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9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德顺 赵剑英 《中州学刊》 1988年第6期7-12,共6页
历史的伟大转折总是以思想革命作为先导的。而思想革命最深刻、意义最深远的内容就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冲破陈旧僵化的思维方式,捕捉时代精神的脉动,提炼时代精神的理论精华,从而尽力造就富于时代特色的新的思维... 历史的伟大转折总是以思想革命作为先导的。而思想革命最深刻、意义最深远的内容就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冲破陈旧僵化的思维方式,捕捉时代精神的脉动,提炼时代精神的理论精华,从而尽力造就富于时代特色的新的思维方式,正是我国哲学理论十年来真正的探索和收获。十年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这些变化相联系的新的精神、新的思维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原则的重新确立和贯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主体性原则 思维方式 现实意义 时代精神 社会生活 哲学理论 思想革命 时代特色 重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兼论“以当事人为本”之诉讼构造法理 被引量:45
2
作者 唐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所要阐明的是民事诉讼制度"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按照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应当以"当事人为中心"而构建,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保障其权利和自由,让其发挥决定、支配和主导作用;而法院则应当为满足当事人的诉讼要求提供妥当的"司法服务",为当事人进行诉讼创造具有"亲和性"和"易于理解"的诉讼空间。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还要求建立以当事人为主导、畅通主体之间的"对话"与"沟通",形成既有"分权"又相互"协作"的诉讼构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事人程序主体性原则 民事诉讼制度 司法制度 诉讼主体 司法权 诉讼权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的扬弃及其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仁平 刘善玖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8-61,共4页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 高扬人的精神能动本质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传统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的实践观出发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传统哲学这份重要遗产,在实践唯物主义基础上重建了科学的主体性原则,从而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当代西方许多哲学家责难马克思主义哲学忽视主体性,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贬为机械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曲解。今天,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对于我们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传统哲学主体性原则 扬弃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 被引量:6
4
作者 尹凯丰 高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年第1期48-49,51,共3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教育者无原则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倾向,克服...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必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尊重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还要注意克服教育者无原则地发挥自身主体性的错误倾向,克服教育者淡化主体作用和教育责任的倾向,还要克服教育者任意发展的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开芬 罗琼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28-30,共3页
在阐述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的基本要求,以此更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原则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德育主体性原则的科学审视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海 昌灯圣 +1 位作者 朱家安 韦吉锋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84-186,共3页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德育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高校德育方法论发展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德育原则的发展。高校德育原则发展的重要体现就是主体性原则在高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逐步确立。
关键词 高校 德育 主体性原则 学生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与主体性原则的科学涵义 被引量:8
7
作者 崔自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9-20,共2页
讨论主体性问题,首先要了解主体性的内涵。什么是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作为认识与实践主体的人的本质属性,是人性的进一步具体化。所以,主体性乃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规定性。正是这一规定性,使主体不仅与动物(有人把它叫“动物主体”)、... 讨论主体性问题,首先要了解主体性的内涵。什么是主体性?主体性是指作为认识与实践主体的人的本质属性,是人性的进一步具体化。所以,主体性乃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规定性。正是这一规定性,使主体不仅与动物(有人把它叫“动物主体”)、与“人工主体”区别开,而且又与客体区别开来。可见,主体性的内涵,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的本质规定性及其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的主体的基本属性。其内涵包括着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等;与上述属性对应的尚有主体的变动性、依存性、意识性(有人也叫主观性)、个体性和平凡性等。在主体的上述属性中,最能体现主体性本质的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主体的上述属性,便构成了主体性的基本涵义,它们在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中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科学涵义 平凡性 帮助主体 客体化 能动性 自主性 主体与客体 依存性 主体的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原则: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12
8
作者 曹清燕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主体性原则就是道德教育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普遍要求。坚持主体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过程和规律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偏离了主体性原则,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迷和失效。坚持主体性原则,增强道德教育实效,要做... 主体性原则就是道德教育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普遍要求。坚持主体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过程和规律的必然要求,然而,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偏离了主体性原则,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迷和失效。坚持主体性原则,增强道德教育实效,要做到:逻辑起点和主线———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现实途径———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内容选择———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氛围保证———用交往重建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道德需要 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方哲学中主体性原则的确立 被引量:10
9
作者 詹艾斌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4-68,共5页
从哲学史出发考察西方哲学中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它使得对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内在地具有了哲学史的支撑。主体性原则的真正确立是从康德开始的。主客二分或对立是主体性得以产生的前提。从根本上说,主体性原则在于对理性... 从哲学史出发考察西方哲学中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一个重要的视角,它使得对于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内在地具有了哲学史的支撑。主体性原则的真正确立是从康德开始的。主客二分或对立是主体性得以产生的前提。从根本上说,主体性原则在于对理性和自由作为人的最高本质的确认,在对这一最高本质的诉求和拥有中,主体积极能动地认识、构造甚至是变革对象或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主客二分 理性 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科学技术价值观中人的主体性原则——关于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利人 王玉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3,共3页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和人类主体的智慧与力量。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在现代科学技术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实现其产业化并形成改造自然界的巨大力量的同时 ,也对人类自身生存... 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价值意义和人类主体的智慧与力量。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在现代科学技术以更快速度和更大规模实现其产业化并形成改造自然界的巨大力量的同时 ,也对人类自身生存及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 ,在人类的能动性实践活动中 ,对未来科技发展及结果进行科学预测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价值观 “双刃剑” 人类主体 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贵仁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18,共4页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现在大家还存在一些意见分歧。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主体性原则。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反映现代社会实践的特点,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的科学规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体系...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现在大家还存在一些意见分歧。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主体性原则。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反映现代社会实践的特点,积极探索主体性原则的科学规定,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体系,以及主体性原则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如果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明确、一致的看法,主体性原则能否成立的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主体性思想 客体 实践观 是马克思主义 主观和客观 “改变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实的人”和“现实实有”的逻辑——马克思与怀特海哲学的主体性原则之比较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秀华 何迪 连冠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0-86,共7页
马克思与怀特海把哲学的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立足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的实体思维与抽象主体性,诉诸感性活动主体——"现实的人"和"现实实有",重建了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遵循历史唯物... 马克思与怀特海把哲学的目光投向现实世界,立足有机论、整体论和过程论,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及其二元论的实体思维与抽象主体性,诉诸感性活动主体——"现实的人"和"现实实有",重建了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基于实践观点、关系思维和历史逻辑强调主体对世界改造与认识的能动性与受动性、自律与他律、自由与必然的统一,寻求主体性与客体性原则的统一,最终将主体的主体性之生成与实践、认识以及价值评价内在地协同起来。怀特海则在有机宇宙论立场之下,基于泛经验论、泛主体论,认为任何可感的现实存在都是内在关系下"现实实有"这一终极经验主体的"结合体",而拥有主体形式的现实实有的主体性显现借助摄入与合生,以客体性为前提,互为主客体——客体是曾经的主体、主体必将客体化,进而演进到"主体间性"的主体性原则。因此,马克思与怀特海既在存在论上超越了抽象主体,又在认识论上澄清主体认知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更在价值论上彰显着生态文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怀特海 现实的人 现实实有 主体性原则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与主体性原则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亮才 宋景良 董清义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4期62-67,共6页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以主体为视角、从主体的实践出发去考察事物的主体性原则成为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以实践为标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涵摄着主体性原则。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根本原则...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以主体为视角、从主体的实践出发去考察事物的主体性原则成为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以实践为标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就涵摄着主体性原则。但是,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一根本原则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当今,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现代化,我们必须主动地挖掘并运用这一原则。本文拟就主体性原则在唯物史观中的拓展问题,作一点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本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存在 主体性原则 社会历史 社会形态 社会意识 人类社会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与超越:价值主体性原则的理性反思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占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5-30,共6页
目前国内主流价值哲学所倡导的主体性原则亟持进行历史和理性的反思,因为它只是表现了主体性原则的单层面,即仅强调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自我”的需要和满足,强调物我关系的为我性。而主体性原则在这一单向度上的展开,最终必导致非理性... 目前国内主流价值哲学所倡导的主体性原则亟持进行历史和理性的反思,因为它只是表现了主体性原则的单层面,即仅强调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自我”的需要和满足,强调物我关系的为我性。而主体性原则在这一单向度上的展开,最终必导致非理性和种种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主体性原则,关注它作为理性原则的更高一面或超越性的一面。而这一点,目前已在社会现实中显现出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 超越 价值主体性原则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事诉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以程序主体性原则为理念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睿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0-155,共6页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就是当事人双方行使诉权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围绕案件事实的查明及法律的适用而交互作用的一种纠纷解决过程。按照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作为民事诉权载体的当事人应成为民事诉讼的中心,成为前提和基础。但... 从一定意义上讲,民事诉讼就是当事人双方行使诉权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并围绕案件事实的查明及法律的适用而交互作用的一种纠纷解决过程。按照程序主体性原则的要求,作为民事诉权载体的当事人应成为民事诉讼的中心,成为前提和基础。但由于传统观念和立法指导思想的影响,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确立当事人诉权法院审判权的优越地位,也没有建立起诉权对审判权的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纠纷 民事诉讼 法院审判权 程序主体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书俊 《东岳论丛》 2002年第6期76-78,共3页
主体性原则并不一定必然会导致人类中心主义 ,而目前社会诸多的困境也不单纯是由人类中心主义造成的。因此 ,正确认识主体性原则 ,对主体性原则的解构 ,对于澄清在这方面的模糊认识 ,从而正确确立主体性原则的价值取向 。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人类中心主义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与自我教育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秉福 《学科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8-21,共4页
为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 ,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 ,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是实行自我教育法。为此 ,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 ... 为适应道德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 ,培养受教育者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 ,推进道德教育的改革创新 ,道德教育必须坚持主体性原则。道德教育贯彻主体性原则的主要途径是实行自我教育法。为此 ,必须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大胆适当地加以引导 ,调动受教育者的道德上进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主体性原则 自我教育法 道德规范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区别 被引量:3
18
作者 许玉乾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前,我国哲学界都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而分歧的焦点只在于:在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中,究竟哪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乃至最高原则?在我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 目前,我国哲学界都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而分歧的焦点只在于:在主体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中,究竟哪一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乃至最高原则?在我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根本不同之处。 (一) 这里首先要明确:所谓“原则”,不是事物存在或运动的普遍规律,而是主体根据内在需要和客观实际为自身所规定的“活动准则”。从“活动准则”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相对于活动中的主体才有意义。就是说,这两种原则都是主体为自身的活动而规定的准则,而不是主体或客体本身所固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活动准则 主体活动 方法论 目的性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 证明主体 客体 指导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性原则的“三个充分”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英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17,共4页
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握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地位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充分相互尊重以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 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握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地位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充分相互尊重以形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互动关系,对于取得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教育者 受教育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原则:学校道德教育有效性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5
20
作者 曹清燕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1期41-44,共4页
主体性原则就是道德教育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普遍要求。坚持主体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过程和规律的必然要求 ,然而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偏离了主体性原则 ,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迷和失效。坚持主体性原则 ,增强道德教育实效 ... 主体性原则就是道德教育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普遍要求。坚持主体性原则是道德教育过程和规律的必然要求 ,然而 ,传统的学校道德教育偏离了主体性原则 ,造成了道德教育的低迷和失效。坚持主体性原则 ,增强道德教育实效 ,要做到 :逻辑起点和主线———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 ,提升学生的需要层次 ;现实途径———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内容选择———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 ,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 ;氛围保证———用交往重建师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原则 道德需要 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