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交流史研究中的一点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从中西医交流史的一个片段 ,论述了中西医学各自特有的独立性 ,不能将其中一种医学体系纳入另一个医学体系中去理解。在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上 ,中西医的独立性和交叉性又是辩证的。
关键词 中西医交流 独立性 相对性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2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8-,共1页
关键词 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 疮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8-508,共1页
关键词 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 疮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14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4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 疮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5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0-810,共1页
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暨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换届大会拟于2011年9月中旬在湖南省张家界市召开。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已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成果益丰,影响不断扩大。
关键词 “第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 征文通知 编辑部 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四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104-104,共1页
关键词 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 疮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7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全国中西医结合疡科学术交流 疮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全国中西医结合期刊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8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15-215,共1页
为了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挥中西医结合类期刊的作用,加强读者、作者与编辑部之间的交流,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拟于2005年10月中旬在上海召开“2005... 为了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挥中西医结合类期刊的作用,加强读者、作者与编辑部之间的交流,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拟于2005年10月中旬在上海召开“2005全国中西医结合期刊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会议正在全国范围内征文,现将具体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5全国中西医结合期刊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 征文通知 征文内容 来稿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全国中西医结合期刊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征文通知
9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56-256,共1页
为了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挥中西医结合类期刊的作用,加强读者、作者与编辑部之间的交流,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拟于2005年10月中旬在上海召开“2005... 为了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挥中西医结合类期刊的作用,加强读者、作者与编辑部之间的交流,提高办刊质量和学术水平,更好地为读者、作者服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编辑工作委员会拟于2005年10月中旬在上海召开“2005全国中西医结合期刊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会议正在全国范围内征文,现将具体征文事宜通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05全国中西医结合期刊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 征文通知 征文内容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来稿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近50年中西医结合之发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岳峰 张恒鸿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89-293,共5页
民国肇始,中医被排除于政府体制之外,台湾的中西医结合,直到1958年之后,才有了实际的进展.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之创设,被视为台湾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中西医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于两种医学知识都有了实际的认知,但“结合... 民国肇始,中医被排除于政府体制之外,台湾的中西医结合,直到1958年之后,才有了实际的进展.私立中国医药学院之创设,被视为台湾中西医结合发展的里程碑.在中西医双轨并行的教育模式中,学生们对于两种医学知识都有了实际的认知,但“结合”上仍有许多不足.初期的医学系实际上是中西医双主修.恽子愉是此时期培养出的代表性医家.1980年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成立之后,中西医学在临床上有组织、有一定规模的结合才真正开始.该院成立30多年来,从“中西合作医院”到“中西合作医疗中心”,再到“中西医结合科”,中西医结合机构的层级逐渐下降,而同时期台湾各公私立教学医院设立中医部门越来越普遍,其中的中西医的交流互动,主要是透过会诊及研究工作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台湾医学史 中西医交流
原文传递
在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基础上再纯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药守正与发展思路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云峰 陶春霞 +2 位作者 宋池 丁启 宋家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279-282,共4页
本文论述传统医学理论是不能用现代医学理论审查改造的,只有纯中医药诊疗才能发挥其传统医学价值,而纯中医药诊疗必须现代化即必须统一中医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本文主要论证了在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分期基础上再行纯中医辨证施治,... 本文论述传统医学理论是不能用现代医学理论审查改造的,只有纯中医药诊疗才能发挥其传统医学价值,而纯中医药诊疗必须现代化即必须统一中医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本文主要论证了在现代医学诊断、分型、分期基础上再行纯中医辨证施治,是适于与西医进行普遍交流、比较的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中医药诊疗标准规范,发现并普遍应用中国传统医药的特长与优势所在,从而改变目前中医的诊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现代化 中医标准规范 中西医交流环节 中医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法》背景下的《中外医学史》教学改革探索
12
作者 王珊珊 易文 +2 位作者 尹龙 范玉玲 黄含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18-20,共3页
《中医药法》实施以后对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对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创作提出鼓励,对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给与支持,文章以此为背景,从《中外医学史》实际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考核... 《中医药法》实施以后对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对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创作提出鼓励,对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给与支持,文章以此为背景,从《中外医学史》实际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考核等方面提出改革目标与举措。通过教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制作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作品,促进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与西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以及留学生之间的交流,这些举措对该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法 中外医学史 教学改革 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科普 中西医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殷中国心,浓浓故园情——记旅美华人女医学家陈国凤教授
13
作者 余达聪 《中老年保健》 2003年第2期26-28,共3页
本文介绍的是旅居海外的祖孙二人,促进中西医学术交流,为人类健康造福的动人故事。说来很巧,在我赴美探亲时,经朋友介绍。
关键词 陈国凤 人物传记 中西医学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德国军医在青岛及其腹地的医疗实践和科学考察(1897-1914) 被引量:3
14
作者 袁玮蔓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1期105-112,167,共9页
在德国占领胶澳租借地之初,驻军不断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胶澳总督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德国军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进行医疗实践,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些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士兵的健康状况,丰富了德国学界的医学研究;... 在德国占领胶澳租借地之初,驻军不断受到传染性疾病的威胁,胶澳总督府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德国军医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进行医疗实践,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些活动有效地改善了士兵的健康状况,丰富了德国学界的医学研究;同时也构成了德国殖民者和当地中国居民相互接触和联系的空间。在这个交往中,中西方的医学文化发生了碰撞:一方面,当地中国居民对西方现代医疗体系的态度有所转变,尽管传统的中医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德国军医也观察和了解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并将关于中国医学的信息传播到了德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军医 胶澳租借地 医疗实践 科学考察 中西医交流
原文传递
英国学者丹尼尔·汉伯里对《本草纲目》的译介与研究浅析
15
作者 付璐 肖永芝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398-6402,共5页
19世纪的英国药理学家、植物学家丹尼尔·汉伯里曾获得《本草纲目》一书及相关的药物标本,由此展开了他对中国药物的研究。他在《中国药物备注》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本草纲目》的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翻译了《本草纲目》的药图目录,... 19世纪的英国药理学家、植物学家丹尼尔·汉伯里曾获得《本草纲目》一书及相关的药物标本,由此展开了他对中国药物的研究。他在《中国药物备注》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本草纲目》的成书背景及主要内容,翻译了《本草纲目》的药图目录,且对《本草纲目》所载部分药物的标本进行了化验分析。他关于中国药物的研究对《本草纲目》在欧洲的流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丹尼尔·汉伯里 译介 中西医交流
原文传递
晚清国际医学会议的中国参会群体
16
作者 潘怡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3-136,共14页
晚清时期,代表中国赴外参加国际医学会议的群体成为中西医学交流的新使者。19世纪末,清政府曾尝试从民间招募医生参会,但自20世纪始,与会者均由清政府直接选定并委派,既有就近派出的驻外公使、参赞、翻译,也有从国内选派的军医官、医科... 晚清时期,代表中国赴外参加国际医学会议的群体成为中西医学交流的新使者。19世纪末,清政府曾尝试从民间招募医生参会,但自20世纪始,与会者均由清政府直接选定并委派,既有就近派出的驻外公使、参赞、翻译,也有从国内选派的军医官、医科举人、进士。晚清中国的现代医疗虽未窥及崖略,但医学家和外交官们仍较好地完成了发表见解、互动交流、维护本国权益的任务。赴外参会提高了与会者对世界医学发展前沿的认识水平,激发出他们改进和完善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强烈愿望,也达成了联络邦交、展现本国风貌的外交目标。不少与会时资历尚浅的参会者,其后均获得了良好的职业发展;已有所作为者,亦继续在医学或外交领域取得更卓越的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医学会议 中西医交流 参会群体 晚清外交
原文传递
从公济医院到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1864—1953)
17
作者 张淑娜 陈丽云 +1 位作者 严娜 陈侣华 《中华医史杂志》 2021年第4期201-207,共7页
近代传教士借医传道,将传道的宗教性与医疗的世俗性和社会适应性结合起来,试图避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1864年,传教士杜若兰受法国领事爱棠的委托创办医院,名为General Hospital(综合医院)。1877年迁至苏州河北岸,取名公济医院... 近代传教士借医传道,将传道的宗教性与医疗的世俗性和社会适应性结合起来,试图避开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1864年,传教士杜若兰受法国领事爱棠的委托创办医院,名为General Hospital(综合医院)。1877年迁至苏州河北岸,取名公济医院。1940年,公济医院被日军指定为病囚医院。1945年,由国民政府作为敌产接管,成为公立医院,对国人开放。1953年,公济医院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研究教会医院的历史变迁对于中国医学史的研究和中西医学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医传道 教会医院 公济医院 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 中西医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