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1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氏手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白耀邦 吴振华 +2 位作者 齐玉娟 焦妍 姜楠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行孙氏手术治疗的224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7...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外科行孙氏手术治疗的224例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7例(74.6%)。以患者入院时血肌酐水平为基线值,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共识的AKI诊断和分期标准,将患者术后分为3期AKI组和非3期AKI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依据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模型对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224例TAAD患者术后有34例发生3期AKI,发生率为15.2%。与非3期AKI组比较,3期AKI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夹层累及肾动脉比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肌酐水平较高和总蛋白水平较低,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较长、输血量较大、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比例较高和术后血小板计数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夹层累及肾动脉(OR=2.734,95%CI:1.102~6.786,P=0.032)、术前血肌酐水平(OR=1.019,95%CI:1.008~1.030,P=0.001)、术中输血量(OR=1.114,95%CI:1.008~1.288,P=0.037)和术后血小板计数(OR=0.980,95%CI:0.964~0.996,P=0.017)是TAAD患者经孙氏手术治疗后发生3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孙氏手术治疗的TAAD患者术后发生3期AKI的预测准确性为84.3%(AUC=0.843,95%CI:0.774~0.913)。结论夹层累及肾动脉、术前血肌酐水平高、术中输血量大和术后血小板计数低的TAAD患者行孙氏手术治疗后更容易发生3期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氏手术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徐化静 张强 +3 位作者 游国超 杨殿滨 刘岩 张传阳 《中国实用医刊》 2025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LI发生率,比较发生和未发生ALI患者的一般... 目的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L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3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ALI发生率,比较发生和未发生ALI患者的一般资料及D-二聚体(D-D)、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并发ALI的危险因素。结果83例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36例(43.37%,36/83)发生ALI。发生和未发生ALI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吸烟、是否合并糖尿病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和未发生ALI患者的体质指数、是否合并胸腔积液、病变是否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及DD、WBC、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22 kg/m 2、合并胸腔积液、病变累及肠系膜上动脉、D-D升高、WBC升高、CRP升高、IL-6升高是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AL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ALI发生风险高且危险因素多样,临床应结合危险因素积极实施防控措施,以降低ALI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性 Stanford B型 急性肺损伤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分析
3
作者 吴淑敏 王明伟 +8 位作者 曹向波 史博伦 李艳凤 张峰 于洋涛 王晖 赵霞飞 原阳阳 何发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早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术后早期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21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第1天血小板数量分为血小板减少症组(PLT<100×10^(9)/L,92例)和非血小板减少症组(PLT≥100×10~9/L,12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征、术中资料的差异,分析ATAAD患者影响术后血小板降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血小板减少组相比,血小板减少组术前中性粒细胞、体外循环应用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均显著升高,术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中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延长(OR=1.022,P<0.05)是ATAAD术后早期血小板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血小板血症、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24小时引流多对ATAAD术后早期血小板降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临床可据此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血小板减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主动脉CT血管成像撕裂程度指标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王龙飞 唐文杰 贡鸣 《中国医刊》 2025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撕裂程度指标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Sun’s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且具有可重...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撕裂程度指标与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Sun’s手术(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且具有可重建分析的术前主动脉CTA资料的患者1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长度百分比(aortic dissection%,AD%)和主动脉5个不同层面的主动脉夹层假腔弧长占周长百分比(false lumen%,FL%)反映主动脉夹层撕裂程度。根据术前血清D-二聚体水平将患者分为A组(D-二聚体≥3000 ng/ml,57例)和B组(D-二聚体<3000 ng/ml,139例),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术前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TN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Cr)水平及主动脉夹层撕裂程度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主动脉CTA夹层撕裂程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A组年龄、术前截瘫发生率及术前MYO、AST、Cr水平高于B组,夹层累及长度、AD%及胸降主动脉、膈肌、腹腔干开口和右肾动脉开口水平的FL%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夹层累及长度、AD%及胸降主动脉、膈肌、腹腔干开口、右肾动脉开口水平的FL%呈独立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β=3.851、7.165、7.151、6.703、6.827、6.908,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反映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撕裂程度,有助于患者的手术风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CT血管成像 D-二聚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指标与肺损伤的关系
5
作者 刘健 宋朝国 任春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12-318,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肺损伤将其分为肺...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其与凝血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2年2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接受急性主动脉夹层大血管手术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围手术期是否出现肺损伤将其分为肺损伤组(n=46)和非肺损伤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手术期氧合指数(OI)、凝血指标,采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方法(LOWESS)分析OI与凝血指标之间的曲线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围手术期肺损伤风险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时间OI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肺损伤组患者各时间OI均低于非肺损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T1期发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凝血酶Ⅲ(ATⅢ)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T_(2)期发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D-D)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整个围手术期发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史、手术时间、体外循环(CPB)时间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生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WESS方法分析结果显示,OI与PT、D-D、ATⅢ含量均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关系。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灵敏度及特异度。结论年龄、高血压史、手术时间、CPB时间、凝血指标PT、APTT、D-D、ATⅢ均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期发生肺损伤的危险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并给予预防治疗,积极控制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肺损伤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凝血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可能影响围术期凝血指标动态变化及其性别差异
6
作者 胡佳文 曹先通 +2 位作者 郜扬 杨阳 师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对术后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变化差异。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的A...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ATAAD)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对术后凝血指标动态变化的影响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变化差异。方法 纳入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CT血管造影确诊的ATAAD患者337例,根据术前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分为FIB≥2 g/L及FIB<2 g/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5 d凝血指标变化的差异及不同性别之间的变化差异。结果 FIB<2 g/L组男性比例更高,术中输血较多(P=0.020),再手术率较高(P=0.035),术前D-二聚体(P<0.00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水平(P<0.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P<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FIB<2 g/L组术后连续5 d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均小于对照组(均P<0.001)。FIB<2 g/L组术前及术后5 d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FIB<2 g/L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术后呈下降趋势(均P<0.001),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男性患者术前FIB低于女性患者(P<0.001),低FIB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3);术前D-二聚体(P=0.004)、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P=0.003)高于女性患者。男性术前FIB<2g/L的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术后5 d均高于FIB≥2 g/L的患者,女性患者中两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TAAD患者术前凝血状态可能影响术后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且在男性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 凝血 动态变化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脱氨酶对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短期死亡风险预测的研究
7
作者 方敏 张新 +3 位作者 曹轶 吴云艳 赵永波 马冬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5年第4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入院时腺苷脱氨酶(ADA)血清水平与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月—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ATAAD并行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随访术后30 d全...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入院时腺苷脱氨酶(ADA)血清水平与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1月—2023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ATAAD并行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随访术后30 d全因死亡。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ADA对ATAAD患者术后30 d死亡的预测作用。依据ADA最佳截断值分组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Cox回归亚组分析ADA与术后30 d死亡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TAAD患者入院时血清ADA水平与术后30 d死亡呈正相关(OR=1.487,95%CI 1.222~1.809)。AUC为0.744(95%CI 0.669~0.820,P<0.001),截断值为9.65 U/L,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78.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入院高水平ADA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显著增加(log-rank检验,P<0.001)。亚组分析同样证实了入院高水平ADA与患者术后30 d死亡率相关。结论ATAAD患者入院血清ADA水平与术后短期死亡风险相关,对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腺苷脱氨酶 院内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短期预后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赛米热·木太力甫 朱晴 李南方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第4期110-113,共4页
在过去几十年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的诊断、管理和治疗取得显著进步,但ATAAD的病死率依然极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应激性高血糖与ATAAD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发生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本文综述ATAAD后... 在过去几十年中,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的诊断、管理和治疗取得显著进步,但ATAAD的病死率依然极高。近年来,研究发现应激性高血糖与ATAAD的预后密切相关,其发生机制尚待进一步探索。本文综述ATAAD后应激性高血糖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应激性高血糖与ATAAD预后的关系及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覃蕾 邝兆汉 +4 位作者 严玉洁 王成 伍寒柳 龚歆茹 陈春燕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5年第3期363-370,共8页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个体化预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并接受急诊手术...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谵妄(PO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相应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个体化预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8月于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并接受急诊手术的302例AAAD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将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两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预后情况等,筛选AAAD患者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以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采用R软件绘制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的列线图,并绘制校准图,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反映模型的校准度。结果302例AAAD患者中男261例,女41例,其中谵妄组105例(3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778,95%CI:1.879~7.595)、深低温停循环持续时间(OR=1.046,95%CI:1.021~1.072)、术后肺部感染(OR=3.452,95%CI:1.213~9.825)、术后急性肾损伤(OR=8.133,95%CI:2.378~27.815)、术后低氧血症(OR=10.252,95%CI:5.150~20.410)是AAAD患者POD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该模型的AUC为(0.850,95%CI:0.802~0.897),最佳截断值0.288,敏感度为0.913,特异度为0.723,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拟合良好(χ^(2)=12.835,P=0.118)。结论AAAD患者POD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本研究中预测模型显示具有良好的鉴别能力,可为临床个体化预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LOGISTIC回归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0
作者 汪郅国 高翔宇 孟国伟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TAAD...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TAAD术后发生ARDS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起至2022年8月,采用Rev Man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984例TAAD患者,其中,351例发生ARDS。Meta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MI)>25 kg/m^(2)、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前氧合指数<300 mmHg(1 mmHg=0.133 kPa)、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升高均是TAAD术后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BMI>25 kg/m^(2)、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前氧合指数<300 mmHg、WBC水平升高均是TAAD术后发生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以通过干预相关危险因素,抑制全身炎症反应,从而降低TAAD术后ARD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1例
11
作者 吴延超 黄曼 《心电与循环》 2025年第2期212-214,217,共4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病死率高、神经预后差。本研究报道2024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以意识不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运动瘤患者...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病死率高、神经预后差。本研究报道2024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以意识不清为首发表现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运动瘤患者的诊治过程。该患者在体外循环支持下进行主动脉置换术、半弓置换术、主动脉瓣成形术后出现持续性昏迷。定量脑电图的动态监测下,临床医生及时识别缺血性脑卒中并积极开展治疗,使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缺血性脑卒中 定量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预后及快速筛查研究
12
作者 黄璐捷 张小英 俞莎莎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00-1105,共6页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关于其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研究较少。因此,积极寻求临床一种简便且有效的诊断工具已成为研究的重点。目的 分析A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预后及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选... 背景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然而,关于其危险因素和预后的研究较少。因此,积极寻求临床一种简便且有效的诊断工具已成为研究的重点。目的 分析A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因素、预后及快速筛查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2年10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168例AAD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ADD-RS)量表对患者进行初筛分诊。选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作为AAD确诊的“金标准”,比较主动脉CTA确诊结果与ADD-RS量表的初筛结果。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A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的短期预后及疼痛评分。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AD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D-RS量表对AAD合并2型糖尿病的筛查价值。结果 本研究糖尿病组59例,非糖尿病组10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增龄(OR=1.088,95%CI=1.042~1.136,P<0.001)、BMI≥25 kg/m2(OR=2.000,95%CI=1.421~2.834,P<0.001)、冠心病(OR=7.654,95%CI=1.850~31.677,P=0.005)、高脂血症(OR=4.948,95%CI=1.384~17.681,P=0.014)、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OR=1.199,95%CI=1.109~1.297,P<0.001)是AAD合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 d死亡率分别为3.39%和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不是影响AAD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因素(HR=0.673,95%CI=0.094~4.791,P>0.05)。糖尿病组的ADD-RS为1(1)分,高于非糖尿病组的1(2)分(Z=-4.640,P<0.001);糖尿病组的高风险及中风险患者均多于非糖尿病组(Z=2.309,P=0.021);ADD-RS量表筛查AAD合并2型糖尿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634~0.779)。结论 A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增高、BMI≥25 kg/m2、冠心病、高脂血症、LVEF升高,且ADD-RS量表在AAD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风险评估中具有较高的临床筛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糖尿病 2型 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 快速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13
作者 李威威 李佳冰 +5 位作者 郭松青 张扬 陈鑫 林舜艳 杨柳青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行心血管手术的ATAAD患者183例,男83例,女100例,年龄≥18岁,BMI 16~30 kg/m^(2),ASAⅣ—Ⅴ级。收集患者一... 目的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3年5月行心血管手术的ATAAD患者183例,男83例,女100例,年龄≥18岁,BMI 16~30 kg/m^(2),ASAⅣ—Ⅴ级。收集患者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检查、麻醉用药、术中和术后情况。根据术后7 d内AKI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AKI组和非AKI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AKI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有84例(45.9%)患者发生术后AK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大(OR=1.055,95%CI 1.010~1.101,P=0.016)、肾氧饱和度降低(OR=0.569,95%CI 0.438~0.739,P<0.001)、红细胞输注量增加(OR=1.917,95%CI 1.231~2.985,P=0.004)、手术时间延长(OR=2.560,95%CI 1.569~4.175,P<0.001)、CPB时间延长(OR=1.004,95%CI 1.001~1.007,P=0.008)和低温停循环时间延长(OR=1.229,95%CI 1.116~1.354,P<0.001)是ATAAD患者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TAAD患者术后AK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AUC为0.939(95%CI 0.905~0.973),当截断值为0.61时,敏感性为81.0%,特异性为96.0%,提示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好。结论年龄增大、肾氧饱和度降低、红细胞输注量增加、手术时间延长、CPB时间延长和低温停循环时间延长是ATAAD患者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ATAAD患者术后AKI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肾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糖血钾比值与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早期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李纬南 刘强 +1 位作者 吴海卫 王常田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8-284,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糖与血钾比值(GPR)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早期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32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根据患者出院时的状态分... 目的探讨术前血糖与血钾比值(GPR)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早期预后的预测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32例A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住院期间全因死亡为观察终点,根据患者出院时的状态分为存活组(n=98)与死亡组(n=34),比较2组的术前和术中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TAAD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PR对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并以GPR最佳截断值分组(高GPR组和低GPR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32例患者中,术后二次插管15例(11.4%),气管切开21例(15.9%),二次开胸3例(2.3%),消化道出血7例(5.3%),肾脏替代治疗28例(21.2%),肺部感染42例(31.8%),神经功能障碍42例(31.8%)。2组术前资料对比显示,死亡组患者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史占比、血糖和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钾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2组术中资料对比表明,死亡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停循环时间较存活组更长(P<0.05)。死亡组术前GPR值明显高于存活组[2.208(1.814,2.734)vs 1.679(1.424,2.044),P<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GPR值与患者年龄、BMI及手术时间均为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ATAAD患者术前GPR值的院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7,灵敏度为55.9%,特异度为87.8%。以GPR最佳截断值2.185分组,比较2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表明,相比于低GPR组,高GPR组患者术后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更大,高GPR组术后二次插管、肾脏替代治疗、肺部感染、神经功能障碍、院内死亡的发生率高于低GPR组(P<0.05)。结论术前GPR是ATAAD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因子,GPR水平升高可能会增加ATAAD患者早期预后不良事件和院内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血钾比值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的风险因素及预测价值分析
15
作者 郑小占 孙琪 +1 位作者 白向威 赵胜锋 《医药论坛杂志》 2025年第5期454-458,465,共6页
目的筛选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 目的筛选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Stanford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风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诊治的280例ATA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发现AKI分为AKI组(132例)和非AKI组(148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通过危险因素构建发生AKI的综合预测模型。结果相较于非AKI组,AKI组器官灌注不良比例、心脏压塞比例、围术期输血比例更高,术前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术前尿素氮水平更高,体外循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住院时间更长(P<0.05),AKI组与非AKI组其余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组别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为自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器官灌注不良、术前Scr水平高、术前尿素氮水平高、心脏压塞、住院时间长、围术期输血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器官灌注不良、术前Scr、术前尿素氮、心脏压塞、住院时间、围术期输血预测ATAAD术后患者发生AKI的AUC值分别为0.651、0.797、0.777、0.740、0.624、0.717。以发生AKI的危险因素构建AKI的综合预测模型,联合=1.31×器官灌注不良-0.055×术前Scr-0.661×术前尿素氮+2.745×心脏压塞+0.149×住院时间+2.455×围术期输血。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ROC分析显示,综合预测模型预测发生AKI的ROC曲线的AUC为0.966,约登指数为0.809,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6%、85.3%,95%CI为(0.948~0.984)。结论器官灌注不良、术前Scr水平高、术前尿素氮水平高、心脏压塞、住院时间长、围术期输血是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通过上述指标构建的综合预测模型对ATAAD患者术后发生AK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性Stanford A型 急性肾损伤 诊断 预测
原文传递
乌拉地尔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16
作者 邹翔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分析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的联合用药效果,明确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同一时间段的100名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年限为2023年-2024年,调查月份集中在3月,期间将不同用药方式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使用艾司洛尔单... 分析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的联合用药效果,明确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同一时间段的100名患者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年限为2023年-2024年,调查月份集中在3月,期间将不同用药方式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使用艾司洛尔单独治疗的叫单一组,使用艾司洛尔和乌拉地尔联合治疗的叫联合组,分析组与组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 与单一组相比较,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偏高,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组间数值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率控制情况比较,联合组优于单一组,组间数值符合统计学检验标准,P<0.05。结论 与单一治疗比较,联合用药更具优势,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心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推广可行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地尔 艾司洛尔 急性主动脉夹层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全身炎症反应与肺损伤的作用
17
作者 李建荣 朱凯 +1 位作者 金秀峰 王晓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研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肠道损伤、肺损伤与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肠道损伤的机制及其对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和1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 目的:研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肠道损伤、肺损伤与全身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肠道损伤的机制及其对全身炎症反应和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和18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CRP、组胺、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肽聚糖、二胺氧化酶、氧合指数,并对数据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主动脉根部瘤组相比,急性主动脉夹层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CRP、组胺、二胺氧化酶、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及肽聚糖均明显升高,氧合指数明显降低。急性主动脉夹层组,二胺氧化酶活性与IL-6、二胺氧化酶活性与IL-8、二胺氧化酶活性与TNF-α、二胺氧化酶活性与CRP、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IL-6、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IL-8、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TNF-α、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CRP、二胺氧化酶活性与肽聚糖、小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肽聚糖、肽聚糖与IL-6、肽聚糖与IL-8、肽聚糖与TNF-α及肽聚糖与CRP呈显著正相关,肽聚糖与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氧合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全身性炎症反应可造成肠道损伤和肺损伤,肠道损伤和屏障功能障碍引起的菌血症及对白细胞的激活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肺损伤持续存在并加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全身炎症反应 肺损伤 肠道损伤 菌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腱糖蛋白C检测及诊断意义的初步探讨
18
作者 高晓杰 黄金旗 +3 位作者 陈煌 陈启鸿 黄仲杰 张庆贤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腱糖蛋白C(TNC)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莆田市第一医院连续收治的22例AAD患者作为AAD组,同期选择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SAA、TN...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腱糖蛋白C(TNC)对急性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莆田市第一医院连续收治的22例AAD患者作为AAD组,同期选择1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SAA、TNC水平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AAD组患者各时间点(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的血清SAA、TNC水平以及入院第1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AAD组血清TNC水平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评价各指标对AAD的诊断价值。结果 AAD组的血清TNC、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试者的血清SA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各时间点的血清SAA和TN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AD组的血清TNC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无相关性(r=-0.137,P=0.542)。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NC诊断A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7(95%CI:0.670~1.000,P=0.001)。血浆D-二聚体诊断AAD的AUC为0.951(95%CI:0.884~1.000,P=0.000)。血清TNC和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诊断AAD的AUC为0.970(95%CI:0.922~1.000,P=0.00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100%。结论 血清TNC可作为AAD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但尚不能认为血清SAA可作为AAD的诊断指标;AAD患者血清TNC和血浆D-二聚体之间无相关性;TNC对AAD的诊断效能劣于D-二聚体,TNC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主动脉夹层 血清 淀粉样蛋白A 腱糖蛋白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血管内主动脉修复术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单中心治疗经验
19
作者 戴一笑 史书茗 戎建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5年第3期319-322,327,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血管内主动脉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TBAD)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TEVAR治疗,比较手术... 目的探讨胸腔血管内主动脉修复术(TEVAR)治疗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TBAD)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苏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例ATBA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TEVAR治疗,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相关指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12例ATBAD患者均成功完成TEVAR术,术后即刻造影未见夹层显影,影像学表现良好,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2.29±0.85)h,平均手术出血量(133.33±65.13)ml。术后24 h,血红蛋白(HGB)、高敏肌钙蛋白(hs-TnI)均低于术前,D-二聚体(D-D)高于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ATBAD患者均顺利出院并随访,平均住院时间为(18.08±1.02)d,平均随访时间为17.70(6.33,30.00)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诉出现胸闷、背痛等不适,1年后复查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示支架形态良好,管腔通畅,未见夹层。结论TEVAR治疗ATBAD疗效显著,患者症状缓解明显,安全性较高,手术成功率较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分析,积极处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支架 主动脉腔内隔绝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评价
20
作者 郭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3期052-055,共4页
评价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主动脉夹层治疗的124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评价主动脉夹层急性期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接受主动脉夹层治疗的124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人。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氧分压显著提高,情绪状态评分也有显著优势。在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16.13%,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3.23%,观察组的发热、感染和轻微脑梗死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在治疗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在护患沟通、环境治疗、异常处理和人文关怀方面的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主动脉夹层急性期应用药物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情绪状态,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急性 药物治疗方案 临床效果 生理指标与情绪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