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分支优先技术在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有效性 被引量:2
1
作者 倪良春 仇杰 +3 位作者 郭晓珂 宗良 程前进 李祥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19期2025-202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弓分支优先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依据手术程序分为主动脉弓分支优先技术重建的孙氏... 目的探讨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弓分支优先技术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依据手术程序分为主动脉弓分支优先技术重建的孙氏手术程序组(分支优先组)、经典孙氏手术程序组(经典手术组)两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二次开胸、气管切开、术后透析情况、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分支优先组患者的心肺转流时间、心肌阻断时间、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恢复清醒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经典手术组,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低于经典手术组,术中最低鼻咽温度和术中血浆输注量均明显高于经典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循环或选择性脑灌注时间、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术中血小板输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优先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经典手术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分支优先组患者的疼痛、疲乏、精神、睡眠、食欲、日常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经典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支优先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经典手术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应用主动脉弓分支优先技术重建的孙氏手术程序较经典孙氏手术程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经典孙氏手术程序 主动脉弓分支优先技术 并发症 生活质量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2
作者 李兴 贾亚男 +1 位作者 王雪霞 郭立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847-852,共6页
目的 分析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间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目的 分析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8月至2023年5月间邢台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三明治技术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治疗。详细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主动脉窦部直径,主动脉瓣反流量。并详细记录患者并发症、死亡情况,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中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随访一年并评估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主动脉阻断时间[(105.84±17.74)min比(123.81±11.28)min]、术后主动脉窦部直径[(35.03±1.82)mm比(37.42±2.01)mm]、停循环时间[(20.31±3.85)min比(24.78±3.25)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66.58±8.89)h比(73.43±9.87)h]、体外循环时间[(201.21±18.93)min比(218.78±21.09)min]、主动脉瓣反流量[(0.64±0.21)cm^(3)比(1.12±0.26)cm^(3)]、血中D-D[(0.31±0.08)μg/L比(0.67±0.12)μg/L]及CRP[(7.03±1.05)μg/L比(9.29±1.15)μ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二次开胸止血、血液透析、气管切开、神经系统并发症等发生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半年时除死亡者外,其余患者治疗一年后心功能均为Ⅰ~Ⅱ级。结论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在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手术操作技术、心脏保护、术后恢复和术后炎症凝血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 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STIC技术在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罗金平 《西藏医药》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联合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本院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产妇341例,均行CDUS与STIC检查,以超声心动图复查及尸检报告为“金标准...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联合时间-空间关联成像(STIC)技术在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4月于本院行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的产妇341例,均行CDUS与STIC检查,以超声心动图复查及尸检报告为“金标准”,统计分析CDUS联合STIC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的效能。结果“金标准”明确为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的胎儿53例;CDUS联合STIC检查出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的胎儿49例。CDUS联合STIC检查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在85%以上。kappa检验显示:CDUS联合STIC检查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结果与“金标准”检查结果一致性极好(kappa值=0.908,P=0.000)。结论 CDUS联合STIC检查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异常的效能显著,可准确诊断胎儿主动脉弓及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分支异常 胎儿畸形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疗效分析:单中心13年经验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睿 姚陈 +10 位作者 胡作军 王冕 李梓伦 武日东 王斯文 秦原森 宁俊杰 石毅 崔进 吴伟滨 常光其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 目的比较主动脉弓部病变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22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弓上分支动脉重建的160例患者资料。根据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将患者分为烟囱组(74例)、开窗组(19例)和分支组(67例),评估不同重建方式的短期及长期疗效。结果三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分支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次干预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3.0%,开窗组21.1%,分支组7.5%,P=0.037;二次干预率:烟囱组6.8%,开窗组15.8%,分支组1.5%,P=0.049)。总体随访率为89.2%,烟囱组、开窗组和分支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8、40.5和15个月。三组在全因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因死亡:烟囱组33.9%,开窗组11.1%,分支组3.3%,P<0.001;并发症发生率:烟囱组29.0%,开窗组11.1%,分支组11.7%,P=0.01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0个月内除免于并发症发生率(P=0.049)外,烟囱、开窗和分支组累积生存率(P=0.249)、免于主动脉疾病相关死亡率(P=0.664)和免于二次干预率(P=0.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主动脉弓部病变弓上分支重建技术均安全有效,但烟囱技术远期内漏发生率较高,分支技术短期及远期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腔内治疗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分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国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3期2282-228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我院40例Stanford A型主动... 目的研究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我院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时间为(326.14±22.46)min,体外循环时间(134.27±14.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16±6.49)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9.05±8.2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84±4.33)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90±3.76)min;术后有1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过性神经功能异常4例,切口感染3例,低氧血症1例,经治疗后好转,剩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治疗前所有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及日常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术后及时给予并发症处理,促进患者顺利出院,改善病情及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主动脉夹层 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 STANFORD A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上分支血管的腔内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岳晓通 朱一林 +3 位作者 颜维剑 韩磊 贺逢孝 柳德斌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42期103-106,共4页
主动脉弓部疾病一直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弓上分支血管血运重建;传统开胸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开胸手术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腔内修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同时腔内修复主动脉弓... 主动脉弓部疾病一直是治疗的难点和重点,尤其是对弓上分支血管血运重建;传统开胸手术仍然是治疗的金标准,然而开胸手术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很高。腔内修复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胸腹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同时腔内修复主动脉弓部的理念也逐渐被接受。弓上分支血管的血运重建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通过对这些技术的不断改良,近期已有研究开始探索腔内修复作为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首选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分支血管 腔内修复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分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囱技术在保留主动脉弓上分支动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毛乐 竺挺 符伟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365-366,共2页
主动脉弓部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非常具有挑战。虽然相关的手术技术、麻醉以及重症监护措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传统的开放手术仍可能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随着对主动脉疾病的深入认识、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腔内移植物设... 主动脉弓部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非常具有挑战。虽然相关的手术技术、麻醉以及重症监护措施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传统的开放手术仍可能导致相当高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目前,随着对主动脉疾病的深入认识、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腔内移植物设计的改进,主动脉腔内治疗已成为多数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术式。但因受限于主动脉弓形态和弓上分支血管灌注的需要,主动脉弓一直被认为是主动脉腔内治疗的相对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囱技术 主动脉弓分支动脉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的现状 被引量:9
8
作者 郭伟 贾森皓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283-286,共4页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器材的发展,通过完全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已成为可能。目前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及分支技术。笔者结合本中心经验,对这三项技术分别简要阐述与评价。烟囱技术烟囱技术是在主体...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器材的发展,通过完全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已成为可能。目前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及分支技术。笔者结合本中心经验,对这三项技术分别简要阐述与评价。烟囱技术烟囱技术是在主体支架外侧平行放置1枚或多枚小支架(chimney graft,CG),达到延长近端或远端锚定区,重建分支血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微创腔内治疗 烟囱技术 开窗技术 分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叶仕高 石俊杰 +3 位作者 郑晓宇 陈文 覃建颖 刘永春 《微创医学》 2018年第4期424-425,432,共3页
目的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 目的观察"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例主动脉弓部瘤患者进行"杂交"去分支联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手术分两步完成后,评价该方法围术期死亡率、并发症以及术后6~4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1型内瘘,重新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术后内瘘消失;全组患者生存良好,未出现截瘫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杂交"方法治疗主动脉弓部瘤具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瘤 杂交去分支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腔内技术重建主动脉弓:目前的方法与结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伟 葛阳阳 刘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7,共3页
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技术因弓上分支动脉,即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和无名动脉(IA)的破坏可能造成致命、致残等并发症,因此一直是临床上的技术难点。但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技术开始成为可能。目前,&#... 主动脉弓部腔内修复技术因弓上分支动脉,即左锁骨下动脉(LSA)、左颈总动脉(LCCA)和无名动脉(IA)的破坏可能造成致命、致残等并发症,因此一直是临床上的技术难点。但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的技术开始成为可能。目前,'完全腔内重建主动脉弓技术'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和分支技术。本文对这3类技术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患者 烟囱 支架治疗 主动脉 高耸建筑物 支架型血管 分支动脉 腔内技术 开窗技术 内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焦元勇 邹君杰 +2 位作者 缪苏宇 杨宏宇 章希炜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7期778-782,78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 目的探讨不同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对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EVAR治疗13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行TEVAR手术前或同期采用不同弓上分支重建技术进行分组,分为杂交组(n=32)、单分支组(n=13)、烟囱组(n=62)和开窗组(n=31)。统计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围手术期结果。TEVAR后进行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1年,随访内漏情况、分支狭窄情况、分支闭塞情况;统计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和术后再干预情况。结果四组患者累及无名动脉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最长为杂交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最多为开窗组患者(P<0.05);四组患者随访时间、内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弓上分支重建方法均安全有效,但各技术间都存在各自的不足,新技术仍需大量病例积累和长期随访数据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疾病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杂交技术 烟囱技术 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奇航 赵强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260-263,共4页
主动脉弓置换术是公认的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常规手段,但传统主动脉弓置换术是在心肺转流和深低温停循环的基础上进行,在直视下于降主动脉置入象鼻支架,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目前治疗Stanford B型主... 主动脉弓置换术是公认的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常规手段,但传统主动脉弓置换术是在心肺转流和深低温停循环的基础上进行,在直视下于降主动脉置入象鼻支架,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是目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手段。主动脉弓部杂交技术融合了弓部去分支技术与TEVAR,首先重建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拓展锚定区后再进一步实施TEVAR,可以用于治疗合并弓部复杂病变的主动脉夹层。杂交技术结合了外科、影像及介入的多学科优势,具备微创、安全、血运稳定可靠的特点,近中期疗效不亚于传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病变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弓部去分支 杂交技术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李玥锦 肖乐 +8 位作者 王江辉 盛萍 孔瑞泽 王勇志 李玉 李郭三 卢洪巧 刘彧 龚昆梅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主动脉弓相对局限的空间内聚集了供应头颈部的重要弓上分支血管,且弓部形态解剖多变,血流动力学复杂,剪切力高,部分病例可能合并多种疾病,导致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多样性,治疗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目前针对累及弓... 主动脉弓相对局限的空间内聚集了供应头颈部的重要弓上分支血管,且弓部形态解剖多变,血流动力学复杂,剪切力高,部分病例可能合并多种疾病,导致主动脉弓部疾病的复杂性和手术技术的多样性,治疗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和挑战性。目前针对累及弓部的主动脉Stanford A型夹层、复杂Stanford B型夹层以及主动脉弓部瘤的常用治疗方式包括外科开放手术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全血管腔内修复技术和复合主动脉弓部修复(hybrid arch repair,HAR)。自2002年报告首例分阶段HAR以来,这种弓上去分支联合腔内移植物植入的技术已在可行性和安全性方面得到证实,尤其针对高风险主动脉病变患者展现出优势,得到高度关注并发展迅猛。本文从HAR类型、优势、技术衍生、与传统开放手术的对比和常见并发症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相关内容介绍本中心的诊治经验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放手术 主动脉病变 主动脉弓 常见并发症 复合技术 血流动力学 分支血管 诊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腔内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焦元勇 章希炜 +3 位作者 邹君杰 杨宏宇 马昊 蒋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14-216,221,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病变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56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涉及延长锚定区的处理。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包括杂交技术,"烟囱"支架和分支支架。结果行杂交手术13例,烟囱技术36例,分支支架7...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病变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8月~2013年8月,共56例主动脉弓部病变涉及延长锚定区的处理。延长锚定区的方法包括杂交技术,"烟囱"支架和分支支架。结果行杂交手术13例,烟囱技术36例,分支支架7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一期腔内修复术,支架植入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病变完全隔绝。围手术期无死亡、脑梗死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66个月,旁路手术桥血管通畅,支架人造血管无移位,瘤腔血栓形成,瘤腔体积无增长。"烟囱"植入分支通畅,1例双烟囱技术治疗患者轻度I型内漏。分支支架均无明显内漏,分支血管通畅。结论通过仔细对病变的评估,个性化使用目前的延长锚定区方法,与常规腔内治疗结合可以拓宽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手术适应证,改善主动脉弓部疾病的临床治疗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杂交技术 烟囱技术 分支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腔内修复术中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应用观察
15
作者 王辰 庞昕焱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16... 目的探讨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应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行腔内修复手术治疗的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16例,记录其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手术实施情况、手术时间、分支支架置入位置、开窗原因、开窗位置、近端锚定区、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情况等,术后随访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及主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CTA)复查结果。结果16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2.52±0.48)h,分支支架置入位置:左锁骨下动脉12例、左颈总动脉2例、迷走右锁骨下动脉2例,开窗原因:单独起源的左椎动脉8例、弓部病变范围广导致近端锚定区不足4例、分支动脉间距不足(小于Castor支架最小后移长度5 mm)4例,开窗位置:单独起源的左椎动脉8例、左颈总动脉4例、左锁骨下动脉4例,近端锚定区:Z1区6例、Z2区10例。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84±6.59)h,ICU停留时间(29.2±21.1)h,住院时间(11.9±6.05)d。患者术后治愈出院15例、偏瘫1例,随访过程中存活15例、死亡1例(为偏瘫患者)。12例患者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CTA复查均未见开窗和分支闭塞或狭窄,无新发夹层或内漏,其中胸主动脉段假腔完全血栓化10例;夹层和壁间血肿患者中术后影像学资料完整9例,其中腹主动脉段假腔完全血栓化6例。结论近端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疾病患者腔内修复手术治疗中采用Castor分支支架置入联合体外预开窗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短中期随访效果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or分支支架 开窗技术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近端锚定区不足 主动脉弓部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原位针刺开窗并发症的防治经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鸿坤 郭文仁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成为胸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壁间血肿/溃疡等胸主动脉疾病的一线治疗手段[1],与开放手术相比显著降低了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但是...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已成为胸主动脉瘤、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壁间血肿/溃疡等胸主动脉疾病的一线治疗手段[1],与开放手术相比显著降低了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2]。但是,对于病变累及弓上分支动脉以及近端锚定区不足需覆盖弓上分支开口的情况,除进行常规TEVAR外经常需重建弓上分支动脉。目前,弓上动脉重建的方法包括复合技术、烟囱技术、原位开窗技术和分支支架技术等。其中,原位开窗是基于现有腔内器具,采用完全腔内的方式对弓上分支动脉进行重建,无需定制等待,可适应不同胸主动脉的解剖结构变化[3],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大量研究所证实[4-15]。然而,受到器材、操作技巧和解剖条件的影响,原位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疾病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如何预防和处理相关并发症是提高原位开窗技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发生率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分支动脉 主动脉弓 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仕强 许尚栋 +3 位作者 汪华 陈旭 王永杰 王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174-176,共3页
目的通过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方式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改善术中大脑血供,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支优先技术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11例,均为急性Stanford A型... 目的通过优先吻合主动脉弓分支的方式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改善术中大脑血供,缩短体外循环时间,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采用分支优先技术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11例,均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记录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停循环时间以及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随访复查胸腹主动脉增强CT,评估康复情况并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体外循环时间(213.8±23.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23.3±11.8)min,停循环时间(24.8±3.1)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73.3±37.9)h,仅1例患者因术后肝肾功能衰竭自动出院,出院时患者中度昏迷,气管切开,呼吸循环稳定,其余患者康复出院,早期复查效果满意。结论采用分支优先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术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手术方式,缩短了体外循环时间,提供充分的大脑灌注,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全弓置换 支架象鼻术 主动脉弓分支优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阮鹏 左逸 宣海洋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658-660,共3页
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孙氏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 目的探讨去分支技术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孙氏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患者在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中应用去分支技术,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气管插管带管时间、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弓部的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治疗中去分支技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 主动脉夹层 分支技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深明 王斯文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 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进行,而且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为此,临床上逐渐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杂交手术及完全血管腔内修复术[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主动脉弓 血管腔内 支架植入术 支架治疗 人工血管置换术 治疗技术 腔内技术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开窗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病变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20
作者 彭智猷 叶开创 陆信武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4年第5期325-329,共5页
一、概述随着主动脉移植物及腔内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已逐渐从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的开放手术转向微创化、恢复周期短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推荐用于不... 一、概述随着主动脉移植物及腔内技术的发展,胸主动脉疾病的治疗已逐渐从创伤较大、恢复周期较长的开放手术转向微创化、恢复周期短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该技术已被越来越多地推荐用于不适合进行开放手术的患者[1]。然而,累及主动脉弓的病变仍然是TEVAR的难点。主动脉弓病变累及范围广泛,常伴随弓型复杂、分支动脉开口异常及扭曲等情况,而在主动脉支架植入过程中为了获得较为理想的锚定区,可能遮盖一支甚至多支重要分支动脉开口,从而造成弓部分支动脉(头臂干动脉、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血流中断,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分支动脉 开放手术 腔内技术 主动脉弓 恢复周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