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识的主体性结构——认知图式及其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 被引量:8
1
作者 齐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大脑皮层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功能和反射整合机制将信息所包含的语义、概念、观点“移入大脑”,在主体意识中进行复制、再现,形成对信息客体具有相关性或对应性的形象和概念,并进行记忆和储存的活动。反映既是主体接受信息客体的渠道,也是主体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主动与客体发生信息联系的过程。主体内部的一切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须通过反映而获得。反映既是认识的本质,也是认识活动后继环节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认知过程 认知结构 信息客体 认知活动 思维方式 制约性 思维方法 主体性结构 主体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与主体性教育 被引量:65
2
作者 和学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71,共7页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以科学的解答。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内涵 主体性结构 主体性存在形态 主体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性教育视野中的主体性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 被引量:21
3
作者 和学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共4页
主体性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概念,全面、科学、完整地理解和把握主体性的内涵、结构及其存在形态,直接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时代价值取向,影响到主体性教育的设计和实施,对此必须给予科学的解答。
关键词 主体性 主体性内涵 主体性结构 主体性存在形态 主体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把握主体性的结构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守琼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21-26,共6页
理论界有人提出,从人类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或个体人生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二者有一致的地方)去看人的主体性,主体性的进程依次经历了初级期的自在,自然,自知、自我阶段,转折期的自失阶段和高级期的自觉、自强、自为、自由阶段。
关键词 主体性结构 主体创造性 主客体关系 相互关系 相互作用 能动性 主体性发展 自由阶段 人类发展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主体性的教育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142-145,共4页
教育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人已有的主体能力的基础上,以文化知识为材料,建构受教育者新的主体性的过程,其目的是把人发展为求真、求善、求美和追求自由的主体。这是不同于培养论的一种新观念。
关键词 主体性发展 受教育者 主体性结构 文化知识 人的主体性 主体性教育 人的教育 主体能力 知识学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人主体性探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龙柏林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6,共3页
个人主体性作为一个被长期搁置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日显重要。对它的研究,不仅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而且是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必然。个人主体性有别于个人主体属性、个人主观性以及人格、个性等概念,它是个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 个人主体性作为一个被长期搁置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日显重要。对它的研究,不仅是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要求,而且是历史发展与理论创新的必然。个人主体性有别于个人主体属性、个人主观性以及人格、个性等概念,它是个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包括内向和外向主体性两个部分,而外向主体性又可分为单一主体性与交互主体性。它的实现受到客体性的制约,即内在限度与外在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体性 个人主体性的内涵 个人主体性的内在结构 个人主体性的实现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性”原则
7
作者 何智蕴 《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66-68,共3页
在一般本科院校管理体制中引入主体性概念。阐述了主体性的哲学内涵 ,对高等院校内部结构的主体性进行了分析 。
关键词 高校 管理体制改革 主体性原则 内部结构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报编辑主体的智能结构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林植汉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6期109-112,39,共5页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其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即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文字水平、实践能力及其综合发挥,取决于主体的智能结构。它是学报编辑“主体性结构... 学报编辑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创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精神生产过程。其产品质量,取决于生产活动的主体(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即知识积累、理论素养、文字水平、实践能力及其综合发挥,取决于主体的智能结构。它是学报编辑“主体性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报编辑主体 学报编辑工作 编辑人员 智能结构系统 综合性 主体性结构 实践能力 基本素质 理论素养 创造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主体”的内涵及层次结构
9
作者 高栓来 《唐都学刊》 1992年第1期39-43,32,共6页
历史学的主体应该包括两个层次,即本体意义的“历史活动的主体”与认识论角度的“历史认识的主体”。作者着重对后者(即一般所说的史学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史学主体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1)认知结构;(2)主体性结... 历史学的主体应该包括两个层次,即本体意义的“历史活动的主体”与认识论角度的“历史认识的主体”。作者着重对后者(即一般所说的史学主体)进行了分析,认为史学主体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可分为相互联系的四个部分:(1)认知结构;(2)主体性结构;(3)方法论体系;(4)主体的自身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主体 层次结构 认知结构 主体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认识主体在科学假说形成中的作用
10
作者 姚俭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13-17,共5页
关于科学假说的形成问题,在方法论的研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界曾从多种角度就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创立科学假说的主体的作用尚未引起重视。本文试图从认识主体的角度,探讨其在科学假说形成中的作用。
关键词 知识结构 形成过程 主体性结构 科学假说 多种角度 事实材料 创造性人才 客体 实践活动 客观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念系统是影响反映过程的“中间变量”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祥福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1988年第2期12-14,共3页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建立,结束了以往心理学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关于“刺激—反应”的被动消极的观点在哲学认识论中的统治,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地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马克思早年提出的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问题,只...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建立,结束了以往心理学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关于“刺激—反应”的被动消极的观点在哲学认识论中的统治,在实践的基础上辩证地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矛盾关系。马克思早年提出的在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问题,只是作为一种在宏观上研究人类认识主体性结构的指南。至于认识的主体性结构其构成如何、包括哪些因子,则是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所要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纷纷介入主体性结构的讨论,已较明确地承认了认识主体包括智、情、意等各方面要素的观点。这虽不能说有多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念系统 主体性结构 中间变量 发展完善 认知活动 心理学 皮亚杰 图式 性问题 发生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式·层次·定义域——认识论研究方法论三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信砚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6期53-58,共6页
创立于19世纪、建基于经典自然科学之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人类认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也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几年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通过自身的批... 创立于19世纪、建基于经典自然科学之上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人类认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但是,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当代社会实践的需要,也给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几年以来,我国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通过自身的批判反思,已在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人类认识史一再表明,每当理论研究迈向重大突破时期,方法论问题总是显得格外重要。科学史上因方法论的失误而导致错过重大创造发明机会的教训,不胜枚举。同样,重视和重审认识论研究方法论,对于今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本文拟就当前认识论研究中的几个重要方法论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试作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范式 研究方法论 主客体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思维机制 皮亚杰 理论意义 微观认识论 主体性结构 发生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信念
13
作者 鲍宗豪 姚俭建 《东岳论丛》 1988年第6期77-80,22,共5页
信念,不仅是伦理学、社会学、宗教中所探讨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哲学和心理学范畴.本文试图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范畴,从真假、善恶(利害)、美丑三个层面来揭示其本质.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信念作... 信念,不仅是伦理学、社会学、宗教中所探讨的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哲学和心理学范畴.本文试图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范畴,从真假、善恶(利害)、美丑三个层面来揭示其本质.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信念作为主体性结构的一个要素,是在认识——实践中形成,并又反作用于认识和实践的.因此,信念既与客体本质属性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信念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主体性结构 客体相互作用 认知层次 理性思考 价值评价 审美情感 实践活动 三个层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een House in Semi-arid Regions of Mexico
14
作者 Maria de los Angeles Rechy Carvajal Emil von Roth Jose Alberto Murillo Rodriguez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6年第5期224-227,共4页
The subject structure was consisted of a proto-type house with plan dimensions of 8 m ×4 m. A variety of materials was used to the construc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on-toxic m... The subject structure was consisted of a proto-type house with plan dimensions of 8 m ×4 m. A variety of materials was used to the construction,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on-toxic materials. The structure's core consiste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s with masonry infill walls. Inside faces of the walls and the roof's outside face were covered with proprietary composite panels, which are manufactured with a mixture of cement, volcanic ash, and local sawmill waste. These panels were analyzed for thei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s well as for their resistance to decay and insects when subjected to extreme conditions for 15 years. The panels have also shown to provide thermal insulation and nonflammable when in direct contact with fire. The roof surface was further covered with a blend of local drought-resistant succulents and cacti. This study provides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materials employ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type house thermal insulation non-combustible resistant to dec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的对象性结构与意识形态
15
作者 包大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4期201-202,共2页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交换 配置资源 消费行为 拜金主义 有用性 对象性 主体性结构 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思维方式与认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萍 《哲学动态》 1988年第10期34-37,共4页
认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人的认识能力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说明人的认识如何可能。人的认识能力主要通过人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认识论研究中,人们总是通过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来把握、确定主体与客体的性质及其联结方式。我... 认识论的基本任务就是探讨人的认识能力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说明人的认识如何可能。人的认识能力主要通过人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在认识论研究中,人们总是通过研究主体的思维方式来把握、确定主体与客体的性质及其联结方式。我们要了解现代认识论的特点,把握认识论发展的方向,也必须从理论上说明什么是思维方式,探讨研究思维方式的基础,以及研究思维方式的角度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外部世界 探讨研究 智力结构 现代认识论 人类思维 客体 主动性 主体性结构 生理
原文传递
认识选择性探索
17
作者 王振武 《哲学动态》 1985年第5期15-19,共5页
人的认识选择性问题,是认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主客体关系研究的深入,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从客体到主体和从主体到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客体本身的结构和... 人的认识选择性问题,是认识论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随着主客体关系研究的深入,这个问题被提出来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从客体到主体和从主体到客体的双向运动。一方面,客体本身的结构和属性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结构 性问题 爱因斯坦 感觉能力 选择性 理性选择 认识选择 亚里士多德 集中体现 实践活动
原文传递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美学的启示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家森 《中国社会科学》 1983年第2期55-79,共25页
本文认为哲学人本主义是关于历史的主体性的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实践的人本主义超越了费尔巴哈的理论的人本主义,走上了唯物史观,它可称为新天人合一论,可作为新天人合一论之美学的理论基础。依据哲学人本主义原则,人... 本文认为哲学人本主义是关于历史的主体性的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的实践的人本主义超越了费尔巴哈的理论的人本主义,走上了唯物史观,它可称为新天人合一论,可作为新天人合一论之美学的理论基础。依据哲学人本主义原则,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关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之过程的描述,也是对这两种生产的产品之本质的揭示;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包容着而又宽广于自然界人化的涵义,应该代替自然界人化而作为我们的美学的基本范畴。美的规律是人的特定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规律,表现为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交互作用的过程,并作为造形规律支配着工艺生产和艺术生产。美的规律决定着对象的本质在主体自身。认识的对象是与人的主体性整体结构相适应的客体,实践的对象是"自然提供材料、精神提供形式"的人的作品,所以,凡对象的本质都表现为人的主体性,艺术作为创造物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本文最后认为,美的对象是审美感觉与审美对象的历史性融合,而审美感觉则是人的前审美感觉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融合。美不等于美的对象,它是美的对象之本质的最高概括,是主体与对象在审美情趣上实现了的平衡、和谐与自由。简言之,美是客观化的审美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力量对象化 审美感觉 自然界 巴黎手稿 费尔巴哈 主体性结构 哲学人本主义 物质生产 受动性 对象世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