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3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流涎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凌兴厚 汪晓攀 +4 位作者 熊振芳 丁琳琳 张小娜 靳雅鑫 张瑾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3,共4页
流涎是以唾液外溢较多、吞咽及外吐频繁为主的一组证候群,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会导致口周反复破溃、自卑情绪等一系列的临床问题。目前临床上治疗中风后流涎的西医疗法虽具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流涎疗效好... 流涎是以唾液外溢较多、吞咽及外吐频繁为主的一组证候群,是中风患者常见的一种后遗症,会导致口周反复破溃、自卑情绪等一系列的临床问题。目前临床上治疗中风后流涎的西医疗法虽具一定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流涎疗效好,且具有整体调节、安全性高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目前中风后流涎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文章从中风后流涎的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流涎 中医药疗法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风先兆症中医药防治概况 被引量:3
2
作者 冯玲媚 孙妍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医药疗法 预防 治疗 辨证分型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先兆中医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齐鸣 李胜涛 +2 位作者 任佳辉 李果 左冠超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第12期178-181,共4页
近年来,缺血性中风发病率逐年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中风先兆是中风病的早期阶段,及早认识及遏制病情发展对降低发病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中风先兆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小中风——缺血性中风先兆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被引量:1
4
作者 蔡铮 林亚明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7-30,共4页
就近 2 0年来有关小中风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总结了临床应用于治疗小中风的主要制剂。
关键词 中风 缺血性中风先兆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中风先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洁 姚宝农 《湖南中医杂志》 2018年第9期187-189,共3页
中风先兆是中风出现的早期征兆,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的眩晕、肢体麻木、语言蹇涩、视物模糊、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嗅觉异常等。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病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其致病机制有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痉挛... 中风先兆是中风出现的早期征兆,其临床表现为一过性的眩晕、肢体麻木、语言蹇涩、视物模糊、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嗅觉异常等。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局部脑或视网膜病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其致病机制有微栓子学说、脑血管痉挛学说、血液成分、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研究表明本病发病后2-7d内为中风的高危期,若能在此期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就能有效预防中风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学术性
原文传递
中风先兆证中医药疗法的研究新进展
6
作者 封桂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1期300-302,共3页
中风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是一种以突然晕倒、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导致,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 中风多见于中老年群体,是一种以突然晕倒、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导致,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对患者本人、家庭及社会造成的影响较大。而中风先兆证是中风发病的前期表现,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肢体麻木等症状,当患者存在上述症状时,及时给予相关干预措施,抑制病理机制进一步发展,能够起到预防中风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降低临床致残、致死率。随着近几年中风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及患病人群不断年轻化,如何在患者出现中风先兆证时给予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难点及重点之一,西医在中风先兆证中的治疗只可起到缓解相关临床症状,延缓病情发展的作用,无法有效根治,且长期服用可对机体造成损伤,引起不良反应。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基础,在阴阳五行指导下,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借此寻找治疗疾病有效方法,现已被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治疗中。本文现对中风先兆证中医药疗法进行研究,旨在为临床相关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中风 中药疗法 中风先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43) 耳穴综合疗法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单秋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19年第5期79-80,共2页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临床表现为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极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和心理压力。偏头痛主要分为有先兆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两种,其中无先兆偏头痛占偏头痛总数80%左右。目前仅是对症治疗,探讨一...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临床表现为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极易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和心理压力。偏头痛主要分为有先兆偏头痛和无先兆偏头痛两种,其中无先兆偏头痛占偏头痛总数80%左右。目前仅是对症治疗,探讨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耳穴综合疗法是集耳背放血、自体血穴位注射及耳穴点刺于一体的一种综合疗法,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操作方法简便,技术成熟度高,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偏头痛 耳穴综合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对症治疗 农村 先兆偏头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其秀 《蛇志》 2001年第3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中风先兆 辨证分型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先兆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9
作者 蔡铮 林亚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本文就近二十年来 ,有关缺血性中风先兆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总结了临床应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先兆的主要制剂。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先兆 中风 中医药疗法 诊断 病因 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0
作者 吴丽 管琦 卢小桃 《光明中医》 2024年第23期4837-4840,共4页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亟待进一步验证,故构建一个成熟的动物模型是必然选择。目前主要用米非司酮片、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针刺+缩宫素建造先兆流产模型,用西医手段或中药构建...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之一,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亟待进一步验证,故构建一个成熟的动物模型是必然选择。目前主要用米非司酮片、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针刺+缩宫素建造先兆流产模型,用西医手段或中药构建不同证型,包括气血两虚型、肾虚型、脾虚型。文章论述了单药治疗和复方应用在这些模型上的疗效,为将来制作先兆流产动物模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漏 中医药疗法 先兆流产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四十三) 经穴电体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技术
11
作者 杨华元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第9期84-85,共2页
电体操疗法是以促通技术为核心,通过经穴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调制波的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运动作用,协... 电体操疗法是以促通技术为核心,通过经穴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以获得正常的运动输出,使肌肉群受到低频调制波的刺激后按一定顺序模拟正常运动。除直接锻炼肌力外,通过模拟运动的被动拮抗运动作用,协调和支配肢体的功能状态,使其恢复动态平衡。同时无数次的重复运动也有利于恢复肌体自主的运动控制,使患侧上下肢异常肌张力减退,正常肌力提高,改善和增强肢体的独立活动能力,从而获得治疗中风偏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风偏瘫 体操疗法 中医适宜技术 治疗 经穴 农村 模拟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风阳类证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陈维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第15期107-108,共2页
目的:比较中医药综合疗法与常规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风阳类证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中医药治... 目的:比较中医药综合疗法与常规方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风阳类证的治疗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能力量表、社会功能活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综合疗法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活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综合疗法 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风阳类证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药疗法的运用及效益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善举 韩冠先 +7 位作者 李瑞垣 肖院召 杨柳 霍学文 李治萌 于春霞 连华敏 高灵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与内科常规输液疗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方法依据既定标准选择200例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针灸、中药专药...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与内科常规输液疗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方法依据既定标准选择200例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针灸、中药专药3种中医特色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静脉输液等常规方法治疗。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运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住院费用进行医疗成本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86%;中医症状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85%。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观察组治疗后基于NIHSS量表及中医症状评分量表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费用(1 844±284)元,对照组(4 025±375)元,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好,医疗费用低,患者依从性好,可为国家调整医保政策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脑梗死) 中医药疗法 针灸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未病”在中风先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妍研 胡丙成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16期39-41,共3页
中风先兆是中风前期的病变,治疗中风先兆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手段。中风具有发病突然,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关注。所以"未病时"的... 中风先兆是中风前期的病变,治疗中风先兆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手段。中风具有发病突然,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人们对预防保健更加关注。所以"未病时"的预防,阻止其向疾病的转化变得尤其重要。中医药在"治未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主要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中风先兆 中医药 中风防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疗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鲁启洪 刘红艳 +1 位作者 韩忠顾 许先金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8期1534-1536,共3页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脑梗死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结合中医针灸物理疗法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华光 黄大驹 李明 《智慧健康》 2017年第11期85-86,105,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结合中医针灸物理疗法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患者60例,中医组患者予以中医药结合中医针灸物理疗法,西... 目的探讨中医药结合中医针灸物理疗法治疗脑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12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中医组和西医组,每组患者60例,中医组患者予以中医药结合中医针灸物理疗法,西医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方式,中医组取得了明显优势,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经过卡方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结合中医针灸物理疗法治疗脑中风偏瘫,可促使患者机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医针灸物理疗法 中风偏瘫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为主治疗出血性中风2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0
17
作者 谢道珍 杨卫斌 +2 位作者 窦淑荣 姜健鹏 刘自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2-94,共3页
采用分期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高血压出血性中风235例,其中基本痊愈占40.85%,总有效率为94.89%。采用这种方法,可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与病残率。
关键词 脑出血 中医药疗法 中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中风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26
18
作者 郭新峰 赖世隆 +3 位作者 杨小波 李先涛 温泽淮 梁伟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 :对中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科研设计质量的分析。方法 :按照临床流行病学 /DME原则 ,制订《中风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评价表》 ,经测试其重复性较好 (主要条目Kappa值为 0 .4 6~ 0 .4 8,中度一致 ) ;用其对 1992~ 1996年... 目的 :对中风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科研设计质量的分析。方法 :按照临床流行病学 /DME原则 ,制订《中风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评价表》 ,经测试其重复性较好 (主要条目Kappa值为 0 .4 6~ 0 .4 8,中度一致 ) ;用其对 1992~ 1996年间的中风中医药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评价。结果 :2 8.4 %的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 ,但随机的质量和可信度较差 ;盲法极少被采用 ;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组间基线均衡性的比较、结局指标的选择、发表性偏倚等方面。并对中风病结局指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药疗法 研究文献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中风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宝瑾 黄金阳 +3 位作者 方邦江 周爽 季学清 耿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04-2006,共3页
中风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中医学关于中风的记载和论述始于《黄帝内经》,以后各个时期均有发展和补充。病因学说主要有"外风"和"内风"两端,致病因素有风、火、痰、瘀、虚等方面,与心、肝、肾... 中风为临床常见危急重症,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中医学关于中风的记载和论述始于《黄帝内经》,以后各个时期均有发展和补充。病因学说主要有"外风"和"内风"两端,致病因素有风、火、痰、瘀、虚等方面,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密切相关,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近年来病因学说在"内风"为主的基础上,"外风"理论亦取得实验支持;治疗针对"痰"、"瘀"主要致病因素,根据兼见症状兼顾风、火、虚;脏腑辨证分别从肝、从脾胃、从肺论治;针灸以及综合疗法的研究亦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中风 辨证论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病急性期的中医药辨证治疗——附163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5
20
作者 任继学 任玺洁 +4 位作者 王中男 金曦 张晋秋 魏菲 赵建军 《中国中医急症》 1995年第2期63-66,61,共5页
中风是严重危胁中老年人生命或健康的急危重症,在我国的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第一位.由于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因而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于1983年7月至1993年12月,... 中风是严重危胁中老年人生命或健康的急危重症,在我国的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占第一位.由于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因而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于1983年7月至1993年12月,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1637例中风病人治疗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637例,其中男性1245例,女性389例,男女构成比为3:1.年龄分布:40岁以下者167例,40~50岁者475例,51~60岁者510例,61~70岁者273例,71岁以上者212例.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54.22岁.急性起病时间:最短3小时,最长144小时,平均70.4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医药疗法 急性期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