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6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关教学法在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应用
1
作者 尹建康 周铁文 +2 位作者 王英 汤灿辉 侯春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5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通关教学法用于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效果,提升高职高专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0级中药专业两个班级,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应用通关教学法的实验班采用模块通关的模式组织教学和作业,... 目的 探讨通关教学法用于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效果,提升高职高专中医药教育的教学质量。方法 随机选择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20级中药专业两个班级,设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应用通关教学法的实验班采用模块通关的模式组织教学和作业,通关方式采用个人通关和团队通关相结合的方式。通关模块分为八大模块,即中药药性理论模块和七法中药模块,七法中药选自八法中药,包含汗法药、和法药、下法药、清法药、温法药、消法药和补法药。对照班采用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的传统模式开展。最后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教学实验表明,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班(P<0.05)。结论 通关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目标性和竞争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与应用 模块教学 通关教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法结合通关模式在“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
2
作者 尹建康 唐春红 +2 位作者 邓小燕 姚如梦 侯春久 《科技风》 2025年第1期134-136,共3页
为了提升“中药药理与应用”的教学质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结合案例教学法和通关模式,开展中药药理的案例教学。通关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目标性。教学实验研究结果... 为了提升“中药药理与应用”的教学质量,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习为中心的OBE教育理念,结合案例教学法和通关模式,开展中药药理的案例教学。通关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可以全方位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目标性。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法结合通关模式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能提升“中药药理与应用”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通关模式 中药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E理念下中药药理学课程在线教学模式探索
3
作者 王国恩 龚梦鹃 陈艳芬 《药学研究》 2025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中药药理学课程作为中药学类的专业必修课,目前鲜见针对“我要学”教学理念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基础,摆脱仅仅“灌输”知识而进行定制培养的教学手段。OBE使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加灵活与多样化,能解... 中药药理学课程作为中药学类的专业必修课,目前鲜见针对“我要学”教学理念的在线课程教学模式。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是一种以学生为基础,摆脱仅仅“灌输”知识而进行定制培养的教学手段。OBE使中药药理学教学更加灵活与多样化,能解决学生知识记忆不透、应用不深入、兴趣不足的问题。该论文通过在线平台为载体运用OBE理念构建以巩固知识网络体系和提升知识运用能力为目标的中药药理学课程在线教学模式,完善中药药理学“我要学”的教学方法,为中药药理学课程在线教学模式与中药学职业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果导向教育 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 中药药理 在线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中药药理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瑞琪 彭玲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的“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中风后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如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流涎、小便频数或尿失禁、舌质暗淡、舌苔白以及脉迟缓而微弱等。在临床上,其应用范围广泛,... 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一书中记载的“补阳还五汤”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常用于中风后气虚血瘀证的治疗,如偏瘫、口眼歪斜、言语不清、流涎、小便频数或尿失禁、舌质暗淡、舌苔白以及脉迟缓而微弱等。在临床上,其应用范围广泛,除了用于脑血管意外后的康复治疗,还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儿童麻痹症后遗症及半侧肢体瘫痪、肢体无力等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补阳还五汤研究的不断深入,无论是其药理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下文主要从补阳还五汤的中药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扩大该方的临床使用范围,发挥更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中药药理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翻转课堂+虚拟仿真在中药药理学实验课中的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佳 曹文轩 +2 位作者 张亚杰 鲍慧玮 李丽静 《人参研究》 2024年第4期93-96,共4页
翻转课堂是将课堂由教师主导转为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在线下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授课形式。虚拟仿真实验既可以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又可以解决单纯实验讲义和实验视频可操作... 翻转课堂是将课堂由教师主导转为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在线下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种授课形式。虚拟仿真实验既可以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又可以解决单纯实验讲义和实验视频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端。本文总结了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经验,探讨不足,以期能为日后的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设计和改革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虚拟仿真 中药药理 混合式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在线课程的构建
6
作者 林海燕 李德芳 +3 位作者 李敏敬 于京平 刘晓娜 毕思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42-44,共3页
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传统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积极进行在线课程建设。从在线课程的设计理念、构建、实施等方面加以论述,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上线前的准备工作和运行前的准备工作4个方面重... 针对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传统教学中遇到的痛点问题,结合信息技术,积极进行在线课程建设。从在线课程的设计理念、构建、实施等方面加以论述,从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上线前的准备工作和运行前的准备工作4个方面重点阐释在线课程的构建过程。从实施效果看,该在线课程实施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在线课程 中医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7
作者 林海燕 李德芳 +3 位作者 李敏敬 于京平 刘晓娜 毕思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积极构建与实践混合式教学。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方面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中环节基于BOPPPS展开教学,并对混合... 在“互联网+教育”的大背景下,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课程积极构建与实践混合式教学。从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方面阐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其中课中环节基于BOPPPS展开教学,并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通过讨论,文章认为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实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可行的,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研究方法学 混合式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OC结合PBL在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8
作者 吴丽 蒋宝平 +3 位作者 周玲玲 喻斌 卢金福 洪敏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4年第6期75-76,93,共3页
目的:研究MOOC结合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8级1班学生作为试验组,2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在进行MOOC线上教学的同时,线下对试验组学生开展PBL教学,对对... 目的:研究MOOC结合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18级1班学生作为试验组,2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在进行MOOC线上教学的同时,线下对试验组学生开展PBL教学,对对照组学生开展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成绩。结果:试验组总成绩、分析设计题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MOOC结合PBL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药药理学科研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OC PBL 混合式教学改革 中药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五味通关法在中药药理教学的实践
9
作者 尹建康 周铁文 +2 位作者 王英 汤灿辉 侯春久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4年第12期65-69,共5页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验对比法展开研究,研究中实验班基于OBE理念的五味通关法分阶段组织教学和考评,五味通关设计为五大关,即五味中药关,五味中药分别为辛味药、苦味药、甘味药、酸味药和咸味药。研究中对照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和实验对比法展开研究,研究中实验班基于OBE理念的五味通关法分阶段组织教学和考评,五味通关设计为五大关,即五味中药关,五味中药分别为辛味药、苦味药、甘味药、酸味药和咸味药。研究中对照班应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最后统计结果显示五味通关法实验班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P<0.05)。五味通关法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目标性和效率,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由此,基于OBE理念的五味通关法在中药专业中药药理教学的应用,可以提升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中药药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教学 五味通关法 OBE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PPPS结合云班课在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0
作者 王艳艳 卞宏生 +2 位作者 王知斌 冯宇飞 孟健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12期167-170,共4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学方式逐渐普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高效的教辅平台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下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探索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并以云班课为辅助工具,改...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教学方式逐渐普及,如何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结合高效的教辅平台实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是当下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探索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并以云班课为辅助工具,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药学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新药研发的综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 BOPPPS 云班课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学》之苦杏仁的教学设计研究
11
作者 张涓 卫昊 +2 位作者 崔春利 郭建队 蔺焕萍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35-140,共6页
中药药理学因知识更新迅速、内容繁杂抽象、学时分配少等原因一直是一门讲授难度较大的课程。为了提升授课效果,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课前问题导入、视听导入、引入科研论文分析、引导归纳思维导图和构建中药药理... 中药药理学因知识更新迅速、内容繁杂抽象、学时分配少等原因一直是一门讲授难度较大的课程。为了提升授课效果,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的教学设计为例,通过课前问题导入、视听导入、引入科研论文分析、引导归纳思维导图和构建中药药理作用及机制的文献再评价体系等方法,探索提高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培养中医临床思维,希望为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 教学设计 化痰止咳平喘药 苦杏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药药理学教学特点集成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讨
12
作者 张涓 卫昊 +5 位作者 崔春利 郭建队 蔺焕萍 王国全 颜永刚 宋艺君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期78-83,共6页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课程内容复杂,涉及应用面广,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的特点。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实验教学方法等与现代医学和药理学重复较多,结合中医药理论,体现出中医临... 中药药理学是一门传统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课程内容复杂,涉及应用面广,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教学难度大的特点。药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实验教学方法等与现代医学和药理学重复较多,结合中医药理论,体现出中医临床思维特色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中药药理学课程特点,本文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系统化构建集成化的教学模式,对其应用进行探讨,期望能为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化教学模式 中药药理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学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金英 苗明三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8-1201,共4页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药理学的...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基于当下的研究状况,作者从中药药理学的近代发展史、学科贡献、所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推动学科更加规范、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 现状 问题 建议
原文传递
生物信息学融入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设计的探索——以酸枣仁汤为例
14
作者 尹超 张美娅 +3 位作者 王平 丁莉 游秋云 吴和珍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8-174,共7页
以酸枣仁汤为例,将生物信息学融入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双融合。生物信息学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调控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相契合,而数据可视化帮助学生直观“看到”并理解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 以酸枣仁汤为例,将生物信息学融入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双融合。生物信息学多靶点、多途径的协同调控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相契合,而数据可视化帮助学生直观“看到”并理解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将酸枣仁汤“异病同治”失眠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实验划分成3个教学模块,即基础生物信息实验、异病同治实验、机制探索实验,围绕预习探索、模拟实验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系统训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并完善验证性实验。通过线上操作、线下考核、课程汇报等方式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全方位提升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中药药理 酸枣仁汤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授权赋能理念下中药药理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效果研究
15
作者 雷霞 姜家雪 +4 位作者 宋世懿 王佳娜 王加志 王丹 姚壮 《科技风》 2024年第34期129-131,共3页
探讨授权赋能理念下中药药理学开放式实验在中药制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级中药制药专业1、2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9人的1班作为试验组采用授权赋能理念指导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37人的2班作为对照组... 探讨授权赋能理念下中药药理学开放式实验在中药制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级中药制药专业1、2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39人的1班作为试验组采用授权赋能理念指导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37人的2班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用自主学习能力量表、批判性思维测试量表、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表评价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科学研究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得分、教学质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授权赋能理念下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一种能有效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赋能 开放式实验 科研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中药药理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中药药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国泰 杨倩倩 +3 位作者 王瑞琼 刘东玲 房敏 杜丽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7期122-125,共4页
为提升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把握新时代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新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中药药理学的教学特点,该文以经典补血药代表药当归的药理研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为提升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在把握新时代中药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新要求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中药学硕士研究生中药药理学的教学特点,该文以经典补血药代表药当归的药理研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在两轮教学过程中实践。结果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在提升研究生专业知识水平、培养研究生创新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等方面有优势,但是存在耗时、费力、个体化差异较大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做好课前准备,深挖案例,以点带面实施新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为研究生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 中药学专业 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 硕士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学贯通性实验的设计及应用——以凉膈散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余景滔 姜丽 +6 位作者 方小川 卢子滨 余林中 陈育尧 曹惠慧 区锦莹 刘俊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49-152,共4页
目的 中药药理学是以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为主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迄今国内尚未有完善的中药药理学贯通性实验教学方案。方法 结合现有基础教学条件及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选择凉膈散(LGS)进行实验设计。结果 建立了... 目的 中药药理学是以传统中药学与现代药理学为主体的新兴交叉学科,迄今国内尚未有完善的中药药理学贯通性实验教学方案。方法 结合现有基础教学条件及中药药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选择凉膈散(LGS)进行实验设计。结果 建立了完善的贯通性实验教学方案,并选取中药学和中药制药2个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践。结论 此研究为中医药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中药学专业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模板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 贯通性实验 设计 应用 凉膈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
18
作者 党燕宁 权洪峰 赵启鹏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其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等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为基础,总结归纳各高校中药药理学实验内容的异同点,并围绕中药药理学科任务、实验内容、药...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其实验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等素养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为基础,总结归纳各高校中药药理学实验内容的异同点,并围绕中药药理学科任务、实验内容、药物作用特点、科研实践等方面,融入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教育、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教育、法律法规与社会责任教育、科学创新精神教育、敬畏生命教育,以及团结协作教育,为推进中药药理学实验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理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点钩钓技术在中药药理与毒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19
作者 陈思祎 生立嵩 孙蓉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12期1321-1328,共8页
目的综述近年来靶点钩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针对中药成分复杂、靶点成分不明的现状,探讨靶点钩钓技术在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意义,突破机制复杂造成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瓶颈。方法检索近15年来中医药领域靶点钩钓相关文献,... 目的综述近年来靶点钩钓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针对中药成分复杂、靶点成分不明的现状,探讨靶点钩钓技术在中药药理学、中药毒理学的研究意义,突破机制复杂造成的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瓶颈。方法检索近15年来中医药领域靶点钩钓相关文献,总结常用靶点钩钓技术研究方法,分析这些技术在揭示中药药效、毒性靶点方面的研究优势与局限性。结果目前中医药领域应用的靶点钩钓技术类型以亲和钩钓为主,常与质谱等多种技术联用,用于中药药效成分/毒性成分在明晰效毒机制基础上的直接作用靶点研究。但该技术难以应用于构效关系紧密的小分子或对复杂中药体系进行快速、无偏倚蛋白质靶点鉴定;现有研究对中医药理论的诠释尚薄弱,后续验证研究或深入挖掘方面也缺少与中医药理论的深入融合。结论靶点钩钓技术从分子层面上为解析中药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也为中药“效-毒”整合研究从效毒物质与作用靶点上提供了研究策略,下一步应充分挖掘中医药理论,从整体、系统角度对其研究予以验证与升华,以期为中药“效-毒”整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点钩钓技术 靶点识别 中药药理 中药毒理学 “效-毒”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的疗效观察及中药药理观察研究
20
作者 申屠巧巧 葛美婷 楼欣欣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7期0062-0065,共4页
观察复方中四妙散对痛风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从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在本院选择60例痛风疾病病人,采用随机化的方法进行分组,并进行比较,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素,实验组选用四妙散加减。治疗... 观察复方中四妙散对痛风的作用机制,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从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在本院选择60例痛风疾病病人,采用随机化的方法进行分组,并进行比较,对照组30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素,实验组选用四妙散加减。治疗后比较不良反应,症状积分,血清学指标和结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ADR情况,从总体上来看,实验组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皮肤发红、发热、肿胀、疼痛等各项指标的评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得分较低(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白细胞、血沉、血尿酸指标等各项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比较中,实验组所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效果明显,对多种临床表现或症状均有明显的改善,并能缓解炎性反应,并能有效地控制副作用,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妙散加减 痛风 疗效 观察 中药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