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争主体能动作用的高扬——毛泽东战争中自觉能动性思想新诠
1
作者 夏征难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2-25,共4页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他明确提出了“自觉的能动性”的概念并对其作了科学的界定和性质上的区分,阐明了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较之其他社会活动更加鲜明的特点,在变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为... 毛泽东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发挥人在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他明确提出了“自觉的能动性”的概念并对其作了科学的界定和性质上的区分,阐明了战争中的自觉能动性较之其他社会活动更加鲜明的特点,在变战争胜利的可能性为现实性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充分发挥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能动性,必须尊重、认识和利用战争客观条件,进而实现战争指导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这些内容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观能动性的学说,对于我军以劣胜优、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指导 自觉能动 主体能动作用 毛泽东 客观条件 自觉的能动 确实性 战争实践 为现实 战争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2
作者 万湘涛 《教育艺术》 2005年第12期15-15,14,共2页
关键词 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 主体能动作用 教育教学理念 思想政治课教学 教师讲授 教学改革 学习活动 教育理念 教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区别教学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
3
作者 夏时琼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主体能动作用 分层区 鲁迅先生 教学评价 分层教学 人的全面发展 语言训练 学生主体 引导学生 问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能动作用与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庞长富 苏甦 《天津社会科学》 1985年第3期38-41,共4页
主体能动作用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究竟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充分调动主体的能动作用,在我国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并未得到全面论述,而仅仅是从主体能动作用要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主体能动作用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究竟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充分调动主体的能动作用,在我国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并未得到全面论述,而仅仅是从主体能动作用要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并需要具备该时代或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技术设备条件等三个方面,论证正确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基本理论前提。我们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能动作用 激励理论 行为科学 调动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物性 内在机制 内驱力 物质需要 合理因素
原文传递
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的做法
5
作者 虞澄凡 《物理教师》 1996年第2期1-2,共2页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体,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指向多元目标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活动。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自觉的积极的学,则教师的教就不会有显著的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学生主体 主体能动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中 教学效果 有机统一体 物理教学大纲 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学习过程 宽松的教学环境
原文传递
主体能动性与规律性
6
作者 南旭耀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主体能动 社会规律 人化自然界 社会形态 自然规律 表现形式 主体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 人的本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纪录片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3
7
作者 万军 程世寿 《当代传播》 2003年第3期69-70,共2页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关键词 纪录片 创作 主体意识 主体客体化 客体主体 显性表现 隐性表现 主体能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打击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作用
8
作者 黄玉粉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小学教研版)》 2009年第12期132-132,共1页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双方的互动经历、期望、观念、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能动作用,要尊重幼儿,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幼儿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幼儿潜能的开发及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 师幼互动 打击乐 尊重幼儿 主体能动作用 学习过程 发展为本 教师 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意识:编辑主体意识之要义
9
作者 张作明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出版工作 编辑工作 编辑主体意识 审美意识 编辑主体能动作用 功能 文化选择 文化“增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立法主体问题初探
10
作者 房磊 《政法论丛》 CSSCI 1991年第3期34-35,共2页
怎样确立地方立法的主体,并且在地方立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的作用,是地方立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主体是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功的人。任何认识活动的发生都是主体能动作用于客体的结果。
关键词 地方立法 主体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体能动作用 思维能力 社会实践 认识活动 性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教学中师生双向交往观的建构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楚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8年第5期109-110,共2页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往观,是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能动作用),二者在体育教学情境中所进行的信息、思想观点、情感和需要的平等交流,以及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体育教学就...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交往观,是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能动作用),二者在体育教学情境中所进行的信息、思想观点、情感和需要的平等交流,以及共享信息的人际沟通活动。体育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师生主体性双向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的交往由于双方处在特殊的环境中,具有与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不同的独特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是有目的的活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了某一共同目的而进行的沟通、对话、理解等活动。体育教学中师生主体性双向建构的交往不是一种单向的流动,而是双向的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教学过程 双向建构 交往观 中师生 主体能动作用 体育教学情境 共享信息 教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变易中的美学意识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再承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3年第4期28-31,共4页
《周易》观物取象,其关于阴阳、三才、天人合一以及刚柔、神、感、象等范畴的阐述,已成为中国古典美学解释各种文化艺术现象和理论的重要依据。《周易》反对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哲学观,对万物变化持积极肯定态度... 《周易》观物取象,其关于阴阳、三才、天人合一以及刚柔、神、感、象等范畴的阐述,已成为中国古典美学解释各种文化艺术现象和理论的重要依据。《周易》反对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哲学观,对万物变化持积极肯定态度。同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相适应,《周易》劝诫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在适应外界变化的同时,发挥探索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主体能动作用。"生生之谓易"可谓易道之点睛话语与最佳礼赞,并推演产生了波澜壮阔的永生之态与天设地造之"生成美"。完全可以认为,《周易》在一定程度上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的价值基座,昭示着中国美学应在变易中求美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美学意识 变易 中国古典美学 “自强不息” 主体能动作用 自然与社会 观物取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思考
13
作者 吴汉德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要从提高对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着手 ,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能动作用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不断优化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使“三进”工作卓有成效。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三进”工作 高等教育 “两课”教育 课程设置 主体能动作用 教学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说考察人的精神觉醒问题所应有的历史文化视野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适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13,共5页
人类精神觉醒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为了推进这项研究,我们邀请五位教授,就有关问题发表各自的高见。刘家和认为:《史记·三代世表》不包括三代先公和周厉王以后的周天子,这说明它所注重的不... 人类精神觉醒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为了推进这项研究,我们邀请五位教授,就有关问题发表各自的高见。刘家和认为:《史记·三代世表》不包括三代先公和周厉王以后的周天子,这说明它所注重的不再是邦而是真正起作用的王朝。在总结三代历史的基础上,先秦儒家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视为类本质相同的人,认识到人的本质具有二重性,这二重性导致善与不善之间的转化,进而推动着历史的进展。公羊家则把具体的“三代”演化为“三代”周期,认为历史是断与续、变与常、一与多的统一。三代反思反映了历史意识的觉醒。晁福林认为:从思想萌芽到精神觉醒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精神是从“浑沌”的状态中化育出来的;人类精神觉醒是持续的、不间断的,从古至今人类总是处在不断的精神觉醒状态之中;人类精神觉醒又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精神觉醒与精神枷锁的形成往往是同步的,这也许就是人类精神觉醒以及思想解放的进程永无止境的原因之一。杨适认为:考察人类精神觉醒问题不应局限在所谓“轴心时代”,人类的觉醒绝非一次性的动作,事实上是总在改进着的,到了世界史的近代和现代,这种发展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这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新学说,即把关于人的自觉的新发展逐步推进到世界范围和全体人类。杨共乐认为:人类精神觉醒不局限于古代希腊、印度和中国,世界上其他许多民族也都经历了这一阶段;也不只表现在哲学上,其他许多领域也有精神觉醒的发生。罗马的精神觉醒就表现在协调罗马民众之间关系的政治行为上,塞尔维乌斯改革就是这种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蒋重跃认为:承认历史是人文的,又是有规则的,这样,历史理性才会产生。变与常的统一是历史规则的基本内涵。先秦儒家承认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同时,又在历史的变与常以及变常统一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一次突破。本刊特辟笔谈栏目,刊出五位的精彩论述,以飨读者。同时,热切盼望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 人的精神 历史 觉醒 主体能动作用 灵长类动物 生物物种 石器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索海龙 《中学教学参考》 2014年第15期34-34,共1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学生个体基础、自学能力、领悟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各不相同.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关注、相信、鼓励每个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同时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学生个体基础、自学能力、领悟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各不相同.因此作为教师,要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关注、相信、鼓励每个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同时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转变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如何优化滞后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大力强化“教”与“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 “教”与“学” 学生个体 主体能动作用 数学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时间 自学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教育
16
作者 沈洪英 《宿州师专学报》 1999年第3期19-20,共2页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客观上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笔者以为: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其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 随着改革开放以及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客观上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笔者以为: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培养其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教育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 自我意识水平 实现自我 学校管理者 主体能动作用 管理过程 高校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和谐的小学科学课堂
17
作者 王峰 《小学科学》 2012年第1期107-107,共1页
科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创新性的学习,体验到科学的乐趣,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自然科学,我们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 科学课堂教学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以探究为目的的研究性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创新性的学习,体验到科学的乐趣,让学生在朴素的课堂生活中去品味自然科学,我们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孩子们的求知欲,用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快乐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课堂 全面和谐 学生参与 小学 主体能动作用 研究性活动 课堂教学 自然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师范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
18
作者 何志峰 《邢台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9-60,共2页
师范教育更应把道德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这是遵循教育规律、贯彻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发挥师范教育特殊职能的必然要求,是师范教育担负道德建设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加强道德建设要注重发挥党组织、教职工、学生和社会四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 师范教育 道德教育 教育规律 教育方针 主体能动作用 主导表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数学思维培养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9
作者 王海涛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年第2期1-1,共1页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真正意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注重教师如何"教".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个性思维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关键词 学生个性发展 数学思维培养 主体能动作用 数学教学 主观能动 自主探究 个性思维 创新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代僧诗全集》缘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艾若 《佛教文化》 1997年第1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历代 僧诗 佛文化 中华文化 禅与诗 文学理论 主体能动作用 诗歌史 审美观照 古文献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