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制故障源信号盲分离的经验模态分解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晖 朱善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8-261,共4页
针对非线性、非稳态、含噪原始信号混合且混合信号数目小于源信号数目的旋转机械调制故障源信号盲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合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提取嵌入在信号中的所有振荡模式... 针对非线性、非稳态、含噪原始信号混合且混合信号数目小于源信号数目的旋转机械调制故障源信号盲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和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的方法.对混合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提取嵌入在信号中的所有振荡模式,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所提取的模式进行共性分析,得到模式中的主要成分.利用该方法对仿真数据和两通道滚动轴承加速度振动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突出旋转机械的故障特征频率成分,避免了误诊断,且适用范围优于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成分分析 调制 盲源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廊坊“恒温”天气特征及其可预报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立平 乔林 +1 位作者 李成才 周玉都 《干旱气象》 2016年第1期195-201,共7页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气象观测站2000-2014年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廊坊"恒温"天气的天气气候、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恒温"天气的可预报性,并通过一个"恒温"天气预报个例... 利用河北省廊坊市气象观测站2000-2014年常规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在分析廊坊"恒温"天气的天气气候、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恒温"天气的可预报性,并通过一个"恒温"天气预报个例对其可预报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廊坊"恒温"天气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以阴沉(日照时数〈1 h)、有雾或雨雪天气、小风(地面风力等级为1-2级)以及偏东风或西南风为主要气象环境背景;"恒温"天气产生时,尽管各气象要素条件特征显著,但发生比例仅为1.5%-13%,其中地面风力等级为1-2级气象条件下最低,在阴天伴雨或雪的气象条件下相对最高;当廊坊市500 hPa上空为西南、偏西气流控制,地面处于辐合场、高压场底部和高压场后部时最利于"恒温"天气产生;依据"恒温"天气产生的各类气象条件,将大气环流形势场与各气象要素条件进行匹配筛选,可明显降低"恒温"天气的极端性分布,对其进行准确预报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 天气特征 倾斜旋转T模态成分分析 极端性 可预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模拟评估及订正 被引量:3
3
作者 罗连升 段春锋 +3 位作者 杨玮 徐敏 程智 丁小俊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20-1332,共13页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 本文利用CMAP月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NOAA的ERSST资料和日本气象厅海气耦合模式(MRI-CGCM)的输出结果,从东亚夏季风气候态、主模态和年际变率等方面分析了MRI-CGCM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预测性能,并且利用观测的东亚夏季风指数(EASMI)与模拟PC(principal component)的关系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订正EASMI(简称PC订正法)。结果表明:MRI-CGCM模式能够较好再现东亚夏季风降水和低层风场的气候态,但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偏弱、偏东,使得模拟的副热带地区降水量偏小。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夏季风降水第一模态(EOF1)及相应的低层风场,能够较好再现出EOF1对应El Ni?o衰减位相;模拟降水的EOF1与观测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ACC)为0.72,且能较好地再现其对应的年际变率,其时间系数PC1与观测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1,能模拟出观测EOF1的2 a和5 a主导周期;但模拟的我国以东梅雨锋区雨带位置偏南,这与模拟的西北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有关。模式对降水第二模态EOF2的模拟能力比EOF1明显下降,模拟EOF2与观测之间的ACC降到0.36;虽然模式能较好地再现出EOF2对应El Ni?o发展位相,但模拟的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偏南,使得雨带位置偏南,模拟的我国梅雨锋区雨带位于江南,与观测场上江南少雨相反。模式较好地模拟出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气温空间异常分布和年际变化,模拟与观测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多年平均ACC分别为0.74和0.68。模式模拟我国东部、江淮流域和华南地区夏季降水多年平均PS评分分别为69、70和68分,略高于我国夏季降水业务预测多年平均评分(65分)。模拟的我国东部夏季气温与观测多年平均PS评分为74分。PC订正后EASMI与实况的相关系数由0.51提高到0.65、符号一致率由84%升到91%、标准差由0.75增大到1.4、大于1个标准差年数由6年变为12年,订正后在模拟变幅偏小和梅雨锋区雨带偏南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改善,对应西太平洋反气旋位置和梅雨锋区雨带位置与实况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 主模态分析 海气耦合模式 模式订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PMA-VMD方法及其在齿根裂纹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程军圣 李梦君 +1 位作者 欧龙辉 杨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7-32,67,共7页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VMD)中难以确定分解分量个数k和惩罚参数α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基于萤火虫算法及主模态分析法的变分模态分解(FA-PMA-VMD)方法。该方法用主模态分析(PMA)对VMD分解的带限内禀模态函数(BIMF)分量... 针对变分模态分解(VMD)中难以确定分解分量个数k和惩罚参数α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基于萤火虫算法及主模态分析法的变分模态分解(FA-PMA-VMD)方法。该方法用主模态分析(PMA)对VMD分解的带限内禀模态函数(BIMF)分量进行排序;用萤火虫算法对变分模态分解的最佳影响参数[k,α]组合进行搜索,以新提出的正交低峰值作为萤火虫算法的优化目标,得到的最佳的惩罚参数α和分量个数k组合;根据预先设定的故障特征参数自适应地将信号分解为k个BIMF分量。通过对仿真信号和齿轮齿根裂纹实际故障信号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FA-PMA-VMD具有良好的分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VMD) 主模态分析(PMA) 萤火虫算法(FA) 齿根裂纹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A-ASTFA及其在齿轮裂纹定量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宇 欧龙辉 +1 位作者 吴家腾 程军圣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9-855,共7页
目前对齿轮裂纹的诊断研究多采用定性诊断,而工程实际中往往更关注定量诊断。由于齿轮裂纹信号往往表现出非线性非平稳特征,处理这类信号通常采用时频分析。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daptive and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简称AST... 目前对齿轮裂纹的诊断研究多采用定性诊断,而工程实际中往往更关注定量诊断。由于齿轮裂纹信号往往表现出非线性非平稳特征,处理这类信号通常采用时频分析。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Adaptive and Sparsest TimeFrequency Analysis,简称ASTFA)是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相比于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简称EMD)方法,ASTFA方法能更好地抑制端点效应和模态混淆,但ASTFA方法也存在分解得到的分量排列不规律的缺陷,从而给特征提取时分量的选择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ASTFA算法,即基于主模态分析(Principle Mode Analysis,简称PMA)的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PMA-ASTFA)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故障特征参数(一个或多个)对内禀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简称IMF)分量进行排序。根据齿轮故障实验台建立齿轮动力学模型,选择对齿轮裂纹敏感的故障特征参数,再把PMA-ASTFA方法用于实测的齿轮裂纹故障信号处理。实验信号的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实现齿轮裂纹故障的定量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改进的自适应最稀疏时频分析 主模态分析 齿轮裂纹 定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子空间方法的近场目标定位算法
6
作者 阮新志 吴云韬 黄龙庭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313-317,共5页
针对近场目标参数估计中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主奇异向量模态分析(PUMA)技术以及一维多重信号分类(MUSIC)方法的近场目标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PUMA技术估计近场目标角度参数,然后通过估计出的角度参数并结合一维MUSIC方法... 针对近场目标参数估计中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主奇异向量模态分析(PUMA)技术以及一维多重信号分类(MUSIC)方法的近场目标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PUMA技术估计近场目标角度参数,然后通过估计出的角度参数并结合一维MUSIC方法,估计出近场目标距离参数。通过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明显减少近场目标参数估计的计算量,并且具有较好的参数估计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目标 奇异向量模态分析 MUSIC 角度估计 距离估计 定位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客观天气分型的嘉兴市臭氧传输路径探索
7
作者 徐晓培 王伶瑞 +3 位作者 李莉 张颖龙 袁婧 张帆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利用倾斜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PCT)对嘉兴市2018—2022年4—10月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分型,探讨O3污染重点气象因子阈值,同时,利用后向轨迹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提取嘉兴市臭氧主要传输通道.结果表明,易引起... 利用倾斜T模态主成分分析法(PCT)对嘉兴市2018—2022年4—10月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分型,探讨O3污染重点气象因子阈值,同时,利用后向轨迹法、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提取嘉兴市臭氧主要传输通道.结果表明,易引起嘉兴市臭氧超标的天气类型按超标率排序为低压底前部型(37.1%)>高压控制型(35.9%)>低压底后控制型(29.4%)>低压后部型(25.9%).低压底前部型相对湿度区间为60%~85%和日最高温度区间为24.6~29.9℃时臭氧超标率达71.4%,低压底后部型在日最高温度和相对湿度区间分别为23.3~32.0℃和59%~79%时臭氧超标率为68.4%.低压底前部型主要输送路径为东南方向,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内;东南气流和偏西气流对高压控制型下臭氧浓度均有重要影响,此天气型下臭氧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江苏南部及安徽东部地区;低压后部型下臭氧主要输送路径为北方气流,潜在源区为江苏南部及江苏与浙江交接地区;西北气流为低压底后部型下嘉兴市臭氧的重要输送路径,主要源区分布在浙江北部及江苏北部等部分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天气分型 T模态成分分析法(PCT) 臭氧传输特征 潜在源区 嘉兴
原文传递
大气环流形势客观分型及其与中国降水的联系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亮 段建平 马柱国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6-403,共8页
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以往对大气环流形势和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在对大气环流形势进行主观分型和进一步诊断的基础上来研究两者的联系。相对于对大气环流形势的主观分析,客观分型方法采用的指标更一... 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天气和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以往对大气环流形势和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绝大部分是在对大气环流形势进行主观分型和进一步诊断的基础上来研究两者的联系。相对于对大气环流形势的主观分析,客观分型方法采用的指标更一致、标准更统一,能够得到较多的大气环流类型,目前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提供的1979—2016年的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通过选择逐日12UTC的海平面气压、可降水量和700 h Pa风速3个变量,应用倾斜旋转T模态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国区域内的大气环流进行了客观分型,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大气环流类型与中国区域降水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大气环流类型对中国区域降水趋势和降水量的影响不仅在空间上存在差异,而且在季节上也不尽相同。总体表现为大气环流类型对降水量大的区域和降水量多的月份影响较大,而对降水量小的区域和降水少的月份的影响较小。此外,与环流类型发生频次对中国降水的影响相比,大气环流类型发生频次不变的背景下降水强度变化对中国降水趋势的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中国降水 环流分型 倾斜T模态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