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弓部手术不同脑灌注方法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1
作者 王金宏 杨峰 +1 位作者 王晓朦 黑飞龙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2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评价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期间不同脑灌注方法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脑灌注方法分为双侧脑灌注组和单侧... 目的评价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期间不同脑灌注方法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24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脑灌注方法分为双侧脑灌注组和单侧脑灌注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30 d住院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入选浅低温停循环联合双侧顺行脑灌注患者119例(双侧脑灌注组),中低温停循环联合单侧顺行脑灌注患者122例(单侧脑灌注组)。单侧脑灌注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双侧脑灌注组[187(155,207)min比176(143,198)min],脑灌注流量、术中最低温度、围手术期血浆使用量均低于双侧脑灌注组[6(5,7)ml/(kg·min)比8(7,10)ml/(kg·min)、25(24,25)℃比28(27,30)℃、0(0,400)ml比0(0,400)ml](均P<0.05)。2组患者术后30 d住院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8)。2组患者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暂时性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51、0.843)。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时,单侧脑灌注和双侧脑灌注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无影响,但是双侧脑灌注患者可以耐受更高的温度并且减少体外循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神经系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艳 石晓卉 肖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8-10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术后脑部并发症临床监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脑部并发症发病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术后脑部并发症临床监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8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88例患者术后发生脑神经系统并发症93例,其中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TND)80例(20.62%),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不全(PND)13例(3.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白细胞水平较高、术前血肌酐水平较高、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较长、术中峰值血糖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72、1.846、1.825和2.089,P<0.05)。PND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有年龄、脑卒中史(OR=1.756和2.848)。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TND与术前白细胞、肌酐、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及血糖水平等密切相关,PND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和脑卒中史有关,术前抗感染治疗、降低血肌酐及术中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手术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林培容 侯宇希 +3 位作者 赵嘉美 樊珍 赵丽云 马骏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49-452,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a PRP)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行"象鼻术"及全弓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血小板分离组(n=30),于麻醉诱导前(T1)、... 目的: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a PRP)回输,对复杂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围术期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行"象鼻术"及全弓置换术患者41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和血小板分离组(n=30),于麻醉诱导前(T1)、血小板分离后(T2)、离开手术室前(T3)及术后24h(T4)记录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性因子指标及Hb和血小板数等指标。同时记录患者CPB运转时间,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血浆输注量,术中出血量,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人口组成、男女比例及术前心功能,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T4时,Hb与Plt呈逐渐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T2点,实验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4),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两组间H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离室前(T3)及术后24h(T4)血浆IL-6、8及TNF-α浓度等指标较麻醉诱导前(T1)呈逐渐下降趋势,离室前至术后24h,实验组血浆IL-8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IL-10血浆浓度变化不显著。实验组术中平均出血量、24h胸腔引流量、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自体血小板分离(aPRP)能减少输血量,并可以降低术后炎性介质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液回输 炎性反应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脑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许飚 李德闽 +8 位作者 李忠东 胡小南 董国华 张晓华 程晓峰 张利东 周志强 贲艳红 景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27-829,共3页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易发生脑部并发症。文中旨在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共完成的123例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其中12例在单纯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mic circulatory arr... 目的涉及主动脉弓部的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易发生脑部并发症。文中旨在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10年1月共完成的123例主动脉弓部手术资料。其中12例在单纯深低温停循环(hypothemic circulatory arrest,HCA)下行弓部手术,18例采用HCA逆行脑灌注(retrograde cerebral pevfusion,RCP)行脑保护,72例采用HCA+顺行脑灌注(antigrade cerebral performed,ACP)行脑保护,无HCA升主动脉置换及介入下腔内隔绝杂交手术21例。结果全组病例术后早期死亡12例(9.8%)。病死率由1998年的25.0%降至2009年的4.7%。术后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ransient neurologic deficit,TND)发生率由1998年的41.7%降至2009年的4.7%,平均14.6%。结论无HCA升主动脉置换及介入下腔内隔绝杂交手术能有效地减少主动脉弓部手术后的病死率及TND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在婴儿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小兵 谢业伟 +2 位作者 沈立 李佳 张儒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 总结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ACP)技术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 目的 总结中度低温停循环(moderate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M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ACP)技术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完成的主动脉弓病变合并心内畸形矫正的患儿50例.依据中心温度将患儿分为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组及MHCA组,每组25例.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一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采用低温停循环技术,通过无名动脉SACP(25~40 ml·kg^-1·min^-1)的CPB管理方法.心肌保护采用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与CPB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病种、术前肝肾功能及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PB时间MHCA组较DHCA组明显缩短[(120.00±22.60)min比(137.40±22.88)min,P=0.019];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MHCA组较DHCA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9.84±20.66)ml比(78.20±52.31)ml,P=0.03;(9.72±2.47)分比(12.24±3.07)分,P=0.004].结论 在婴儿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采用DHCA或MHCA结合SACP的技术均能均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不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MHCA可减少CPB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主动脉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主动脉弓部手术深低温停循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文度 卿恩明 +2 位作者 卢家凯 程卫平 邱莉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主动脉弓部手术行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对主动脉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替换和象鼻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年龄37~65岁,平均(56.3±7.6)岁,美...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主动脉弓部手术行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3月至2010年9月期间,对主动脉Bentall术、全主动脉弓替换和象鼻支架置入术患者60例,年龄37~65岁,平均(56.3±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Ⅳ级,心功能分级(NYHA)Ⅱ~Ⅲ级。随机分为试验组(Y组,30例)与对照组(C组,30例),全组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分别于术前(T1)、深低温停循环恢复循环后5 min(T2)、1 h(T3)、2 h(T4)、6 h(T5)和24 h(T6)测定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比较2组各个时间点各检测值的变化趋势和差异。结果:全组MDA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SOD在深低温停循环开放后持续下降,但对照组在各时间点下降的更为显著(P<0.05)。2组TAOC较术前显著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NSE较术前显著升高,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用于大血管深低温停循环手术,能够有效地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活性,减少MDA的产生,使TAOC增强,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脑损伤程度,对术中及术后的脑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氧自由基 心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姚昊 邵峻 +3 位作者 於文达 耿直 宋雅君 李庆国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6期773-775,779,共4页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瘤及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23-81(46.7±13.1)...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瘤及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23-81(46.7±13.1)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为127-314(168.1±53.7)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为66-201(122.4±31.8)min、深低温停(DHCA)时间为15-53(24.4±11.5)min、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时间为13-47(28.7±13.2)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度14.1-22.3(17.5±3.0)℃、最低肛温18.5-25.8(20.9±2.5)℃。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39例,电击除颤复跳6例;所有患者在术后1-48 h内神志完全清醒。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与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无关。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肾脏衰竭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中期脑卒中1例,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例,余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脑保护的方式,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同时给大脑提供充分的血液灌注,明显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 主动脉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国锋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3期2282-228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我院40例Stanford A型主动... 目的研究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8年3月纳入的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采取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我院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手术时间为(326.14±22.46)min,体外循环时间(134.27±14.5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53.16±6.49)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79.05±8.23)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15.84±4.33)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5.90±3.76)min;术后有1例患者因合并肺部感染造成呼吸衰竭而死亡,一过性神经功能异常4例,切口感染3例,低氧血症1例,经治疗后好转,剩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治疗前所有患者食欲、精神、睡眠、疲乏、疼痛及日常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运用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术后及时给予并发症处理,促进患者顺利出院,改善病情及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观察 主动脉夹层 分支优先主动脉弓部手术 STANFORD A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温度管理(附15例报告)
9
作者 肖立琼 陈鑫 +1 位作者 张扬波 杨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5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深低温体外循环的温度管理策略。方法 15例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脑血流灌注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匀速变温和冷复灌的方法进行温度管理,注意检测动脉血气指标、静脉血氧饱和度(Sv...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深低温体外循环的温度管理策略。方法 15例动脉瘤患者在深低温体外循环选择性脑血流灌注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匀速变温和冷复灌的方法进行温度管理,注意检测动脉血气指标、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鼻咽温度、直肠温度等。结果术中动脉血气指标及SvO2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全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无明显体温降低。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匀速变温、冷复灌技术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深低温 匀速变温 冷复灌 主动脉弓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用深低温停循环与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祖磊 杨威 +4 位作者 龚艺 芦潮 余凡 周明富 董啸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85-691,共7页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独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单独使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与DHCA结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ASCP)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2009年1月至2019年9月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以术后早期死亡、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脑卒中及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PND)为结局进行Meta分析。每项研究均使用DHCA和DHCA+ASCP中终点数据产生RR和95%CI进行比较,使用Egger检验测试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包含5008例患者,其中3278例接受DHCA+ASCP治疗(DHCA+ASCP组),1730例接受DHCA治疗(DHCA组)。结果显示,DHCA+ASCP组在术后早期死亡(RR=0.74,95%CI:0.62~0.88,P=0.001)和PND(RR=0.79,95%CI:0.63~0.99,P=0.041)方面均优于DHCA组;两组在脑卒中(RR=0.72,95%CI:0.47~1.10,P=0.130)和TND(RR=0.99,95%CI:0.76~1.29,P=0.93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使用DHCA+ASCP可以降低术后早期死亡风险,减少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脑灌注 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性脑灌注在大体重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晓朦 杨峰 +2 位作者 侯登榜 王红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性脑灌注技术用于超重(BMI≥24kg/m^2)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手术超重患者997例,按停循环开始... 目的:评价不同程度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顺行性脑灌注技术用于超重(BMI≥24kg/m^2)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在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弓手术超重患者997例,按停循环开始时鼻咽温不同,分低温组(LM组,20.1~24.0℃,n=662)和高温组(HM组,24.1~28.0℃,n=335)。比较其临床预后,并分析相关风险因素。结果:62例(6.2%)住院死亡,42例(4.3%)严重神经系统损伤。与低温组患者相比较,高温组患者行半弓置换术比率较高(23.0%vs.11.0%),而行孙氏手术操作比率较低(75.2%vs.87.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1∶1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可比性较好。两组患者住院病死率(4.3%vs.7.6%,P=0.19)、术后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6.5%vs.5.5%,P=0.67)及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未见高温是住院死亡及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因素。结论:中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脑灌注用于主动脉弓部手术时,较高的鼻咽温能够安全用于超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中低温停循环 超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海成 潘旭东 +5 位作者 陈彧 马倩男 郑军 刘永民 孙立忠 郑斯宏 《中国医药》 2018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分析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应用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159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TND分为发生TND组(52例)与未发生TND... 目的分析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应用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159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TND分为发生TND组(52例)与未发生TND组(107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分析术后T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TND组患者急性主动脉疾病、急诊手术比例和术前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糖水平和术中体外循环次数、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血钠、血糖、血乳酸水平、输入红细胞悬液、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明显高于/多于/长于未发生TND组,术后血细胞比容明显低于未发生TN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比值比=2.927,95%置信区间:1.326~6.463,P=0.008)、术前血糖水平升高(比值比=1.662,95%置信区间:1.239~2.229,P=0.001)、术中体外循环次数增多(比值比=1.127,95%置信区间:1.012~1.256,P=0.030)是术后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术前血糖水平升高、术中体外循环次数增多是术后T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中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顺行脑灌注 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8例
13
作者 申运华 严中亚 +4 位作者 卢中 严宇 李春生 张汝 王成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30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均行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 目的观察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28例,均行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病例,无延迟关胸病例,无二次开胸止血病例,无声音嘶哑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精神障碍2例,均在4天后恢复。术后3月复查主动脉CTA提示,单分支覆膜支架血管及分支小覆膜支架均通畅、无扭曲,无移位;23例远端胸降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28例患者均获随随,访随访时间0.5~5a,随访显示所有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胸痛缓解.结论改良个体化组合式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个体化组合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温度变化对脑电阻抗的影响
14
作者 胡志斌 毛文帅 +4 位作者 郭李君 刘志伟 葛根贤 周冰 崔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6期342-345,354,共5页
目的研究深度降温、复温与人体脑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确定温度补偿脑电阻抗校正系数,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应用于脑功能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32... 目的研究深度降温、复温与人体脑电阻抗之间的关系,确定温度补偿脑电阻抗校正系数,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应用于脑功能监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深低温停循环联合选择性顺行脑灌注技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32例,监测脑电阻抗,并实时记录鼻咽温度变化。观察降温与复温过程中脑电阻抗变化情况,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推导温度变化时脑电阻抗测量的校正因子。结果①脑电阻抗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减小,两者呈显著线性相关[降温过程r=(-0.992±0.008),P<0.05;复温过程r=(-0.991±0.009),P<0.05];②同一降温或复温过程中各例脑阻抗与温度关系的斜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降温与复温过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5,P<0.05);③脑电阻抗变化幅度与变温速率无显著相关(降温过程r=-0.279,P=0.121;复温过程r=-0.329,P=0.066);④在降温与复温过程中脑阻抗变化幅度分别为1.856%/℃、1.760%/℃,平均1.808%/℃。结论脑阻抗与温度具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在低温状态下测量脑电阻抗时应修正温度变化影响,其校正因子为1.8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阻抗 深低温停循环 体外循环 主动脉弓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治疗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及嗓音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继海 范小平 +3 位作者 任庆宜 张鸣生 杜健茹 汤惠冰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89-494,共6页
目的探讨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对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连续42例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7... 目的探讨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对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连续42例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化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1例。其中观察组中男17例、女4例,年龄(51.0±6.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9.8±7.3)岁。观察组进行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2周,每天一次,每次各20 min),对照组进行吞咽健康宣教及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纤维喉镜、经口摄食功能评估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进食量表及计算机嗓音分析等客观评估指标。结果观察组经过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后患者呛咳明显减少,纤维喉镜下左侧声带闭合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性提高;患者FOIS进食量表分数较治疗前显著性提高(6.30 vs.4.60,P<0.05),声门闭合程度较治疗前显著性改善(1.00 vs.1.70,P<0.05);两组患者嗓音嘶哑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基频微扰(0.60%±0.96%vs.1.99%±1.86%,P=0.033)、振幅微扰(2.47%±4.26%vs.5.89%±3.66%,P=0.043)、最长发声时间[(15.31±9.10)s vs.(3.72±8.83)s,P=0.006]、最长最大音发声时间[(9.30±5.73)s vs.(2.32±2.99)s,P=0.039]、噪谐比(23.99±10.17 vs.9.98±9.37,P=0.006)以及谐噪比(0.03±0.02 vs.0.17±0.23,P=0.019)6项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二腹肌针刺电刺激联合嗓音训练可以明显改善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促进嗓音恢复,提高患者进食及交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调制中频电 针刺 二腹肌 主动脉弓部手术 吞咽障碍
原文传递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苏醒延迟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媛媛 杨许丽 王喆妍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e circulatoryarrest,DHCA)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perfusion,AS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南京市鼓... 目的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e circulatoryarrest,DHCA)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 selective cerebralperfusion,AS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南京市鼓楼医院97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97例患者分为两组:正常组(46例),男37例,女9例,平均年龄(48+11)岁;苏醒延迟组(51例),男40例,女11例,平均年龄(52±11)岁。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9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苏醒延迟51例(52.58%),其中11例患者(11.34%)术后一直未醒,住院死亡20例(20.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7)、高血压病史(P=0.005)、急诊手术(降0.031)、体外循环(eardiopulmonarybypass,CPB)时间(P=0.017)、心肌阻断时间(P=O.021)、输血(P=O.001)是DHCAASCP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P=0.005)、CPB时间〉240min(P〈0.001)是导致DHCAASCP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主动脉弓部手术 苏醒延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葛振伟 赵文增 +5 位作者 谢周良 杨志远 王佳祥 张志东 程兆云 顾以茼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0年第1期24-25,28,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右侧单侧顺行脑灌注、继以双侧脑灌注,必要时再改为左侧单侧脑灌注保护... 目的:探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1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右侧单侧顺行脑灌注、继以双侧脑灌注,必要时再改为左侧单侧脑灌注保护,总结术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死亡2例(11.1%),分别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均非严重中枢神经性并发症致死;存活患者5例有短期精神症状经治疗痊愈,余均恢复良好,无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可以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提供良好的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行性脑灌注 深低温停循环 序惯性 主动脉弓部手术 脑保护
原文传递
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葛振伟 顾以茼 +4 位作者 谢周良 王佳祥 杨志远 张志东 程兆云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16-818,共3页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右侧单侧顺行脑灌注,继以双侧脑灌注,硌要时再改为左单... 目的探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24例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采用右腋动脉插管或同时行右股动脉插管,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时右侧单侧顺行脑灌注,继以双侧脑灌注,硌要时再改为左单侧脑灌注保护,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死亡2例,分别死于顽固性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迟发性消化道大出血,均非严重中枢神经性并发症致死;存活患者严重脑部并发症。结论结合深低温停循环的双侧序贯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可以为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提供良好的中枢神经系统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顺行性脑灌注 深低温停循环 脑保护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辉敏 李庆国 +1 位作者 王强 王东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63-167,共5页
目的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AS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4月南京大学医学... 目的探讨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顺行选择性脑灌注(antegrade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ASCP)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至2012年4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13例行主动脉弓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4 h患者神志是否恢复清醒,将113例患者分为神志恢复正常组[正常组,n=73,男55例,女18例;(48.1±10.9)岁]和苏醒延迟组[n=40,男29例,女11例;(52.2±11.4)岁]。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导致患者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结果住院死亡9例(8.0%),其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5例,心力衰竭2例,纵隔感染1例,肺出血1例。术后24 h内苏醒延迟组死亡7例(17.5%),正常组死亡2例(2.7%),苏醒延迟组病死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6)。随访94例(正常组65例、苏醒延迟组29例),随访时间4~9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例(正常组5例、苏醒延迟组3例),其中死于脑卒中2例,心力衰竭3例,肺出血2例,死亡原因不明1例。失访10例。主动脉弓部手术后苏醒延迟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42)、合并高血压病(P=0.017)、急诊手术(P=0.001)、体外循环时间(P=0.007)、升主动脉阻断时间(P=0.021)、输血(P=0.012)是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P=0.005)、体外循环时间>240 min(P=0.000)是导致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后发生苏醒延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前应明确患者的诊断、发病部位、病变累及的范围,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术中加强脑保护的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改进手术操作、围术期维持循环平稳等均是预防苏醒延迟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主动脉弓部手术 苏醒延迟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主动脉弓部手术中体外循环管理体会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维俊 康丹凤 +4 位作者 葛云霞 冯缘 连锋 徐根兴 薛松 《中国综合临床》 2011年第12期1253-1256,共4页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与结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5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体外循环资料。急诊手术24例,择期手术34例;半弓置换术39例,全弓置换术19例;经股动脉插管42例,经右锁骨下动脉(...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CPB)的管理方法与结果。方法收集并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58例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体外循环资料。急诊手术24例,择期手术34例;半弓置换术39例,全弓置换术19例;经股动脉插管42例,经右锁骨下动脉(RSA)插管16例,其中4例进行脑顺行灌注(ACP)。结果全组平均CPB时间(208.88±136.45)min,脑停循环时间(27.36±11.50)min,停循环时鼻咽温度(16.01±2.67)℃,直肠温度(19.72±2.13)℃,降温时间(50.91±16.89)min,升温时间(88.97±43.68)min;气管插管时间(56.70±45.19)h,监护室(ICU)滞留时间(5.68±5.31)d,住院时间(30.11±22.27)d;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低氧血症19例,截瘫2例,死亡4例,病死率6.90%。全弓置换组较半弓置换组在CPB时间[(262.16±219.97)min与(182.92±53.81)min,t=2.14,P〈0.05]、脑停循环时间[(30.47±15.86)min与(25.85±8.48)min,t=2.40,P〈0.05]、升温时间[(110.00±68.66)min与(78.72±17.31)min,t=2.69,P〈0.05]、术后气管插管时间[(93.95±131.89)h与(38.08±30.70)h,t=2.50,P〈0.05]显著延长;与择期手术组和右锁骨下动脉插管(RSA)组比较,急诊手术组和股动脉插管组有相似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取单纯深低温停循环时,降温应缓慢、充分、均匀;应优先考虑右腋下动脉或RSA插管,以便于较高温度停体循环期间进行ACP,缩短CPB时间,减轻低温损伤;加强CPB细节管理,以利手术安全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 低温停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