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检测主肺动脉直径改变用于尘肺患者早期的临床诊断意义探讨
1
作者 谭甫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6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测尘肺患者主肺动脉直径改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66例尘肺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尘肺Ⅰ期(A组)、Ⅱ期(B组)、Ⅲ期(C组),每组各22例,另选非尘肺患者20例为对照组;回顾...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测尘肺患者主肺动脉直径改变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66例尘肺患者作为观察组,分为3个亚组——尘肺Ⅰ期(A组)、Ⅱ期(B组)、Ⅲ期(C组),每组各22例,另选非尘肺患者2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均实施胸部高千伏片、MSCT检查,评估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对尘肺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各组间MSCT[肺动脉直径(MPA)、右肺动脉直径(RPA)、左肺动脉(LPA)、主动脉/升主动脉(RPAA)、主动脉/降主动脉(RPDA)]测定值的差异,分析肺动脉直径相关指标与第一秒最大呼吸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相关性.结果MSCT对尘肺Ⅰ期、Ⅱ期、Ⅲ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91%、90.91%、95.45%;高千伏胸片对尘肺Ⅰ期、Ⅱ期、Ⅲ期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09%、63.64%、72.73%;MSCT对不同分期尘肺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千伏胸片(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MPA、RPA、LPA、RPAA、RPDA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A、B、C三组间对比,C组以上5项肺动脉直径指标均高于A组、B组,B组高于A组(P<0.05);肺动脉直径相关指标MPA、RPA、LPA、RPAA、RPDA与FEV1%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应用MSCT检测主肺动脉直径改变,可为尘肺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信息,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直径改变 尘肺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慢性肺部病变过程与主肺动脉直径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耸 吴尚洁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38-1142,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病变过程的主肺动脉直径变化。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0例慢性肺疾病的患者以及9例无肺疾病的对照组患者。其中肺部病变患者分为单纯慢性肺部疾病组3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组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 目的:探讨慢性肺部病变过程的主肺动脉直径变化。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00例慢性肺疾病的患者以及9例无肺疾病的对照组患者。其中肺部病变患者分为单纯慢性肺部疾病组3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组2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组43例。肺部CT检测患者的主肺动脉直径,分析比较4组的主肺动脉直径变化。结果:Spearman分析示肺部病变的进展与主肺动脉直径(r=0.78,P<0.001)呈强正相关。平均主肺动脉直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代偿期组>单纯慢性肺部疾病组>无肺疾病的对照组(P<0.05)。取主肺动脉直径>29 mm时判定肺源性心脏病,灵敏度92.3%,特异度58.5%。结论:主肺动脉直径可反映慢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并对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慢性肺疾病 CT 肺动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检测尘肺患者主肺动脉直径改变的早期诊断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兵 王世光 +1 位作者 曹国玺 闫莉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9期2933-293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测主肺动脉直径改变用于尘肺患者早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A组)、尘肺Ⅰ期组(B组)、尘肺Ⅱ期组(C组)和尘肺Ⅲ期组(D组),每组30例。对4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检测主肺动脉直径改变用于尘肺患者早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就诊的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对照组(A组)、尘肺Ⅰ期组(B组)、尘肺Ⅱ期组(C组)和尘肺Ⅲ期组(D组),每组30例。对4组患者采用高千伏片和MSCT两种方法进行检测,高千伏片进行胸前后位检测,MSCT测定B、C、D组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左肺动脉直径、主动脉/升主动脉值、主动脉/降主动脉值。并且利用肺功能机测定患者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对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结果进行比较,MSCT测定患者直径指标间进行比较,并且分析直径指标和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的相关性。结果 MSCT在早期图像诊断方面较高千伏片方法清晰可靠,对尘肺患者阳性检出率在早期诊断率高于高千伏胸片,且各个分期均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所测定的患者的肺动脉直径、左肺动脉直径、右肺动脉直径、主动脉/升主动脉值、主动脉/降主动脉值,且五项指标与EFV1%间呈现负相关关系(r=-0.31,-0.22,-0.27,-0.33,-0.37,P<0.05)。结论以检测肺动脉直径变化为指标,MSCT对于尘肺患者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肺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CT主肺动脉比与血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淼 温家华 +2 位作者 刘洋 吴家会 吕发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探讨胸部CT主肺动脉比(RAP)与血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87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胸部CT资料。高血压组根据血压升高情况分为T1组(1级高血压,63例)、T2组(2级高血压,60例)及T3组(3级高血... 目的探讨胸部CT主肺动脉比(RAP)与血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87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胸部CT资料。高血压组根据血压升高情况分为T1组(1级高血压,63例)、T2组(2级高血压,60例)及T3组(3级高血压,68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A组(治疗组,94例)和B组(未治疗组,97例);结合血压和治疗情况,其中A1组31例、A2组30例、A3组33例,B1组32例、B2组30例、B3组35例。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C1组(老年组,年龄≥60岁)40名及C2组(非老年组,年龄<60岁)47名。通过平扫轴位图像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直径,计算RAP。连续7天记录清晨稳定血压并取平均值作为临床血压检测结果,包括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合年龄、血压等级及治疗情况分组分析血压与RAP的相关性,并评价RAP对1级高血压的诊断效能。结果 T1、T2、T3、C1及C2组间两两比较,SBP及R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A3、B1、B2及B3组间两两比较,升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及R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高血压组、A组、B组SBP均与RAP呈正相关(P均<0.05)。对照组及高血压组DBP与RAP均无相关性(P均>0.05)。以RAP=1.29为阈值,诊断1级高血压的敏感度为85.71%(54/63),特异度为89.66%(78/87),误诊率10.34%(9/87),漏诊率14.29%(9/63),Youden指数为0.75。结论胸部CT所测RAP可客观反映血压水平,RAP与SBP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直径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超声心动图对正常人肺动脉直径的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志娟 李建锋 《中外医疗》 2010年第21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直径的准确性。方法对238例正常成人心脏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用二维超声测量主动脉、主肺动脉直径,并用例检验分析二维主肺动脉直径测量值与其解剖测量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测...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直径的准确性。方法对238例正常成人心脏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用二维超声测量主动脉、主肺动脉直径,并用例检验分析二维主肺动脉直径测量值与其解剖测量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直径与解剖测量值及理论推算值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维超声心动图能较准确测量主肺动脉的直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 超声心动图 肺动脉 直径 成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动脉阻塞指数在急性肺栓塞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6
作者 邢媛媛 赵佳佳 +2 位作者 曹宏伟 张庆 仇恒志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20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阻塞指数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5例APE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高危组102例及低危组83例。两组均进行320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测算CT肺动脉阻塞指数,均行心脏彩超检测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短轴... 目的探讨CT肺动脉阻塞指数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病情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5例APE患者根据病情分为高危组102例及低危组83例。两组均进行320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检查测算CT肺动脉阻塞指数,均行心脏彩超检测右心功能指标右心室短轴最大直径(RVMSA)、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LVMSA)、右心室最大径/左心室最大径(RV/LV)、主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上述右心功能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T肺动脉阻塞指数评估APE的价值。结果 APE患者CT肺动脉阻塞指数与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以及奇静脉直径均呈正相关关系(P均<0.05),与LVMSA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上腔静脉直径无关(P>0.05)。高危组肺动脉阻塞指数、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均高于低危组(P均<0.05),LVMSA低于低危组(P<0.05),两组上腔静脉直径相比P>0.05。肺动脉阻塞指数、RVMSA、L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及奇静脉直径判断APE患者病情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5。CT肺动脉阻塞指数判断APE患者高、低危的截断值为11.30%,此时敏感性为81.29%,特异性为77.34%。结论 CT肺动脉阻塞指数可用于判断APE患者右心功能、病情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扫描 肺动脉阻塞指数 右心室短轴最大直径 左心室短轴最大直径 右心室最大径/左心室最大径 肺动脉直径 上腔静脉直径 奇静脉直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肺栓塞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奚泉 赵春林 刘娜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4期70-73,共4页
目的:研究大面积肺栓塞(MPE)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MPE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危重组(28例)和非危重组(52例),比较两组PAOI、主肺动脉最大直径(MPAd)、MPAd与升主动脉直径比... 目的:研究大面积肺栓塞(MPE)患者CT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与心血管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80例MPE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危重组(28例)和非危重组(52例),比较两组PAOI、主肺动脉最大直径(MPAd)、MPAd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rPA)、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d)、左心室短轴最大径(LVd)以及RVd与LVd比值(RVd/LVd),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PE患者CT PAOI与心血管参数的关系。结果:危重组的PAOI、MPAd、rPA、RVd及RVd/LVd显著高于非危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542,t=7.053,t=6.015,t=7.340,t=8.648;P<0.05);危重组的LVd显著低于非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50,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MPE患者的MPAd、rPA、RVd、RVd/LVd与CT PAOI均呈正相关(r=0.493,r=0.542,r=0.595,r=0.619;P<0.05);MPE患者的LVd与CTPAOI呈负相关(r=-0.521,P<0.05)。结论:MPE患者CT PAOI与心血管参数有显著相关性,可及时评估MPE患者的肺栓塞、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肺动脉栓塞指数(PAOI) 动脉最大直径(mpad) 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d) 左心室短轴最大径(LVd) 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和胸部HRCT联合诊断肺高压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浩 陈湘平 +2 位作者 郭永明 刘歆 李程锦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HRCT诊断肺高压。方法心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36mm Hg的124例患者,测量胸部HRCT下MAPD及肺段动脉与伴随支气管横径比值(ABR),测量肺动脉与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比(r PA)评估他们相关性。结果 15.7%的SP... 目的探讨经超声心动图和胸部HRCT诊断肺高压。方法心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SPAP)>36mm Hg的124例患者,测量胸部HRCT下MAPD及肺段动脉与伴随支气管横径比值(ABR),测量肺动脉与同层面升主动脉直径比(r PA)评估他们相关性。结果 15.7%的SPAP36-50mm Hg组同时符合MAPD≥29mm且伴有3个或以上ABR≥1,而SPAP>50mm Hg组为92.6%。SPAP>50mm Hg组r PA显著较高。对SPAP及MAPD进行排除年龄影响因素的偏相关分析,r=0.486,P<0.001。讨论本研究可看出,SPAP>50mm Hg与MAPD≥29mm且有3个或以上ABR大于1,符合率明显提高。SPAP与MAPD存在低度正相关性。所以对于无进行右心导管检查的医院,推荐SPAP>50mm Hg,考虑存在肺动脉高压,联合胸部HRCT证据,以降低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肺动脉直径 超声心动图 胸部HR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