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5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主成分和多类判别分析的可见-红外光谱水蜜桃品种鉴别新方法 被引量:45
1
作者 李晓丽 胡兴越 何勇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17-420,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水蜜桃品种的新方法.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三个品种水蜜桃的光谱曲线,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获取了水蜜桃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同时结合多类判别分析... 提出了一种用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快速鉴别水蜜桃品种的新方法.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仪测定三个品种水蜜桃的光谱曲线,再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获取了水蜜桃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信息,同时结合多类判别分析技术建立水蜜桃品种鉴别的模型.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表明,以样本在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上的得分做出的二维散点图,对不同种类水蜜桃具有很好的聚类,能定性区分不同种类水蜜桃;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的前8个主成分的累积可信度已达94.38%,说明这8个变量能够代表绝大部分原始光谱的信息.从75个样本中随机抽取60个样本用于建立8个主成分变量的多类判别分析品种鉴别模型,余下的15个样本用于验证,准确率为100%.说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明显的分类和鉴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 水蜜桃 成分分析 多类判别分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的植物药多糖HPLC图谱与寒热药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晓燕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所含多糖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取寒性、热性植物药各10味,提取并精制所含多糖,用三氟乙酸彻底水解成单糖,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反应,测定其单糖HPLC图谱,并利用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研究结果。... 目的: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所含多糖成分的相关性。方法:取寒性、热性植物药各10味,提取并精制所含多糖,用三氟乙酸彻底水解成单糖,加入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进行衍生化反应,测定其单糖HPLC图谱,并利用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研究结果。结果: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完全实现了对20味植物药寒热药性准确判别。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所含多糖成分存在明显相关性,多糖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主成分-线性判别可对中药药性进行判别,且判别准确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HPLC 寒热药性 成分-线性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技术分析酵母-藿香复合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学博 陈秋翰 +4 位作者 刘寿春 刘美娇 黎铸毅 周春霞 洪鹏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9-326,共8页
为探究酵母-藿香复合液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脱腥工艺,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罗非鱼肉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 为探究酵母-藿香复合液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脱腥工艺,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罗非鱼肉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区分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脱腥液质量浓度为2.1 g/100 mL,料液比为1∶3.09(g∶mL),浸泡时间为32 min条件下,腥度最低,感官评分最高。GC-IMS技术共检出2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醛类和醇类。经过脱腥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从50.64%降至40.82%,醇类物质从34.00%降至27.77%,根据气味阈值计算出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1的物质有1-辛烯-3-醇、正己醇、庚醛、壬醛、辛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通过O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5种关键腥味物质(VIP>1),分别是辛醛、壬醛、庚醛、1-辛烯-3-醇、正己醇,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对罗非鱼腥味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腥 气相色-离子迁移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性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的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聚类判别用于卷烟的真伪鉴别 被引量:20
4
作者 张灵帅 王卫东 +1 位作者 谷运红 邢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4-1257,共4页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 为了快速准确的鉴别卷烟真伪,以A牌和假冒A牌卷烟为实验材料,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主成分分析-马氏距离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鉴别模型。首先对经过预处理的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已达98.46%,说明这4个变量能够代表原始光谱的主要信息。从120个样品中随机抽取100个用于建立4个主成分变量的定性判别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95,对20个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准确率为100%。说明近红外光谱结合模式识别方法进行卷烟真伪定性鉴别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卷烟真伪鉴别的一种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 卷烟 成分分析-马氏距离 真伪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主成分及逐步回归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向阳 金嵘 +5 位作者 孔海深 张楚南 杨锦红 周铁丽 李国雄 王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8期38-40,共3页
目的 :研究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浙江省 6所医院 185例ESBLs阳性细菌医院感染病例和 185例ESBLs阴性细菌医院感染对照。结果 :主成分分析从 14个危险因素中提取了 5... 目的 :研究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细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浙江省 6所医院 185例ESBLs阳性细菌医院感染病例和 185例ESBLs阴性细菌医院感染对照。结果 :主成分分析从 14个危险因素中提取了 5个主成分 ,其方差累积贡献率达 6 0 .2 %。逐步回归分析揭示 3个主成分有显著性意义 ,分别为 :侵袭性医疗操作和三代头孢菌素应用 ;住院时间和抗生素的应用 ;导管检查。结论 :产ESBLs细菌医院感染为多因素所致 ,主要与医院的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的使用有关。加强消毒灭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超广Β-内酰胺酶 危险因素 成分分析 成分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主成分分析-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法研究——70种烷烃类有机化合物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
6
作者 许国根 徐昊 陈然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2年第1期26-31,共6页
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研究了70种烷烃在固定相为角鲨烷,柱温50℃时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核主成分分析将70×8维的样品集降为51×3维,以减少计算量;降维后的样品集作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对色谱保留时间... 利用核主成分分析法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研究了70种烷烃在固定相为角鲨烷,柱温50℃时的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核主成分分析将70×8维的样品集降为51×3维,以减少计算量;降维后的样品集作为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训练集对色谱保留时间进行计算和预测。该方法的计算结果满足误差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保留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主成分和判别分析的红外光谱法快速鉴别酸败植物油 被引量:2
7
作者 周俊 张军 +3 位作者 谢梦圆 陈哲 汪勇 关贺元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3-56,共4页
通过收集并分析40个合格植物油和44个酸败植物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选取25个合格植物油和39个酸败植物油组成训练集,利用主成分分析获得累积可信度95%的三个主成分及对应的1743~1710cm^-1、1172~1130cm^-1、2945~2844cm^-1、1728~168... 通过收集并分析40个合格植物油和44个酸败植物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选取25个合格植物油和39个酸败植物油组成训练集,利用主成分分析获得累积可信度95%的三个主成分及对应的1743~1710cm^-1、1172~1130cm^-1、2945~2844cm^-1、1728~1689cm^-1、2987~2840cm^-1和1731~1660cm^-1对植物油酸败最为敏感的光谱波数范围。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对植物油酸败敏感的波段,利用训练集建立鉴别植物油酸败判别分析模型。采用验证集20个样品验证判别分析模型,判别正确率达100%。主成分结合判别分析的红外光谱法能快速、准确、无损地区分合格植物油和酸败植物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酸败鉴别 成分分析 判别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的火麻油中萜烯类、大麻素类成分分析
8
作者 张瑞婷 蔡尤西 +4 位作者 张浩 孙卉 孙晓东 滕亚君 李晓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火麻油中特色的萜烯、脂肪酸和大麻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数据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火麻油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特征风味性萜烯类成分,如β-石竹烯、β-月桂烯、柠檬烯等;...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对火麻油中特色的萜烯、脂肪酸和大麻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利用数据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火麻油中含有较为丰富的特征风味性萜烯类成分,如β-石竹烯、β-月桂烯、柠檬烯等;火麻油中脂肪酸含量丰富,尤其亚麻酸和亚油酸接近黄金比例,营养价值高;在不同品种、不同工艺火麻油中均检测到微量、多种大麻素成分,脱壳工艺使火麻油中大麻素成分含量明显降低,冷榨工艺更适合火麻油加工。通过本研究对我国火麻油的食品安全性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最后对萜烯和大麻素进行主成分分析,找出其中的重要区分物质,对4种火麻油样本进行完美地区分与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麻油 萜烯类成分 大麻素类成分 成分分析 气相色- 超高效液相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香气成分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的判别分析和相似度评价用于绿茶等级差异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龙立梅 宋沙沙 曹学丽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5-330,共6页
该文以研究指纹图谱在绿茶等级判别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为目的。以信阳毛尖茶为研究对象,以茶汤香气成分为研究目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其香气特征成分,建立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发现运... 该文以研究指纹图谱在绿茶等级判别方面应用的可行性为目的。以信阳毛尖茶为研究对象,以茶汤香气成分为研究目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其香气特征成分,建立不同等级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GC-MS指纹图谱。发现运用判别分析法可以对2个系列7个等级41个信阳毛尖茶样进行很好的等级区分;通过不同等级色谱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计算发现,相似度与茶样等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对于品质较好的茶样,这种相关性更好。表明运用判别分析法和相似度计算方法能够反映绿茶等级之间的差异性,且基于相似度评价的方法具有客观量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指纹图 判别分析 相似度计算 等级相关性 香气成分 信阳毛尖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对6种植物油进行判别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同珍 余林 +3 位作者 邱思聪 陈孝建 蔡淑琴 曹维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55,共6页
测定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旨在探讨利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 测定了6种不同种类植物油(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旨在探讨利用植物油脂肪酸的指标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进行分类和判别的可能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6种不同植物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6种不同植物油脂肪酸进行分析、对比,得出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为C16∶0,C18∶0,C18∶1 cis-9,C18∶2 cis-9,12和C18∶3 cis-9,12,15。这5种主要脂肪酸的总含量在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中分别为98.455%,97.586%,89.019%,97.378%,98.294%和98.021%。6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U/S)均大于2.000,其中最小为花生油2.055,最大为茶籽油3.976。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得到前3个主成分,因为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到80.060%,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为35.853%,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3.847%,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0.360%。建立了3个典则判别函数,典则判别函数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且对于茶籽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和芝麻油的初始分类正确率为100.0%,交叉验证正确率为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气相色-联用仪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考察食品中前体物质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曾茂茂 李洋 +2 位作者 何志勇 秦昉 陈洁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了考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前体物质及其含量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不同温度(200℃,230℃和270℃)、不同前体物质种类(葡萄糖、肌酸、肌酸酐、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以及不同添加量(添加1倍和... 为了考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前体物质及其含量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不同温度(200℃,230℃和270℃)、不同前体物质种类(葡萄糖、肌酸、肌酸酐、苯丙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以及不同添加量(添加1倍和2倍原料牛肉中的含量)条件下,烤牛肉饼中的17种极性和非极性杂环胺,采用主成分分析考察了温度、前体物质种类及其添加量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并筛选出了受到影响的关键杂环胺。结果表明,3种温度条件下杂环胺的生成具有较明显的差异;200℃条件下前体物质的种类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较小,而230℃和270℃条件下则有较大的影响;对于葡萄糖、肌酸、肌酸酐和苏氨酸,3种温度下添加量对杂环胺的生成均影响较小;而对于苯丙氨酸和色氨酸,200℃条件下添加量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较小,230℃和270℃条件下添加量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则较大。由主成分分析载荷图筛选出4种杂环胺(Harman、Norharman、MeIQ x和PhIP)为温度、前体物质及其添加量影响的关键杂环胺。本方法可用于各种因素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关键杂环胺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联用 成分分析 加工食品 前体物质 杂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回归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侯振雨 蔡文生 邵学广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7-620,共4页
将主成分分析(PCA)用于近红外光谱的特征提取,并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相结合,实现了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回归(PCA-SVR)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建模方法.与单纯的SVR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将PC... 将主成分分析(PCA)用于近红外光谱的特征提取,并与支持向量回归(SVR)相结合,实现了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回归(PCA-SVR)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的建模方法.与单纯的SVR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运算速度,而且提高了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将PCA-SVR方法用于烟草样品中总糖和总挥发碱含量的测定,所得结果的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323和0.0477;回收率分别为91.8%~112.6%和88.9%~1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分析 支持向量回归 近红外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配伍前后的肠内菌代谢差异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雪 皮子凤 +3 位作者 邢俊鹏 林娜 刘志强 宋凤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46-1650,共5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与白芍、制川乌与防己共煎液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差异。采用SIMCA-P软件,以肠内菌代谢后乌头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在...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制川乌单煎液、制川乌与白芍、制川乌与防己共煎液在大鼠肠内菌中的代谢差异。采用SIMCA-P软件,以肠内菌代谢后乌头类生物碱的相对含量为变量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在主成分得分图中,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均可以明显区分,说明制川乌单煎液与制川乌-白芍、制川乌-防己共煎液的肠内菌生物转化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载荷图及独立样本t检验,从制川乌-白芍组得到7种差异显著的标志物,从制川乌-防己组得到6种标志物,其中制川乌-白芍组有4种标志物经肠内菌代谢后含量高于制川乌组,而制川乌-防己组有1种化合物含量高于制川乌组,两组中其它标志物含量低于制川乌组。这些标志物可能是制川乌配伍前后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 成分分析 制川乌 药对配伍 肠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监督主成分回归法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旭华 徐兴忠 +1 位作者 何雄奎 张录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959-2961,共3页
介绍了运用有监督主成分回归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该方法先进行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建模的波长信息选择,达到降低光谱数据维数的目的,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其分析预测集样品。文中以66个小麦样品为实验材料,... 介绍了运用有监督主成分回归法建立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该方法先进行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建模的波长信息选择,达到降低光谱数据维数的目的,然后建立数学模型,并用其分析预测集样品。文中以66个小麦样品为实验材料,随机选择其中40个样品建立小麦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首先优选出4个波长点:4632,4636,5994,5997cm-1,利用这4个波长点处光谱信息建立主成分回归模型预测26个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其结果与凯氏定氮法分析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1,平均相对误差为1.5%。该方法从大量光谱数据中筛选出最重要的部分波长信息,实现了"少而精"的波长点选择,对建立抗共线性信息干扰的光谱定量分析模型,同时对指导专用近红外分析仪器设计中波长点的选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 有监督成分回归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指纹图谱分析云南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成分
15
作者 李为兰 徐柠檬 +2 位作者 杨晶晶 资璐熙 郭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1-356,共16页
为探究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特征及差异,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云南9个产地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酯类、醇类、酸类、烃... 为探究不同产地美味牛肝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特征及差异,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C-IMS)检测云南9个产地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建立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共鉴定出91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醛类、酮类、酯类、醇类、酸类、烃类、醚类等,而不同产地的美味牛肝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表明,通海(TH)和易门(YM)、昆明(KM)和嵩明(SM)的风味物质在统计学分析中表现出的差异最小,可能是地理位置与海拔高度形成的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成因有待分析。指纹图谱分析表明,1-辛烯-3-酮、乙醛、正戊醛、柠檬烯、乳酸乙酯、丙醛是牛肝菌的特征风味物质。本研究结果为美味牛肝菌的风味识别、产地鉴别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味牛肝菌 气相-离子迁移 挥发性风味物质 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指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分段逆回归集成线性判别分析用于质谱数据分类 被引量:3
16
作者 成忠 诸爱士 张立庆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57-1661,共5页
针对高维小样本质谱数据在构造模型时易产生的过拟合现象、变量间的严重共线性、及结构与性质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了核分段逆回归(KSIR)特征提取集成线性判别分析(LDA)新技术。首先以KSIR算法完成质谱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提取,然后在由新... 针对高维小样本质谱数据在构造模型时易产生的过拟合现象、变量间的严重共线性、及结构与性质间的非线性关系,采用了核分段逆回归(KSIR)特征提取集成线性判别分析(LDA)新技术。首先以KSIR算法完成质谱数据的非线性特征提取,然后在由新特征矢量张成的低维空间构造样本类别的线性判别函数,负责各样本个体类别的判定。将KSIR-LDA方法应用于软饮料的质谱数据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适应质谱数据与性质间的非线性关系,而且可以更少、解释能力更强的特征变量取得更高的分类精度,并能实现在低维特征空间对数据的解释及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逆回归 成分分析 核函数 线性判别分析 模式分类 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产工艺的橙皮精油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的构建及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蓉蓉 黄婞焱 莫家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4期188-194,共7页
目的构建果胶精油联产工艺获得的橙皮精油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20批次橙皮精油样品的总离子流图(total ions current,TIC),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寻找共有峰并建立对照指... 目的构建果胶精油联产工艺获得的橙皮精油的指纹图谱,并进行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采集20批次橙皮精油样品的总离子流图(total ions current,TIC),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寻找共有峰并建立对照指纹图谱,采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技术对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定,运用SPSS 29.0软件对共有峰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指纹图谱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等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所有样品TIC图相似度均大于0.998,提炼出9个共有峰,经过质谱鉴定,在共有峰中,D-柠檬烯相对含量最高,占82.77%,其次为月桂烯、烩烯、右旋α-蒎烯等,依次占比8.79%、3.62%、3.27%;经主成分分析,前两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7.4%,微量成分烩烯和3-蒈烯对主成分因子的贡献最大。结论对由果胶精油联产工艺获得的橙皮精油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探明其共性化合物成分及影响力,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精油联产工艺 橙皮精油 气相色- 指纹图 保留指数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菊花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婷婷 杨书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7期801-803,共3页
目的研究菊花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测定菊花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应测定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指标,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指纹图谱... 目的研究菊花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测定菊花样品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应测定其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O_2^-·)清除能力为抗氧化活性指标,采用主成分方法,分析指纹图谱化学信息与其相应活性信息间的关联。结果提取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得分与DPPH·、·OH、O_2^-·百分含量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0.456,-0.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对筛选菊花药效活性成分,以及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成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逐步回归——BP算法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齐小明 张录达 +2 位作者 柴丽娜 严衍禄 潘大志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47-52,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B-P算法:主成分—逐步回归—BP算法.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其所建模型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以往的逐步回归—BP算法和主成分—BP算法.
关键词 成分 逐步回归 BP算法 近红外光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逐步回归法在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齐小明 张录达 柴丽娜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使用一种新的多元统计建模方法:主成分——逐步回归法,用于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中,其预测精度接近偏最小二乘法.
关键词 近红外光 定量分析 成分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