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非外科强化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10 位作者 张宏家 孙立忠 米玉红 姜文剑 戴路 朱尹凡 陆艳辉 吴昊天 王世攀 方舟 梁嘉俊 《中国急救医学》 2025年第4期296-305,共10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以主动脉壁完整性受损为特征的心血管急症,包括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和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可累及主动脉任意节段。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目前急诊手术是AA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即将接受手...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以主动脉壁完整性受损为特征的心血管急症,包括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和主动脉穿通性溃疡,可累及主动脉任意节段。一旦发病,病死率极高,目前急诊手术是AAS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对即将接受手术或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均有必要接受非外科治疗。尽管国际指南有推荐的AAS非外科治疗方案,但细节较少,特别是伴有脏器灌注不良时的治疗方案有限,且不同治疗方案的结局差异较大,使得这部分患者从中受益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 国际指南 急诊手术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强化治疗 心血管急症 壁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OLO神经网络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康梦阳 赵洋 +2 位作者 池烽 李尤 田红燕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7-322,共6页
目的建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诊断系统,并评价其对AAS诊断及疾病亚组间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收集201... 目的建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诊断系统,并评价其对AAS诊断及疾病亚组间鉴别诊断的效能。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确诊为AAS患者的CTA图像序列,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和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PAU)。经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截取并筛选有效断层图像2057张。以正常人主动脉CTA图像为对照组,通过YOLO v7神经网络对AAS患者的CTA图像进行诊断和亚组间的鉴别诊断,并评价诊断效能。结果基于YOLO v7网络构建的智能诊断系统可有效识别AAS患者,灵敏度为98.72%,特异度为83.10%,阳性预测值97.82%,阴性预测值为89.40%,总准确度达96.92%。对AD、IMH及PAU疾病亚组间鉴别诊断的总准确率达85.58%。该系统对于AAS的诊断结果总准确率高于疾病亚组间鉴别诊断结果(P<0.05)。结论基于YOLO v7构建的AAS智能诊断系统可满足疾病诊断的标准,但对于AAS疾病各亚组间的鉴别诊断,仍需要更大的图像数据库和深度学习网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YOLO神经网络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 图像识别 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水平与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董旺 王颖 +3 位作者 张铭乐 高智春 尹纯 晋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62-471,共10页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 目的分析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insulin-like factor 6,INSL6)水平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AAS)发生风险及不良预后预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4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94例AAS患者,以及按性别、年龄及体质指数匹配的2021年12月至2024年1月从健康体检中心招募的194例非主动脉疾病对照受试者,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以及部分检验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INSL6水平;通过比较2组间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浆INSL6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血浆INSL6水平对AAS发生的诊断效能、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浆INSL6与AAS发病之间的关联;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不良预后的关联。结果纳入的AAS患者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受试者[704.40(481.32~1152.62)vs141.24(107.60~163.72)pg/mL,P<0.001],但血浆INSL6水平在AAS各疾病亚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AAS组患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其血浆INSL6水平与血小板数量(r=0.325,P<0.001)、血红蛋白浓度(r=0.186,P=0.009)呈正相关,与IL-6(r=-0.182,P=0.011)、INF-γ(r=-0.283,P<0.001)、D-二聚体(r=-0.195,P=0.006)的水平呈负相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INSL6水平与AAS发生独立相关(OR=28.634,95%CI:7.267~112.820,P<0.001);ROC曲线进一步证实,血浆INSL6水平预测AAS的最佳截断值为259.425 pg/mL,在此阈值下其预测的灵敏度为95.9%,特异度为98.5%。Kaplan-Meier曲线显示,低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其累计生存率(P=0.020)和无事件生存率(P=0.004)均显著低于高血浆INSL6水平的AAS患者。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校正性别、年龄、收缩压、ST分型和手术治疗后,急性期血浆INSL6水平与AAS患者在随访期间的全因死亡(HR:0.999,95%CI:0.999~1.000,P=0.023)、AAS相关死亡(HR:0.999,95%CI:0.998~1.000,P=0.012)和复合终点事件(HR:0.999,95%CI:0.999~1.000,P=0.026)的发生风险均独立相关。结论血浆INSL6水平与AAS的发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诊断AAS并判断其预后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血浆胰岛素样因子6 炎症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风险分层评分的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孟凡亮 付凤霞 +4 位作者 徐鑫 王新艳 李勇 师猛 肖子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6期15-20,共6页
目的 构建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AAS风险分层评分(AAS-RSS)。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怀疑AAS患者共630例,根据AA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AS组和非AAS组,其中AAS组346... 目的 构建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具有较高预测价值的AAS风险分层评分(AAS-RSS)。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怀疑AAS患者共630例,根据AA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AS组和非AAS组,其中AAS组346例,非AAS组284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AS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AAS-RSS,绘制ROC曲线对AAS-RSS进行评价。结果 AAS组男性、高血压病、突发胸背部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评分≥5分、持续无缓解、大汗、呼吸困难、呕吐、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四肢血压差异明显、新发主动脉瓣杂音、低血压或休克、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合并心包填塞、肠功能障碍、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于非A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S组深吸气或咳嗽诱发、针刺样疼痛、心悸、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非A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突发胸背部痛、撕裂样或刀割样疼痛、心悸、动脉搏动消失或无脉、D-二聚体、C反应蛋白、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是AAS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β值大小及结合ADD-RS(主动脉夹层检测风险评分),共有23个变量被有效整合成AAS-RSS。AAS-RSS分值高低与AAS的发生呈正相关(r=0.72,P<0.05)。AAS-RSS、ADD-RS预测发生AAS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898~0.941)、0.734(0.694~0.773)。AAS-RSS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699,截断值为8.5分,AAS-RSS评分9分为区分高危AAS和低危AAS的界值。AAS-RSS识别高危AA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3%、80.6%;ADD-RS识别高危AA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52.5%。结论 AAS-RSS对AAS风险分层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风险分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伴血性胸腔积液的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5
作者 郭浩 吴学君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50-1957,共8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 AAS)是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疾病,包括经典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s AAS)是一系列危及生命的疾病,包括经典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 AAD)、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 IMH)、穿透性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aortic ulcer PAU)。这些疾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途径,可以同时存在,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现汇报一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伴血性胸腔积液的病例,并总结该类疾病目前诊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主动脉夹层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硬化 血性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邰永星 谢军 +1 位作者 郭婷婷 李海群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5例疑似AAS患者,在确诊前予以多层螺旋CT(MSCT)平扫、MSCTA检查,以数字血管减影(DSA)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5例疑似AAS患者,在确诊前予以多层螺旋CT(MSCT)平扫、MSCTA检查,以数字血管减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法计算MSCT平扫,MSCTA的阳性、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平扫、MSCTA诊断AA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在185例疑似AAS患者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确诊82例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经MSCT平扫检查后,其阳性预测值为68.35%,阴性预测值为73.58%;经MSCTA检测后,阳性预测值为96.30%,阴性预测值为96.15%。MSCTA的诊断确诊率(178/185)高于MSCT平扫(132/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2,P<0.05)。MSCTA的破口位置(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的检出率高于MS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4.000、12.97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平扫、MSCTA诊断AAS的AUC值分别为0.698和0.946。结论:MSCTA诊断AAS具有较高的效能,且AAS多见于主动脉夹层分离和主动脉壁间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校正D-二聚体对于50岁以上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杨文凡 何建雄 +2 位作者 余皓 余帅邑 施森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究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中的诊断价值,随年龄增加D-二聚体诊断特异度降低,本研究经年龄校正D-二聚体提高其在50岁以上胸痛人群中排除AAS的诊断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就诊并疑似AAS... 目的探究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中的诊断价值,随年龄增加D-二聚体诊断特异度降低,本研究经年龄校正D-二聚体提高其在50岁以上胸痛人群中排除AAS的诊断特异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因胸痛就诊并疑似AAS而完善D-二聚体检测和主动脉CTA的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年龄分层分析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对于50岁以上人群进行D-二聚体年龄校正并分析诊断敏感度、特异度。结果AAS组(n=287)与非AAS组(n=198)在男性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收缩压、舒张压、肌酐、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纤维蛋白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年龄分层,发现50岁以下AAS组D-二聚体≤0.5μg/ml诊断特异度为100.00%,而50岁以上AAS组特异度仅为69.50%,误诊率增加。进一步针对50岁以上人群进行D-二聚体的年龄校正,发现敏感度由0.900(95%CI 0.856~0.932)下降至0.613(95%CI 0.550~0.672),特异度由0.695(95%CI 0.624~0.758)上升至0.944(95%CI 0.899~0.969)。结论50岁以上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诊断AAS特异度降低,误诊率增加,通过年龄校正D-二聚体作为诊断临界值下限,可增加特异度,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D-二聚体 年龄校正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邹灿 刘剑 +2 位作者 张云奇 叶钢 贺建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2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宁乡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机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于宁乡市人民医院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患者1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3组,发病时间<3 d进行手术为A组(n=43),发病时间3~5 d进行手术为B组(n=40),发病时间>5 d进行手术为C组(n=36)。比较三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主动脉重塑情况、病死率和再次手术率。结果:三组围术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前假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假腔直径短于A组和C组,假腔直径缩小值高于A组和C组,病死率低于A组和C组(P<0.05);三组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3~5 d进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Stanford B型)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促进主动脉重塑,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附342例急性胸痛患者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赖淑翎 蔺际龚 +1 位作者 刘加权 张民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3-476,共4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胸背痛患者342例,最后确诊为AAS患者71例(AAS组)和非AAS患者271例(非AAS组).根据主动脉夹...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急性胸背痛患者342例,最后确诊为AAS患者71例(AAS组)和非AAS患者271例(非AAS组).根据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和高危(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gt;1分)两个亚组.观察两组主动脉夹层风险指标及不同风险评分的患者比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诊断AAS的价值.结果 与非AAS组比较,AAS组高危疼痛特征风险指标如突发性疼痛和撕裂样痛比例明显增高〔83.1%(59/71)比31.0%(84/271),29.6%(21/71)比0(0/271)〕,而AAS组高危体检特征风险指标如四肢收缩压差异和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比例也均明显增加〔23.9%(17/71)比0(0/271),11.3%(8/71)比0(0/271),均P&lt;0.05〕;AAS组高危评分患者比例也明显多于非AAS组〔66.2%(47/71)比1.5%(4/271),P&lt;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对诊断AAS的敏感度以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2分者(敏感度为98.6%比66.2%,AUC为0.819比0.564),而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2分对诊断AAS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分别为98.5%比59.8%,92.2%比39.1%).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1分的优势比(OR)=104.0,95%可信区间(95%CI)为0.761-0.877,P=0.000;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2分的OR=130.7,95%CI为0.516-0.612,P=0.003.结论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对诊断AAS有较高的敏感度,当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为高危时(〉1分),对诊断AAS的特异度高,对协助早期诊断AAS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风险评分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诊断 敏感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与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0
作者 罗钧 谢井文 +1 位作者 苏锦权 文国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3.0T MRI与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和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诊断符合... 目的:探讨3.0T MRI与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和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AA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检查时间、检查费用、图像质量与信噪比(SNR)的差异。结果:98例患者包括主动脉瘤破裂10例、创伤性主动脉离断9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13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16例及主动脉夹层(AD)50例。以术后诊断结果为诊断金标准,3.0T MRI诊断符合率97.96%(96/98),漏诊2例,误诊0例;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符合率95.92%(94/98),漏诊2例,误诊2例;两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检查时间明显长于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费用明显高于后者,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后者,SNR明显低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0T MRI与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均可作为辅助诊断AAS患者的有效手段,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T MRI 多层螺旋CT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倩玉 卢成志 夏大胜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05-10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6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于入院当日取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常规检查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记录患者血白细胞(WBC)、肌酐水平、主动...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6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于入院当日取静脉血2 mL,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常规检查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记录患者血白细胞(WBC)、肌酐水平、主动脉CT造影结果以及住院期间休克和死亡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对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ROC曲线D-二聚体的理想截断值为2 988.6μg/L FEU,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70.5%,据此将患者分为A组[D-二聚体<2 988.6μg/L纤维蛋白原当量单位(FEU),45例]和B组(D-二聚体≥2 988.6μg/L FEU,31例)。B组发病时间和主动脉壁间血肿比例低于A组,累及升主动脉比例和住院死亡比例高于A组(均P<0.05)。2组休克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间短、累及升主动脉、无主动脉壁间血肿均为D-二聚体水平≥2 988.6μg/L FE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发病时间长、未累及升主动脉、壁间血肿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壁间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秦斌 刘绍伟 +1 位作者 武惠明 王中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8期1301-1305,共5页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1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MSCTA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91例AAS患者中68例主动脉夹层,其中StanfordA型28例,B型40例,CTA不仅能...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1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MSCTA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91例AAS患者中68例主动脉夹层,其中StanfordA型28例,B型40例,CTA不仅能清晰显示真假腔结构、内膜破口和移位的内膜片,也可以对假腔内血栓、上纵隔或心包积血进行评价,与DSA诊断结果一致。主动脉壁间血肿12例,StanfordA型2例,B型10例,5例可见钙化内膜移位,2例内壁可见溃疡形成,3例表现为内膜渗漏。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穿透性溃疡8例,共有23处病灶,位于主动脉弓6处,降主动脉15处,髂总动脉2处。不稳定的胸主动脉瘤3例,2例患者瘤体内可见壁内血肿和附壁血栓形成,1例瘤体外见到少量对比剂渗出。结论 MSCTA能对AAS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治疗和术后评估提供关键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壁间血肿 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联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史朝霞 王藏海 +1 位作者 王玮婷 朱青峰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24期3423-3426,共4页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分离 壁内血肿 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梦华 石建平 徐宝元 《医学研究杂志》 2013年第7期17-20,共4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包括主动脉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以及外伤性主动脉透壁破裂,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急性主动脉夹层,其年发生率约为2.0-3.5/10万。本文对这一具有高病死率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急性主动脉夹层 穿透性溃疡 病理生理学 年发生率 壁破裂 外伤性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高风险MDCT特征评估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安 张皓 +1 位作者 张贵祥 解学乾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6年第1期23-26,30,共5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包括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创伤性主动脉撕裂及不稳定的胸主动脉瘤,是一组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病死率的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可对AAS高风险影像特征进行动态定量评估。综述各类病变的病理机...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包括主动脉夹层、壁内血肿、穿透性主动脉溃疡、创伤性主动脉撕裂及不稳定的胸主动脉瘤,是一组病情进展迅速,具有较高病死率的病变。采用多层螺旋CT可对AAS高风险影像特征进行动态定量评估。综述各类病变的病理机制及典型CT表现,从病灶位置、大小、累及范围、有无并发症及随访中的变化等角度介绍AAS高风险影像特征,分析其中哪些征象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夹层 壁内血肿 穿透性主动脉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宝生 柴瑾 赵绍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3-716,共4页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组有相似临床症状的异质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 alaor tichematoma,IMH)、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atheroscle...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一组有相似临床症状的异质性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主动脉壁内血肿(intramur alaor tichematoma,IMH)、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penetratingatheroscleroticaorticulcer,PAU)和不稳定性主动脉瘤,由于其高死亡率,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红 徐文坚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3期1497-1499,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穿透性动脉硬化性溃疡 壁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疼痛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娟 余娟 杨慧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诱发因素等,为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4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疼痛评分,了解患者最初发病时的疼痛部位、疼痛是否突发,疼痛的性质、频率,疼痛最初发作时的状态,疼痛...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疼痛的性质、部位、诱发因素等,为实施有效的疼痛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4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疼痛评分,了解患者最初发病时的疼痛部位、疼痛是否突发,疼痛的性质、频率,疼痛最初发作时的状态,疼痛的诱发因素,从疼痛发作到入科的时间。结果95.7%患者主诉发病时疼痛,以胸痛、背痛、胸背痛为主,55.3%表现为撕裂样剧痛,患者入科时的疼痛水平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与疾病的不同类型有关。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存在特殊性,接诊时应仔细询问患者,以协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主动脉夹层 症状性主动脉溃疡 主动脉壁内血肿 急性心肌梗死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鉴别诊断上的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璐 孟冬娅 +2 位作者 胡晓芳 罗军 万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957-958,共2页
目的研究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4例诊断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将其分为主动脉夹层分离(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和穿透性粥样硬化主动脉溃疡(PAU)三组,并在入院治疗前... 目的研究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4例诊断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将其分为主动脉夹层分离(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和穿透性粥样硬化主动脉溃疡(PAU)三组,并在入院治疗前检测血清中hs-CRP浓度,使用Kruskal-Walis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判断各组间的差异,同时对hs-CRP进行受试者工作者曲线(ROC)分析其在AAS鉴别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hs-CRP在AD组有较高的水平,同时其浓度为12.21mg/L时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83,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69.2%。结论 hs-CRP水平检测可以作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一个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C反应蛋白质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CT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渭清 张雪林 +3 位作者 徐健 徐俊卿 龚雪鹏 刘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matron C-150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8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EBCT检查.结果:82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AD)5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5例,穿透性... 目的:探讨电子束CT(EBCT)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matron C-150型EBCT扫描机,连续容积增强扫描,对82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EBCT检查.结果:82例AAS患者,主动脉夹层(AD)5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IMH)15例,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11例.EBCT能够显示三种疾病的特征性征象:AD可见内膜片和双腔征;IMH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5mm;PAU为凸出于主动脉管腔外的造影剂充盈的龛影.结论:EB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能为AAS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EBCT可作为AAS诊断有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主动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