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行与逆行性脑灌注对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脑保护的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欣 杨珏 +3 位作者 于长江 孙图成 范小平 范瑞新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65-671,共7页
目的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术中使用两种脑灌注方式下脑保护的效果,优化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顺行性脑灌注(37例)和逆行性脑灌注(24例)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患... 目的比较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术中使用两种脑灌注方式下脑保护的效果,优化主动脉弓部手术脑保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顺行性脑灌注(37例)和逆行性脑灌注(24例)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脑氧饱和度监测和脑损伤标记物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资料的差异。结果主动脉弓部置换术后患者顺灌组和逆灌组发生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分别为7、1例,永久性脑损伤各1例,两组死亡分别为2、3例。顺行性脑灌注组和逆行性脑灌注组患者除近红外线光谱脑氧饱和度监测数据,其他观测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行性脑灌注与逆行性脑灌注在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中对脑保护具有相近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置换 脑保护 灌注方式 脑损伤标记物 近红外线光谱 脑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体外循环术后延迟苏醒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曾莎青 吴清明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7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8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弓部置换手术延迟苏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所有病例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SACP)治疗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24h苏醒情况... 目的:回顾性分析28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CPB)下行弓部置换手术延迟苏醒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所有病例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SACP)治疗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术后24h苏醒情况分为术后意识恢复正常组和术后延迟苏醒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延迟苏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SACP时间、术中最高乳酸值及术后白细胞(WBC)计数为患者术后延迟苏醒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延迟苏醒是多因素的共同结果,临床上应减少SACP时间,降低乳酸堆积及术后W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置换 选择性脑灌 延迟苏醒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黄真锋 法宪恩 +2 位作者 王宏山 高成山 柳兵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心外科成功实施弓部置换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进行谵妄诊断,根据有无术后谵妄分为两组(谵妄组n=32、非谵妄组n=76),... 目的:研究急性主动脉夹层弓部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心外科成功实施弓部置换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方法进行谵妄诊断,根据有无术后谵妄分为两组(谵妄组n=32、非谵妄组n=76),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手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29.6%。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后低氧血症、术中平均动脉压谷值<50 mm Hg及椎动脉缺血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后低氧血症、术中平均动脉压谷值小于50 mm Hg及椎动脉缺血是夹层围手术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弓部置换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陈艰 刘志芳 +3 位作者 王荣胜 章晔 陈立军 刘星华 《江西医药》 CAS 2009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0月,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条件下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 目的总结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SCP)在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方法和经验。方法2004年11月-2008年10月,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条件下对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实施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支架"象鼻"手术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2~59岁。结果所有病人无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全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78.6±45.5)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102.6±23.5)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36.4±13.4)min。血管吻合口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脑梗塞1例;经治疗后治愈。全组出院病人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或需要再次手术病例。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可成功保障手术安全,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弓部置换 选择性脑灌注 四分支人工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氏手术在复杂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32
5
作者 朱俊明 孙立忠 +6 位作者 赵海鹏 刘永民 郑军 陈雷 刘巍 里程楠 董松波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393例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市大血管中心接受孙氏手术,其中A型夹层377例,B型夹层16例;急性期222例,慢性期171例。男314例,女79例;年...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初步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393例复杂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北京市大血管中心接受孙氏手术,其中A型夹层377例,B型夹层16例;急性期222例,慢性期171例。男314例,女79例;年龄19~75岁,平均(46.6±11.0)岁。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26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20例,主动脉根部瘤59例,马方综合征32例,冠心病25例。既往有心血管手术史39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置人史12例。并对心血管手术后需再次外科干预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93例孙氏手术中头臂血管行岛状吻合51例,象鼻支架中有8例采用了单分支支架。急诊手术222例(56.5%,222/393)。同期合并手术主要包括Bentall手术137例,升主动脉替换127例,主动脉瓣成形6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8例。体外循环(194.4±52.7)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23.1±7.4)min。住院死亡13例(3.3%,13/393),30天死亡25例(6.4%,25/393),主要死因为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循环衰竭等。并发症57例,发生率(14.5%,57/393),主要包括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出血、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等。39例既往有心血管手术病史的患者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马方综合征是心血管手术后需要再次外科干预的危险因素。结论孙氏手术治疗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有效,并可以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而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多需要再次外科干预。中、远期结果需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主动脉弓部置换 孙氏手术
原文传递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肝功能不全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2 位作者 史帅涛 张志东 李坤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回顾研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汇集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成功实施弓部置换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2例,监测术后1周内血液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 目的:回顾研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汇集2014年2月-2017年8月我院成功实施弓部置换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22例,监测术后1周内血液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根据是否出现术后肝功能不全分为两组,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主动脉夹层弓部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4.8%。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提示与术后肝功能不全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ALT>40U/L,腹腔干动脉夹层,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及术后24h内输入红细胞超过10U,术后低氧血症。多因素Logs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前ALT>40U/L,术中及术后24h输入红细胞超过10U是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术后肝功能不全跟多种相关因素有关,而术前ALT>40U/L,术中及术后24h输入红细胞超过10U是夹层围手术期肝功能不全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置换 术后肝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贺宝臣 张院军 +5 位作者 宋朝国 张爱民 赵敏 陈军平 陈德峰 杨伟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12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研究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停循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 目的研究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不同停循环方法分为两组,研究组20例患者采用无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对照组30例患者行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体外循环(CPB)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脑灌注时间、不同时间点氧合指数、术后引流量、ICU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出现的不良情况。结果研究组的CPB时间为(179. 9±61. 2) 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86. 2±27. 9) min,脑灌注时间为(51. 9±11. 5) min,均稍低于对照组的(205. 5±64. 5) min、(93. 1±25. 2) min、(53. 6±13. 2) min,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CPB结束时、结束后2 h及结束后4 h,两组的氧合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相同时间点,对照组氧合指数低于观察组(P<0. 01);在CPB结束后8h,两组氧合指数都较CPB值术后2 h、4 h上升(P<0. 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 01)。研究组患者的引流液量为(780. 72±151. 56) ml、使用呼吸机时间为(11. 95±3. 72) h、ICU时间为(2. 21±1. 47) d、住院时间为(13. 25±3. 41)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 006. 12±341. 87) ml、(14. 76±4. 13) h、(3. 19±1. 23) d、(15. 68±3. 72)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P<0. 05)。研究组患者出现二次开胸1例、意识障碍1例、昏迷0例、死亡0例;对照组二次开胸4例、意识障碍5例、昏迷2例、死亡3例,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无深低温停循环,较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可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以及住ICU、使用呼吸机和住院的时间,提高CPB结束后氧合指数,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心脏停搏液 主动脉弓部置换 体外循环 氧合指数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