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压配电网串联电容补偿调压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9
1
作者 吴勇海 蔡金锭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40-144,共5页
对于供电半径大、负荷波动较大的中压配电线路,由于线路中的电压损耗较大,常常造成负荷端的电压值偏低、电压波动大,难以满足电压质量要求。通过对不同负荷情况下,对补偿电容量的精确计算,得到中压辐射线路的在电容串联补偿下稳定末端... 对于供电半径大、负荷波动较大的中压配电线路,由于线路中的电压损耗较大,常常造成负荷端的电压值偏低、电压波动大,难以满足电压质量要求。通过对不同负荷情况下,对补偿电容量的精确计算,得到中压辐射线路的在电容串联补偿下稳定末端电压的最大输送容量,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在某电力公司10kV线路接上串联电容补偿器,其正常运行并且稳定负荷侧电压验证了串联电容补偿调压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容补偿 辐射配电线路 电压调节 最大输送容量 串联电容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设计与制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侯智昊 刘泽文 +2 位作者 胡光伟 刘理天 李志坚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60-663,共4页
介绍了一种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的设计与制造。所设计的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利用薄膜淀积中产生的内应力使MEMS桥膜向上发生翘曲,从而提高所设计的开关的隔离度,克服了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通常只有在1GHz以下才能获得较高隔离度... 介绍了一种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的设计与制造。所设计的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利用薄膜淀积中产生的内应力使MEMS桥膜向上发生翘曲,从而提高所设计的开关的隔离度,克服了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通常只有在1GHz以下才能获得较高隔离度的缺点。其工艺与并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完全相同,解决了并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不能应用于低频段(〈10GHz)的问题。其插入损耗为-0.88dB@3GHz,在6GHz以上,插入损耗为-0.5dB;隔离度为-33.5dB@900MHz、-24dB@3GH和-20dB@5GHz,适合于3-5GHz频段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 微电子机械系统 串联电容式RF MEMS开关 串联电容 内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并联感性负载功率因数的串联电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卢健康 杨立华 任煜轩 《电气应用》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i0017-i0018,共2页
给出了一种用串联电容来提高两组或多组相同感性负载并联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介绍了用串联电容法将两组相同感性负载并联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到1的原理和方法;与同样条件下的并联电容法作了比较,指出了串联电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串联电... 给出了一种用串联电容来提高两组或多组相同感性负载并联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介绍了用串联电容法将两组相同感性负载并联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到1的原理和方法;与同样条件下的并联电容法作了比较,指出了串联电容法的优缺点。讨论了串联电容法对多组感性负载并联电路总功率因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容 功率因数 感性负载 负载功率因数 并联电路 串联电容 电容 多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技术仿真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涛 徐玲铃 《华北电力技术》 CAS 2007年第1期1-6,共6页
针对华北电网托克托—浑源—安定(或霸州)500 kV发输电工程,在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机RTDS上建立可控串补仿真模型,仿真比较不同的二次控制规律对可控串补装置整体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串联电容补偿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 实时数字仿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系统串联电容器补偿的应用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绍平 朱培立 +1 位作者 彭晓 浣喜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含有串联电容器补偿的高压输电网络的暂态过程,在阐述串联电容器补偿基本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中的电力系统模块库(PSB)和Simulink,建立了一个735kV串联电容器补偿输电网络的系统模型,并对其一相对地短路的暂态过程进... 为了研究含有串联电容器补偿的高压输电网络的暂态过程,在阐述串联电容器补偿基本原理和作用的基础上,利用MATLAB中的电力系统模块库(PSB)和Simulink,建立了一个735kV串联电容器补偿输电网络的系统模型,并对其一相对地短路的暂态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含有串联电容器补偿的高压输电网络有可能发生次同步振荡(SSO)现象.为了抑制次同步振荡,应采用可控串联电容器补偿(TC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容器补偿 可控串联电容器补偿(TCSC) 暂态过程 次同步振荡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电容换相换流器中主要设备电压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宇 文俊 +3 位作者 李亚男 刘晓霞 谷腾飞 韩民晓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8,共7页
相对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基于CCC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CCC-HVDC)在减少换相失败,减少无功补偿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过电压问题直接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掌握CCC-HVDC的主要设备电压特性,针对不同一次设备,分别进行了数学建模,... 相对于常规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基于CCC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CCC-HVDC)在减少换相失败,减少无功补偿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过电压问题直接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掌握CCC-HVDC的主要设备电压特性,针对不同一次设备,分别进行了数学建模,理论推导换相电容、换流变压器和换流阀的稳态电压特性,同LCC-HVDC进行比较,分析各个电气设备稳态电压随着串联电容值的减小而增加的程度。基于PSCAD/EMTDC研究了CCC-HVDC不同运行状态、不同故障情况时上述设备的暂态电压特性及其恢复特性,得出不同故障点和故障形式对CCC-HVDC运行的影响程度。该结论可为以后的改造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容换相换流器 串联电容 电压特性 换流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高压输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新算法 被引量:45
7
作者 陈铮 董新洲 罗承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5,共5页
快速准确地得到输电线路故障距离对电力系统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串补线路),由于串联电容的存在以及串联电容并联保护元件MOVs的非线性,现有的故障测距算法并不能直接应用到串补线路的故障测距中。因... 快速准确地得到输电线路故障距离对电力系统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带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输电线路(串补线路),由于串联电容的存在以及串联电容并联保护元件MOVs的非线性,现有的故障测距算法并不能直接应用到串补线路的故障测距中。因此,提出了一种采用双端电气量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该算法对MOVs采用指数模型模拟,MOVs上的电压降通过拟牛顿法求解,线路采用分布参数模型。 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 准确性和鲁棒性,且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故障位置、故障发生角等的影响,其算例的测距精度均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输电线路 故障测距 串联电容补偿装置 电力系统 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电容法的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金平 张辉 +2 位作者 熊敏 张丽坤 程春和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47-151,共5页
潖江变1号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采用在变压器中性点串联电容器阻断直流电流的方案,且电容器并联了由快速开关、整流桥、大功率晶闸管、过电压触发单元、快速脱扣回路等组成的快速旁路系统。文章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叙述了... 潖江变1号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采用在变压器中性点串联电容器阻断直流电流的方案,且电容器并联了由快速开关、整流桥、大功率晶闸管、过电压触发单元、快速脱扣回路等组成的快速旁路系统。文章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叙述了贵广Ⅱ回直流试验期间该装置的动作情况,并讨论了主变中性点安装隔直装置对相邻变压器中性点的影响,试验及运行数据表明,装置能有效抑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容 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抑制装置 旁路系统 单极大地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串联电容补偿对电机机端电压调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封 肖强 +3 位作者 刘志刚 王丙全 王晨光 刘健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114,共8页
电力系统配电网中一般有较多的波动性或冲击性电动机负载,造成电压偏低、波动严重,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和电机的运行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串联电容就近对电动机进行补偿的方法,计及电机的负载特性,通过对比计算确定了在配电变压器... 电力系统配电网中一般有较多的波动性或冲击性电动机负载,造成电压偏低、波动严重,严重影响电能质量和电机的运行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采用串联电容就近对电动机进行补偿的方法,计及电机的负载特性,通过对比计算确定了在配电变压器高压侧进行串补对机端电压调节的效果最好。仿真计算了波动性负荷情况下串补装置不同补偿方式对电机机端电压调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度过补偿方式,可以在避免自激的情况下,在较大的范围内提升线路末端电机的电压性能,消除由于波动性负荷引起的电压波动,为配电网中改善电动机的运行性能和机端电压质量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串联电容补偿 电动机 自激 电压调节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非线性PID控制器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采 周孝信 +1 位作者 蒋林 吴青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4-18,共5页
论述了一种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为可控串补装置设计的新型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不依赖于被控系统的模型,采用当地信号实现控制,结构简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不但能快速调节容抗,增加系统阻尼,改善系统稳定性,并且有较强的适应... 论述了一种应用非线性控制理论为可控串补装置设计的新型控制器。这种控制器不依赖于被控系统的模型,采用当地信号实现控制,结构简单。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不但能快速调节容抗,增加系统阻尼,改善系统稳定性,并且有较强的适应性、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稳定性 串联电容补偿 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本地信号的可控串联电容补偿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戴先中 张凯锋 陆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5-40,共6页
选取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上传输的有功功率作为被控量,本文提出了采用本地信号的TCSC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较完整的TCSC非线性动态模型,实现了TCSC系统的精确线性化,同时所设计的控制策略适用于任意的电力系统结构。... 选取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上传输的有功功率作为被控量,本文提出了采用本地信号的TCSC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方法。该方法基于较完整的TCSC非线性动态模型,实现了TCSC系统的精确线性化,同时所设计的控制策略适用于任意的电力系统结构。控制器的设计使用神经网络逆系统方法,使得所设计的控制策略不依赖于系统的精确模型和参数。针对两区域四机电力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达到直接控制TCSC传输功率,间接控制远端发电机功角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 神经网络 逆系统 控制方法 暂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动态模拟实验装置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伟 杨毅 +2 位作者 孙海顺 文劲宇 程时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6-80,共5页
提出了一套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动态模拟装置的设计方案。装置分为控制保护、录波和远程监控3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插件都是一个完成单一任务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均是由双口RAM交换接口进... 提出了一套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动态模拟装置的设计方案。装置分为控制保护、录波和远程监控3个单元,每个单元中的插件都是一个完成单一任务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均是由双口RAM交换接口进行数据交换,通过工控机的ISA总线相连组成一个整体,采用这种硬件结构装置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展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控制保护单元和录波单元通过集线器与远程监控单元相连,同时控制保护单元和录波单元也有各自的监控界面,方便进行就地调试和监控。装置采用分层设计,中上层控制策略用C语言编程实现,易于进行各种控制策略和保护的研究。利用所研制的实验装置,分别在电容电压同步方式和线路电流同步方式下,进行了TCSC的基频阻抗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TCSC实验装置能够快速调节阻抗,并能灵活地完成不同阻抗模式之间的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 动态模拟 动模试验 基频阻抗阶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的负阻尼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葛俊 童陆园 +2 位作者 耿俊成 王仲鸿 陈全世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3期24-26,54,共4页
由于在暂稳控制器的设计中通常将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 (TCSC)处理为带限幅器的一阶惯性环节 ,而忽略了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对 TCSC脉冲触发过程影响以及装置动态响应特性的研究。文中建立了装有 TCSC的电力系统的扩展 Phillips- Heffron模... 由于在暂稳控制器的设计中通常将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 (TCSC)处理为带限幅器的一阶惯性环节 ,而忽略了电力系统动态行为对 TCSC脉冲触发过程影响以及装置动态响应特性的研究。文中建立了装有 TCSC的电力系统的扩展 Phillips- Heffron模型 ,通过分析 TCSC对系统同步和阻尼转矩的贡献 ,给出了在开环定触发角控制下 TCSC表现为负阻尼特性的解析解。基于NETOMAC的数字仿真结果验证了模型分析的正确性 ,同时指出通过合适的底层控制策略可以减弱和消除负阻尼 ,有效地改善 TCSC的动态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器 PHILLIPS-HEFFRON模型 负阻尼特性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能量补偿法的串联电容耦合型动态电压恢复器运行特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涂春鸣 卢柏桦 +2 位作者 郭祺 高家元 姜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727-3738,共12页
传统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采用同相补偿法治理电压跌落问题时,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小但有功需求大,而采用最小能量补偿法时,降低了有功需求的同时却增大逆变器输出电压,二者优势难以兼具。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串联电容耦合型DVR,通过与最... 传统动态电压恢复器(DVR)采用同相补偿法治理电压跌落问题时,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小但有功需求大,而采用最小能量补偿法时,降低了有功需求的同时却增大逆变器输出电压,二者优势难以兼具。基于此,该文提出一种串联电容耦合型DVR,通过与最小能量补偿法的配合,所提结构不仅可实现最小有功输出,还可以显著降低逆变器的输出电压,从而有效地降低逆变器的容量和直流侧电压等级。首先,介绍了串联电容耦合型DVR的基本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比分析了其在输出电压大小、功率等级方面的优越性;其次,对逆变器的运行边界进行分析,为避免在负载波动情况下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超出其最大输出能力,给出适用于串联电容耦合型DVR的运行状态调整策略,以保证装置的正常稳定运行;然后,分析串联电容对控制系统稳定性及滤波效果的影响,并完成了串联电容耦合型DVR最优拓扑结构的选取;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充分验证了该文所提串联电容耦合型DVR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恢复器 串联电容 最小能量补偿 逆变器输出电压 直流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模型的综合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赵学强 陈陈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1-35,共5页
采用拉氏变换精确推导出适用于瞬时过渡阶段和稳态阶段的TCSC回路中电容器、电抗器和晶闸管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数学表达式,再采用傅里叶分析进一步导出了TCSC基波阻抗和晶闸管触发角之间精确的数学关系。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验证了T... 采用拉氏变换精确推导出适用于瞬时过渡阶段和稳态阶段的TCSC回路中电容器、电抗器和晶闸管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数学表达式,再采用傅里叶分析进一步导出了TCSC基波阻抗和晶闸管触发角之间精确的数学关系。利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验证了TCSC回路数学分析的正确性。此外,建立了带有微机控制的完整的TCSC动模试验装置,并通过动模试验进一步同TCSC回路的数学分析和仿真结果作比较。动模试验的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的结论较好地吻合,且证实了数学分析和数字仿真中采用线路电流保持正弦假设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容补偿 交流输电系统 晶闸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串联电容补偿的超/特高压输电线路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顾生杰 田铭兴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58-1863,共6页
为了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中考虑串联电容补偿时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以均匀分布条件下并联电抗与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分析为基础,利用两端布置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π型等效电路,分析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分布特点及功率传... 为了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中考虑串联电容补偿时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以均匀分布条件下并联电抗与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分析为基础,利用两端布置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π型等效电路,分析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分布特点及功率传输特点。通过对分段布置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串联电容补偿对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影响,推导出均匀串联电容补偿条件下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数学表达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串联电容补偿后,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对应的传输功率变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串联电容补偿影响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布置间距,随着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增加,在满足电压控制的前提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分段布置间距可以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特高压 π型等效电路 可控并联电抗器 串联电容补偿 电压分布 补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并串联电容自励恒压的异步发电及其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光友 王建民 +1 位作者 孟传富 朱有贵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1997年第4期53-56,共4页
在利用并联自励发电的异步发电机的基础上,增加一组与负载串联的电容可以实现异步发电机的恒压。文中将给出这种异步发电机所并、串联电容的选择原则和方法,并详细讨论电容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
关键词 异步发电机 自励恒压 并联电容 串联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闸管控制的串联电容补偿回路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赵学强 陈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介绍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TCSC)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推导了TCSC回路中电容器、电抗器和晶闸管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数学表达式,并由此进一步导出了TCSC基波阻抗和晶闸管触发角之间精确的数学关系.文中对现有的TCSC... 在介绍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补偿(TCSC)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推导了TCSC回路中电容器、电抗器和晶闸管元件的电压和电流数学表达式,并由此进一步导出了TCSC基波阻抗和晶闸管触发角之间精确的数学关系.文中对现有的TCSC动态行为研究方法也作了定性的讨论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电容补偿 晶闸管控制 FACTS 输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接地故障的行波测距新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宣文博 张艳霞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55,共8页
串补电容破坏了线路阻抗分布的均匀性,且过电压保护元件MOV(metal oxide varistor)为非线性元件,所以传统的故障测距算法不适用于串补线路。该文首先分析了串补线路上行波差动电流的不平衡输出,然后定义了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行波差动电流... 串补电容破坏了线路阻抗分布的均匀性,且过电压保护元件MOV(metal oxide varistor)为非线性元件,所以传统的故障测距算法不适用于串补线路。该文首先分析了串补线路上行波差动电流的不平衡输出,然后定义了适用于串补线路的行波差动电流。对于新定义的行波差动电流,串补线路内部故障时,地模和线模的行波差动电流不同,其相角差与故障点位置相关,据此提出了基于行波差动电流的接地故障测距原理。该原理不受过渡电阻、系统运行方式、MOV导通与否和串补装置运行状态的影响,PSCAD仿真结果表明,测距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差动电流 相角差 接地故障测距 串联电容补偿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串联电容次同步谐振现象的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勇 李乃湖 +1 位作者 田立军 陈珩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22-26,共5页
以东北电网拟建的500kV伊敏-冯屯交流输电系统所需可控串联电容装置(TCSC)为研究目标,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模拟装置。并利用负序电流激振法测量动模发电机组的自然谐振频率。在此基础上激发出罕见的次同步谐振(SSR)现象... 以东北电网拟建的500kV伊敏-冯屯交流输电系统所需可控串联电容装置(TCSC)为研究目标,建立了相应的动态模拟装置。并利用负序电流激振法测量动模发电机组的自然谐振频率。在此基础上激发出罕见的次同步谐振(SSR)现象。文章对SSR现象发生的机理作了详细讨论,提出了TCSC“激振频带”概念。最后对TCSC系统中次同步谐振发散后MOV的行为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可控串联电容 电力系统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