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1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和分化群3ε的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正学 郑荣远 +3 位作者 厉芳 熊凌杰 刘银凤 张元涛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204,共3页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和分化群3ε(CD3ε)的变化。方法 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组(n=13)和正常对照组(n=12)。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抗原诱导小鼠EAE模型... 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和分化群3ε(CD3ε)的变化。方法 2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EAE组(n=13)和正常对照组(n=12)。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抗原诱导小鼠EAE模型。观察记录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常规及髓鞘染色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脑MHC-Ⅱ和CD3εmRNA的表达。结果 EAE组小鼠发病后EAE症状评分逐渐增加;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髓鞘脱失较多;脑组织MHC-Ⅱ和CD3ε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与EAE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EAE小鼠脑内MHC-Ⅱ及CD3ε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自身免疫脑脊髓炎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表达与自身免疫病
2
作者 刘巍 李为民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5年第9期386-389,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分子调节T细胞依赖性免疫应答,其表达异常会导致机体自身免疫状态。细胞因子诱导性MHC Ⅱ类分子上调可被抗氧化剂、环孢素和他汀类药物阻断。本文对内皮细胞MHC Ⅱ类分子表达与自身免疫病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 内皮细胞 T细胞 自身免疫病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DR基因座α链和β链及其体外复合体的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凤山 王磊 +5 位作者 李新生 李云岗 王慧飞 方勤美 郝慧芳 夏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推动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空间构象的研究,体外构建了猪的MHC-Ⅱ类蛋白复合体(SLA-Ⅱ)。首先克隆长白-达兰杂交商品猪DRA和DRB基因,用富含甘氨酸-丝氨酸的Linker(G4S)3连接DRA和DRB的胞外区,用SOE-PCR得到复合体基因DRA-linker... 为推动猪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空间构象的研究,体外构建了猪的MHC-Ⅱ类蛋白复合体(SLA-Ⅱ)。首先克隆长白-达兰杂交商品猪DRA和DRB基因,用富含甘氨酸-丝氨酸的Linker(G4S)3连接DRA和DRB的胞外区,用SOE-PCR得到复合体基因DRA-linker-DRB,插入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对表达的融合蛋白进行Western-blot鉴定、纯化、蛋白酶切割并对切割后的蛋白进行分离和纯化。对分离的目的蛋白、融合蛋白及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进行二级结构测定。得到83.4 ku的可溶性融合蛋白MBP-DRA-(G4S)3-DRB,其Western杂交带与表达条带大小一致。切割分离后的目的蛋白大小为40.9 ku。目的蛋白DRA-(G4S)3-DRB二级图谱显示该蛋白呈典型α-螺旋结构,各二级结构元件α螺旋、β折叠、转角和随机卷曲的氨基酸数目分别为80、121、101和80,融合蛋白MBP-DRA-(G4S)3-DR与目的蛋白DRA-(G4S)3-DRB的二级结构各元件的符合率分别达到了95%、96.7%、91.1%和93.0%。结果分析表明得到的复合体构象正确,可用于进一步的B细胞抗原表位的筛选等结构和功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基因座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玉华 徐开林 潘秀英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1期64-67,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是 1993年发现的反式转录激活因子,被认为是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主要调控因子。本文就C Ⅱ TA的结构、功能以及对MHC基因调节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反式激活因子 CTA 转录激活因子 研究进展 MHC分子 表达 MHC基因 调控因子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斥心脏显像:体内检测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
5
作者 张莉 《国外医学情报》 1993年第14期12-12,共1页
作者研究了小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以便确定用闪烁扫描术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表达的增加能否作为诊断早期排斥反应的一种无创性方法。把供者C-3H/He(H2~K)小鼠的同种异体心脏,移植人18只BALB/C(H2~d)小鼠的体内。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同种异 小鼠 异位心脏移植 排斥反应 作者研究 闪烁扫描 显像 抗原表达 无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桢 陈昊 +1 位作者 王雪鹏 朱六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4,共5页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由绝经期雌激素缺乏引起的骨代谢紊乱相关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MHC-Ⅱ)是蛋白质呈递途径的核心,其功能受雌激素调节,可通过参与由T和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促进T细胞衍生各种炎症因子,最终促进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骼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笔者就雌激素、MHC-Ⅱ、淋巴细胞及其在破骨细胞分化过程及功能活性中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进而更好地理解MHC-Ⅱ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 淋巴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调控帕金森病的免疫反应
7
作者 关梦雅 任彬彬 王晶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5期5469-5477,共9页
背景:免疫反应与帕金森病的病理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综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调控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对帕金森病病理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方法:以“Parkinson’s disea... 背景:免疫反应与帕金森病的病理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在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综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调控免疫反应的机制以及对帕金森病病理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的影响。方法:以“Parkinson’s disease,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innate immunity,adaptive immunity,microglia,T cell,B cell,α-syn,inflammation,MHC-Ⅰ,MHC-Ⅱ,immunotherapy”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检索文献,最终纳入92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先天性免疫反应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小胶质细胞的促炎和抗炎表型的变化可能加剧帕金森病退行性变;②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与帕金森病的进展有关,调节性T细胞促进抗炎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Th亚群;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可清除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帕金森病的炎症产生影响;④α-突触核蛋白调控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表达,导致帕金森病的炎症变化;⑤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成为治疗帕金森病的重要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先天免疫 适应免疫 小胶质细胞 T细胞 B细胞 Α-突触核蛋白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氨酸接枝聚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姚庆娟 刘刚 +2 位作者 王建林 胡凡果 邱宇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53-756,共4页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纳米载体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HGPAEs)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MHC-Ⅱ)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CⅡT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HGPAEs及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RNA(s... 目的 观察应用新型纳米载体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HGPAEs)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大鼠肝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MHC-Ⅱ)及其反式激活因子基因(CⅡT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HGPAEs及针对大鼠CⅡTA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质粒,并将两者耦合成pCⅡTA-HGPAEs载体,分别设置生理盐水组、单纯HGPAEs组、pHK-HGPAEs阴性对照组和pCⅡTA-HGPAEs干预组,通过门静脉注射方法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CⅡTA和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构建载shRNA质粒的HGPAEs载体,体内转染大鼠肝脏后,pCⅡTA-HGPAEs组CⅡTA与MHC-Ⅱ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C ⅡTA及MHC-Ⅱ转录水平分别为(21.4±4.2)%和(26.3±5.8)%,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1.6±7.6)%和(27.8±5.6)%.而生理盐水、HGPAEs、pHK-HGPAEs组转染后CⅡTA与MHC-Ⅱ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PAEs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基因转运载体,应用RNA干扰技术经门静脉注射方法转染大鼠肝脏,可显著抑制CⅡTA和MHC-Ⅱ基因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接枝聚(β-氨基酯)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RNA干扰
原文传递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柴琛 方国恩 +5 位作者 沈贤 林富林 聂明明 罗天航 袁扬 毕建威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839-842,共4页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 目的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8只雄性家猪随机分为实验组(M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9只。M组给予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复合因素;C组仅进行麻醉和动静脉插管。观察7d后处死动物,取脾组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设计SLA—DQA(猪MHCⅡ类基因)引物序列,逆转录构建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Q—PCR)检测SLA—DQA mRNA的表达量。UVP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绘出标准曲线。结果M组动物死亡率为7/9,有8例发生MODS,发生率为8/9。C组SLA—DQAmRNA拷贝数为(1.376±1.006)×10^3,M组拷贝数为(1.376±1.006)×1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ODS模型复制满意。MHCⅡ类基因在MODS中表达下降,可能与逆转录因子(CIITA)的调控和TNF—α、IL-10等多种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逆转录因子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下调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10
作者 佟瑞莹 蒙继清 +3 位作者 武婷 武洲英 尹云昊 俞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94-900,共7页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 目的探究二肽基肽酶3(DPP3)通过调控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B(MICB)的表达对胃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方法敲低MKN-45人胃癌细胞DPP3、过表达MGC-803人胃癌细胞DPP3,观察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及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的反应性;采用全转录组测序筛得MICB基因,在过表达DPP3细胞中敲低MICB验证细胞行为变化。在C57小鼠验证敲除DPP3细胞的体内成瘤能力及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敲除DPP3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降低MICB表达,对NK细胞杀伤效应不敏感;小鼠成瘤能力升高且组织中CD56^(+)细胞浸润降低。过表达DPP3的胃癌细胞则呈现相反结果。敲减MICB后能逆转DPP3高表达引起的细胞表型变化。结论DPP3通过下调MICB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3(DPP3) 胃癌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链相关基因B(MICB) 免疫逃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易感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崔昭 赵明辉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37-537,共1页
2017年5月J Am Soc Nephrol杂志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赵明辉教授团队的关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基因易感性及其机制的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易感性"[Cui Z,Xie ... 2017年5月J Am Soc Nephrol杂志发表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赵明辉教授团队的关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基因易感性及其机制的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与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易感性"[Cui Z,Xie LJ,Chen FJ,et al. MHC Class Ⅱ risk alleles and amino acid residues 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J Am Soc Nephrol,2017,28(5):1651-1664]。当期还配发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肾脏遗传学专家Kiryluk教授的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原发肾病 基因易感 氨基酸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 编码 哥伦比亚 MHC
原文传递
用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显型测定针对异体血小板输血的免疫反应性
12
作者 叶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4期374-374,共1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G(IgG)抗-血小板的免疫性始于受者T细胞对供体血小板抗原的间接异体识别。而供体血小板抗原由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编码的Ⅱ类分子经抗原呈递细胞所提供。为弄清楚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G(IgG)抗-血小板的免疫性始于受者T细胞对供体血小板抗原的间接异体识别。而供体血小板抗原由受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编码的Ⅱ类分子经抗原呈递细胞所提供。为弄清楚受体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如何影响血小板输注的同种免疫。作者测定了不同株小鼠对输入血小板的免疫反应性。设计和方法对不同的近交系和突变系小鼠输以异体血小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gG供体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者 组织相容复合 显型 血小板输血 免疫反应 免疫球蛋白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热休克蛋白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涂胜豪 胡永红 +3 位作者 曾克勤 张明敏 赖先阳 张玮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热休克蛋白(HSPs)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MHC-)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雷公藤甲素按40μg/kg im给药,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酶组织化...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热休克蛋白(HSPs)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类分子(MHC-)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雷公藤甲素按40μg/kg im给药,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细胞和软骨细胞HSP60、HSP70和MHC-类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细胞及软骨细胞HSP60、HSP70和MHC-类分子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可以下调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HSP60、HSP70和MHC-类分子的表达(P<0.05)。结论降低关节炎大鼠关节局部软骨细胞和滑膜细胞异常表达的HSPs与MHC-类分子的表达,可能是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胶原 关节炎 大鼠 热休克蛋白 组织相容复合 分子表达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LBⅡ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遗传变异分析(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日福 李奎 +5 位作者 陈国宏 强巴央宗 张玉波 林丽 樊斌 刘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136-1146,共11页
根据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LBⅡ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藏鸡基因组中扩增了一个包括其第二外显子和第二内含子在内长度为374 bp的片段,并通过克隆和PCR直接测序获得了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发现了15个B-LBⅡ新等位基因。对18个B-L... 根据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B-LBⅡ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在藏鸡基因组中扩增了一个包括其第二外显子和第二内含子在内长度为374 bp的片段,并通过克隆和PCR直接测序获得了该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发现了15个B-LBⅡ新等位基因。对18个B-LBⅡ等位基因核苷酸序列和其所编码的MHCB-LBⅡ分子β1结构域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第二外显子核苷酸序列遗传多态性异常丰富,存在着62个多态变异位点(共包括80个突变),其中41个为简约性多态位点;衡量该序列遗传多样性的π值为0.0718;反映其群体内遗传变异度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56±0.008,低于在5个外来品种所估算的平均遗传距离。该编码区核苷酸相对异义替换率(15.61±2.69%)显著高于其同义替换率(3.25±0.94%),进一步分析表明,基因重组和平衡选择机制可能是引起B-LBⅡ基因序列变异的主要因素。在β1结构域氨基酸序列中,存在11个同义替换和27个异义替换;在24个肽结合位点中有12个变异位点;与其他6个中国地方鸡品种和一个外来品种比较发现,有11个异义氨基酸替换仅出现在藏鸡群体中,并被认为与藏鸡的免疫特异性有关,可为鸡的抗病力研究提供分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 遗传变异 等位基因 结构域 藏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抗体对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于立新 张新科 +4 位作者 罗敏 肖露露 徐健 杜传福 刘如敏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4,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ICA)抗体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检测2009年~2010年本院197例未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及其特异性,随访其后接受尸体肾移植手术的139例受者的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AR)和移植肾功能。结果 197例肾移植受者术前MICA抗体阳性45例(22.84%)。MICA抗体特异性分析发现有11种抗体,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抗MICA019(占65.7%),出现频率最低的是抗MICA015(占8.6%)和抗MICA017(占8.6%),高、低频率抗体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24.48,P〈0.01)。45例阳性受者中单一特异性抗体18例(占51.4%),多种特异性抗体17例(占48.6%)。197例受者中139例在术后有39例发生早期AR(占28.1%);其中,45例术前MICA抗体阳性受者中38例接受移植后有14例发生早期AR(占36.8%);152例术前MICA抗体阴性受者中有101例接受移植后有25例发生了早期AR(占24.8%)。结论中国人群中最常见的MICA抗体中为抗MICA019,推测MICA019为中国人群中较常见基因是其表现出临床上高频率抗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排斥反应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丰强 刘敏 +4 位作者 朱凯 郭长城 罗俊 王吉娇 郑军华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2-61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sMICA)检测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手术前后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MICA水平,并对血清sMICA水平与临床...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蛋白(sMICA)检测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4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手术前后和40名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sMICA水平,并对血清sMICA水平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肾癌组术前的血清sMICA水平为(366.15±27.89)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4.03±22.15)pg/mL(P<0.01)。肾癌组术后的血清sMICA水平为(229.18±45.54)pg/mL,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TNM分期中Ⅲ期和Ⅳ期肾癌患者的血清sMICA水平为(443.79±27.21)pg/mL,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的(310.68±40.93)pg/mL(P<0.05),而男性与女性患者间、<65岁与≥65岁患者间血清sMlCA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血清sMICA水平可作为肾癌的一个辅助诊断指标,且其与肾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临床分期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血清可溶主要组织相容复合链相关基因A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Ⅱ类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辉 李波 +1 位作者 李华 郭照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6-342,共7页
简要概述了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遗传图谱及起源,对鱼类的MHCⅡ类基因的结构、抗原分子组成、表达及功能、遗传多态与进化机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建议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 简要概述了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遗传图谱及起源,对鱼类的MHCⅡ类基因的结构、抗原分子组成、表达及功能、遗传多态与进化机制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建议鱼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座、等位基因组、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命名规则尚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基因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杏平 陈兴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 目的:研究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1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类分子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在尖锐湿疣患者中是否存在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的缺陷。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CA患者皮损和10名正常人包皮组织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结果:①与正常包皮对照组相比,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②在CA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A患者皮损中TAP1和MHC-I类分子表达降低,MHC-I类抗原提呈途径缺陷,这在人乳头瘤病毒逃逸机体免疫监视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1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1 抗原提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毒精对B16及RMA-S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张瑾 史祺云 +3 位作者 程莎 曹淑芳 常豪 宋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5,共5页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 试验旨在考察华蟾毒精(CBG)单体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类分子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表面MHC-Ⅰ分子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CBG对B16和RMA-S细胞蛋白酶体相关基因(LMP2、LMP7)和ATP结合盒(ATP-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TAP1、TAP2)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CBG对B16和RMA-S细胞MHC-Ⅰ表达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浓度CBG可不同程度提高LMP2、LMP7、TAP1、TAP2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BG可能具有通过上调LMP2、LMP7、TAP1、TAP2基因表达水平来增强肿瘤自身免疫原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毒精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I分子 肿瘤免疫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通路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超 蒋灿华 翦新春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9-62,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链相关蛋白A(MICA)作为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NKG2D)的配体,与其特异性结合,活化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效应细胞,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近5年来有关MICA-NKG2D通路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Ⅰ分子链相关蛋白A 自然杀伤细胞2族成员D 头颈部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