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宫颈癌患者及配偶二元应对与亲密关系的主体-客体互倚模型研究
1
作者 王丽敏 张静茹 魏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2160-2164,共5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主体-客体互倚模型(APIM)分析宫颈癌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和夫妻亲密关系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来改善宫颈癌夫妻的应对水平和亲密关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主体-客体互倚模型(APIM)分析宫颈癌患者及配偶的二元应对和夫妻亲密关系间的关系,为医护人员制订干预措施来改善宫颈癌夫妻的应对水平和亲密关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方法抽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7对宫颈癌夫妻作为样本,采用二元应对量表和婚姻调适测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构建APIM模型分析宫颈癌患者及其配偶的二元应对水平与亲密关系间的关系。结果 宫颈癌患者和配偶的二元应对均能够预测自身亲密关系(β=0.49、0.45,P<0.001),即主体效应明显;客体效应结果显示配偶的二元应对水平能够预测宫颈癌患者的亲密关系(β=0.44,P=0.005)。结论 宫颈癌夫妻的二元应对水平和亲密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二元交互作用。医护人员应将宫颈癌夫妻看作一个整体,开展二元应对干预策略的制定,从而达到提升亲密关系、维持婚姻稳定家庭和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二元应对 亲密关系 主体-客体互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的主体-客体互倚模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柏荣伟 袁媛 +1 位作者 叶赟 倪静玉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8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47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运用主体-客...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47对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运用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二元应对总分为(126.26±19.22)分,配偶二元应对总分为(125.44±17.97)分;患者主观幸福感得分为(82.39±13.54)分,配偶主观幸福感得分为(83.39±12.97)分。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的二元应对与自身及对方的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0.657~0.754,均P<0.001)。主体效应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和配偶的积极应对均正向预测自身主观幸福感(β=0.733,P<0.001;β=0.442,P<0.001),消极应对均负向预测自身主观幸福感(β=-0.685,P<0.001;β=-0.482,P<0.001)。客体效应显示,患者的积极二元应对正向预测配偶主观幸福感(β=0.276,P=0.015),消极应对负向预测配偶主观幸福感(β=-0.282,P<0.001),但配偶的积极与消极应对对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均不显著。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二元应对对夫妻双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患者的应对方式不仅可以影响个体本身,同样会影响配偶的主观幸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配偶 二元应对 主观幸福感 主体-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症患者及其配偶二元应对与心理弹性的主体-客体互倚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孙海燕 秦阳 +1 位作者 徐益荣 陈文艳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0-64,共5页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和配偶的二元应对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盐城4所三级医院的371对癌症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对其行调查。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和配偶的二元应对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盐城4所三级医院的371对癌症患者及其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应对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对其行调查。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模型分析癌症患者和配偶间二元应对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结果 癌症患者二元应对总分为(62.40±14.08)分,癌症患者配偶总分为(61.83±15.10)分。癌症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为(62.36±13.11)分,癌症患者配偶总分为(60.47±12.80)分。癌症患者及其配偶的二元应对与自身及对方的心理弹性得分均呈正相关(r=0.312~0.739,均P<0.001)。癌症患者及其配偶的二元应对都能够正向影响自身的心理弹性(β=0.616,0.700;均P<0.001),即主体效应显著。癌症患者及其配偶的二元应对都能够正向影响对方的心理弹性(β=0.330,0.651;均P<0.001),即客体效应显著。结论 癌症患者及其配偶的心理弹性受自身和对方支持应对行为的交互影响。医护人员应将癌症夫妻视为一个共同体,有助于制订以夫妻为中心的相互支持应对策略,从而减少应对癌症时的心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 配偶 二元应对 心理弹性 主体-客体互倚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的主体性结构——认知图式及其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 被引量:8
4
作者 齐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2-47,共6页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大脑皮层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功能和反射整合机制将信息所包含的语义、概念、观点“移入大脑”,在主体意识中进行复制、再现,形成对信息客体具有相关性或对应性的形象和概念,并进行记忆和储存的活动。反映既是主体接受信息客体的渠道,也是主体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主动与客体发生信息联系的过程。主体内部的一切观念形态的存在都必须通过反映而获得。反映既是认识的本质,也是认识活动后继环节得以运行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认知过程 认知结构 信息客体 认知活动 思维方式 制约性 思维方法 主体性结构 主体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识的主体性结构——认知图式及其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
5
作者 齐界 《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2年第2期49-53,共5页
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映。主体利用其大脑皮层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功能和反射整合机制将信息所包含的语... 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映。主体利用其大脑皮层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功能和反射整合机制将信息所包含的语义、概念、观点“移入大脑”,在主体意识中进行复制、再现,形成对信息客体具有相关性成对应性的形象和概念,并进行记忆和储存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图式 信息客体 认知过程 认知结构 认识的主体 制约性 认知活动 思维方法 思维方式 认知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认识中的主体思维图式初探
6
作者 李仁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5-59,共5页
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而如何才能认识世界?这却是既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呕心沥血的研究,至今也没有得出清楚明确的答案。然而,学术界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它的探讨,而是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对认识主体的研究越来越得... 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而如何才能认识世界?这却是既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呕心沥血的研究,至今也没有得出清楚明确的答案。然而,学术界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它的探讨,而是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对认识主体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普遍认为主体意识及其功能在科学认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此亦有同感,为此试图就科学认识中的主体思维图式作些初步探索。 在科学认识中,主体思维图式是主体和客体联系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图式 认识世界 主体意识 主体思维 认识主体 客体 改造世界 哲学家 学术界 认知定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图式及其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
7
作者 齐界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45-50,共6页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 为了弄清认知图式对认知过程的制约性,必须首先了解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一、认知活动的一般过程 (一)反映。认知活动的起点是反映。所谓反映,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以先天形成的感官系统对外来信息造成的刺激作出的反应。主体利用其大脑皮层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功能和反射整合机制将信息所包含的语又、概念、观点“移入大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过程 认知图式 认知结构 认知活动 信息客体 制约性 思维方式 思维方法 认识主体 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互主体性:从关系本体论到关系认识论——《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解读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一兵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48,共8页
广松涉在《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中认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它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前提。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正是人与人共同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共在”,如果这是一种新的交互性客观存在... 广松涉在《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中认为,社会存在的真实基础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体之间的交互关系,它构成了马克思哲学认识论的前提。人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正是人与人共同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共在”,如果这是一种新的交互性客观存在,那么,意识活动的本质则会是我与他人意识共同建构起来的交互性主体活动。由此,传统主—客二元认知结构被彻底超越。这也是广松涉四肢哲学构架的思考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松涉 《世界交互主体的存在结构》 哲学认识论 主体-客体二元认知图式 四肢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晓旭 丁兰 +1 位作者 傅胜惠 张清 《护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65,共7页
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性中介模型,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双方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的交互影响。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门诊的237对血液透... 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性中介模型,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双方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的交互影响。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门诊的237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4.0建立主体-客体互倚性中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程序检验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挑战评价、积极应对和创伤后成长得分与照顾者的相关得分呈正相关(r=0.831、0.695、0.875,均P<0.01);挑战评价、积极应对与创伤后成长的主体-客体互倚性中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主体效应方面,血液透析患者的挑战评价通过其积极应对间接预测其自身的创伤后成长(Bias-corrected 95%CI:0.010~0.118),照顾者挑战评价通过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积极应对间接预测照顾者创伤后成长(Bias-corrected 95%CI:0.026~0.183、0.073~0.295);在客体效应方面,照顾者挑战评价可直接或通过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积极应对间接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Bias-corrected 95%CI:0.022~0.178、0.089~0.349);血液透析患者挑战评价通过其积极应对间接预测照顾者创伤后成长(Bias-corrected 95%CI:0.014~0.11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积极应对在挑战评价与双方的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血液透析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受其积极应对的主体效应、照顾者积极应对的客体效应以及照顾者挑战评价的客体效应的影响;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受其积极应对的主体效应以及血液透析患者积极应对的客体效应的影响。建议从整体角度出发,考虑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在疾病适应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将双方视为一个整体共同纳入干预方案中,通过改善双方认知模式,培养积极应对方式,以促进共同成长,帮助双方更好地适应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创伤后成长 血液透析 主体-客体互倚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认识结构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世荣 《江汉论坛》 1984年第9期36-39,共4页
一主体在获得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有无一个认识结构?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十六、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经验论,他们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块“白板”,对外物映现而显影,把大脑比作“琴弦”... 一主体在获得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有无一个认识结构?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十六、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经验论,他们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块“白板”,对外物映现而显影,把大脑比作“琴弦”受外物拨动而发声。这里并没看到主体认识结构的存在。这种观点,虽然是唯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客体 知识水平 认知图式 主体认识结构 儿童智力发展 正常儿童 思维形式 康德 思维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识的四元图式
11
作者 王铁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25,共5页
人类对自身认识活动的反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各种认识论学说。今天,当我们再来反观认识论史时,油然发现传统认识论大都把认识看作是主客体直接对峙的二项式结构(故称之为认识的二元图式说),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把认识... 人类对自身认识活动的反思,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了各种认识论学说。今天,当我们再来反观认识论史时,油然发现传统认识论大都把认识看作是主客体直接对峙的二项式结构(故称之为认识的二元图式说),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把认识看作是主体通过实践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三项式结构(故称之为认识的三元图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识活动 文化环境 主体 客体关系 图式 认识过程 自然环境 实践活动 客体相互作用 认知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场的”科学主体及其认知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华新 陈文勇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95,128,共9页
传统上对科学的看法常常因为主体与客体绝对的二元对立而陷入困境,这个困境使得科学的真理观要么滑向客观主义的绝对主义,要么滑向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这两种立场都没有恰当地反映出主体在科学实践中的恰当地位和作用。我们将以上述... 传统上对科学的看法常常因为主体与客体绝对的二元对立而陷入困境,这个困境使得科学的真理观要么滑向客观主义的绝对主义,要么滑向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这两种立场都没有恰当地反映出主体在科学实践中的恰当地位和作用。我们将以上述方式所看待的主体称为“不在场的”(non—present)科学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主体 不在场 认知模式 主体客体 二元对立 绝对主义 客观主义 相对主义
原文传递
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忽视灌输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文光 《理论研究》 2001年第S1期114-116,共3页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者 灌输主体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灌输客体 灌输论 意识形态 毛泽东思想 操纵性 认知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在认识中的作用新论
14
作者 胡洪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9-62,共4页
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观念的反映关系。认识主体认识或反映客体,从实质上说,是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客体的观念的映象,以便使客体成为主体观念中的内容。在主体观念地把握客体即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语言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语言与文化 自然语言 认识主体 语言类型 人工语言 思维方式 认识客体 自然客体 认知图式 认识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真理域
15
作者 杨元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S2期21-26,共6页
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主客体的统一,其统一的程度和范围与主体认知图式相关联,这就必然涉及真理域。探讨真理域,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准确发观、掌握和运用真理,意义重大。真理域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主客体相互作用... 真理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主客体的统一,其统一的程度和范围与主体认知图式相关联,这就必然涉及真理域。探讨真理域,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准确发观、掌握和运用真理,意义重大。真理域是指在真理性的认识中主客体相互作用时主体对客体认识的程度与客体在其运动过程中所显露的范围的统一。真理域和真理的界限是一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命题。真理的界限是指真理产生后与谬误相对立的真理的划界范围,是真理质的规定性,“它的质就是它的界限。”它着眼于结果,是从静态方面来考察的;而真理域除了包括真理质的规定性外,还包括主体建构、同化对象的域,认识的客体显现的域和联系主客体中介的实践域。由于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和客观事物的发展,真理域是变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性认识 认知图式 规定性 客体相互作用 主体认知 黑格尔 客体 实践 客观事物 背景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皮亚杰建构论的唯物主义基础
16
作者 周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0-102,106,共4页
皮亚杰建构论在哲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他的同化与适应理论被心理学界、哲学界充分肯定。建构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人的认识当成建构的过程,人在活动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图式去同化或顺应新事物,以达到认识上的平衡,认识的过程就是同... 皮亚杰建构论在哲学界曾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他的同化与适应理论被心理学界、哲学界充分肯定。建构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人的认识当成建构的过程,人在活动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图式去同化或顺应新事物,以达到认识上的平衡,认识的过程就是同化与顺应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人的认识取决于主体对客体变革的程度,客体具有永远不能达到的极限性质。作者认为皮亚杰的这一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亚杰 客体 同化与顺应 心理学 主体作用 认知结构 核心思想 认识结构 图式 建构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认识中的建构问题
17
作者 林冈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客体 主体认识 认识图式 认知图式 思维框架 外界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主体观念 能动的反映论 观念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