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脊液生化指标持续监测对胸腹部主动脉瘤手术脊髓缺血损伤判断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李旭 陈龙 涂远荣 《中国医药》 2007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监测对胸腹部及胸降部主动脉瘤手术中脊髓缺血损害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胸腹部及胸降部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患者常规使用序贯阻断、左心房股动脉离心泵转流、远端主动脉灌注等脊髓保护措施,同时在蛛网膜下腔...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监测对胸腹部及胸降部主动脉瘤手术中脊髓缺血损害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胸腹部及胸降部人工血管置换手术患者常规使用序贯阻断、左心房股动脉离心泵转流、远端主动脉灌注等脊髓保护措施,同时在蛛网膜下腔置管监测脑脊液压力。术中、术后分10个时点对脑脊液取样,对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神经丝蛋白亚单位(NFL)以及S100B蛋白等3个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脊髓损害并发症将研究对象分成损伤组和无损伤组,比较分析上述3个生化指标在2组之间的变化。结果损伤组术中各项检测指标无明显升高,但术后3~8 h以后开始升高,最高平均峰值与无症状组平均峰值相比GFAP上升了139倍、NFL上升了4.5倍、S100B上升了7.7倍,其中GFAP测定数值在术后3 h以后2组之间数值无重叠。4例中有2例生化指标异常出现时间分别早于脊髓损害出现时间6 h与19 h,采取积极治疗后,下肢肌力有明显改善。结论脑脊液生化指标持续监测可以预判迟发性脊髓损害,为积极治疗争取时间,其中胶质纤维酸蛋白测定是脊髓缺血损害预判的最具潜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主动脉 脊髓缺血损害 胶质纤维酸蛋白 神经丝蛋白亚单位 S100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2
作者 魏锡云 林元问 +1 位作者 张郢华 陈文丕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2期121-122,共2页
在80具成人尸体上(男67、女13),对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了观测,以期为人造血管架桥术和动脉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一、腹主动脉上端取平T12下缘与胸主动脉的移行处,下端至左右髂总动脉的分叉处之尖点,测得平均长为151.0±14.2(11... 在80具成人尸体上(男67、女13),对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了观测,以期为人造血管架桥术和动脉插管提供解剖学数据。一、腹主动脉上端取平T12下缘与胸主动脉的移行处,下端至左右髂总动脉的分叉处之尖点,测得平均长为151.0±14.2(111.3~176.8)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人造血管 主动脉腹部 假体 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诊断原发于腹主动脉的夹层动脉瘤1例
3
作者 程祥勇 曲国田 +1 位作者 陈晓慧 张水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7-,共1页
关键词 夹层动脉 壁间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彩超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起点至腹主动脉各大分支间的距离
4
作者 李跃 张源亮 +1 位作者 谷方 王昭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7年第3期194-194,共1页
为给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腹部动脉选择性造影,局部器官化疗和动脉栓塞疗法提供数据,在48具(男女各24具)成尸上,测得平均身高为157.8(141~180)cm,腹主动脉各主要分支起点至腹股沟韧带间血管长度(性别间及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 为给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进行腹部动脉选择性造影,局部器官化疗和动脉栓塞疗法提供数据,在48具(男女各24具)成尸上,测得平均身高为157.8(141~180)cm,腹主动脉各主要分支起点至腹股沟韧带间血管长度(性别间及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果如下(±SD):肾动脉24.4±1.3cm,肠系膜下动脉18.51±1.3cm,肠系膜上动脉25.7±1.3cm,腹腔动脉为26.9±1.4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肠系膜上动脉 腹腔动脉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观测
5
作者 董炜 张为龙 万丽明 《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作者较详细地测量了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外径和腹主动脉的长度;观察了腹主动脉的起止部、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与脊柱的位置关系,为国人的体质调查作一个补充。材料和方法所有材料为学生局解尸体78具(男69,女9),... 作者较详细地测量了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外径和腹主动脉的长度;观察了腹主动脉的起止部、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与脊柱的位置关系,为国人的体质调查作一个补充。材料和方法所有材料为学生局解尸体78具(男69,女9),均系成人。首先将腹主动脉各分支起端的周围结缔组织剔除,充分暴露所测血管,并将脊柱左侧表面结构修净,显出椎体和椎间盘,且将腰椎椎体分成三等份。用0~125mm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测量血管外径;观察腹主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与脊柱的位置关系。腹主动脉长度取自腹主动脉出主动脉裂孔的前壁至分成左右髂总动脉的分叉处,用圆规量取,对照刻度尺得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外径 长度 主动脉腹部 腹腔动脉 动脉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2例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的X线表现与临床意义
6
作者 韩莘野 王小林 +4 位作者 蒋亚平 王佩芬 曾维新 林贵 张镇南 《上海医学》 CAS 1983年第7期405-407,436,共4页
122例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中,68例腹主动脉狭窄,56例肾动脉狭窄,包括两者兼有,均有高血压。腹主动脉狭窄范围较长,边缘不规则,多无狭窄后扩大;肾动脉狭窄范围较短,边缘光滑,常有狭窄后扩大及肾缩小。两者均可有侧支循环,范围与狭窄程度... 122例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中,68例腹主动脉狭窄,56例肾动脉狭窄,包括两者兼有,均有高血压。腹主动脉狭窄范围较长,边缘不规则,多无狭窄后扩大;肾动脉狭窄范围较短,边缘光滑,常有狭窄后扩大及肾缩小。两者均可有侧支循环,范围与狭窄程度成正比。其它有腹主动脉扭曲(12例)、腹主动脉瘤(8例)、肾动静脉瘘(1例)、肾癌(1例)。这种造影方法能提供购切的诊断、病变范围和程度,可作为手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狭窄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动脉狭窄 动脉疾病 动脉造影 线表现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在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兴全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6期80-80,94,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资料,总结其... 目的总结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资料,总结其诊断价值。结果 22例胸腹部主动脉破裂损伤患者在术前的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中都存在动脉受损征象,可见对比剂外溢。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能定性诊断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可对其进行定位诊断,是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首选诊断手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起自腹主动脉的右肝副动脉一例
8
作者 刘庆麟 《广东解剖学通报》 1984年第1期21-21,共1页
肝副动脉并不少见,但直接起自腹主动脉的右肝副动脉则报道较少,本例系一成年男性。其右肝副动脉外径1.4mm,长10.5cm,接起于腹主动脉前壁中线偏右,距右肾动脉下缘下方27.6mm处;斜向上右行,越过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的前面,继行于下腔静脉... 肝副动脉并不少见,但直接起自腹主动脉的右肝副动脉则报道较少,本例系一成年男性。其右肝副动脉外径1.4mm,长10.5cm,接起于腹主动脉前壁中线偏右,距右肾动脉下缘下方27.6mm处;斜向上右行,越过下腔静脉及右肾静脉的前面,继行于下腔静脉窝右侧壁,从左侧拨开下腔静脉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动脉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肝总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支架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冯睿 景在平 +5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冯翔 赵珺 陆清声 黄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裸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原发性内漏 3例 ,继发性内漏 1例。 1例裸支架在肾动脉下固定 ,3例跨双侧肾动脉开口固定。结果 裸支架均成功置入 ,近端内漏完全消除 ... 目的 探讨应用裸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近端内漏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原发性内漏 3例 ,继发性内漏 1例。 1例裸支架在肾动脉下固定 ,3例跨双侧肾动脉开口固定。结果 裸支架均成功置入 ,近端内漏完全消除 ,术后未观察到肾功能受损、裸支架移位和近端内漏复发等并发症。结论 使用裸支架法治疗近端内漏 ,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腹部主动脉 内漏 支架 腔内隔绝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迟发型远端内漏Ⅱ期腔内治疗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珺 景在平 +5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冯翔 陆清声 洪毅 叶必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EVE后迟发型远端内漏的Ⅱ期腔内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 为 3例AAAEVE 3年以后迟发型远端内漏患者进行了Ⅱ期延伸移植物置入治疗 ,2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两侧各置入 1枚延伸移植物 ,1例经腹膜后径...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 (AAA)腔内隔绝术EVE后迟发型远端内漏的Ⅱ期腔内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 为 3例AAAEVE 3年以后迟发型远端内漏患者进行了Ⅱ期延伸移植物置入治疗 ,2例经双侧股动脉切开、两侧各置入 1枚延伸移植物 ,1例经腹膜后径路和股动脉径路完成 3枚延伸移植物置入。结果  3例均应用了贯穿导丝牵张技术 ,延伸移植物置入完成后均将内漏消除。结论 Vanguard支架 人造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可能是导致远期远端内漏的原因 ;延伸移植物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导丝牵张技术有助于手术成功并节约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主动脉 腔内隔绝 支架-人造血管 内漏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与顺铂新辅助化疗后D2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 被引量:34
11
作者 Tsuburaya A Mizusawa J +1 位作者 Tanaka Y 吴晖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4期196-196,共1页
背景合并胃周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广泛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是典型的不可切除胃癌,预后不良。目的本研究探究S-1+顺铂化疗后行胃周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合并腹腔动脉及其分支... 背景合并胃周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广泛转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是典型的不可切除胃癌,预后不良。目的本研究探究S-1+顺铂化疗后行胃周并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合并腹腔动脉及其分支周围淋巴结肿大转移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接受23周期(每28天重复)的S-1+顺铂化疗,而后接受根治性D2+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ND)术。观察的主要终点为原发肿瘤无切缘残留(R0)切除率。目标样本量为50例,单侧检验α值及β值分别为0.105、0.2。R0的期望切除率为65%,临界值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淋巴组织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S-1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腹主动脉夹层手术脊髓损伤标记物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超 周钧 +2 位作者 杜玲 彭锐 李芸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监测对胸腹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损害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脊髓缺血损害并发症分成损伤组(SCI组,n=5)和无损伤组(NSCI组,n=45)。术前、术后分7个时点对脑脊液取样...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化指标监测对胸腹主动脉夹层术后脊髓缺血损害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50例胸腹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脊髓缺血损害并发症分成损伤组(SCI组,n=5)和无损伤组(NSCI组,n=45)。术前、术后分7个时点对脑脊液取样,对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S100β蛋白以及神经丝蛋白亚单位(NFL)等3个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比较分析上述3个生化指标在2组之间的变化。将无脊髓损伤患者据术式分为血管置换手术组(AR组,n=9)和腔内隔绝术组(EVGE组,n=36),同样比较分析上述3个生化指标在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SCI组术后6 h各项生化指标开始升高,48-72 h各项指标明显高于NSCI组(P<0.01)。术后6 h以后GFAP、S100β蛋白测定数值在2组之间数值无重叠。腔内隔绝术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升高,血管置换术后6 h起GFAP、S100β开始升高,术后24 h达到峰值,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高于腔内隔绝术后对应时点。血管置换术后(第24h4、8 h)时点NFL高于腔内隔绝术后对应时点(P<0.05)。结论脑脊液生化指标持续监测可以预判迟发性脊髓损害。GFAP、S100β蛋白比NFL诊断脊髓损伤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主动脉夹层 脊髓缺血损害 胶质纤维酸蛋白 S100Β蛋白 神经丝蛋白亚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附2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窦永充 孔健 +2 位作者 曹满瑞 庄永清 余小舫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方法、疗效、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例高龄、多病并存的AAA患者在全麻及动脉造影的监控下,植入血管内支架-聚脂移植物复合体,对AAA进行腔内隔绝术。结果:术后定期复查彩超、CT及血管造...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AAA)的方法、疗效、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方法:2例高龄、多病并存的AAA患者在全麻及动脉造影的监控下,植入血管内支架-聚脂移植物复合体,对AAA进行腔内隔绝术。结果:术后定期复查彩超、CT及血管造影显示支架通畅,无移位、扭曲,支架外壁与瘤腔间充满血栓,未发现搏动的肠系膜下动脉及腰动脉,未发现渗漏。AAA外径无变化。患者腹部搏动性肿块消失。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AAA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各种缺点,具有简便、安全、疗效确定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主动脉 介入治疗 支架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及髂总动脉瘤合并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14
作者 孙忠尧 宁桂芹 +1 位作者 刘管辉 王忠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19-,共1页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髂总动脉 回声 反射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附31例分析)
15
作者 王德杰 《山东医药》 CAS 1981年第2期25-26,共2页
自1971年,我们对高血压青壮年患者,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导管法行腹主动脉—肾动脉造影,结果查出肾动脉狭窄31例,其中17例被手术证实,现作一分析讨论。
关键词 动脉狭窄 动脉疾病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瘤破裂误诊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绪忠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2年第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腹部主动脉 破裂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主动脉分支起始多处变异一例
17
作者 李贵晨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5年第3期185-185,共1页
在解剖一约50岁男尸时,发现腹主动脉分支多处起始变异。这种变异对腹部脏器及大血管的手术有意义,尤其是对近年来开展的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有参考价值。在作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插管时,如遇经多方努力导管插入困难时,应考虑到有分支起始... 在解剖一约50岁男尸时,发现腹主动脉分支多处起始变异。这种变异对腹部脏器及大血管的手术有意义,尤其是对近年来开展的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有参考价值。在作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插管时,如遇经多方努力导管插入困难时,应考虑到有分支起始变异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动脉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的一期腔内治疗(附1例报告)
18
作者 景在平 冯翔 +4 位作者 包俊敏 赵志青 赵珺 陆清声 叶必远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5期366-369,共4页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临床资料 :1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 2 0 0 1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病人作一期腔内隔绝术治疗的可行性、手术操作技巧及并发症防治原则。临床资料 :1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及双侧髂动脉瘤的病人于 2 0 0 1年 2月在本中心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前CTA显示 :主动脉自弓降部开始出现夹层 ,一直延伸到腹主动脉分叉上6cm ,假腔的最大直径达 6 .6cm ;肾下腹主动脉瘤的最大直径为 4 .5cm ,瘤颈受夹层累及 ;双侧髂总动脉各有一直径 2 .5cm的真性动脉瘤。手术在全麻下进行 ,降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34mm× 34mm× 1 30mm的直管型Talent移植物封闭夹层裂口 ;腹主动脉植入规格为 2 6mm× 1 4mm× 1 4 5mm的分叉型Talent移植物。将腹主动脉瘤和双侧髂动脉瘤隔绝 ,手术耗时 30 0min ,失血 30 0ml,透视 62min ,造影 5次 ,使用造影剂 2 0 0ml。术后病人恢复顺利 ,术后第 2天出ICU ,术后 30d出院。随访 1年 ,病人生活质量良好 ,复查CT示胸主动脉、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完全封闭。结论 :腔内隔绝术的微创特点使一期治疗Standord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成为一种比较安全的手术。术后应先处理胸主夹层处理腹主动脉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 腹部主动脉 腔内隔绝术 支架人造血管 合并症 一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D2切除并S-1辅助化疗后复发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预后及临床过程
19
作者 Aoyama T Yoshikawa T +1 位作者 Hayashi T 吴晖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3期140-140,共1页
背景胃癌D2根治术并S-1辅助化疗后复发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及临床过程仍不明确。方法该研究对3例接受D2根治术并S-1辅助化疗后复发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描述。结果原发疾病的分期均为ⅢC期。S-... 背景胃癌D2根治术并S-1辅助化疗后复发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及临床过程仍不明确。方法该研究对3例接受D2根治术并S-1辅助化疗后复发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描述。结果原发疾病的分期均为ⅢC期。S-1的中位治疗区间为8.8个月。3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中,2例为孤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S-1 淋巴组织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胃癌患者 辅助化疗 复发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孤立转移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
20
作者 Ueda J Yoshida H +2 位作者 Mamada Y 吴晖(摘) 何裕隆(校)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2期108-108,共1页
肝细胞癌(HCC)淋巴结转移并不常见。我们对一例肝细胞癌并孤立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切除手术。患者男性,诊断为B型肝硬化并肝细胞癌。已经接受射频消融、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尽管接受上述治疗,在S4及S8... 肝细胞癌(HCC)淋巴结转移并不常见。我们对一例肝细胞癌并孤立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施行切除手术。患者男性,诊断为B型肝硬化并肝细胞癌。已经接受射频消融、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术、经皮酒精注射治疗。尽管接受上述治疗,在S4及S8段仍有活性病灶。我们为患者施行了右侧旁正中及左侧部分旁正中肝段切除。6个月后,患者血清AFP及PIVKA-2值升高,分别为189 ng/ml、507 m AU/ml。腹部增强CT提示腹主动脉右侧2.0 cm占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淋巴结 淋巴组织 手术切除 主动脉 主动脉腹部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