置审核 不合理用药 配伍禁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安全用药导论》的慕课建设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林志健 张冰 张晓朦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5期142-145,共4页
目的:中药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是相对片面的。课程组织开展基于慕课教学方式的大众中药安全性教育与科普。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制作的实践与经验思考。方法:通过课程中... 目的:中药安全事件频发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人们对中药安全性的认识是相对片面的。课程组织开展基于慕课教学方式的大众中药安全性教育与科普。本文旨在分析和总结《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制作的实践与经验思考。方法:通过课程中授课教师团队的研讨,对整个《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与拆解,然后将知识点模块化、单元化,形成《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课程的课程内容。组建慕课拍摄团队,对课程进行视频制作、上线发布、课程互动以及管理,并总结了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在课程组与视频制作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开发了《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课程,并已上线开展教学三个周期,从而改进互动方式和课程,使教学更有效。结论:慕课需要根据在线传播的特点,团队分工协作,合理设计与精心制作而成。《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资源将有利于加强中医药知识的科学普及宣传,使公众全面、客观地看待中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安全用药导论》 MOOC 实践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混合式教学设计思路与实施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茜 张冰 张一昕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4期59-62,共4页
为切实提高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全国高等院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明确指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实施方案和目标。基于近年来不良反应报道频发,人们对中药的认知存在误区,张冰教授团队... 为切实提高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在全国高等院校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明确指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的实施方案和目标。基于近年来不良反应报道频发,人们对中药的认知存在误区,张冰教授团队首次建立了国家在线精品慕课《中药安全用药导论》,以便于普及中药安全用药知识,培养高素质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人才。笔者利用《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慕课建设资源,结合学习通平台,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一流课程建设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准则,探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过程,以期与同道共同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中药安全用药导论》 慕课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模式的“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英文在线课程建设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志健 张晓朦 张冰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2年第4期9-14,共6页
随着中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课程不仅需要满足我国拔尖人才培养,也应该能够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求。“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是研究中药安全性问题发现、评估、理解与防范的一门学科。“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英文在线课程建设... 随着中医学教育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医药课程不仅需要满足我国拔尖人才培养,也应该能够适应国际文化交流的需求。“中药安全用药导论”是研究中药安全性问题发现、评估、理解与防范的一门学科。“中药安全用药导论”英文在线课程建设将以中药不良反应、药物安全警戒及中药安全合理应用为主线,同时面向国际安全用药前沿,通过知识内容与语言融合教学模式,将“中药安全用药导论”建设成为一门面向国际的英文在线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内容与语言融合 教学模式 中药安全用药导论 在线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助力中药安全合理用药 被引量:10
6
作者 肖小河 刘昌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365-3367,共3页
国家近期推出的系列利好政策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也因此备受关注。雷公藤是临床确有疗效又具安全性风险的中药之一,围绕其临床合理用药问题,国内已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研究。该专刊主要介绍近2年来... 国家近期推出的系列利好政策为中医药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能,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也因此备受关注。雷公藤是临床确有疗效又具安全性风险的中药之一,围绕其临床合理用药问题,国内已开展多学科协同创新研究。该专刊主要介绍近2年来该领域所取得的部分进展,内容涵盖雷公藤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资源与鉴定、分子生药学等方面,对保证中药安全合理用药、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示范效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安全合理用药 风险防控 雷公藤 多学科协同创新
原文传递
传承背景下基于模型引导的中药安全用药研究
7
作者 周淑莹 沈益琴 +1 位作者 朱苏美 邓慧荔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3年第22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传承背景下基于模型引导的中药安全用药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22年7月—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在血液净化中心诊疗的患者,在其入院后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血液净化中心患者诊疗期... 目的:分析传承背景下基于模型引导的中药安全用药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医院2022年7月—2023年3月收治的92例在血液净化中心诊疗的患者,在其入院后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血液净化中心患者诊疗期间进行常规中药用药管理。观察血液净化中心患者诊疗期间在传承背景下基于模型引导进行中药安全用药管理。观察组间血液净化中心管理质量、中药用药管理质量、中药用药安全性。结果:在信息查对、感染控制、人文关怀、规范操作4方面的血液净化中心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中,管理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在信息查对、感染控制、人文关怀、规范操作4方面的血液净化中心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4方面的血液净化中心中药用药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中,管理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在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合理性4方面的血液净化中心中药用药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中药用药后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承背景下基于模型引导对患者进行中药安全用药管理无论是对临床管理质量的提升还是对中药用药管理质量的提升均有积极作用,可以进一步降低患者各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承背景 模型引导 中药安全用药 管理质量 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
原文传递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半定量快速筛查13种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毒性元素 被引量:14
8
作者 左甜甜 李耀磊 +3 位作者 李永鹏 武嘉庚 金红宇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8-2244,共7页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建立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无需大量对照物质的重金属及毒性无机元素半定量快速分析方法,用于对于中药中所含未知元素的快速筛查和分析。方法:中药材经微波消解前处理后,采用ICP-MS半定量测定方... 目的: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法)建立具有一定通用性的、无需大量对照物质的重金属及毒性无机元素半定量快速分析方法,用于对于中药中所含未知元素的快速筛查和分析。方法:中药材经微波消解前处理后,采用ICP-MS半定量测定方式,选择扫描全谱范围内所有元素,测定重金属及毒性元素。等离子气流量:15.0 L·min^(-1);蠕动泵:0.20 r·s^(-1);雾化室温度:2℃;辅助气流量:0.8 L·min^(-1);载气流量:0.8 L·min^(-1);射频功率:1 550 W;测量点数:6;扫描次数:100次;重复次数:1次;碰撞模式:He模式;分析模式:半定量。结果:西洋参、甘草、川芎、黄连、紫苏叶、金银花、山楂、枸杞子、胖大海、陈皮、白花蛇舌草、水蛭、海藻中Pb、Cd、As、Hg、Cu的回收率为80%~120%。黄连、川芎、白花蛇舌草中Cd的残留量,海藻中Hg的残留量,白花蛇舌草中Pb的残留量,水蛭中As的残留量超标。多元素测定结果表明,Mn、Fe、Zn在药材中含量均较为丰富,其含量范围分别为4.61~910.80、29.27~1 771.27和2.80~276.25 mg·kg^(-1);Ni、Cr、V在药材中均有一定的含量(含量范围分别0.04~15.30、0~28.22和0.02~11.12 mg·kg^(-1)),其中海藻中这3种元素的含量(含量范围分别为1.47~14.30、10.15~28.22和0.37~11.12 mg·kg^(-1))高于其他药材。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半定量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中多种重金属及毒性元素的半定量快速筛查,操作简便,结果准确,效率较高。所建立的方法可以实现对于未知盲样所含未知元素的快速筛查,能够快速确定有害目标元素及浓度范围,为有效应对中药药害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毒性元素 半定量 快速筛查 元素分析 中药多元素监测 中药用药安全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原文传递
论气候变化对中药资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8
9
作者 夏梅梅 钟宛凌 +1 位作者 张子龙 秦梦圆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77-680,共4页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自然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药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气候变化对中药资源的影响虽已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中药资源数量、分布及资源生产和品质的潜在影响,并据此...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自然环境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中药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气候变化对中药资源的影响虽已逐渐受到重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中药资源数量、分布及资源生产和品质的潜在影响,并据此提出对策。以期为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保障中药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药资源 中药用药安全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Safety of Individual Medication of Ma Qian Zi (Semen Strychni) Based upon Assessment of Therapeutic Effects of Guo's Therapy Against Moderate Fluorosis of Bone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焕宇 周卫 +5 位作者 郭培华 桑志成 吴冠男 陈燕军 张兆杰 王惠明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297-302,共6页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afety of individual medication of Guo's Ma Qian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 treatment of fluorosis of bone with Guo's therap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cases of moder...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afety of individual medication of Guo's Ma Qian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effective treatment of fluorosis of bone with Guo's therapy.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ourteen cases of moderate fluorosis of bo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n=60) and a control group (n=54) between December 2007 and August 2009 by using the block randomized method and a central random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of basic treatment,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rally administrated with Guo's Ma Qian Decoction. The initial dose of Ma Qian Zi (Semen Strychni) was 0.4 g and increased by 0.05 g every two days, with the doses of other drugs unchanged, until the patient had "nux vomica response". For the patients with no "nux vomica response", the dosage was continued to increase and the maximum dosage was not more than 1.2 g/da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coction placebo. The changes of strychnine and brucine contents before and after processing and after decoction of Ma Qian Zi (Semen Strychni) were determined with 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hich were controlled within ranges stipulated in the Pharmacopeia; Adverse events were analyzed; Blood strychnine and brucine contents in 10 cases who had taken the drug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1) Strychnine (2.125%) and brucine (1.425%) contents before processing of Ma Qian Zi and 1.88% and 1.31% after processing all conformed with the standards of strychnine (1.2-2.2%) and brucine (no less than 0.8%) stipulated in the Pharmacopeia. When the maximum dosage of Ma Qian Zi was 1.2 g/day, strychnine in the decoction was 11.17 mg and brucine was 7.44 mg, which all conformed with the maximum limited amount (strychnine 13.32 and brucine no less than 4.8 mg) stipulated in the Pharmacopeia. 2) Eight cases had "nux vomica respon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one ca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3) Altogether 18 cases had adverse events,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15.38% (8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18.52% (1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mong them, 10 cases (8.77%) with the adverse event were not related with therapeutic drugs, with an incidence rate of 6.67% (4 cases) in the treatment and 11.11% (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Seven cases had suspicious relative adverse events, the risk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0.658 tim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and one case had the toxic reaction of nux-vomica seed. 4) Strychnine and brucine were unable to be detected in the blood in all points of time in the 10 cases who had taken the drugs, indicating that plasma strychnine and brucine contents were lower than the minimum detectable amount (10 ng), and accumulation of strychnine and brucine were not found in blood of the patient during and after administration for 8 weeks. Conclusion: The individual medication of Ma Qian Zi (Semen Strychni) in the Guo's therapy has a better safe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fety Ma Qian Zi (Semen Strychni) Guo's Ma Qian Decoction Guo's therapy individual med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